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规划类优秀奖——美国宾夕法尼亚着陆区再利用和可行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Promoting Univers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xperience of Penn State University of United States 作者: 杨珂[1,2]
作者机构: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
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00875;[2]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中心,100029
出版物刊名: 比较教育研究
页码: 7-11页
主题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学科技园;科技转化;大学创新力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承担着重大责任。
大学的科研创新力在大学创新力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科技园通常是体现大学科技创新力的重要窗口。
本文介绍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通过其创新园进行科技转化的一些经验,包括科技转化在宾州州立大学的发展理念、组织机构、实现模式和效果影响等,并与我国大学科技园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大学科技转化的新模式和新问题,为我国大学科技创新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192024 NO. 2Promotion Strategies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ain Gardens in Iowa, USASu Yuanyuan, Luo SuhanAbstract: The state of Iowa, USA, represents the most typical hydrologic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e world. The state has accumulated more than 8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rainwater management by developing statewide water plans based on its watershed ecological conditions. Rain gardens, as a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strategy, are widely constructed in the towns and cities there with a high level of public involvement.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of rain gardens in Iowa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rain gardens in Chinese sponge cities.Keywords: rainwater management; social participation; sponge city; water plan收稿日期:2023-03-21作者简介:苏媛媛(1981—),女,安徽六安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福祉,健康与环境设计研究;骆溯涵(199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设计研究。
从美国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谈我县滨水城市发展泗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汪荣中(2011年11月18日)10月份随市城市规划考察团赴美国学习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亲身感受了国外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实践,也丰富了对国外城市规划建设先进理念的认识。
从美国的城市建设来说,城市规划、景观绿化、都市建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方的建设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有相似之处,但其更注重自然和谐,更注重资源的节省。
当然,国外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应该注重其优秀的一面,借鉴学习,通过和我们自身城市建设的对比,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
就个人而言,印象深刻的是美国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
滨水区的开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美国的很多城市把滨水区的开发作为城市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振兴经济、提升内涵的重要手段。
据悉,美国75个大城市中有69个城市都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滨水区的开发。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原有的发展目标、方向、包括结构在系统的把握上都存在了一定的变动,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来说,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积极的应对。
