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之利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A 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B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 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D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2、政策主体制约、影响政策客体,反过来,政策客体也会制约和影响政策主体。
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A 利益倾向性B 目标指向性C 合法性D 相互依存性3、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B 政策目标的确定C 政策方案的规划D 政策的合法化4、以下哪种政策分析模型强调政策是精英们的价值偏好()A 团体模型B 精英模型C 系统模型D 渐进模型5、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A 非正式评估B 正式评估C 内部评估D 外部评估6、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主要的是()A 功能B 组织C 政策D 计划7、政策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A 政策宣传B 政策分解C 物质准备D 组织协调8、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 渐进性的B 激进性的C 断裂性的D 突变性的9、政策分析的首要环节是()A 明确政策问题B 收集政策信息C 确定政策目标D 提出政策方案10、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A 国家权力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利益集团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 导向功能B 调控功能C 分配功能D 创新功能2、政策问题的特征包括()A 相互依存性B 主观性C 人为性D 动态性3、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A 行政手段B 法律手段C 经济手段D 思想教育手段4、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A 效益标准B 效率标准C 公平标准D 回应性标准5、政策终结的方式包括()A 政策废止B 政策替代C 政策合并D 政策分解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公共政策的特征。
公共政策具有以下特征:(1)政治性。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2)权威性。
北京市西城区第8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必刷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互联网+时代下,整个教育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
由于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作业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让作业类APP嗅到了商机。
一大批作业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等。
可以看到,作业类APP的确给予了孩子一定辅导,同时也解决了家长没时间辅导孩子的问题。
一些作业类APP,不仅给出题目答案,而且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帮助孩子掌握方法、规律,从而真正达到“学会”的目的。
同时,一些老师也会根据作业类APP统一发放作业,有的甚至进一步让机器辅助进行修改作业,这对老师繁杂的工作无疑有着不小的帮助。
那么,作业类APP究竟有多大的市场?有关数据显示,到2017年,教育行业APP市场规模达到2.76亿,行业整体渗透率为29.3%,而这一市场将被在线学习和作业两类APP瓜分。
并且,这种需求还在逐年递增,这个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 App Store统计,作业类软件APP,仅“作业帮”便有1.3亿人下载量。
(摘编自《利弊两看——作业类APP接受监管才能长远发展》,搜狐网)材料二:表一(注)朗易思听是英语学习网站。
表二材料三:注重质量的作业APP应投入力量研发个性化作业,这需要很大的研发成本,而且即便研发了个性化作业,也不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于是一些APP运营方就重营销、不重质量,以色情、低俗内容吸引学生;甚至以提供作业为名,搞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元化经营。
但这种为获得市场生存所采取的经营战略,只会遭遇更多质疑。
试卷第 1 页 (共 12 页)试卷第 2 页 (共 12 页)院别: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消费行为分析与实务》试卷30分。
)1.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 A .需求者 B .使用者 C .决策者 D .购买者2. 为了争取消费者的信任,在为商品命名时应该注意的是 A .简明性 B .通俗性 C .真实性 D .艺术性3.能导致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根本性调整的新产品是 A .全新产品 B .革新产品 C .改进新产品 D .改良新产品4.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认识 B.情感C.情绪D.意志5.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6.色彩鲜艳的包装和散发的诱人香味会引起消费者的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其他7.进城农民工在选购商品时首先关心的商品功能是 A .美观性 B .科学性 C .实用性 D .时尚性8.消费者对新产品安全舒适的要求是 A .简单的 B .双重的 C .单一的 D .不明确的试卷第 5 页 (共 12 页)试卷第 6 页 (共 12 页)院别: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 E. 品牌新产品2.农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 .强调商品的实用性 B .具有强烈的求廉动机 C .具有强烈的现代性 D .比较偏爱规格较大的商品 E .受传统习俗影响较深3.商品命名的心理原则有 A .名实相符 B .便于记忆 C .诱发情感 D .效用至上 E .启发联想4.影响和制约人的消费需要的社会因素有 A .民俗民风 B .宗教信仰 C .社会分层 D .政治制度 E .社会时尚5.广告媒体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力取决于 A .媒体的可信度 B .信息传播范围 C .信息传播频率 D .信息传播途径 E .信息传播长度6.商业企业店外环境设计的内容包括 A .店址选择 B .照明设计 C .橱窗陈列 D .建筑物造型设计 E .建筑物结构设计7.女性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包括 A .求美 B .求实 C .理智性强 D .情感性强 E .易受外界影响8.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为A.经历从生理需求向社会需求的过渡时期B.独立消费意识逐渐成熟C.所受影响日趋广泛试卷第 9 页 (共 12 页)试卷第 10 页 (共 12 页)院别: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的设计是“海燕”,用此商标在香港地区销售,购买者极少,调研后改为“海鸥”牌,销路立即打开。
