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2.62 KB
- 文档页数:2
读《她们谋生亦谋爱》有感读《她们谋生亦谋爱》有感从朋友那儿借来几本浪漫古典情怀系列的书。
其中一本《她们谋生亦谋爱》让我读后心有余悸,觉得一定要写些什么,于是执笔,却又不知怎么开头。
《她们谋生亦谋爱》,这题目,我一看便想起了张爱玲说苏青的词。
谋生,亦谋爱。
明末清初,几位才貌双全的风尘女子在这秦淮之间流转。
她们之中有美貌的,充满才气的,敢爱敢恨的。
尤其是以马湘兰、柳如是、李香君为代表。
马湘兰,秦淮河间的风尘女子。
都说马湘兰并不美,她的魅力,在容颜之外。
她豪爽,她视金钱如粪土,荣华富贵她一概都不在眼里。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大可以放松心情,不必再谈笑风生的同时,堤防她话语中的埋伏,猜度她下一步的举措。
那一年,她三十岁左右,他大她十三岁。
老朋友王稚登因救了她的急,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马湘兰从感恩到提出要嫁给他。
然而,王稚登回绝了她,有理有节。
她也不好为难人家,却在心里埋下了根。
后来,她遇见了乌江少年。
那时,马湘兰五十岁。
第一次见面,他为她解围。
他竟然好似喜欢上了比他大一半还拐弯的女子,像无赖一样撒娇着竟不肯离去。
她觉得荒唐,可有拿他没方法。
再后来,她竟与他同居。
少年提出娶她为妻,真够骇人听闻的。
自然,马湘兰回绝了他,笑着对她说了三个“不”的原因。
倒也有道理。
这事儿放今天来说,真是酷毙了,如此离经叛道。
后来,他终于离开。
是被他师父拉走的。
不过又是一个过客。
她笑笑。
傻湘兰,站在原地,一直等。
王稚登七十大寿,马湘兰下定决心,去见见这个十六年不曾见面的人。
她打扮成歌妓,为他抚琴弄弦,把酒言欢。
终于如愿,见过他,就心安了。
人说江湖无常青树。
马湘兰在某个夜晚老去。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的事了。
一个女作家很飘逸地说过“做一个好看的.女子,并且相信海誓山盟”。
这话用在马湘兰身上,是最适宜不过的。
这样的女子,像一条暗涌的河流,波澜不惊却有力。
更像是悬崖边上的野百合,单独绽放,单独执着,独自枯萎,单独凋谢。
遗世独立地等。
我是想做这样的女子,虽不美丽却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
《先谋生再谋爱》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先谋生再谋爱》读书笔记导语:新女*主义作家李筱懿在《先谋生,后谋爱》中,向所有都市女*抛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谋生与谋爱,谁更重要?她在书中讲述了许多不同女*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先谋生再谋爱》读书笔记,供您参阅。
学会自愈,是人生的必修课。
“人生十有*不如意",可见,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挫折与痛苦,悲伤,烦恼,别离。
连女神也不例外。
老公不上进,孩子不听话,唱反调的同事,刁钻的婆婆,你有的痛苦,别人也有,只是放在你身上,这些痛苦被无限放大了。
我们时常羡慕别人,那是没有走进别人,能拿出来给别人看的,往往或多或少有了修饰。
因为coco、香奈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谁都没有金刚不败之身,每一个看起来从容淡定的人,都经历过翻*倒海与涅??重生的内心戏。
”记得看见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认为的痛苦,在人类史上并没有独特*,除非是罕见的疾病,独一无二的案例,否则就会被历史记录,事实上,大多数就在漫长的岁月中默默无闻的消逝了。
那些走的走的更远的菇凉,都是自愈能力很强的人。
你的闺蜜,值得不被辜负。
冯仑说:人一生所交的朋友的极限是十个,三十个,和六十个。
所谓10个,就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去找别人借钱,把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算上,能借给你钱的人不会超过10个。
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是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先谋生再谋爱》读书笔记范文许久没有喝过鸡汤了,最近因工作事情较多加上家庭的一些小事,导致自己的情绪或多或少的受些影响,为了让自己继续向前,必要时还是得给自己打打鸡血,喝喝鸡汤,滋补一下才行。
《先谋生,再谋爱》作者李筱懿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对于她的文字,个人感觉接地气,且表达较直白。
书中通过周边人和事,讲述对工作、家庭、婚姻、爱情、自身成长的一些观点。
其中有这么些观点是我认同的女人最大的问题或许是,拥有不多,却想要太多,以小博大的赢面毕竟很小自我解读:这是大多数女人的通病,按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的样子来要求别人,现实社会中,就算别人能达到这个条件或许人家也看不上你,唯有先把自己变强大了,进入了那个圈子,你才能找到你心中那样的人。
民国风度读后感民国风度,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让我在繁华落尽的历史画卷中,领略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风华的年代,与民国风度一同翩翩起舞。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民国风度如同一股清流,穿越历史的烟云,流传至今。
书中所描绘的民国人物,他们的才华、气质、风度,让我为之倾倒。
他们或在乱世中坚守信仰,或在平凡中绽放光芒,成为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星辰。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名句佳篇,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使文章更具韵味。
这些句子犹如珍珠般镶嵌在文字的海洋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民国风度,不仅是一种外表的打扮,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民国人物们依然保持着优雅的风度,他们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用智慧化解人生的困境。
这种风度,让我深感敬佩。
书中所描述的民国女子,她们独立、坚韧、优雅,成为那个时代最亮丽的风景线。
她们或在学堂里勤奋学习,或在家庭中承担重任,用自身的才华和魅力,书写了属于她们的传奇。
民国风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它不仅仅是外表的华丽,更是内心的丰富。