下面我就美国滨水区的规划建设,浅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美国纽约的滨水区开发案例纽约作为美国经济的中心,是美国最早制定区划法规的城市,它的规划编制和城市管理在美国尘世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著名的纽约炮台公园是市中心的滨水区,其空间格局成为城市中心区肌理的一部分,其总体规划布局非常明确,强化与下曼哈顿地区的整体结构,功能上以高级办公和居住为主体,以一条沿赫德逊河的宽21米的壮丽河滨广场将居住、金融功能联系起来,而西部下曼哈顿的所有街道都延伸至河滨区的河边,使炮台公园地带成为一个整体,延续了原来的城市结构肌理,延续了已有的城市社区,用街道的有序延长和连接来创造新的城市公共空间。
它强调了城市新的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公园,而应该是城市工作和居住活动的延续。
二、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经验美国城市的滨水区开发的案例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都能从城市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着眼于城市机能的复活,空间功能的多元化及生活化,着重公共性设施,特别是商业、旅游设施的开发,来复兴衰落的城市地区,最大限度的利用滨水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空间环境,创造鲜明的文化特色,用连续的绿化,建立步行体系来体现良好的可达性与可视性。
economic operation through the efficient use and regeneration concept of the surrounding radiation plots, and can also shape the city’s characteristic area through the shaping of humanistic and historical styles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 urban “double repair”; country park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urban inefficient space; urban landscape ar ea城市“双修”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城市过快发展所产生的“城市病”的一项指导意见。
包含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个概念。
生态修复[1],其目的是对被破坏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环境的基本载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修复,逐步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2],则是针对城市现存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优化,改善城市功能体系质量、空间品质,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山地郊野公园临近城市边缘,往往承担着山地行洪的重任。
以“双修”视域看待此类山地郊野公园,其实是对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侵占城市生态环境行为的一种纠正。
应通过“行、滞、沉淀、漫溢”等多样生态行洪手法修复城市局部区域的生态行洪功能,并以此为模式,逐步完善城市生态格局。
通过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的联动作用,优化提升场地所辐射周边城市“低效空间”的同时,也可结合“再生与利用”的多元经济营建方式优化城市营运的经济性,并形成功能叠加效应。
可通过增补场地所蕴含的生物多样性及纷繁的生境类型、生态系统服务[3],将生态环境的优化融入彰显地域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营造中,最终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风貌区域。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利用GIS技术实现河流与采矿的和谐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口膨胀需要开发矿产资源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
然而,无序采矿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虽然发展了经济,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水土流失和河流泥沙带来极其不利影响。
有些地区的采矿业所形成的废弃物严重污染当地的水质。
甚至使有害物质注入当地水系,致使水资源受到污染带毒,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
在这方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该州利用当今世界上最*近也是最复杂的gis技术,以及其它实时监测技术流域采矿与河流生态健康的双嬴。
1. 项目背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北的萨斯奎汉纳和拉克万纳河(susquehanna-lackawanna,以下简称萨斯河)上居住着64万人,面积大约1800平方英里。
跨越100多个市政行政区域。
过去,这里曾经是野生生物茂盛,风景独特的地方。
十九世纪一位诗人形容这里是“起伏山峦之中的翡翠”。
然而,不幸的是,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起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煤矿,于是该地区出现了很多采煤的企业,这些企业成为该地区主导的工业,这些工业通过很多交通工具进行运输,一开始是通过萨斯河,后来通过该州的运河,最后来是通过铁路。
当时,这些新兴采煤业一年能完成成千上万吨的煤矿的开采和运输。
联邦和居民都获得了巨大利润。
由于该事业的发展,该流域的人口、工业速快增加和扩大,并且吸引了来自波兰、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的移民者前来开荒。
然而,好景不长,人们在赚取大把大把钞票的同时,也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
因为这种无序的采矿业对萨斯河流域环境的影响太大了。
它造成该流域的很多的矿坑、小山似的矿渣堆弃物,并且随处可以看到黄色的矿物形成的黑色的含盐很高的污水往河里流淌。
