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总复习资料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742.50 KB
- 文档页数:59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16632204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英文名:Electronic circuit of high frequency课程类型:本科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总学时48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开课单位:信息学院开课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考试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所用教材: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高教出版社;2.《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高吉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3.《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三版)曾兴雯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学习目的和任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非线性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主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主要的高频电子电路的组成.电路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及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课外实验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仿真与调试方法(用计算机采用EDA软件)。
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制定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依据制定《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考试大纲是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考试成绩能比较正确和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水平,同时还能起到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
按照考试大纲考试能够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本大纲制定的考核要求,主要是依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所使用的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吉祥编著的《高频电子线路》一书,并依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制定的。
三.考试大纲内容1、考试形式:分为闭卷.开卷.闭卷+开卷.实验操作.实验操作+闭卷考试等,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所用教材: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版次。
3、考试对象:分为年级,学期。
4、考核目标:其中a.b.c,分别表示a:了解;b:掌握;c:熟练掌握。
《高频电子线路》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了解无线电信号的产生与发射过程(基本术语:载波、调制、解调等);2、有线通信的传输媒质:双线对电缆、同轴电缆、光纤。
第三章选频网络1、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参数计算:谐振频率f0、品质因数Q、谐振电阻R P、通频带2△f0.7等的计算;2、串、并联谐振曲线的理解:通频带与回路的Q值成反比,Q越高,谐振曲线越尖锐,回路的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越窄;3、抽头式并联电路的阻抗变换理解及计算:阻抗转换ZL'=ZL/p2;电压源的转换US'=US/p;电流源的转换:I S'=pI S4、理解耦合振荡回路的特性,熟悉滤波器的其他形式。
参考习题:3.1、3.5、3.7、3.9第四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特性及主要质量指标理解;2、理解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形式(y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π等效电路)、晶体管的高频参数(大到小的顺序是fmax;fT;fβ);3、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计算: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等;4、了解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5、理解谐振放大器的不稳定性原因(存在反向传输导纳y re)及消除方法(中和法和失配法);6、理解噪声系数、信噪比的概念及减小噪声系数的措施。
参考习题:4.6、4.9、4.13第五章变频器1、理解非线性元件的工作特性(工作特性的非线性、不满足叠加原理、具有频率变换能力);2、理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电路组成(混频器和本振电路)、变频器的主要质量指标;3、理解二级管平衡混频器工作原理及其特点;4、熟悉混频器中的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交调、互调、相互混频等)及简要分析计算、克服干扰措施等。
参考习题:5.17、5.21、5.35第六章高频功率放大器1、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特性;2、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及计算(P=、P0、Pc、ηc、Rp等)(重点);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负载特性(Rp变大时,工作状态的变化:欠压→临界→过压);4、传输线变压器原理:传输线与变压器原理的结合。
高频电路复习提纲高频电路复习提纲(张肃文第五版)一、绪论1、无线通信发射机的框图。
2、无线通信接收机的种类。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框图。
3、无线通信将信号调制后再发送的原因。
二、选频网络1、选频网络的种类:lc带通滤波器、陶瓷、石英晶体、声表面波滤波器。
2、集总串联/并联谐振网络和回路1)电路结构及其模型(所载和未载的区别)。
2)谐振频率、谐振时有载和无载品质因数、有载和无载半功率通频带(适用于窄相对带宽)的求解。
3)选择性:反映通带阻带过渡快慢程度。
1>用过渡带绝对宽度来衡量:过渡带越较窄,选频或滤波性能越不好;2>用矩形系数衡量:矩形系数越小(极限为1),即同等通频带宽下通带和阻带间过渡越陡,选频性能就越好。
三、高频大信号放大器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电压增益、功率增益、半功率带宽、矩形系数(用于衡量选择性)的定义。
[p57-59]2、单级单谐波电路晶体管谐振放大器1)单调谐回路晶体管谐振放大器的结构。
[p121题3.10图]2)谐振频率、所载和未载品质因数、短程谐振电导和所载总谐振电导的排序。
[p71-72]3)所载半功率通在频带、插入损耗的排序。
[p74,p73]4)谐振频率上的电压增益和功率增益的排序。
[p71-72]3、多级单谐波电路晶体管谐振放大器1)多级和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通频带之间的关系。
[p78]2)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矩形系数的计算。
[p78]四、高频功率放大器1、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输出信号功率,集电极耗散功率,集电极电源供给的功率,集电极效率。
[p175-176]2、晶体管的四类工作状态(甲类、甲乙类、乙类、丙类)的含义,每种状态对应的集电极(半)电流通角的大小[p174]。
丙类和甲类功放的区别[172]。
3、丙类晶体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1)电路结构:晶体管、选频网络和负载三部分[p177图5.2.1,p197-198]2)使用丙类工作状态的原因:提高效率;选频网络的促进作用:滤波和阻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