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结 核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1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评估病情、监测治疗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一、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肺结核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部上叶的局限性浸润影,或者是肺纹理增多、增粗。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在 X 线上通常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原发病灶。
而继发性肺结核则有更多样化的表现。
浸润性肺结核可在肺部看到片状或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有时还会有空洞形成。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在 X 线上可见单侧或双侧肺上叶的厚壁空洞,周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阴影,肺组织收缩,纵隔向患侧移位。
需要注意的是,胸部 X 线检查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隐蔽部位的病变可能会漏诊,而且其影像表现有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检查比 X 线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
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CT 检查能够发现 X 线难以察觉的微小病灶,如粟粒样结节。
在活动性肺结核中,CT 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例如,结核性空洞在CT 上表现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周围有卫星灶。
此外,CT 检查对于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是否有钙化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是否受到结核感染。
对于肺结核治疗后的随访,CT 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病变的吸收、好转或进展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当怀疑有脊柱结核或脑结核等肺外结核时,MRI 能够更好地显示脊髓、脑组织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第八节肺结核重点辅助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护理措施临床表现以病例形式出现概述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常见。
1、结核菌:属分枝杆菌;2、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3、分型: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特点1、生长条件与速度:结核菌为需氧菌,结核菌在培养基上4~6周才能繁殖成菌落;2、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环境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7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5分钟可以被杀灭。
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易的灭菌方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特点3、菌体三种成分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结核菌菌壁含有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三种成分。
(1)蛋白质可引起过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2)菌体类脂质能引起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而形成结核结节;(3)多糖类则引起某些免疫反应(如凝集反应)。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特点4、耐药性:耐药性有两类(1)先天耐药:结核菌在自然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而出现的少量天然耐药菌;(2)继发耐药: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后逐渐产生的耐药,如单用异烟肼治疗3个月,痰菌约有70%耐药。
病因及发病机制(二)感染途径1、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2、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3、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或自然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其免疫力强于先天免疫2、变态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属于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病因及发病机制(四)分型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1、原发型肺结核此型多发生于儿童或初次进城市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