五月下旬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六次个人自检(附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1、在小组中,如果出现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气氛热烈但又偏离方向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哪种技巧进行干预?()A、促使承担责任B、提供精神支持C、适当作出解释D、引导的技巧【参考答案】:D【解析】:讨论中有时出现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气氛热烈但又偏离方向的情况,此时会议主持人要使用引导的技巧,以用某种方式暗示讨论的方向,提示讨论的重点,或再次强调讨论的程序,从而保证讨论会正常有序地进行。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不同层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0。
A、各种需要同时并存B、较高的需要层次出现后将取代较低的需要层次C、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D、低层次需要是生来就有的,高层次需要是后天学习的【参考答案】:C【解析】: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较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
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只有C项正确。
3、小学六年级的小明对社会工作者老张说:“如果你不告诉别人,我就告诉你一个大秘密。
”下列老张的回应中,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是()。
A、“好吧,我会替你保密。
”B、“那不行,我不会答应你的。
”C、“我得先看看是什么事情,然后再和你商量是不是替你保密。
”D、“我可以不告诉别人,但必须告诉你的家长和老师。
”【参考答案】:A【解析】: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
题中,老张的回应A项遵循了严守受助者秘密的守则。
故本题选A。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需要理解记忆。
4、()的重点是积极协助困难群体和有需要人士在社区中重新建立支持网络。
有害生物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核心是什么?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生态防治D. 综合防治答案:D2. 以下哪种不是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方法?A. 引入天敌B. 使用化学农药C. 利用病原微生物D. 利用昆虫激素答案:B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哪种方法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的?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防治D. 以上都是答案:B4.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什么?A. 完全消灭有害生物B. 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C.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D. 增加有害生物的数量答案:C5. 以下哪种不是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A. 捕杀B. 诱捕C. 化学农药D. 机械隔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能包括哪些方法?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防治D. 法律法规控制E. 以上都是答案:E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优点包括哪些?A.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B.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C. 提高防治效果D. 增加防治成本E. 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答案:A, B, C, E8.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A. 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B. 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C. 环境条件D. 经济成本E. 社会接受度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9.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只关注有害生物的控制,而不考虑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对/错)答案:错10.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的有害生物控制方法,因为它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1. 简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答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扩散。
- 经济阈值: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而不是追求完全消灭。
- 环境友好: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社会可接受:确保防治措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多项选择题的利弊及应用
多项选择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在考试中,它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测试考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多项选择题中的选项一般都是相关的,考生需要通过对这些选项的分析和比较,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2.节省时间。
多项选择题的答题速度比较快,考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题目。
这对于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3.方便批改。
多项选择题的答案是固定的,所以批改起来比较方便。
