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
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是指某作物既可以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
无性系: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
纯系学说: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常规品种: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品种混杂: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品种退化: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
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作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种子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种子生产的首要环节是()A. 选种B. 育种C. 引种D. 留种答案:A解析:选种是从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是种子生产的首要环节。
2. 以下哪种作物的种子生产需要严格的隔离条件()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水稻答案:B解析: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容易接受外来花粉,所以种子生产需要严格的隔离条件。
3. 种子纯度的鉴定主要依据()A. 种子形态B. 种子活力C. 植株性状D. 种子发芽率答案:C解析:植株性状是鉴定种子纯度的主要依据,包括株高、叶形、花色等。
4. 杂交种子生产中,去雄的最佳时期是()A. 开花前1-2 天B. 开花当天C. 开花后1-2 天D. 随时都可以答案:A解析:去雄在开花前1 - 2 天进行,可有效防止自花授粉。
5.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种子的物理精选方法()A. 风选B. 筛选C. 比重选D. 药剂处理答案:D解析:药剂处理属于种子的化学处理方法,不是物理精选方法。
6. 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 土壤肥沃B. 气候适宜C. 交通不便D. 排灌良好答案:C解析:交通不便不利于种子的运输和销售,不是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7. 自花授粉作物原种生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 三圃制B. 二圃制C. 一圃制D. 混合选择法答案:A解析:自花授粉作物原种生产常用三圃制,即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
8. 异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主要采用()A. 品种间杂交B. 自交系间杂交C. 种间杂交D. 回交答案:B解析:异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通常采用自交系间杂交。
9. 种子干燥的最佳方法是()A. 自然干燥B. 热风干燥C. 冷冻干燥D. 阴干答案:A解析:自然干燥成本低,对种子损伤小,是最佳方法。
10. 种子休眠的原因不包括()A. 种皮障碍B. 胚未成熟C. 抑制物质存在D. 光照不足答案:D解析:光照不足不是种子休眠的原因。
绪论1.农业种子的类型,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
答:凡可以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其为种子。
可分为三类:(1)真正的种子(2)类似种子的果实(3)营养器官种子生产的意义: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可替代。
种子生产是育种工作的延续,是育种成果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转化的重要技术措施。
种子生产的任务:对新育成、新引进的品种,加速繁殖,以替代原有的老品种,实行品种更换;对生产上大量应用推广品种,要有计划地用原种繁殖生产出高纯度种子加以代替,实现品种更新;要预测市场的需求量,生产出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优质种子,满足农业生产播种需要,又要防止生产过剩压库或市场营销失败压库。
2.种子生产先进国家的主要经验及对推进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借鉴作用。
3.比较国内外种子生产程序的异同。
4.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种子产业。
5.名词解释:农业种子:凡是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种子生产:依据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方式,按照科学的技术方法,生产出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种子。
它包括从良种繁育开始,经过种子加工、检验、包装等环节直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质量好、数量足、成本低的商品种子的全过程。
第一章种子生产基本理论1.作物的繁殖方式类型遗传特点,不同繁殖方式的种子生产的特点。
答:(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1).自花授粉作物同质结合,基因纯合,基因型表现型一致,遗传稳定。
在种子生产中,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物学混杂,但对隔离条件的要求不严,可适当采取隔离措施。
(2.)异花授粉作物异质结合,基因杂合,自交分离最容易利用杂种优势,除防止机械混杂外,还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控制授粉,同时要注意及时拔除杂劣株,以防止发生不同类型间杂交。
实验十三杂交水稻繁种制种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环节。