不仅如此,更令人不可想象的是,当洪水发生的时候,有很多地下矿井被淹没,造成很多人死于非命。
因此如何在该流域合理采矿,同时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是当时该流域的最大课题。
美国河流遗产组织在萨斯河流域恢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围1马里兰州绿色基础设施护自然资源。
为了识别并且按等级评价马里兰州的绿色基础设施,发展了一种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的工具——绿色基础设施评估《G r e e n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A sse ssm e nt,G I A)6I oG I A以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原则为基础,与G I S结合及利用空间数据多层叠加法(共9层)。
评估体系识别研究区域内毗连的网络中心和相互联系的连接廊道(注:马里兰州G I A主要评估自然土地),使得动植物繁衍扩散及迁移。
分别分析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在地形区域内的各种生态参数和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测定区域内的生态价值与脆弱性等级,确定绿色网络内的生态保护优先次序;最后建立模型,输出数据1。
马里兰州G I A经过规划师及自然保护领域专业人士检测与审查,得到州政府认同及使用。
并证明在多空间尺度排序绿色网络要素是保护和恢复决策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各州用来识别和优先考虑当地生态重要区域、具有生存危险区域及潜在发展区域,成为各级政府决策工具。
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区域规划组织中已经将绿色基础设施数据利用到主要的规划中。
2马里兰州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M l2.1G l A研究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评估体系实旌区域为马里兰州内以及邻近州内最近的道路或河流,马里兰州西部利用州界,不是自然边界。
2.2G l A体系中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
G I A明确从以下几个原则识别绿色基础设施系统:1)自然资源价值;2)现有地块如何适宜进入多层叠加系统;3)开放空间在农村与已开发区域的重要生态意义:4)对协调地方、州和州际规划的重要性:5)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
2.2f1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网络中心在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指具有生态价值的大型区域,维持其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将周边发展对生态连续性影响降到最低。
本评估体系确定网络中心包含一个或更多以下各项:区域包含敏感的植物或动物种;大范围毗连的内陆森林《至少100h m2,且有100m 的过渡区域);包含有100hm2未开发的水域综合体;政府或社会团体的保护地。
美国城市中心区更新中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研究——以西雅图中央滨水区景观改造为例杨雪蕾;王鹏【摘要】美国城市在二战结束后体现出明显的郊区化现象,美国政府为复兴城市中心区,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20世纪末以来,在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更新改造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文化遗产;美国城市;中心区更新;可持续设计策略【作者】杨雪蕾;王鹏【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美国城市中心区更新二战结束后,美国郊区化现象日益严重,城市中心区逐渐衰落。
从1950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倡导“城市更新计划”(Urban Renewal Program),美国许多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区都经历了持续的城市更新(后来被城市“再开发”一词取代)过程。
由于城市中心区更新所涉及的资金、决策和利益等权责关系问题,以及参与者之间不同的角色与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城市更新计划从制定到实施一直都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但是,美国的大城市从没有放弃过对城市中心区的更新,进入21世纪后,在城市更新计划中美国大城市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2 美国城市中心区更新中的可持续策略美国城市中心区的更新虽然历时六十多年,但现在很多美国城市中心区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
多年的更新历程和研究使美国政府、学者、城市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意识到,在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中,只有坚持可持续的方针,才是长久之道。
归纳起来,美国中心区更新的可持续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2.1 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的利用效率,直接决定着此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中心区更新中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将给城市中心区带来新的空间活力。
2.1.1 更新交通设施,扩大绿化用地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的保有量一直都很高,这也促使许多城市在中心区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兴建了许多高架的快速公路。