多项选择题也有一些缺点,如:
1.容易出现干扰项。
在多项选择题中,选项可能会有一些干扰项,这些干扰项的存在会使考生的判断变得困难,并且有可能选择错误的答案。
2.可能存在模棱两可的选项。
在某些情况下,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可能不是非常明确,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这时候,考生可能会因为无法确定答案而选择错误的选项。
多项选择题通常用于考试、测验等场合,目的是通过对考生知识储备的测试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水平。
多项选择题也可以用于市场调研、调查等方面,以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
1/ 1。
公共决策(五)(总分:6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1.赞成投票制的提出者是( )。
(分数:1.00)A.孔多塞B.布拉姆斯C.菲什伯恩D.B项和C项√解析:赞成投票制是由布拉姆斯和菲什伯恩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表决方法,也被称为“同意表决法”。
2.一票否决这一择案规则又称为( )。
(分数:1.00)A.全体一致原则√B.多数原则C.少数服从多数D.赞成投票制解析:“一票否决”是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必须意见完全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选方案,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都不能通过,所以“一票否决”也被称做全体一致原则。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在企业中,常采取群体决策法,集思广益,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弊端,表现在( )。
(分数:1.00)A.阻碍各部门的协调B.若存在不同意见,则全体或者多数会员都同意的观点往往是在最小共同点上的一致√C.信息传递不畅通D.人们接受和执行任务时,缺乏积极性解析:“若存在不同意见,则全体或者多数会员都同意的观点往往是在最小共同点上的一致”是群体决策法的弊端之一。
4.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表决采取的择案规则是( )。
(分数:1.00)A.一票否决B.多数原则√C.正负表决法D.淘汰投票制解析: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表决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且是绝对多数原则,即要求同意的票数达到1/2或2/3的多数。
5.可行性分析包括( )。
(分数:1.00)A.政治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B.法律可行性和政治可行性C.行政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D.以上均是√解析:6.联合国安理会在形成决议时遵循的是( )。
(分数:1.00)A.全体一致原则√B.多数原则C.少数服从多数D.赞成投票制解析:联合国安理会在形成决议时遵循的是全体一致原则,即联合国安理会在形成决议时,必须以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为前提条件。
7.我国政府目前采用的首长负责制实际上是运用了下列原则中的( )。
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投资者最关心的是()A.营利能力B.营运能力C.偿债能力D.支付能力2.公司需要对公司的销售收入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2007、2008、2009 年销售收入的环比动态比率分别为110%,115%和95%。
如果该公司以2007年作为基期,2009年作为分析期,则其定基动态比率为()A.126.5%B.109.25%C.104.5%D.120.18%3.趋势分析法中环比分析是各年数均与()比较,计算出趋势百分比.A第一年数 B上年数 C各年平均数 D同行业先进数4.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被称为().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菅运比率 D.资产负债比率5.如果某公司流动比率很高,而速动比率很低,原因可能是().A.有大量的应收账款B.有大量的存货C.有大量的流动负债D.现金比率太高6.一般来说,下面关于企业管运能力的正确说法是()。
A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越好 B资产周转天数越多越好C营运资金越多越好 D销售额越大越好7.从严格意义上说,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使用的收入指标是()A.主营业务收入B.赊销净额C.销售收入D.营业利润8.以下对市盈率表述正确的是().A.过高的市盈率蕴含着较高的风险B.过高的市盈率意味着较低的风险C.市盈率越高越好D.市盈率越低越好9.权益乘数是()A.1➗(1-产权比率)B.1➗(1-资产负债率)C. 1-资产负债率D. 1-净资产收益率10.某企业2010年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50万元和400万元,则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A. 62.5% B. 160% C. 60% D. 40%11.如果营运资金大于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速动比率大于1B.现金比率大于1C.流动比率大于1D.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有保障12.()指标不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A.流动比率B.速动比率C.现金比率D.产权比率13.()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A.资产负债率B.产权比率C.现金比率D.流动比率14.当企业流动比率大于1时,增加流动资金借款会使当期流动比率()。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功能?A. 资源配置B. 风险分散C. 价格发现D. 商品交易2.下列哪一项是货币市场的特点?A. 长期性B. 高风险性C. 高流动性D. 低流动性3.下列哪一项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A. 资金中介B. 支付中介C. 信息服务D. 商品生产4.下列哪一项属于资本市场的工具?A. 国库券B. 商业票据C. 股票D. 银行定期存款5.下列哪一项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A. 吸收公众存款B. 发行货币C. 提供商业贷款D. 经营保险业务6.下列哪一项不是商业银行的业务?A. 吸收存款B. 发放贷款C. 办理结算D. 发行股票7.下列哪一项属于金融衍生品?A. 债券B. 股票C. 期货D. 存款8.下列哪一项是证券市场的特点?A. 交易对象固定B. 交易价格不固定C. 交易场所不固定D. 交易时间不固定9.下列哪一项是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A. 吸收公众存款B. 发放贷款C. 证券承销与交易D. 办理保险10.下列哪一项不是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A. 市场主体B. 市场客体C. 市场价格D. 市场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金融市场按照交易工具的期限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金融机构体系一般由______、______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
