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一中高二探究部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870.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语文第二次月考第Ⅰ卷(共45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共150分,测验时刻150分钟。
一、(10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C9亭的读音,全部精确的一组是A.札.(zhá)记星宿.(xiǜ) 蛊.(gǔ)惑人心苦心孤诣.(yì)B.摘.(zhāi)要剖.(pāo)析清沁.(qìn)肺腑含英咀.(jǚ)华C.洗涮.(shuàn) 亵.(xiè)渎颠沛.(pèi)流浪应.(yìng)运而生D.惩创.(chuàng) 手拎.(1īng) 概不赊.(shē)账恬.(tián)不知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锐利鉴诫背城借一阒寂无声 B. 劳碌暮霭毋庸赘育寥寥无几C. 搪突扇动流连忘返面授机意 D.抉剔惋惜苦思瞑想莞尔而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把文学鉴赏仅看作是对文学说话的咀嚼和玩味,这事实上是大年夜大年夜的。
②别里科夫如同在绝壁边的羔羊,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当心就会出什么乱子。
③唐代文人自感辞意枯索,转向平易近间进修,从而了小说创作的境域。
A. 曲解徜徉开创 B.误会徘徊开创C,误会彷徨开创 D.曲解彷徨开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应用,恰当的一句是A. 大年夜天然这一超等画家用炉火纯青....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明显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成了万花筒。
B.玛蒂尔德因为一条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如许的工作事实上是千载难逢....。
C.收集信息无孔不入....,大年夜大年夜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华成长,进步了人平易近生活的程度。
D.现在社会上假货泛滥,从假烟、假酒,到假大夫、假警察,包罗万象....,让人防不堪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们又开端了沉到水底捞出大年夜鱼来的拿手戏。
他们争着捞出仇敌的兵器、枪支、枪弹袋,然后是整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年夜米。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1. (6分) (2017高三下·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
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
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
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
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
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文(探究部,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文(探究部,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文(探究部,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探究部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复平面内,复数Z=+i2015对应的点位于( )A.第四象限B.第三象限C.第二象限D.第一象限2.某市电子认证审查流程图如图:则有几处审查可能不被通过的环节()A.1 B.2 C.3 D.03.李江同学在某商场运动品专柜买一件运动服,获100元的代金券一张,此代金券可以用于购买指定的价格分别为18元、30元、39元的3款运动袜,规定代金券必须一次性用完,且剩余额不能兑换成现金.李江同学不想再添现金,使代金券的利用率超过95%,不同的选择方式的种数是()A.3 B.4 C.5 D.64.不等式ax>b,(b≠0)的解集不可能是()A.∅B.R C.D.5.已知,则()A.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p是q的充要条件D.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根据以下样本数据x 1 2 3 4 y﹣4﹣3.2﹣2。
1﹣1得到回归方程=bx+a,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y与x负相关B.回归直线必经过点(2。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调研月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滞留(zhì ) 抽噎(yē) 拮据(jí) 层累(lěi) B.扶掖( yè ) 亵渎( xiè) 脚踝(huái) 相契(qiè) C.佝偻(gōu) 骈进(pián) 煞白shà别墅(shù) D. 恣睢(suī) 睿智(ruì) 栈桥(jiàn) 庸碌(yō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2分) A.凌驾断章取义黎民百姓廊然无累B.宽恕一抔黄土刻骨名心涕泗横流 C.陨落怒不可竭恼羞成怒媚上欺下 D.秘诀心无旁骛强聒不舍重蹈覆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一名公务员,最要紧的一点是恪尽职守。
B.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气吞斗牛的气概。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贝壳不为人知的血和泪造就了一颗颗无与伦比的璀璨珍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
B.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能否根治学生沉迷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晚年的他,仍然经历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5、下列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2分) 山东省平邑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6、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5)《商山早行》中写游子客居异乡,早行所见清冷景象的句子是,(6)《观刈麦》中表现劳动者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高二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材料一:《尚书》详细记载了尧传舜、舜传禹之事。
此后《史记·五帝本纪》更为详尽地描写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
至此,持有儒家思想的作品,谈及禅让都将贤能与禅让相联系。
