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10.67 KB
- 文档页数:6
27年 月总第 期2016 5 36高效施肥不同控氮比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不同比例包膜控释尿素( CRU ) ( 100%、75%、60%、45%、30% )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控释氮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与10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45%-75% CRU 与普通尿素配比的处理玉米增产幅度及效益较高;各配比处理平均增加氮肥农学效率3.6-6.5 公斤/公斤,增加氮肥利用率3.1%-14.9%。
其中哈尔滨地区以60% CRU 处理玉米产量效益最高,增产13.2%,增效103.6元/亩,双城地区以75% CRU 处理玉米产量效益最高,增产12.9%,增效93.5元/亩。
在黑龙江省早春冷凉的气候条件下,玉米生产不宜施用100%控释尿素,应将控释尿素比例控制在45%-75%,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控释氮肥;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姬景红 李玉影 刘双全 佟玉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6 )氮肥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求量最多的营养元素。
不合理的氮肥施用不但降低了氮素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投入,造成环境污染[1-2]。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可以控制氮素的释放速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3-4],增加作物产量[5-6],因此,控释肥料已成为世界肥料研究的热点[7],也是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8]。
然而由于生产工艺及原材料等原因,控释肥的价格偏高,生产中若完全施用控释肥,会影响经济效益。
而速效肥料与控释肥混合施用在理论上可以满足玉米对氮素的需求,是一条降低施肥成本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大田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个方向[9]。
科学合理搭配控释尿素比例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特点肥料的最佳效率,达到增产、节肥和省工的效果[10]。
第4期(总第412期)2024年4月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No.4缓控释氮肥与尿素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刘军1,黄展聪1,黄起东2(1.贵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537100;2.贵港市良种繁育示范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537100)摘要为进一步探索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了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方式下搭配尿素使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搭配尿素使用,在保证产量稳定的情况下,能进一步起到节肥增效的作用。
研究结果对控释肥在水稻上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4.061Effects of Slow-released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Urea Application on Rice YieldLiu Jun1,Huang Zhancong1,Huang Qidong2(1.Guig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Guigang537100,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2.Guigang Good Seed Breeding Demonstration Field,Guigang537100,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ric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urea use under the one-time fertilization method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rice growth and yiel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use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urea can further achieve the role of fertilizer saving and efficiency increas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stable yield.Key words:rice;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one-time fertilization;yield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水稻上氮肥损失率达30%~ 70%[1]。
玉米施包膜控释尿素的肥效研究作者:赵蔚袁静超梁尧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7期摘要:本研究拟通过尿素与包膜肥料的配施比例,研究最佳包膜尿素施用效果。
试验在吉林中部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乡试验田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氮量213.5kg/hm2,玉米籽粒产量9403kg/hm2,包膜控释尿素施氮量149.1kg/hm2,玉米籽粒产量9642kg/hm2,比常规区增产2.5%,节氮40%。
包膜控释尿素减少氮素由于挥发和淋溶损失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次性底肥施入省时省工,明显提高玉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包膜控释尿素;肥效;玉米;產量引言近年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却显著降低,淡黑钙土的氮肥利用率为40.5%~47.5%[1],前人研究表明,肥料释放养分的时间和强度与作物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是导致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2]。
缓/控释肥料是采用各种机制措施对常规肥料水溶性进行控制,有效的延缓和控制肥料养分的释放,使肥料养分释放时间和强度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吻合(或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调植物养分需求,保证养分供给和提高作物产量[2-5]。
包膜控释尿素中的氮素是随作物的生长逐渐释放,显著减少了施肥和植物吸收可能出现的养分损失,特别是减少了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蒸发损失,降低了施肥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提高[6,7]。
本试验在吉林省中部玉米常规氮肥用量的基础上配施包膜尿素,研究其最佳施用量和经济效益,为包膜尿素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本试验在吉林中部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乡试验田进行。