spatial basis for integrating into new urban life, and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future urban renewal.Key words abandoned industrial area; reuse; public space; replacement; mixed functions工业革命在人类的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引领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一系列工业化、流水线、效率化的生产组织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繁荣的契机,工业生产所依托的空间类型也成为这个时期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空间类型。
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工业革命时代所形成的城市也面临着不小的冲击,问题日益严重。
如城市人口的激增所带来的大城市病:交通的拥挤与堵塞、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等等。
同时,工业生产的批量化与标准化也带来了城市面貌的雷同。
信息化加速了这一社会问题的呈现,原来生产结构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纷纷陷入了停滞与衰退。
这一现象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是极其普遍的,有很多老牌工业城市都呈现了收缩的状态,带来了大量闲置的工业生产空间被废弃、生态环境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给老牌工业城市或城市中的老旧工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但同时,也给下一轮的城市更新和区域再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滨水工业地段的再开发策略和设计模式展开论述,对现有的再利用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再利用应遵循的原则作为设计参考。
1理论研究现状国内学者武勇、李宜宸等[1]从将工业废弃地段改造为城市园林景观等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和设计手法入手,对上海市黄浦江两岸滨水工业带向城市滨水公共休闲绿摘要 现阶段城市更新不可避免地涉及原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一些工业地段和仓储用地。
现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为了探讨老旧工业区再利用和开发的创新性可能,给相关决策部门和人士提供建议和参考,分别从功能、方法和模式入手进行研究和综述。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生态建筑的定义与重要性 (3)1.2 生态建筑案例研究的意义 (4)二、生态建筑概述 (5)2.1 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 (6)2.2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 (7)三、经典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8)3.1 英国伦敦的巑巴比肯艺术中心 (9)3.1.1 案例背景 (11)3.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2)3.1.3 建筑评价 (13)3.2 德国柏林的太阳能办公楼 (14)3.2.1 案例背景 (15)3.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6)3.2.3 建筑评价 (17)3.3 美国加州的加州科学学院 (18)3.3.1 案例背景 (20)3.3.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1)3.3.3 建筑评价 (23)四、现代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25)4.1 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 (26)4.1.1 案例背景 (28)4.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9)4.1.3 建筑评价 (31)4.2 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 (31)4.2.1 案例背景 (33)4.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34)4.2.3 建筑评价 (35)五、生态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37)5.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38)5.2 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39)5.3 人本主义的回归 (41)六、结论 (42)6.1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的启示 (43)6.2 对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展望 (44)一、内容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设计理念、建筑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Kalkbrnderiet住宅楼。
该建筑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理念,通过优化建筑朝向、提高保温性能、利用自然光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
洛杉矶河道复兴规划美讯在线网 2009年06月04日16:57 来源:园林景观网设计:洛杉矶Mia Lehrer + Associates客户:洛杉矶市工程局获奖:2009年ASLA分析与规划荣誉奖“这个项目将会改变洛杉矶人民的想法。
它不仅还原了洛杉矶河的原貌,而且还建造一个令人向往的露天场地。
项目规划策略性地采用了不同方法,人们可以通过项目规划看到前期的改善情形以及长期改善后的情形。