2.初步掌握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技术和方法二、内容说明杂种优势利用在自花授粉作物中以杂交水稻的选育推广最为突出,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三系法杂交稻。
②两系法杂交稻。
③化杀法杂交稻。
目前主要应用推广的是“三系法”杂交稻繁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三系法”是指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
优良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达100%,其雄性不育性不因多代繁殖和温度等环境影响而出现自交结实;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较易配组出强优势组合;花器发达,开花习性好,表现开颖角度大,持续时间长,柱头大而外露率高;穗不包颈或包颈轻等。
保持系实质上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类型。
保持系除雄性可育外,其他性状均与不育系十分相似。
优良的保持系应具有良好的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和较好的丰产性,性状整齐一致,花药发达,花粉量多。
优良恢复系应具有如下特点:恢复性能强,与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结实率高,性状稳定,配合力好;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抗逆性较强和稻米品质优良;开花习性良好,花期长,花时不过早,花粉量多。
目前对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选育有测交筛选和杂交选育以及辐射诱变等方法。
“三系法”制种就是在一定隔离区内,将不育系与保持系相间种植,让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即繁殖得到雄性不育系;在另一隔离区内,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即得到可供生产上使用的杂交一代种子(F1)。
为保持F1代杂种优势,必须年年制种。
保持系和恢复系可分别设隔离区繁殖。
也可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内通过自交繁殖自身种子。
杂交水稻“三系”制种在开花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籼型杂交稻开花一般在日平均气温24~28℃,开花时气温28~32℃,相对湿度70~80%,昼夜温差10℃左右,日照充足,有微风的条件下,开花正常,异交结实率高。
当日最高温度高于35℃,最低温度低于24℃,或日平均温度低于22℃,开花时穗层气温26℃以下,昼夜温差过大,田间相对湿度低于65%或高于90%,对开花、散粉和异交结实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一、名词解释(20分)0基因型频率:在群体遗传学中,某一种基因型个体数在总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称基因型频率0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完全不同。
0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是由DNA与蛋白质组合成的复合物,也是构成染色体的结构。
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座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0、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0、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0、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自花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发芽或发芽后不能受精结实的特性。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0、近等基因系:除了某一两个基因外,其他基因都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品系)。
0、轮回亲本: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0二、简答题(45分)01、相互易位杂合体半不育的原因。
0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03、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04、同源三倍体不育的原因。
05、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及远缘杂交存在的困难。
06、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07、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各类型的育种特点。
08、人工诱导产生单倍体的途径。
09、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每种方法举出一两种作物为例。
0三、论述题01、论述基因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20分)02、由于病菌生理小种变异,某作物品种丧失对某病害的抗性,其一近缘植物由此抗性基因,且抗性为显性。
是设计完整的改良这一品种的育种技术方案。
第一章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第一节白菜类一、大白菜种子生产技术我国的白菜种类非常丰富。
过去按其形态分为5个种:大白菜、小白菜、乌塌菜、菜薹、油菜(白菜型)其中大白菜又分为散叶、半结球、花心、结球四个变种。
其中结球变种栽培泛为普遍。
常作为大白菜代表。
大白菜是半耐寒性长日照蔬菜植物,生长适温10-22℃.30℃以上不能适应。
10℃以下生长缓慢。
5℃以上停止生长。
大白菜属于虫媒花蔬菜,所以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隔离。
原种生产空间隔离为2000米以上,良种生产空间隔离为1000米以上。
(一)大白菜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1、大白菜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大白菜的原种生产采用成株采种(即大株采种法)第一年秋季播种,当叶球成熟时按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典型单株贮藏越冬或假植越冬,第二年春季定植,使之开花结实。
