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离子键的形成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1
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化学中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什么?A. 原子量B. 原子序数C. 电子排布D. 元素的化学性质2. 以下哪个是单质?A. O₂B. H₂OC. CO₂D. NaCl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A. 氧化还原反应B. 离子交换反应C. 电子转移反应D. 质子转移反应4. 以下哪个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OC. H₂OD. Fe5. 什么是摩尔?A. 物质的质量单位B. 物质的量的单位C. 物质的体积单位D. 物质的密度单位6. 以下哪个是氧化剂?A. FeB. O₂C. H₂D. CO7. 什么是化学平衡?A.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B. 反应速率最快的状态C. 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的状态D. 反应速率为零的状态8. 什么是溶液的浓度?A. 溶液的质量B. 溶液的体积C.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D. 溶质的体积与溶液体积的比值9. 什么是离子键?A. 由离子间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B. 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C. 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D. 由分子内共价键形成的化学键10. 以下哪个是化学计量关系?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B.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比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密度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___递增的顺序排列。
12. 单质是指由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的转移。
14. 摩尔是表示_________的单位,通常用mol表示。
15. 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____电子,而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16.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_________的状态。
17.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
18. 离子键是由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物质及形成过程。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
2.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如②结构式,如H—Cl③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考点二: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相同相同成键条件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存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某些化合物中实例H—Cl H—H、Cl—Cl共价键一般是在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但某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也可能存在共价键,如AlCl3等。
考点三: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导电性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一定破坏离子键,可能破坏共价键(如NaHCO3)一般不破坏共价键实例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中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中要点诠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专题讲解一、离子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定义:原子通过得失电子以后形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实质:静电的相互作用离子化合物: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注意: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和非金属。
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离子键影响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和稳定性。
下列有关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下列有关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一定易溶于水B.离子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共同组成C.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离子化合物在晶体状态下有离子存在,但不导电下列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B.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C.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D.特别活泼金属元素与特别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9和16C.12和17 D.10和8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Al2O3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水溶液能导电B.有较高的熔点C.熔化时能导电D.易溶于水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A、B、D不可能在同周期B.D一定在第二周期C.A、D可能在同一主族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二、共价键学习目标1.理解共价键的含义。
高一化学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是高一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而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下面将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涉及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金属元素失去外层的电子,使其成为正离子时,非金属元素会通过获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种由电子转移而形成的相互吸引力被称为电吸引力,它使得正负离子之间产生吸引力,从而形成离子结构。
离子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特点一:电子转移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金属元素将外层的电子转移到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空位上,使金属元素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元素获得电子而成为负离子。
2. 特点二:强烈吸引力离子键的形成使得正负离子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是通过静电力来实现的。
3. 特点三:晶体结构由于离子键的强大电吸引力,正负离子排列有序地固定在一起,形成具有规律结构的晶体。
二、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是由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
非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不足以填满其外层能级,因而需要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共享电子,以满足各自的外层电子配置。
共价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特点一:电子共享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这种共享电子的方式可以是每个原子贡献一个电子形成单共价键,也可以是每个原子贡献两个电子形成双共价键或三共价键。
2. 特点二:弱吸引力共价键的形成不像离子键那样具有强烈的电吸引力,而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电子云,原子核对电子云的吸引力较小。
3. 特点三:分子结构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原子之间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紧密连接在一起。
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应用离子键和共价键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应用一:离子化合物离子键的典型应用是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如氯化钠、氧化铝等。
第三节化学键——————————————————————————————————————[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1.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键又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用电子式表示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离子键1.离子键的形成(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点燃(1)实验探究: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
(2)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3.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微粒的电子式微粒电子式(举例)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化合物(3)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特别提醒](1)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2)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离子键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排斥力,当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形成稳定的离子键。
2.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提示: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某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提示:将其加热至熔融状态,检测其导电性,如果能导电,证明是离子化合物;如果不能导电,则不是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的存在(1)第ⅠA族、第ⅡA族的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第ⅥA族、第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时,一般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2)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原子团(如NO-3、CO2-3、SO2-4、OH-等)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高一化学第二章主要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将首先接触到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而生成物在右侧。
化学方程式还可以用于进行化学计算,例如浓度计算、质量计算和体积计算。
在这些计算中,学生需要将已知的数据代入化学方程式中,并使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进行计算。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化学的基础概念。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例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化学变化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例如溶解、沉淀、融化等。
物理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三、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元素根据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或通过化学反应合成。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用于稳定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
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例如氯化钠(NaCl)。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通常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每种类型的键具有不同的强度和长度。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典型的金属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并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高一电子式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化学电子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而其中的电子式知识点更是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好电子式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化学键以及化学分子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中的电子式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电子式的基本概念电子式是描述化学物质中电子分布的符号表示方式。
它由化学符号组成,可显示原子核、电子轨道及轨道中的电子数目。
常用的电子式包括电子层式、电子构型式和点阵式等。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种常见的电子式进行介绍。
1.1 电子层式电子层式是以主、次、轨道的形式表示原子电子层的分布情况。
例如,氧元素的电子层式可以表示为1s²2s²2p⁴,其中1s²表示1s轨道上有两个电子,2s²表示2s轨道上有两个电子,2p⁴表示2p轨道上有四个电子。
1.2 电子构型式电子构型式是用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填充原理来表示电子层的分布情况。
例如,氧元素的电子构型式可以表示为1s²2s²2p⁴,与电子层式是相同的。
1.3 点阵式点阵式是用方格或圆点等图形来表示原子中的电子分布情况,通常用于辅助理解电子层的排布。
例如,氧元素可以用点阵式表示为下图所示:(图省略)二、电子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电子式不仅可以描述原子、离子和分子的电子分布情况,还可以在化学反应中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的生成。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2.1 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电子式可以显示出相关原子之间电子的转移或共享情况。
例如,氯化钠的生成可以用电子式Na + Cl → NaCl来表示,这个电子式告诉我们,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最终形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
2.2 化学反应的平衡电子式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与平衡。
例如,在氮氧化合物的反应中,可以通过电子式来描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和重新分布。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 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高一化学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播放动画:离子键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2.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存在相互吸引力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力?从中你能理解离子键的含义吗?3.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理解静电作用?教师分析:除了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讨论:形成离子键的条教师小结: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两点说明: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即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
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板书: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条: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