每一个河流地区都有一个特点,这个规划应用了精明的政治手法,而且具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2009年专业奖评审团项目简介:洛杉矶河复兴规划让这十几年来河流复兴行动到达了顶点,让公众机构和相关利益者联手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并肩奋斗。
这个规划的目标非常明显,就是要改变这个主要用于洪流控制和运输的河道,使其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娱乐和生态地区。
这项规划将洛杉矶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不再是为了汽车和房地产投资而建设基础设施,而转换为公众建造绿色通道。
该计划旨在将洛杉矶中心32英里的渠化河道更新为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70年前,美国陆军工程局在基于防洪的考虑之上,设计了混凝土河堤。
长此以往,自然河流的形态被人们渐渐遗忘。
2005年,河道复兴得到了市民支持,并针对包括土地利用、水质、生态、水文、人口统计在内的各方面情况和城市河流更新案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终得出了洛杉矶河道振兴规划。
河流流经了包括高收入社区、商业中心区和低收入社区在内的城市不同区域。
原有的渠化河道对不同区域在设计上并没有区分。
而振兴计划则针对每个区域的不同情况,综合了来自居民、公共机构、开发商及政府的不同意见,使得河流在防汛的同时,还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休闲娱乐开放空间,并获得经济振兴。
振兴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复兴河流;绿化社区;抓住发展机会;创造价值;发展基于河流生态考虑的社区规划;建立河流管理架构。
复兴规划总图洛杉矶河复兴计划包括四个核心原则:复原河流原貌;绿化周边地区;抓住社区文化;创造附加价值。
K0842334 301208 301208为节省开支,本文件仅作少量印发。
请各位代表自带所发文件与会,勿再另行索要文件副本。
联合国EP UNEP /GC.25/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Distr.: General 27 October 2008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理事会/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第二十五届会议2009年2月16至20日,内罗毕临时议程∗项目4(a)政策性议题:环境状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水事政策和战略的执行情况执行主任的报告摘要 根据2007年2月9日第24/16号决定第2(e)段规定,现将本报告提交理事会/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第二十五届会议审议。
本报告涵盖的时间为2007-2008年。
∗ UNEP/GC/25/1。
UNEP/GC.25/9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水事政策和战略的执行情况一、 理事会建议采取的行动1. 理事会谨建议审议通过一项措词大致如下的决定:理事会,回顾2007年2月9日第24/16号决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水事政策和战略增订文本)A节(淡水),还回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2013年中期战略,该战略受到2008年2月22日第SS.X/3号决定(2010-2013年中期战略)的欢迎。
注意到执行主任关于水事政策和战略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介绍2.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第二十四届会议于2007年2月9日通过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规划署)水事政策和战略(/ freshwater),为环境规划署直至2012年的淡水活动提供了框架。
在第2(e)段,该决定请执行主任向理事会/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第二十五届会议汇报此项水事政策和战略的执行情况。
根据该决定,执行主任就本组织在实现2007-2008年期间水事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进展提供如下概要情况。
3. 在报告期间,已经将水事政策和战略项下环境规划署的活动重新纳入其2010-2013年中期战略的六项交叉主题优先事项。
美国2020火星车着陆区遴选进展及对2020中国火星任务着陆探测部分的一些思考叶斌龙;赵健楠;黄俊【期刊名称】《深空探测学报》【年(卷),期】2017(004)004【摘要】总结了近20年来火星探测的重要发现以及生命、气候和地质3个方面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2020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和着陆区选择的工程条件限制,并重点分析了经过3次着陆区选择研讨会,上百位行星科学家投票选取的排名前3的预选着陆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020年火星任务的着陆探测部分的一些思考,并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聚焦生命、气候和地质问题;支持载人火星探测的资源勘察;工程技术验证)提出了3个候选着陆区.【总页数】15页(P310-324)【作者】叶斌龙;赵健楠;黄俊【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行星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行星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行星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76.4【相关文献】1.美国2020火星车着陆区遴选进展及对2020中国火星任务着陆探测部分的一些思考 [J], 叶斌龙;赵健楠;黄俊2.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J], 王帅;李鹏;郭文博;张扬眉3.NASA将确定2020年火星任务着陆点 [J],4.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 [J],5.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方:Delaware River Waterfront Corporation
