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2019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疾控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场绩效评价报告为全面评价通河县各医疗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根据《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8〕18号)和通河县卫生健康局通河县财政局关于印发《通河县2019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通卫联发〔2019〕6号)等文件要求,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通河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各个专业机构对全县八家乡镇卫生院和两个社区,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总体情况如下:一、评价基本情况。
在通河县卫生健康局、财政部门和被评价的项目单位支持与配合下,评价了通河县八家基层项目单位、两家社区机构、大部分的村卫生室。
为了了解居民对项目工作的知晓率、居民综合满意度和居民健康水平,我们随机抽取了100名辖区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为了检验项目效果我们对100名高血压患者、1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最近一次的血糖随访。
现场评价工作按省里要求圆满(基本)完成。
二、项目进展情况。
(一)项目执行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通过此次绩效评价的八家镇卫生院和二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县居民平均纸质建档率81.5%。
平均电子建档率77.4%。
六家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版建档率已达到75%以上,在此次绩效评价中的健康档案建档率≥75%可得满分。
目前清河镇卫生院、通河镇卫生院、长安社区、前进社区建档率未达标。
由于两个社区成立时间比较晚,启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时间短,因此导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不达标。
具体情况详见表一:居民健档率(纸质版)%居民建档率(电子版)%浓河镇卫生院102 102三站乡卫生院98 95清河镇卫生院56 48富林乡卫生院99 91乌鸦泡镇卫生院87 86祥顺镇卫生院100 96凤山镇卫生院87 81通河镇卫生院81 70长安社区46 46前进社区59 59(表一)2、健康教育。
县医院重型精神疾病疑似精神疾病
转诊通知单(医疗机构)
转诊编号:2019-
姓名: 性别:□男 □女 年龄: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患者病情:
建议转诊至: 医师/心理治疗师:
患者(家属)接收及确认签字:
转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县医院精神类疾病转诊通知单(患者) 转诊编号:2019- 姓名: 性别:□男 □女 年龄: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付费类型:□自费 □综合医疗保险 □职工医疗保险 □劳务工医疗保险 □其他
患者病情:
处理意见: 鉴于患者目前病情,不适宜在 治疗,建议转往: 进一步诊治。
医师/心理治疗师签名:
医疗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时 分
第
一
联 转诊机构存根 第
二
联
患
者
存
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A、变更诊断:B、死亡:C、填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有效证件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必须填写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或幼托机构):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学生、幼托儿童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
注意使用全称,不能简写。
工人、干部职员、教师、医务人员填写相对应的工作单位,民工填写其所在的的建筑工地或工厂。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其中14岁及以下的患儿必须填写家长联系电话。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乙肝、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因传染病死亡。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注意一张卡只填报一个病种。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订正前病名:用于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表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填表说明:
1.符合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诊断的确诊患者,在首次确诊或更改诊断时由责任报告单位填写此表。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2.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根据报告顺序自行填写。
3.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
4.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5.既往危险行为和危险性评估按照患者起病后最严重的情况评估。
既往危险行为若为“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存在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应当直接纳入社区随访管理。
危险性评估: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6.知情同意:根据签署的《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情况填写。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模版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模板一、引言为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服务,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本报告制度旨在规范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情况的报告程序和内容。
二、报告程序1. 报告对象a. 医院、精神卫生机构b.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c. 监管部门、政府及相关部门2. 报告方式报告需采用书面形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纸质报告表等方式进行提交。
3. 报告时限当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时,应尽快将其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时限不得超过24小时。
4. 报告内容a. 患者基本信息(1) 姓名:患者的真实姓名(2) 性别:男性或女性(3) 年龄:精确到岁(4) 身份证号码:患者的身份证号码b. 发病情况描述(1) 发病日期:患者出现症状的具体日期(2) 主要症状:患者表现出的主要精神障碍症状,例如幻觉、妄想、情感失控等(3) 现阶段病情: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需要立即干预治疗c. 相关辅助资料(1) 诊断证明:相关医生对患者的初步诊断结果(2) 心理评估:对患者进行的心理评估结果(3) 检查报告:相关检查(如脑电图、血液检查)的结果d. 报告人信息(1) 姓名:报告人的真实姓名(2) 职务:报告人所在单位的职务(3) 联系方式:报告人的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三、报告目的1. 提醒相关部门及时采取行动,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服务。
2. 促进患者尽早获得适当治疗,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
3. 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四、报告责任与义务1. 医院、精神卫生机构的责任a. 及时发现和诊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在发现患者后24小时内,将患者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
c. 与患者及其家庭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的责任a.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登记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
b. 及时发现和诊断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
表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填表说明:
1.符合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诊断的确诊患者,在首次确诊或更改诊断时由责任报告单位填写此表。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2.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根据报告顺序自行填写。
3.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
4.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5.既往危险行为和危险性评估按照患者起病后最严重的情况评估。
既往危险行为若为“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存在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应当直接纳入社区随访管理。