成株采种法的优点是种子纯度高,缺点是占地时间长,窖芷损失大。
种子产量低,种子成本高。
(1)秋季种株种植与选择播种:种株的播种期比商品菜晚10天左右。
栽植密度应增加10%-15%。
早熟品种4300-5000株每667,中晚熟品种为4000株每667左右。
栽培管理:与商品菜所不同的一是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施用量。
二是后期少浇水,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
三是提早收获3-5天。
目的是增强种株的耐贮性。
种株选择:种株的选择分多次进行。
第一次在苗期进行初选,为决选数2-2.45倍;第二次在叶球成熟时进行复选,复选为决选的1.5倍;第三次在越冬贮芷期,根据耐贮性进行;第四次在次年春季定植后的你初花期进行决选,根据种株的分枝习性。
叶、茎、花等性状,进一步淘汰非典型单株。
种株收获:收获时连根拔起。
(2)冬季种株的冬季贮藏种株贮藏的适温0-2℃,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种株贮藏可采用架上单摆方式,也可码成垛。
入窖初期应2-3天倒菜一次,以后随温度降低可一到两周倒一次。
在春季定植前15-20天将种株距短缩茎,以上7-10㎝处叶球切去,以利花薹抽示,然后将种株根朝下放在向阳处晾晒,使切口愈合和叶片变绿,以提高定值的成活率。
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类别班级:园艺技术制作:奚雪梅目录:⏹作物繁殖方式的分类⏹种子特性与种子类别⏹作物品种类型⏹常规品种大田用种生产作物的繁殖方式作物繁殖:是指作物自身由上一代产生下一代的方式。
作物繁殖方式与其遗传特点和育种的方法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物繁殖方式的分类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自交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交繁殖方式(异花授粉)常异交方式(常异花授粉)营养繁殖无融合生殖作物的繁殖方式一、有性繁殖: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二、无性繁殖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概念:是通过雌雄配子结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自花授粉作物:雌蕊接受同一朵花内的花粉或同一株上的花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天然异交率在5%以下水稻0.2%~0.4%;大豆0.5%~1%⏹常见作物:小麦、水稻、大豆、花生、菜豆、豌豆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与种子生产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授粉条件下,依靠风、昆虫等媒介,进行不同植株或不同品种的异花授粉而繁殖后代。
⏹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有些作物的异交率可达到95%,甚至100%。
⏹常见作物:玉米、大麻、甜菜、向日葵、菠菜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常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情况下,这类作物以自花授粉为主,也能异花授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作物。
⏹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常见作物:棉花、高梁、甘兰、芝麻作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指以种子以外的营养器官产生的后代方式。
⏹无性繁殖作物: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后代的作物。
⏹如:甘薯、甘蔗、马铃薯⏹无性繁殖系:无性繁殖作物的一个单株经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
作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作物⏹营养体繁殖:指以种子以外的营养器官产生的后代方式。
这类作物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开花或开花不结实,不以种子进行繁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所具有再生能力。
作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作物⏹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作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作物⏹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繁殖植物的方法称为组织培养。
《种子生产与经营》复习题《种子生产与经营》复习题一.填空题1.一百四十多年前,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家种子公司是:德国的克莱因万茨雷本种子公司2.1958年4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正式提出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
3.“四自一辅”是指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并辅之以必要的调剂。
4.“四化一供”是指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统一供种5.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是指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并分析其增产效果,以确定其利用价值。
6.为了提高区域试验的准确性,区试中应遵循“__唯一差异_”原则。
7.区试要达到预期效果,田间试验的三项基本要求是代表性、准确性、重复性8.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都在_4_%以下。
9.异花授粉作物主要依靠风、昆虫_等媒介传播花粉,自然异交率一般在50_%以上。