在那个充满战乱的时代,民国人物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阅读《民国风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风采。
民国风度,犹如一杯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民国风度成为我心灵的慰藉。
它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优雅。
民国风度,是我永远追求的精神家园。
先谋生再谋爱读后感《先谋生再谋爱》读后感人生中,谋生和谋爱是两个重要的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谋生,生活才能得以维持。
而在谋生的基础上,人们还需要寻找自己的爱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先谋生再谋爱》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在追求爱情之前,我们首先要有能力谋生。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谋生。
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收入。
而在谋生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寻找自己的爱情。
爱情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但是,在追求爱情之前,我们首先要有能力谋生。
因为只有经济独立,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而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质,我们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遇到自己的爱情。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谋生而忽略了爱情。
他们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寻找自己的爱情。
而有些人则是因为追求爱情而放弃了谋生。
他们为了追求爱情,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最终导致了经济上的困难。
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需要在谋生和谋爱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而在追求爱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经济独立。
因为只有经济独立,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而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质,我们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遇到自己的爱情。
总之,谋生和谋爱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谋生,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而在谋生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遇到自己的爱情。
【读后感】《民国女子那般美丽》读后感旗袍下的年华,魅惑众生,却又疏离尘世。
酒杯里的人生,浮沉起落,却又醉意朦胧。
林徽因、张爱玲、孟小冬、阮玲玉、唐瑛、胡蝶……那些风姿绰约的民国女子,是倾城的红颜,亦是乱世的无边烟月。
她们婉约地徘徊在时光尽头,岁月静好,乱世的风雨,仿佛与她们无关。
风雨飘摇,时光荏苒,她们,伫立在红尘之上,浅浅地,微笑着。
人间四月,诗意千寻。
林徽因姗姗地走过时光不语,在碧波荡漾的康桥,在温润的雾都,只留下诗意翩跹的背影。
她独自优雅地在一座座迥异的建筑中行走,用一双纤细的素手,让一座座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她,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美,美得清冷,美得无暇,只有这样的美,才配得上那绝世的才华,配得上那份温润与优雅。
嫣然一笑,便倾倒众生,在浅浅的笑靥中,将时光定格。
她是清冷孤傲的张爱玲,素手执笔,写出万千风流,道出人间悲欢。
她,生而高贵,才情傲人,她是最耀眼的那个女子,傲然而又决绝。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对这红尘,她早已看穿,于是翩翩而来,在尘世中轰轰烈烈地绽放,然后,又静静地离去。
她立在角落,冷冷地打量人间世事。
她是无数人心中的冬皇,她的风华,从来都不曾褪色。
她在自己的舞台上,艳若桃李,却又冷落冰霜。
孟小冬,从来都是这样淡然,站在遥不可及的地方,睥睨众生,气质清冽,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她的人生,是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戏,而她,便是最耀眼的主角。
傲然地走来,飘然地离去,唐瑛将爱与被爱的凌乱线条梳理得一丝不苟,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中,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云淡风轻。
南唐北陆。
那个与她齐名的女子,却比她少了一份淡然,多了一份任性。
最终,那心痛的诗人叹着气。
飘出了人海,只留给陆小曼满地的荒凉。
而唐瑛,虽在繁华的舞池中旋转、飞扬,在霓虹灯里风情万种,但繁华褪尽,便决绝地与喧嚣告别。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拿得起放得下,她是决然的女子。
于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世事变迁,只是更换了世界的背景;悲欢离合,不过剧本中早已注定的戏份,是人生的一味调剂;为情所伤,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民国少女流年》读后感
《民国少女流年》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小说。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人物和纷繁复杂的人生故事。
小说以一位民国时期的少女为主角,讲述了她从少女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和命运交织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物的真实再现。
作
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生活的味道和历史的沧桑感。