3.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______、______和维护金融稳定。
4.资本市场的工具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5.金融衍生品市场包括______市场和______市场。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进行资金融通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
()2.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其交易工具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
()3.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4.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多项选择题之利弊分析多项选择题型(multiple - choice items,以下简称MC题型)是目前流行的语言测试题型,其标准形式包括两个部分:题干(stem)和选择项(options)。
选择项又包括了答案项(key)和干扰项( distractors)。
不可否认,MC题型是目前用得最多的题型。
然而,MC题型是否真的就很可靠?且先看看其利弊所在。
一、MC题型的优点1.阅卷的客观性高MC题型明显的优点在于其阅卷的客观性高,可借助光电字符阅读器(OCR)进行阅卷。
整个评分过程不受评分员主观评估和个人习惯的影响,这样既能排除人工阅卷所存在的评分误差对信度的影响,具有几乎百分之百的评分员信度,又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预测容易预测是正式考试前试题质量控制的手段,是给题库输送试题之前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程序。
根据预测结果,我们可以进行题目分析,计算出题目的答对率、区分度、难度等一系列指数,作为试题生产过程中审题改题的重要依据。
MC题型能很简单地进行预测,较之非MC题型的客观性题型能更为积极地对试题进行调整。
3.统计分析简单在实施考试之后需要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据之再对考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推断并作出相关决定。
MC题型拥有一系列现成的统计分析程序,可用于检查和保证考试结果及试题本身的信度和效度。
而其他题型(如填空、阅读和写作)则暂时还缺乏这种现成的手段。
二、MC题的弊端1.命题过程复杂MC题型的命题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 定考点;据考点写题干和答案项;写干扰项;修整选择项和题干;排列选择项;全卷调整答案分布。
从宏观上说,试题编制者还必须决定试题数量,考虑如何预测,预测后要进行哪些数据分析,以及修改后再预测直至满意为止。
所以,在MC题型的命题过程中,对每个步骤都得仔细斟酌,既要从微观上考虑每一小题的考点因素、题干、答案项和干扰项的编排,还要从宏观上考虑试题的数量及其修改和调整。
2.考点单一MC题型大多属于分离式测试题,用于考查单独的语言现象(如拼写、词汇、词义、句法等等),而且每道题只能考查一个语言点。
多项选择题之利弊分析
多项选择题型(multiple - choice items,以下简称MC题型)是目前流行的语言测试题型,其标准形式包括两个部分:题干(stem)和选择项(options)。
选择项又包括了答案项(key)和干扰项( distractors)。
不可否认,MC题型是目前用得最多的题型。
然而,MC题型是否真的就很可靠?且先看看其利弊所在。
一、MC题型的优点
1.阅卷的客观性高
MC题型明显的优点在于其阅卷的客观性高,可借助光电字符阅读器(OCR)进行阅卷。
整个评分过程不受评分员主观评估和个人习惯的影响,这样既能排除人工阅卷所存在的评分误差对信度的影响,具有几乎百分之百的评分员信度,又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预测容易
预测是正式考试前试题质量控制的手段,是给题库输送试题之前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程序。
根据预测结果,我们可以进行题目分析,计算出题目的答对率、区分度、难度等一系列指数,作为试题生产过程中审题改题的重要依据。
MC题型能很简单地进行预测,较之非MC题型的客观性题型能更为积极地对试题进行调整。
3.统计分析简单
在实施考试之后需要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据之再对考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推断并作出相关决定。
MC题型拥有一系列现成的统计分析程序,可用于检查和保证考试结果及试题本身的信度和效度。
而其他题型(如填空、阅读和写作)则暂时还缺乏这种现成的手段。
二、MC题的弊端
1.命题过程复杂
MC题型的命题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 定考点;据考点写题干和答案项;写干扰项;修整选择项和题干;排列选择项;全卷调整答案分布。
从宏观上说,试题编制者还必须决定试题数量,考虑如何预测,预测后要进行哪些数据分析,以及修改后再预测直至满意为止。
所以,在MC题型的命题过程中,对每个步骤都得仔细斟酌,既要从微观上考虑每一小题的考点因素、题干、答案项和干扰项的编排,还要从宏观上考虑试题的数量及其修改和调整。
2.考点单一
MC题型大多属于分离式测试题,用于考查单独的语言现象(如拼写、词汇、词义、句法等等),而且每道题只能考查一个语言点。
这是因为只有出得好的多考点试题才能使考点之间互相加强,从而增强试题的难度,而出得不好的多考点试题却使考点之间互相抵消、削弱,反而使试题的难度降低。
然而,要设计出一道好的多考点MC题实在太难。
语言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整体,语言运用体现为诸多语言现象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单一考点的试题不利于语言的实际运用。
3.忽略产出性能力
MC题型通常只是考查考生的接受性能力,而忽略了其产出性能力,这与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不相符的。
交际语言教学认为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
与之相对应的交际语言测试也提出语言测试所测试的应该是能力。
可是,在MC题型的答题过程中缺乏交际性;它根本不能测试考生的说、写、译等能力,对于听和阅读能力也仅仅测验了考生能否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对于考生能否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运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却毫无说明能力。
4.干扰项设下的圈套
干扰项都应具有似乎可能性( plausibility) ,使好的考生识别出干扰项的似乎可能性而选择正确答案,差的考生将似乎可能性当作真可能性,从而区分好的考生和差的考生。
但是,在干扰项的设计当中,制造似乎可能性的巧妙却很容易给考生设下圈套(trap) ,使题目本身成了诡题(tricky items) 。
例如:
When I met Tim yesterday,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____ him since Christmas.