设计单位:哈格里夫斯事务所
所在国家:美国
作品地址:费城
项目陈述
景观设计师领导咨询团队,并与客户、相关机构和社区团体合作为18公顷(45英亩)着陆区的再发展规划一个城市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重点是进行全面发展策略、基础设施需求和公共区域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方法。
这个方案有交通系统策略、结构化甲板系统和一个世界级的21世纪城市公园设计概念,而且这个公园将会促进大约60.69万米(200万平方英尺)的多用途滨水发展规划的实现,为该城市获得16亿的经济效益。
对宾夕法尼亚着陆地进行了几年的规划后,可行性研究第一次获得了所有相关者的支持,阐述了对连接宾夕法尼亚市区和德拉瓦河的雄心,并进行筹资、分阶段进行和实施的路线。
项目说明
介绍
景观设计师领导咨询团队,并与客户、相关机构和社区团体合作为18公顷(45英亩)着陆地的再发展规划一个城市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重点是进行全面发展策略、基础设施需求和公共区域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方法。
这个方案有交通系统策略、结构化甲板系统和一个世界级的21世纪城市公园设计概念,而且这个公园将会促进大约60.69万米(200万平方英尺)的多用途滨水发展规划的实现,为该城市获得16亿的经济效益。
对宾夕法尼亚着陆地进行了几年的规划后,可行性研究第一次获得了所有相关者的支持,阐述了对连接宾夕法尼亚市区和德拉瓦河的雄心,并进行筹资、分阶段进行和实施的路线。
团队
这个团队包括聚焦发展框架的规划师、雕塑人行桥设计的工程师、专攻绿色基础设施的土木工程师、各种运动模式的交通工程师、能使高速公路上的甲板足够细前往河流、观赏滨河景观的结构工程师、评估潜力和影响的经济和市场分析师以及造价工程师。
范围
该项目的范围包括各种开发密度和建筑体量的探索,以此来测试区域体量进行市场预测、设景、停车容量和公共区域发展。
这个方案提议了一个持续的南北走向的林荫大道,将整体的区域结构组织起来,确保连接性,从把社会山与Marina 盆地沿线南端区域结合起来的人行桥到Market Street开发区,在这里它过渡到一个人行桥和机动车“主街”廊道,设有酒店、城市住房、高层住宅和社区零售,并将北面的滨河区开发结合起来。
在水边上,一
条滨海大道建造了滨河公共空间,经由开发区结合起来,得到了目的地餐厅和零售店的促进与发展。
其发展方案也是在车辆交通改善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的,包括公交路线、未来的轻轨电车、自行车路线,与区域性的德拉瓦河道、汽车、水上出租车和人行道以及停车场改善结合起来;最大化水上休闲机会和水上交通。
这个公园空间的概念化设计包括规划方案和测试的分析,以此来决定宾夕法尼亚着陆区便利设施合适的混合和规模,由中央4.9公顷(12英亩)的目的地公园推动发展,跨越I-95和哥伦布大道,设有城市花园、互动性水景、滑冰场、户外咖啡厅、静态和动态休闲区和活动草坪以及能观赏到德拉瓦河壮观景色的圆形剧场。
可行性方案也包括另外6.5公顷(1 6英亩)的滨水开放空间,设有活动广场、游乐场、咖啡厅、驳船池、皮艇运动、单桨冲浪、人行林荫道和标志性的人行桥(将会在该项目的南端构成一条通道)。
这个4.9公顷(12英亩)的中央公园的设计平衡了对绿色公园的期冀以及活跃规划的需求,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等级过渡,从城市向下到达河流——从一个意识性的等级汇集区到建造一个非正式的表演空间,到梯级式的坡度,构成蜿蜒的路线横穿城市花园到达一个引人注目的滨水空间,唤起历史性河边甲板的记忆。
在Marina 盆地,这个较小的社区公园能够更直接地与更加平静的湖水相连,用于娱乐活动,如划皮艇、单桨冲浪和驳船活动。
技术复杂性
这个项目体现出许多复杂事物,如需要一个高架的结构覆盖在道路上,过渡到显著的填充结构上,然后向下连接到河边。
这个项目多是基础设施设计以及3维设计。
这个遮盖结构的目标是尽量消除现有部分遮盖和桥结构的背弧型面,这样为河流增加景色。
这需要与工程师紧密合作,为这些技术问题想出创意性的方案。
另外,这个方案不得不考虑分阶段进行,这样随着时间的发展允许私人开发以及各种面积的地块发展,但要确保未来出现一个成功的目的地公共区域,将私人区域与公众结合起来,构成实际联系、景色和一个紧密相联的整体。
该方案规定了一个公共区域框架,同时为各种各样的开发密度提供指导,虽然要不断迎合市场需求,但都是经济上可行的方案。
可持续性
宾夕法尼亚着陆地可行性研究方案基于各种可持续原则——经济、社会、流动性和环保。
将城市与河流连接、建造一个多用途、公交导向式和可步行的社区以及将几英亩的公路和停车场改造成开放空间的假设就是走在建造一个更加可持续性费城的道路上,奋力成为美国最绿色的城市。
通过各种旅游模式如水上出租车、公交车、自行车和未来轻轨电车增强交通的策略也融入到此方案中,所以对汽车的依赖会最小化。
提供的停车场也被合并到裙楼建筑中以及地下结构中,最小化建筑密度/铺装,重新安置交通枢纽,鼓励多模式使用。
这个多用途开发区
域的建筑聚集不仅要优化河流景观,和相关的邻近社区进行过渡,也要得到最好的朝阳方位。
设计师也会增加绿色屋顶获得能源效率,增强更高建筑上的风景。
宾夕法尼亚着陆公园的元素都是环境可持续性——最小化铺装面积、限制草坪的使用、使用各种低水耗的植物、营造多用途花园特征,例如一个广场可以是互动性的、再循环的,夏季是水景、冬天是滑冰场,以及平衡对阴凉的需求以及河流景色保护之间的关系。
雨水管理原则也融入到方案中,包括捕获、再利用、渗透和绿色屋顶。
经济
市场研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发展目标,并与区域容量研究、景色和开放空间的目标达到平衡。
混合型——使用目标和分阶段进行需求都融入到该方案中,并与市场吸收率协调发展。
该方案赋予了各种建筑开发面积的灵活性和分阶段进行的选择,这样市场调节适应规划的2 0年的项目发展。
其目的是建造这个公共区域和基础设施,作为促进私人发展的催化剂,另外建造一个社区便利设施区,所以该方案测量这些投资成本,对比经济效益,确保投资有所回报,基于该区域以及邻近软区域的发展价值、工作的产生、税收收入以及其他更多的非直接性价值。
正如客户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样,该方案稳固的市场和经济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对其成功的实现来说至关重要。
“连接绿色空间、修复区域、建造人类空间、该城市的设计方法——每个单独的问题都是相当复杂的。
——2015年奖项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