我仿佛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街道上行人匆匆,听到那个时代的人们谈论政治和生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情感。
同时,小说中的主人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普通的少女,却在
那个动荡的时代里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
她的故事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
性格和命运,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张力。
这些人物和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民国少女流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仅得到了娱乐和享受,更得到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这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好书,我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让更多的人去品味和感受其中的魅力。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1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写苏东坡传,他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
我在图书馆遇到这本书时,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佩与喜爱,拿来看看,再看是林语堂先生所著,更是来了兴趣,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讲: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看到这些描述,大家或许和我一样,想要再一次去了解这位多才多艺,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爱的大诗人。
本书共二十八章,从苏东坡的童年写到终了。
读林先生的作品让你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酣畅淋漓,阅读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读这本书,并不顺利,文中摘录了一些诗词,遇到诗词,不得不停下来想去弄明白诗词的含义,所以目前还没有读完一整本。
苏东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说很精彩。
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欢他与王弗的感情,只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王弗身故后在苏东坡的诗词中,能感受到苏东坡对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苏东坡与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让我特别羡慕和喜欢,两人不只是兄弟,还是良师益友,如果有两个宝宝,培养出他们那样的感情,也无憾了。
书中还有一些育儿方法,比如:东坡小时候努力苦读经典名著,抄写背诵;父母与孩子,晚辈高声朗读,老辈倚床而听,帮小朋友纠正错误等,很多美好的小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本传记,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欢喜,有苦闷......阅读的同时心情也随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书,回味无穷。
给这本书打9分:推荐语:如果你身边没有一位让你特别喜欢,特别敬佩,特别崇拜,特别欣赏的人,要不然你就喜欢苏轼吧,你会变得谦卑,上进,同时,你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吐槽:还没发现,不过有个提醒,或许要准备一本字典。
民国三大才传女读后感500字
之前看过杨绛先生的书籍,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
先谋生,后谋爱,而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我的信念。
起初我也是一个比较心高气傲的姑娘,什么都看不上,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可能就是自我认知还不够。
二十出头的年纪,刚出入社会,那时候想着就是如何靠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强大。
那时候,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经历过社会,也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就靠着一股猛劲在支撑。
后来经过社会打磨,渐渐地被磨平了棱角,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以前总想着更优秀,遇见更好的人,现在想的都是先沉淀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认清自己,才知道以后的路。
当你真正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前路才会一片光明。
再次重温《民国三大才女传》这本书时,细细地品味到了杨绛、张爱玲和林徽因的爱恨情仇。
越来越发现,一个真正强大的女人,从来不会一来就把自己的人生堵死,给自己各种设定,按设定的角色走,而是在勇敢的做自己,不被任何人定义,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女人要有个性,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学习力,多读书实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爱学习,爱读书的女人都是美丽的。
女人爱别人之前,一定要学会先爱自己,这也是身体力行教会别人如何爱自己的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读桑妮先生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谈“大学最是读书时”记不清了是今年三月份还是四月份去深圳一家单位出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丛中碰到了桑妮先生写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一书,乍眼看去,这本书挺不错,32开的本,不大也不小,封面版式设计的也可以,有淡色的花也有朱红的字,背面还有几行熟悉的“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的字句以及“张爱玲、孟小冬、陆小曼、阮玲玉、胡蝶、周璇……”的名字,好吧,就是她了,于是我就悄悄的把她装进了自己的裤兜里,大小尚宜。