A.saw
B.have seen
C.had seen
D.have been seeing
一般情况下,since是和现在完成时态联系起来的语法概念,所以好的考生了解这个语法知识便很容易中圈套选择B或D,而并未掌握这个语法知识的差的考生反而更多地会选择正确答案C。
另外,还有某些题目和干扰项拐弯抹角(特别是在阅读题中),将考生引入歧途,让人觉得所考的不是语言知识或能力,却是考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题目不仅缺乏信度也缺乏效度。
5.答案的唯一性
MC题型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为了使答案具有唯一性;往往要使答案项和干扰项形成非此即彼的对照。
这种非此即彼在用于测试考生语言知识的时候是有效的,但在用于测试语言能力时却有其局限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局限了学生语言能力甚至交际能力的培养。
这是因为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具有不同的语言功能;同一种语言功能也可以借助几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得以实现。
例如:
He boutht her a lot of clothes. Because he thought that she ____ love him more if he did so.
A. would
B. could
C. might
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A. would。
实际上,空白处填would/could/might均可,不同的只是语气的强弱之分,而在交际过程中不会引起误解。
如果非得遵循答案唯一性的原则,选择would而排除could和might,岂不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MC题型答案唯一性对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消极作用。
6.答题时的偶然性
MC题型给出四个(通常情况下)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答案,而有的时候考生对考点并未掌握,倒是利用其他的知识以排除法选出了正确答案。
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考生猜题,而非据之以其真实的水平和能力。
这样,MC 题根本就无法保证考生的得分一定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MC题型的“客观性”因此也会受到质疑。
7.缺乏良好的反拨效应
交际语言测试学家认为,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让考试给教学带来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即试题应具有良好的反拨效应(washback effect)。
而MC 题型是被公认为不利于教学的。
金桂林教授曾指出,MC题型“助长应试教学,干扰了正常教学,使学生花不少精力研究应付考试的窍门,而把打好基础置于脑后”。
如果升学考试中有大量MC题,教师必定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应答MC题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也大量采用MC题型;这根本不利于教学。
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MC题型上花很大功夫,忽视了在实际交际情景中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8.作弊更加容易
MC题型的答案只是A、B、C、D中的一个符号,想要作弊的考生只须眼睛一瞥就能偷看到别人的答案(尤其是那些没有设A、B卷的考试),这与偷看填空、翻译等文字性答案相比就容易多了。
四、建议
由上可见,MC题型可谓弊大于利。
美国的惠勒教授疾呼:“许多因素导致美国学生写作能力下降,而没有任何一种因素比广泛应用的多项选择题所起的有害作用更大。
”郭浩儒对CET4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论断。
然而由于其阅卷的客观性和简便性,以及实施上人力和物力的经济性,仍有不少人青睐于它。
笔者认为,不应再继续较大比例地采用MC题型,尤其是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或是高级的语言测试更不宜采用。
目前,在英国的许多测试中,MC题型已属少见。
请
看下列几种测试中MC题型所占的比例:
测试MC题型所占的比例
皮特曼测试学院试题20%
大学入学考试联合委员会试题0
语言学家学院教育托拉斯试题0
伦敦大学试题0
为了提高语言测试的质量,应以填空、写作或其他能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代替MC题型。
虽然前者阅卷的客观性不如后者,我们可以采用多位评分员共同或交叉评分、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等手段促使其客观性的提高。
或者,我们可以保留MC题型,并以填空题或简要回答作以补充。
例如:
The flowers will wither in few hours.
A.bloom
B.dry up
C.open
D.receive
在此题后再补充一小题,如“wither”的意思是____。
如果只是靠猜题等手段而答对的考生就一定不能填出这个空,因此也不能得分。
对于不同类型的MC型,我们可以补充以不同类型的题目以考查考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MC题所测试的语言点。
同时,我们还必须尽可能地从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取样,赋予MC题型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以培养和考查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小结
多数MC题只能测试考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如听力和阅读能力),而不能测试考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如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运用一定的技巧(猜测、排除法甚至作弊),所以考生对正确答案的选择很难说明他对某一语言点的掌握。
因此,笔者认为应避免在测试中较大比例地使用MC题型,或将之与其他类型的题目相结合,以扬长避短,最终达到真实有效地测试考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