供试土壤主要农业化学性质:有机质含量为2.37%;速效养分N、P2O5、K2O含量(mg/kg)分别为186.6、19.6、124.6。
1.2 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6行区,行长12.8m,小区面积50m2。
王寅萍,梁 熠,康建宏,等.不同降水年型旱作春玉米氮素利用与产量对控释尿素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3):95-10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3.015不同降水年型旱作春玉米氮素利用与产量对控释尿素的响应王寅萍,梁 熠,康建宏,王 乐,冯朋博,王 浩(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氮肥施用不合理是宁夏南部山区旱作春玉米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探讨不同降水条件下控释尿素的效果,旨在为该区春玉米稳产和简化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以春玉米品种先玉698为供试材料,通过连续3年田间试验,在相同氮肥条件下(含N225kg/hm2),设置单施尿素UR(基施N150kg/hm2+小口期追施N75kg/hm2)、1/3CRU(控释尿素基施N75kg/hm2+常规尿素基施N75kg/hm2+小口期追施N75kg/hm2)、2/3CRU(控释尿素基施N150kg/hm2+常规尿素基施N75kg/hm2)、单施控释氮肥CRU(控释尿素基施N225kg/hm2)4种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控释尿素对春玉米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利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3年间控释尿素处理平均产量增幅为11.18%~22.76%,且以1/3CRU(2017年)、2/3CRU(2016年、2018年)处理为最佳,穗粒数和粒质量的增加是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不同降水年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与丰水年相比,平水年、欠水年在开花期—成熟期各处理平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49.95%、44.29%;同为欠水年,与常规尿素(UR)处理相比,1/3CRU、2/3CRU、CRU处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了5.08%、11.01%、10.07%。
植株和籽粒的氮素累积量随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及生长关键期降水分配比例增加而显著增加。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刘苹;李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锋;张柏松【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3【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总页数】5页(P66-70)【作者】刘苹;李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锋;张柏松【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158【相关文献】1.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朱玉鹏;裴凡龙;刘洪军;薛远赛;刘义国2.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J],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王贺正;付国占;陈明灿;李学来;马俊利3.不同施肥量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J], 刘红梅;修伟明;赵建宁;杨殿林4.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惠海滨;盛萍萍5.耕作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旱地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J],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付国占;赵凯男;张振旺;杨中帅;侯园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简介顾文健(1978—),男,江苏淮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4-18缓释氮肥配比及减施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顾文健1高正宝2*(1来安县汊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来安239236;2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滁州239000)摘要为探究小麦轻简化生产模式下科学施用缓释氮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推荐施氮量180kg/hm 2条件下,缓释氮肥配比及减施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时,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氮肥配比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幅在6.29%~16.99%,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在施氮减量时,随着缓释氮肥减施产量先增后减,增减幅度在-2.51%~6.91%,当减量达到30%时显著减产。
缓释氮肥配比及减施均能显著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经济效益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综合小麦产量、氮肥效率和成本效益等因素,推荐70%缓释氮肥配比或缓释氮肥减施20%一次性施用模式。
关键词小麦;缓释氮肥;氮肥配比;氮肥减量;产量;效益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2-0016-05氮肥运筹对协调小麦生育期氮素供应,调节小麦群体结构,促进氮素积累转运,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1-2]。
现有氮肥施用技术多以尿素作为投入品,在生产中存在过量施用、次数过多等现象,不仅造成肥料资源浪费、土壤质量下降、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可能导致作物减产问题[3-6]。
因此,在当前小麦绿色轻简化生产趋势下,如何优化氮肥类型及其施用方式,在保障稳产高产的同时减少投入量和提高利用效率,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7-9]。
缓控释肥作为环境友好和增效型肥料,在增产增效、减少氮素损失和缓解农业氮素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趋势[6,10-11]。
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施氮量下,缓释氮肥与尿素掺混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12-13],控释期为90~120d 的缓释肥全量或与尿素掺混施用是目前农业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的缓释肥合理施用模式[14-15];缓释氮肥减施可实现小麦稳产增产,且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