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75 KB
- 文档页数:8
乡下人家教案15篇乡下人家教案1一、课前解析关注画面感: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__的一大特色。
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
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__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关注情感: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示课件2:教师引导:这首歌的名字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预设1:听完这首歌我觉得心里很安静。
预设2:特别想去乡下看看,是不是真和这歌里唱的一样美。
预设3:想闭着眼睛听这首歌。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抬头就是高楼大厦,身边也是车水马龙,难得有机会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乡下人家》,跟随文字,去乡下人家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自读课文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要求如下:出示课件3:2.小组按要求读文。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下人家》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三、小结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乡下人家》教案(优秀4篇)《乡下人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堂作业本》,尝试着给文中的风景取个名。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子。
(第一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
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1)词语:分4组读(2)指导生字书写难写的字“巢、瞧”(3)读了课文之后,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文用了哪一句话来概括呢?请用波浪线划出来(课件出示)齐读这句话,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轮组读三、取风景名1、读了课文。
你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打开《课堂作业本》p43,仿照样子,为这些风景取个名吧!怎么取名好呢?我们来看看例子:“瓜藤满架”,它是一种什么句式呢?是的,是——什么怎么样,其实我们还可以说成——哪里有什么,那么这一小节还可以取名为?(屋前搭瓜架)2、四人小组交流、反馈,完成作业本。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潢、鸡冠花、大理菊、顺序、惯例、看见、带领、觅食、捣衣、如果、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劳、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爱好的段落,摘录积存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酷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干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显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课前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音乐情形体验导入师:听过这首歌没有?生:没有。
师:这首歌呀,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出示第六组导读提示,自由读,指名读。
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一篇课文《乡下人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读。
2、出示生字,指名读。
其他同学点评提示:提示“率”“谐”“巢”写法。
3、出示多音字。
指名读。
4、指名接读课文,订正字音。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摸索:读完这篇课文,乡下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用一句话写出了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受?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
(汇报出示最后一段)三、精读知道课文最后一段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知道“特殊”“迷人”的含义,进而知道整段话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特殊”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很吸引人的美。
《乡下人家》教案六篇《乡下人家》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乡下人家》教案【10篇】《乡下人家》教案【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下人家》教案【10篇】1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
“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教案(7篇)小学语文《乡下人家》教案(7篇)小学语文《乡下人家》教案1 学习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着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妙。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
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妙。
〔板书课题〕2、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绘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一〕1、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2、交流。
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吧。
出示填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乡下人家美。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咱们写的这首小诗吧!〔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呆会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六篇《乡下人家》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21乡下人家)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__的“鸡冠花”一词中读“”。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朗读理解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乡下人家》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1、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教学目标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二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二、自列文,解柠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乡下人家》教案15篇《乡下人家》教案1 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1、老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如今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案2 教学目的: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妙,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妙。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刚刚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如今我们先来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家人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请大家仔细聆听,歌曲里描绘的是哪里的风景?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生:乡下
师:同学们也住在农村,大家对乡下的风景一点也不陌生。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乡村生活,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
生字多读几遍
出示字词
生齐读,解释重点字
男女生分读
点名读
3、师:读了这篇课文,好像是走进了一幅田园风景画。
请
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
受?谁来读读?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独
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
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
二、讲读
(一)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
人的乡村风景呢?
2、交流。
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吧。
出示填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秋叶虫儿唱,乡下人家美。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咱们写的这首小诗吧!
(二)多美的乡村呀!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生动的画,让我们一一去欣赏他们吧
1、屋前搭瓜架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
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
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2、门前种鲜花
过渡: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
——(花)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
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反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
(展示花的图片)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依着时令(时令:季节)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3、屋后春笋冒
过渡句:刚才我们欣赏了屋前的瓜架和花,那屋后又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竹)
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
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
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
——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
——“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4)雨后,鲜嫩的竹笋不停地往外冒,多么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4、鸡鸭喜觅食
①院里鸡觅食
过渡: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接下来,小动物们要出场了
齐读第三段
鸡妈妈带带小鸡觅食,鸡爸爸尽职尽责守护着家人,这一画面非常的温馨,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②河中鸭嬉戏
岸上有小鸡的一家,那河中呢?谁读读?
从“游戏”中你读出了
——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
从“从不吃惊”中你知道了
——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6、门前吃晚饭
(引导学生读中心句)
乡下的夏天是什么样的?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
——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他们和乡下人一起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板书:自然、和谐)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画面的自然与和谐(生齐读)
7、夜静催眠曲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一定是一种享受啊。
从夏天到秋天,从傍晚到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8、此时此刻,你是不是也想和作者一样发出这样的感叹: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一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它起到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那么,这一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小结
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了,谁来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向我们展示的乡下的美景的呢?
屋前屋后空间顺序
春、夏、秋和白天、傍晚、夜间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四、拓展
课文写了乡下的春天、夏天、秋天,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用语言描绘一下。
五、总结
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一定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