10.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物学混杂11.品种混杂退化后,典型性下降是品种混杂退化的最主要表现,产量和品质下降是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危害。
12.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混杂,在异花授粉作物和常花授粉作物上品种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生物学混杂13.保持遗传稳定性,持续利用杂种优势的首要条件是基因型必须达到高度纯合14.“三系”配套杂交技术的“三系”是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总称。
15.确定水稻父母本播种差期的准确度依次为叶龄,有效积温,生育期16.人工去雄的要求的原则及时,彻底,干净17.循环选择法常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或者自花授粉作物。
18.良种生产最基本的要求是防杂保纯19.水稻开花的最高温度约为50℃__,最低为15℃_。
20.播种差期,即通常所说的三差:时差;叶差;温差21.两系制种与三系制种最大差别在于不育系22.在玉米自交系的繁殖过程中,必须采取严密的防杂保纯措施,坚持“防杂重于去杂,保纯优于提纯”的原则。
第一节蔬菜种子生产的遗传学原理一、蔬菜种子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的生产种子生产的目的:获得遗传纯度高和播种品质好的种子应用于生产。
(一)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在经过细胞分裂、分化、生长、发育,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
如:十字花科蔬菜、茄子、番茄、辣椒等以种子播种的作物。
(二)无性繁殖:不经过雌雄配子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如:嫁接、扦插、组培快繁等。
马铃薯、甘薯、大蒜、生姜、山药、菊芋、藕等有性繁殖蔬菜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由同一朵花内的雌雄蕊授粉、结实的方式,自然异交率0~4%。
主要蔬菜,芸豆、豌豆、番茄、茄子等异花授粉:由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方式,自然异交率95%以上。
主要蔬菜,大葱、胡萝卜、瓜类、十字花科蔬菜等常异花授粉:以自花授粉为主但有相当高的异花授粉率(5-50%)的一类蔬菜。
主要蔬菜,辣椒、芥菜、蚕豆等二、品种的混杂与退化(一)发育学上的变异种子生产的不同世代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由于所处的土壤、肥力、气温、光周期、海拔高度等不同条件,作为对不同生长条件的反应,不同世代间便会产生发育学上的差异,从而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造成品种退化。
(二)机械混杂即在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包装运输过程中,在繁殖的品种内人为因素混入了其他品种造成的混杂现象。
(三)生物学混杂由于繁殖品种与其他品种或作物类型间发生天然杂交引起的品种混杂。
(四)自然突变作物在繁殖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的自然变异发生,微小的变异频率很高,但是不易被发现,微小的变异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加快品种的退化速度,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
(五)品种本身的遗传性变化任何高纯度的品种,其群体的基因型都不是一个,品种就是多基因型的复合群体,品种表型大体一致,但是基因型却是不同的。
(六)病害的选择性影响无性繁殖的作物表现突出,如感染上病毒、真菌、细菌性病害退化非常快。
种子繁殖作物由于病害的生理小种的变化造成基因型的变化,使品种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而退化。
第四章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第一节水稻种子生产技术一、水稻的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1、水稻的花器构造:水稻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稻穗着生在茎的顶端,属圆锥花序。
穗的中轴为主梗,即穗轴。
轴上有节,由节着生枝梗,称第一次枝梗。
由此再分出的小枝,称第二次枝梗。
由第一次枝梗和第二次枝梗分生出小枝梗的末端着生颖花。
每个颖花由两个护颖、一个内颖、一个外颖、两个浆片、1个雌蕊(子房、花柱、柱头)和6个雄蕊(花丝、花药)构成。
外颖较大,顶端尖锐,称为颖尖或伸长为芒,芒的长短因品种而异。
2、开花结实特性稻穗伸出剑叶叶鞘时称抽穗。
稻穗抽出的当天或次日开花,抽穗2—3天进入盛花期。
始穗、盛穗和齐穗期的划分标准分别是10%、50%、80%植株的稻穗抽出剑叶叶鞘。
每朵小花自内外颖张开到闭合称为开花。
水稻的开花顺序是,先主穗后分蘖。
从一个稻穗来说,上部枝梗的颖花先开,然后依次向下开放。
同一枝梗开花顺序是,最顶端的颖花先开,其次是枝梗基部的颖花开放,然后由下向上依次开放,顶部第二朵颖花最后开放。
每一稻穗从顶端颖花露出剑叶叶鞘到全部抽出需3—4天,一个稻穗的花期为5—7天。
水稻开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
水稻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70%—80%,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开花,而在阴雨连绵、气温偏低的条件下则延迟开花或不开花。
水稻一天中开花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4时,以10—12时开花最盛,籼稻开花早于粳稻,早稻早于晚稻,如早稻的盛花期是10—11时。
花粉落在柱头上称授粉,授粉后8—12小时,完成双受精过程。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花粉散出后3分生活力下降一半,5分后绝大多数死亡。
水稻开花授精3天后,子房达全长的1/2以上,5—7天达成熟子粒同等长度。
水稻种子成熟按子粒形态特征分成三个时期,乳熟期受精后5—7天,幼嫩子粒的内含物为白色液体,外观呈绿色。
蜡熟期受精后10—20天,子粒的白色液体渐渐失水固化转为软质,后进一步失水成为较硬的蜡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