但想全面了解一段史实,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杜百家之口。
那么儒家之外的观点文是如何呢?道家对于尧舜的看法集中于《庄子》。
《庄子》中有一句:“吾语女,大乱本之,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也有“尧不慈,舜不孝”。
这两句话与我们接受的传统儒家对于尧舜的看法不符。
还有一句:“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点出尧舜后人处境窘迫。
至此禅让制的标准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韩非子·说疑》中有言:“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
”这使尧舜禅让之事更为扑朔,甚至有弑君之说。
法家的观点在暗示,禅让制究竟是自愿进行的,还是在武力逼迫下才有的?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禅让制的标准不是选贤任能,也非自愿进行,那么它进行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呢?应该参考先秦史书的记载,如《竹书纪年》,这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显然尧被舜囚,其子丹朱也被囚禁,这符合庄子所言:“子孙无立锥之地。
”《史记》里也提到丹朱,却载其“顽凶,不用”,说尧是为了“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所以没有传位于丹朱。
舜在尧死后曾让位于丹朱,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所以舜在感慨一句“天也”之后就成为首领了。
再说舜的后事,《史记》中说他南巡,死于苍梧,极有可能是被流放至此的。
将以上的线索重新连接起来,大胆地假设:尧舜禹是三个不同部落的首领,几个部落又为一个联盟,而尧又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领袖。
随着尧的部落衰落、舜的崛起,舜凭借强大的武力逼迫各部落同意他为联盟领袖,然后,禹的强大又使历史重演。
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古代社会,总体而言,教育条件比较简陋,教师比较短缺,读书学习门槛较高。
然而古人非常崇尚读书,他们很早就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践行。
那么,中国古代的读书风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图景呢?夏、商、西周时期,教育被官方垄断,典章文物为王室专有,掌管典籍文化的官吏和享有受教育权的贵族子弟,构成了上古三代最初的数量有限的读书人群体。
这种状况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文化下移的趋势不可阻挡,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正是适应这种历史趋势和更广大人群读书的需求之举。
一个典型就是“中牟鄙人”甯越,草野之民“而从学问”,勤读苦学十五年,“为诸侯师”,成为周威公的老师。
正是随着私学发展,读书群体进一步扩展,读书开始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
在此基础上士阶层的兴起,成就了象征先秦文化繁盛的“百家争鸣”。
当然,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期,作为读书主体的先秦诸子表现出多样的文化价值取向。
儒家主张并强调的读书明道和“士志于道”的价值取向塑造了他们坚定的读书意志。
墨、法、纵横诸家主张虽不尽相同,但都倾向事功实利的价值取向。
秦朝建立后,推行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不惜焚书坑儒,并以《挟书律》打击意识形态方面的异己力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靥.(yè)蘖.障(niè)尚飨.(xiǎng)漱.涤(sù)B.酾.酒(shī)舳.舻(zhú)优渥.(wò)阜.盛(fù)C.妻孥.(nǔ)坻.石(chí)敕.造(chì)厢庑.(wú)D.子嗣.(sì)嗔.视(chēn)期.功(qī)愀.然(qiǎo)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区区..,实为狼狈..不能废远。
B.臣之进退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魏明伦真是妙手回春....,它改编的《潘金莲》将传统小说中的荡妇,变成了追求妇女个性解放的新形象。
B.“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猛涨,电子信息企业受到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州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
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
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
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
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
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
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
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孙桂平一、选择(24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模(mó)样震悚(sǒng)干戚(qì)蹂躏(róu lìn)B、描摹(mó)文绉绉(zōu)眼翳(yì)攫(jué)住C、辟头(pī)黑黢黢(qū)纸笺(jiān)聒(guō)噪D、倔(juè)强殉(xún)葬皈(guī)依浅斟(kān)低唱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A、麾下可见一班力能扛鼎肉袒负荆B、整饬蛰居金殴无缺缠绵悱恻C、寒碜熏染绿草如荫怵目惊心D、别扭匝摸不温不火揪然作色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初到扬州城,出门便不知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旅游图,按图索骥....,终于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我神往已久的景点。
D、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辛词比其他文人诗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既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也是用墨写成的。
D、我战战兢兢地在“地狱”的底部坐下来,对于响彻着整个洼地的淙淙声,使我觉得好像有人在使妖术。
5、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项梁尝有栎阳逮.B、却.行为导吾形已不逮.矣相如因持璧却.立C、赍.黄金千溢D、靡.不毕见赍.以姜枣左右皆靡.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因.宾客至相如门前B、若无远有所之.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知与.之为取D、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屈平不与.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了甲虫。
