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西大666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目、2014-2019的考研真题及解析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自2014年开始自主命题, 至今已经有6年了, 2020年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到来, 那么今年西南大学的教育学命题会是什么特征呢?2014年第一年自主命题, 题型主要为三类: 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2015年到2017年主要为五大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2108-2019年重新回到三大题型: 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由此可见, 西南大学的教育学考研真题越来越侧重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上, 更注重同学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去思考、去独立地做出评价。
从历年的真题中我们会发现, 每年都有教育心理学的题目, 所以一定要复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
对于教育研究方法这个内容, 重点还在于考察具体的研究方法上, 比如说常用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 考生一定要认真弄清楚每一种研究方法的内涵、步骤、如何操作等。
在复习666教育学基础综合时一定要理解性的记忆, 通过基本知识去揣摩、分析、评价该知识点。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目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德全主编《教育研究方法》,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叶澜著《教育学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色, 2007年版。
5.靳玉乐主编《现代教育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6.靳玉乐主编《教育概论》, 重庆出版社, 2006年版。
7.朱德全《教育学概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8.易连云《德育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提醒: 这里没有教育心理学的参考书目, 但是在考题中每年都有涉及到教育心理学的试题, 所以提供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参考书目。
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017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综合真题
一、填空
1.教育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教育学阶段、___、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2.依据课程的管理层级,可以把课程划分为三类,即国家课程、___、校本课程。
3.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___。
4.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__。
5.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___。
6.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指的是诗、书、礼、乐、书、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
8.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___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论著。
9.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结构性访谈调查和___。
10.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量化研究、___和思辩性研究。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2教育管理
3.“活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问卷
6.文献综述
三、简答
1.课程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2.如何理解现代学生观
3.简述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办理的主要经验
4.简述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涵
5.简答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6.简答开题报告的功能
四、论述
1.请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2.评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3.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好的实验设计?
五、材料分析。
西南大学2015年教育学综合基础(666)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20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被认为是实验教育学的两位代表人物。
2、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的特点。
3、当前我国实行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学业考评。
5、“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
6、《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的教育著作。
7、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四个阶段。
8、《爱弥儿》是()的作品。
9、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只能发展理论。
10、教育研究的类型主要有: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和定性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11、学制12、德育13、苏格拉底法14、《学记》15、学习策略16、观察法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1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8、德育有哪些主要方法?19、简述古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20、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包括哪些内容?22、教育研究中实验设计的基本操作要素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23、有观点认为学校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学校教育泯灭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造性,提出“学校消亡论”的主张。
请结合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理论,论述你对这些争论的观点。
24、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请对此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等问题,论述你的观点。
25 试分析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五、材料分析(30分)研究者欲以“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区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中学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原因,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西南大学教育学基础综合(666)高分资料(淘宝店)/item.htm?spm=686.1000925.1000774.31.cUSa9A&id= 39685670554全套资料共计:480页第一部分:真题1、西南大学历年考试真题(其中有311、711、666)西南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教育学各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学各研究方向试题名称:教育学专业知识综合试题编号:71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目番号,否则答题无效)注意:本试题一共分为三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教育学原理部分(每小题30分,共计150分)1、“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涵是什么,它对处理教育的外部关系提出哪些要求?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内容是什么?它包含的内涵有哪些?3、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有哪些认识,它的认识是什么?4、有人说:“只要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就能促进人获得全面的发展”。
你赞成这种认识吗?为什么?5、有人说:“学校里不用搞专门的德育活动,因为所有的教育都渗透着德育”。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二、中、外教育史部分(每小题30分,共计90分)6、孔子的教学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启示是什么?7、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是什么?8、请比较美国教育家杜威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三、教育科研与教育心理学部分(每小题30分,共计60分)1、请以某个单位(如自己的工作单位等)为对象,设计一个把自己单位建成学习型组织的方案。
2、什么是“创造”?创造性人才有哪些人格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西南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教育学各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学各研究方向试题名称:教育学专业知识综合试题编号:71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目番号,否则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1、提出“性相近年也,习相远也”、主张“有教无类”思想的是()A、周公B、孔丘C、老聃D、墨翟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是()A、先秦的荀子B、汉代董仲舒C、宋代朱熹D、近代梁启超3、世界最早的官方高等教育——中国太学举办于()A、春秋战国B、秦王朝C、汉王朝D、唐王朝4、《颜氏家训》的作者是()A、东汉王充B、魏晋嵇康C、南北朝颜之推D、唐代韩愈5、在中国,实现用“八股文”考试、取材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6、坚持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管理北京大学的是()A、孙中山B、蔡元培C、黄炎培D、胡适7、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总结为()A、发现法B、问答法C、讲授法D、灌输法8、《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B、洛克C、凯洛夫D、杜威9、《爱弥儿——论教育》的作者是()A、卢梭B、爱尔维修C、洛克D、康德10、1872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国家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11、1958年颁布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防教育法》的国家是()A、英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2、《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斯宾塞B、昆体良C、蒙台梭利D、杜威13、教学中的“旧三中心论”主要是指()的教育理论。
2017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概念解释(4×6分=24分)
1.论语
2.师生关系
3.教育评价
4.教育研究
二、问题简答(3×14分=42分)
1.现代教育基本特征。
2.我国教育目的。
3.学校管理。
三、理论论述(3×16分=48分)
1.学校教育。
1 / 2
2.影响人发展的机理。
3.教师专业发展。
四、实践探索(2×13分=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培养学生班集体。
2.如何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五、材料分析(10分)
利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关于虎妈和米爸的材料。
虎妈骂自己女儿垃圾,给自己女儿定下十条戒律,最后大女儿拿到了哈佛和耶鲁的录取通知书。
米爸在网络上晒出2岁宝宝在手臂不能伸直,十分吃力的拉琴照片,网友a:尽早发现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强挺。
网友b:孩子心理上未成熟,吐槽。
网友c:没有辛苦的童年哪来骄傲和成年,加油!