于是就把她带到了回滇的火车上,百无聊赖,作为消遣。
读着读着,一直读到了现在,这本书还没有完全的读完,第一章节是“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孟小冬,因为每一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都是印象最深的,所以这一章节必须要看,其他的也就是名声相对大一些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女人,如备受争议的陆小曼、千种风情的阮玲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胡蝶、人间无物似情浓的张爱玲、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宋美龄(和政治有很大关系)、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小凤仙、人间自是有情痴的赵四小姐、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独客单衾谁念我的张幼仪等,有一个还没来得及看就是何香凝先生,人间梅花暗自乡的评价也算是中肯,不高。
这几位女士中,有三个跟徐先生有很大的关系,哎,多情自古伤别离啊。
原来在读大学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找到好的一本书,碍于借书时间的限制就翻来覆去的读,以至于匆匆的把她们读完,那时还是读了一些书的,有英美文学著作、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品、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历史地理书籍,甚至中国的世俗小说也读了不少,但是走出那个门就不行了,不是在单位的时候没时间,而是没有那种读书的心态了,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所以,每每回忆起来,不能说挑灯夜读为一种苦,更像是一种心态和习惯,和现在比起来总是有一些的伤心,因此我还是感觉,大学最是读书时。
大学总是让人回忆的,回忆大学美好的校园风情,回忆大学自修室的不同心态,回忆大学体育场上你争我抢的激情,回忆大学里那些至臻至纯的朋友,回忆大学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南南北北的文化习俗,回忆大学里那些一起晨读的时光。
读《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有感
内容简介:本书记述了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孟小冬、陆小曼、阮玲玉、胡蝶、周旋、张爱玲、林桂生、唐瑛、陈燕燕、宋美龄、小凤仙、王人美、赵四小姐、胡萍、林徽因、姚玉兰、董竹君、福芝芳、赛金花、王人美、张幼仪、苏青、何香凝、潘玉良,桑妮将她们这些奇异璀璨的女子,这些湮没已久的传奇尽述于书中,将上世纪20年代那一幕幕风云变幻的场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读后感:
一直觉得上世纪20年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那些无法预测的沉浮,那些流逝于时间之中的奇异女子,还有那神秘莫测的上海滩。
我所看到的绚丽纷华之下隐忍着的似水流年,那是怎样的一段欢欣与愁苦,纸醉金迷又是多少叹息的堆砌,只可惜往事已无人再提。
曾经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
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
她们所生的时代给予了她们才子佳人的情结,却又给了她们丁香般的幽怨,盛极后的虚幻又是何等的凄苦,可忧伤总抵不过传奇的色彩,那个繁华如梦的上海滩终是留下了无法掩盖的伤痕。
这些风云变幻的故事,记述了一个个奇异璀璨的女子。
一如孟小冬的为谁风露立中宵;一如陆小曼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一如阮玲玉的便纵有万种风情;一如胡蝶的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始终逃不过这样一个情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女子必是为爱而生的,殊不知她们中的大多数更是为爱而亡的。
唐瑛是其中少有的洒脱女子,也许年少的她曾追寻过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像众多少女一般义无反顾陷入了迷茫,却终是飞蛾扑火,亦庆幸她醒的及时,挣脱了那可能永久束缚住她的桎梏,毅然飞向了自由。
诚然,唐瑛的洒脱是带着决绝的,亦或太过自我,但这一切着实让她逃脱了那些因爱而沉溺的结局,这是她人生中的大幸,也许又是她人生中的不幸。
这本书中描述了三个与徐志摩牵绊一生的女子: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毫不相同的女子,点缀了徐志摩的传奇一生。
林徽因的才情早已从上世纪20年代传颂至今,她的成就已经深深印刻在了历史的痕迹之中,这一点无人可以否认,但她的一生却仍存着太多的褒贬,我着实不知该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女子,清新脱俗之中却也免不了尘世的气息,一生缠绕着与徐志摩初见时的美好。
而陆小曼这个带着上海名媛之风的女子,初入世间便已被万千光芒所包裹,不得不说,这样的陆小曼是极具勇气的,一个敢于抛弃一切,忍受众人唾弃的女子,我们暂不评其品行,光是这种惊人的举动也着实是世间少有的。
可我始终记得张幼仪这样一句话:在这方面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相比,也许我是最爱徐志摩的。
就是这样一个用情至深却被徐志摩选择遗忘的女子,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坚强与傲骨,面对如此的悲怆,她没有选择绝望,甚至没有选择忘记,她的大气与释然让我感动,而那份藏于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爱恋,确实是前面两人所无法比拟的。
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用风云变幻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历史,迎面走来的那些沉浮于世间的女子,伴着华丽的配乐,映入了我们的脑海,那一刻,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却又宛若
在梦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