危险性评估: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6.知情同意:根据签署的《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情况填写。
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5-09T01:18:35.279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4期作者:崔永永[导读]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和护理措施崔永永太原市精神病医院 030045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和护理措施。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43例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重点分析其中6例住院期间跌倒损伤患者的跌倒原因,并在2014年的临床工作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
对比分析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
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观察组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跌倒危害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是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损伤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巡视以降低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跌倒损伤;发生原因;护理措施引言老年患者由于本身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行动相对迟缓,反应力差,自我保护能力降低,更易发生跌倒等风险事件。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精神病患者已成为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损伤的高危人群[1]。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护理缺陷,位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居我国意外伤害所致死亡原因的第4 位。
精神科患者由于疾病影响、自知力缺失、抗精神病药物等的影响,易发生跌倒事件。
跌倒可导致患者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
本研究分析了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收治43例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69.56±8.72)岁;体重51kg~86kg,平均体重(64.25±11.68)kg;精神病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23例、双相情感障碍6例、抑郁症14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4例、高中10例、初中19例、小学7例、文盲3例;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损伤。
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督导总结范本日期:2024年12月31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经过一年的督导工作,我对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总体而言,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首先,让我来总结一下本年度的工作亮点。
在治疗方面,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个性化医疗方案和综合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了生活质量。
我们加强了团队协作,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我们还推动了科研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升了整体研究水平。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精神障碍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加强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家庭支持和辅导,培育良好的家庭关系,为患者提供更稳定的社会支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体,向公众普及精神障碍的知识,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2. 加强康复服务。
加大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鼓励和支持社区康复机构与医院、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3. 加强家庭支持和辅导。
建立家庭支持小组,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培养家庭成员对于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4. 推动科研和创新。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共同开展精神障碍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提升我国在精神障碍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治疗技术。
结语,2024年我们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康复服务、加强家庭支持和辅导、推动科研和创新等措施,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安徽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全科医学:概念: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在国外,确定为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全科医疗:概念:是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医疗卫生保健的医学专科,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专业,服务对象涵盖所有年龄、性别、各种器官系统及各类疾病的实体。
全科医生:概念: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与特点:特点:持续性、综合性和个体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防疾病与维护健康;长期负责是照顾;以社区场所为平台,协调社区内外卫生资源;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病人、亚健康状态的人、健康人)。
全科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中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全科医学的发展简史:发展简历: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进行全科医师培训调试点;1993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全科医学分会;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2000年,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调中心成立(设在首都医科大);2003年吗,全国医师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提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加强岗位培训,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同年,人事部、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学、社区忽视的教育与学科建设,对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专有技术人员聘用以及人才队伍稳定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中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是指检测发现的对利福平耐药的患者,包含利福平单耐药、耐多药和其它利福平耐药。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其中结核性胸膜炎归入肺结核分类统计,不再报告到“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表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填表说明:
1。
符合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严重精神障碍诊断的确诊患者,在首次确诊或更改诊断时由责任报告单位填写此表。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2。
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根据报告顺序自行填写。
3.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
4。
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5.既往危险行为和危险性评估按照患者起病后最严重的情况评估.
既往危险行为若为“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存在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应当直接纳入社区随访管理。
危险性评估: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6。
知情同意:根据签署的《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情况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