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
《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间惨剧。
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
作者表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
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
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那一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黯屈辱的日子。
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
《促织》思考问题的向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不同的思考向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
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
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体的个人。
鄄城一中高二探究部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9分)
第II卷(共111分)
16.名句名篇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将军列传》)(2)《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孔子世家》)(3)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5)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七》(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7)子曰:“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第六》(8)子曰:“君子病无能焉,____________。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______,更也,______。
”《论语·子张第十九》(10)子曰:“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
”
《论语·述而第七》
六、(5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只蜗牛在畅想。
假如没有壳,我一定能像锹甲虫一样长出健壮的脚,在生命的旅途留下奋斗的足迹;也一定能如蝴蝶、蜜蜂一样长出美丽的翅膀,在辽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这讨厌的壳!我要摆脱它,换来轻盈与自由!
可是……
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就一定能过上梦想的生活吗?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真的成就了梦想,朋友、家人又会怎样看我?没有了壳的蜗牛还叫蜗牛吗?用一时的冲动换取一生的孤独
与寂寞,值得吗?
唉……命中注定是蜗牛,就该背负属于蜗牛的一切……
读了这则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鄄城一中高二探究部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6.答案(1)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仓廪实而知礼节(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于浮云(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7)知者乐山仁者乐水(8)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人皆见之人皆仰之(10)小人长戚戚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材料,表面上写一只蜗牛的畅想与转变,实际揭示的是人的畅想与转变,追问的是人生中理想、进步和发展的问题。
就文体而言,可以写议论文、寓言故事等。
就给材料文题写议论文能否成功,主要看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审题是否准确,二是分析议论是否深刻透彻。
首先谈审题。
一是要抓住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所在,确定基本论点或立意;二是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基本立意。
“蜗牛的畅想”这则寓言材料,先描述了蜗牛的梦想,后用“可是”一转,以一组排比问句的形式描述了其思想的转变。
可见,应将语意重点放在“可是”后,即蜗牛的悔悟和思想的转变上。
由此,可以确立如下四个立意角度:
第一,蜗牛梦想变成锹甲虫和蝴蝶、蜜蜂,是一种理想,完全可以理解。
但这种理想是脱离实际的,没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条件之上,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蜗牛悔悟了,它要安于身为蜗牛的命运,完成作为蜗牛的使命。
由此,可以立意为“理想与现实”,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第二,蜗牛想摆脱“讨厌的壳”,换来轻盈与自由,可是它想过朋友和家人的看法吗?想过蜗牛家族的命运吗?这是一只自私而又缺乏责任感的蜗牛。
然而,使命感和良心并未泯灭的蜗牛悔悟了,它要背负起属于蜗牛的一切。
由此联想到人类,我们不也应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肩负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吗?由此,可以“责任”为中心立意行文。
第三,蜗牛羡慕锹甲虫的健壮、蝴蝶和蜜蜂的自由,但如果真的变成了它们,蜗牛不就丢弃了自己的属性吗?其实,大千世界,万物各具优点。
人也一样,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生活在这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必须充分展示真实的自己,创造精彩的人生。
由此,可以“个性”为题,展开议论。
第四,蜗牛以有重壳为痛苦,正是因为有这种痛苦,才产生了梦想,倘若没有这种痛苦,生活一帆风顺,它的生命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又有多少不是一生与痛苦和挫折相伴,最终步入人生辉煌的呢?由此,可以“痛苦成就辉煌”为立意作文。
其次谈谈议论的深刻透彻。
要做到议论深刻透彻,关键取决于对所援引的材料如何进行分析。
大量成功的优秀议论文都证明,那些力避“观点+例子”,努力从不同角度,采用各种方法分析材料阐明观点的议论文,议论往往都是深刻透彻的。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其主体段在提出分论点之后,首先应该设置一个阐释句,对分论点或解释,或强调,以架起分论点和事例论据之间的桥梁;然后,援引事例或名言警句等材料;再后,针对材料,从内容或形式上深入分析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倘若主体段都能做到有步骤、有层次,安排周密、得体,那么,文章能不深刻透彻吗?