2 / 2。
2019年西南大学666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
1.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答:王守仁是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思想远承孟轲,近接陆九渊,创立了与程朱理学异趣的“心学”体系,在明中后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如下:
(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王守仁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来培养。
对待儿童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付囚犯一样。
这种儿童教育的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这种揭露和批判,切中时弊。
(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王守仁认为,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
因而,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
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
(3)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王守仁认为,应对儿童“诱之歌诗”,“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激发他们的意志,正当宣泄情感,消除忧闷和烦恼;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体质;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4)“随人分限所及”与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
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把大量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芽上把它浸坏一样,对儿童毫无益处。
(5)授书贵精与精神有余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
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他们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其目的是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2.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特征。
答: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特征有以下五点:
(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教育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在培养目标上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都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具有局
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3)世俗性。
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课程设置,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不反对宗教更不会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
人文主义教育主要是培养上层精英(如君主、侍臣、绅士等),其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也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3.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的关系。
答: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的关系:
(1)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教育研究则是借用一定的理论,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教育领域的现象、问题、规律等进行合理探究、阐释与解读,为教育问题提供科学方法的过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两者互为前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2)教育理论是教育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指导着教育研究的进行
教育理论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而不是日常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能很好地被教育知识共同体所领会和接纳。
其对教育问题的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的,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性的解释。
教育理论的发展,使得人类的教育知识持续不断地增长,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的需要。
为教育研究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释框架,为教育研究方法的增长、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教育研究是对教育理论的验证与反馈,对教育理论具有反作用
教育研究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其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
对教育实践的分析和理解,必然包含着对其中所蕴涵的教育理论的分析和理解;对教育实践的改造,必然包含着对其中所蕴涵的教育理论的修正或重构。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研究扮演着一个验证与反馈的作用,即对教育理论的描述进行科学实践的操作,通过实践对教育理论的解释进行证伪,从而促进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最后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4.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及主要原因。
答:(1)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
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是指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但是,在高原期之后,练习曲线又会上升,即表示练习成绩又可以有所进步。
(2)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的主要原因
操作技能高原反应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当练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
旧的技能结构限制了人们按照新的方式组织动作。
在没有完成改造前,练习成绩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态。
②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
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能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已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极限,只要突破这一关,学习者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
二、论述(40*4)
1.洋务学堂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答:(1)洋务学堂的历史意义
洋务学堂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
其历史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培养目标上,洋务学堂以造就各项洋务事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
大多数洋务学堂都带有部门办学的性质,是具体洋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单位,直接针对本部门和机构的需要培养人才。
这和传统学校培养科举入仕的人才有所不同。
②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课程多包括外语、数学、格致、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意学以致用。
区别于传统学校的经史义理和八股文章。
③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比较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偏重死记硬背的传统学风。
注意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多学校都安排有实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不完全把学生禁锢在书斋之中。
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洋务学堂普遍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
(2)洋务学堂的局限性
洋务学堂是套种在传统封建教育体制边上的幼苗,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
难脱其桎梏和影响,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
其局限性体现在:
①洋务学堂是洋务大臣各自为政办的,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
学校与学校间相互孤立,上下、同级之间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度标准,没有明确的界限和衔接关系。
②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下,洋务学堂必然在传授西文西艺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
③洋务学堂为洋务大臣所举办,但洋务大臣也是封建官僚,因此,对洋务学堂的管理也免不了封建官僚习气。
从设置、招生、官员任命、经费筹措到章程制定、馆舍设备的添置、学生的奖惩都要层层上报,奉旨行事。
洋务学堂在西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环节的管理上都依赖外人,洋人往往挟以自重。
因此,难免在薪给、聘期、人员去留等方面受其牵制,影响学堂的正常办理。
概言之,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也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
在它产生之初,并未有意与科举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对抗,甚至还乞求后者的容纳,但它产生之后,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2.教育访谈应怎么提问和追问。
答:教育访谈如何提问与追问:
(1)在访谈时间安排好或访谈工作开始后,取得访谈对象的配合。
告知访谈对象研究情况,访谈对象了解研究的目的和他们贡献的重要性,使访谈对象了解访谈,并对访谈感到适意。
(2)访谈人员和回答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方法是实事求是、有效,态度友好但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