起航,从个性出发
张英
畅想中的蜗牛认为,没有了壳的束缚,自己会拥有如锹甲虫般健壮的脚和蝴蝶、蜜蜂般的翅膀。
殊不知,它也会因此失去最独特的东西——个性。
由此可见,要想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必须珍惜个性,展现个性。
珍惜个性,让人在荣誉和赞美中拥有宁静平和的清醒。
2010年,随着《山楂树之恋》票房收入一路攀升,90后“谋女郎”周冬雨成了娱乐圈津津乐道的人物。
她以清纯的外形、质朴的表演为人称道。
张艺谋赞道:她干净得像一张白纸,她就是“静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女大学生,在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后,并没有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迷失自我,而是以其独特的个性,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正是由于周冬雨珍惜自己纯洁、质朴的个性,才使得她不被外界浮华所左右。
展现个性,使人攀越看似高不可及的巅峰。
时下,很多中学生都喜欢许嵩的歌,像《你若成风》等是广受欢迎的曲目。
听许嵩的歌,让人能体会到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
许嵩,以其刚柔并济的曲风、率性洒脱的歌词和别具一格的演唱方式,成为富有个性的歌手、词曲作者和音乐制作人,更成为网络音乐时代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试想,假如许嵩和其他歌手一样“平淡无奇”,我们还会如此喜欢他的歌曲吗?所以说,只有展现个性,才能在纷繁的娱乐圈中绽放独特的魅力。
珍惜并展现个性,使人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
海伦·凯勒,一个令里根和克林顿颤抖,令小布什畏惧得连呼“哦,不!不要!海伦”的女记者,之所以令美国总统折服,是由其内在的个性力量。
她总是依照个人的思想做出对人民有利,却令总统为难的决定。
即便如此,她也从未退缩过,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贡献微薄之力。
她是美国人民利益的守护者,也是促使美国总统做得更好的必不可少的一份力量。
假如海伦和很多记者一样害怕向总统提问,她会有今天的辉煌吗?会有如此精彩,如此有价值的人生吗?因此珍惜并展现个性,提升自我独特的人格魅力,会使人生拥有独特的个性之美,会使人生更精彩,更有价值!
梅花凌霜,百花凋后梅花香;鹰隼独往,一翼千里晴空上;菡萏清韵,独出淤泥而不染;昙花秀骨,不争白日只夜放……这是珍惜个性,展现个性的崇高体现!同学们,让我们以个性为帆,扬帆远航吧!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从“个性”的角度进行开掘,在开篇亮出中心论点之后又成功地对总论点进行了分解,然后分别论证。
论据充足、新鲜、典型,且举例后灵活地运用了多种分析方法,使论证深刻有力。
行文大气,文笔流畅,结尾以富有文采的笔墨收束全文,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透辟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