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2
创伤创伤概念概念和分类按致伤机制分类按受伤部位分类按伤后⽪肤或黏膜完整性分类⽪肤或黏膜完整⽆伤⼝者称闭合伤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闭合性⻣折和闭合性内脏伤有⽪肤或黏膜破损者称开放伤擦伤、撕裂伤、切割伤、砍伤、刺伤按伤情轻重分类病理⽣理局部反应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炎症反应⾮特异性反应,有炎症细胞浸润,存在微循环障碍、具有防御作⽤全身反应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伤后机体总体上处于⼀种分解代谢的状态,表现为基础代谢率增⾼,能量消耗增加糖、蛋⽩质、脂肪分解加速,糖异⽣增加。
因此伤后常出现⾼⾎糖、⾼乳酸⾎症⾎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加,尿素氮排出增加,从⽽出现负氮平衡状态⽔、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导致⽔、钠滞留,钾排出增多及钙、磷代谢异常等。
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局部炎症反应阶段:在创伤后⽴即发⽣,常可持续3 -5 天细胞增殖分化和⾁芽组织⽣成阶段组织塑形阶段创伤愈合的类型伤⼝⻓期不愈合可以成为慢性溃疡、特异性感染、恶性变⼀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感染、⾎肿或坏死组织,再⽣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局部因素中伤⼝感染是最常⻅的原因损伤范围⼤、坏死组织多,或有异物存留的伤⼝,伤缘往往不能直接对合,旦被新⽣细胞和基质连接阻隔,必然影响修复局部⾎液循环障碍使组织缺⾎缺氧,或由于采取的措施不当(如局部制动不⾜,包扎或缝合过紧等)造成组织继发性损伤也不利于愈合全身因素主要有营养不良(蛋⽩质、维⽣素、铁、铜、钵等微量元素缺乏或代谢异常⼤量使⽤细胞增⽣抑制剂(如⽪质激素等)免疫功能低下及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不全)维⽣素C对外科创伤的愈合是绝对重要的维⽣素C缺乏时,作为结缔组织的基础物质之⼀的硫酸软⻣素的代谢、胶原纤维和细胞间黏合质的形成均可发⽣障碍;同时,⾁芽组织和⽑细⾎管的新⽣也会受到影响,使伤⼝和⻣折不易愈合创伤并发症感染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功能障碍凝⾎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被称为死亡三联征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的诊断与治疗诊断受伤史受伤情况伤后表现及其演变过程伤前情况体格检查初步检查(初次评估)详细检查(⼆次评估)伤⼝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穿刺和导管检查⼀般胸腔穿刺可明确⾎胸或⽓胸;腹腔穿刺或灌洗,可证实内脏破裂、出⾎。
名词解释创伤一、定义创伤是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二、分类(一)按致伤因素分类1. 锐器伤由锐利的器械如刀、玻璃碎片等造成的创伤。
这类创伤的伤口边缘较整齐,伤口较清洁,出血往往较多,例如刀割伤。
2. 钝器伤由钝性物体如棍棒、石块、拳脚等造成的创伤。
伤口边缘不整齐,组织挫伤较严重,可伴有皮肤擦伤、皮下血肿等,如被棍棒打击后的损伤。
3. 火器伤由枪支、火炮等发射的投射物(如子弹、弹片等)所致的创伤。
火器伤的伤口复杂,常伴有深部组织、器官的损伤,伤口污染严重,容易并发感染,而且可能存在贯通伤(有入口和出口)或盲管伤(只有入口没有出口)。
(二)按受伤部位分类1. 颅脑创伤涉及头部的创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等。
颅脑创伤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严重后果,是创伤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胸部创伤胸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损伤,可累及胸壁(如肋骨骨折)、胸腔内器官(如肺挫伤、心脏损伤等)。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严重的胸部创伤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3. 腹部创伤腹部遭受外力打击或穿刺等引起的创伤。
可损伤腹腔内的脏器,如肝脏、脾脏、胃肠道、肾脏等。
患者可能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腔内出血等表现,严重时可因大量出血或腹腔感染而危及生命。
4. 四肢创伤发生于上肢或下肢的创伤,如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挫伤、切割伤等。
四肢创伤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导致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
(三)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1. 闭合性创伤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保持完整,无伤口与外界相通。
常见的闭合性创伤有挫伤、扭伤、挤压伤等。
例如,肌肉受到钝性外力打击后的挫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淤血等;关节过度扭转造成的扭伤,可引起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2. 开放性创伤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损,伤口与外界相通。
如擦伤、切割伤、刺伤、撕裂伤等。
开放性创伤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需要及时清创处理。
创伤的分类和治疗汇报人:2024-01-09•创伤概述•创伤的分类•创伤的治疗目录•创伤的预防•创伤的心理治疗•创伤治疗的未来发展01创伤概述创伤是指在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中,人体受到的伤害或损害,导致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痛苦和不适。
定义创伤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通常会对个体造成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特征定义与特征创伤的分类可分为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
身体创伤是指身体受到的伤害,如骨折、烧伤等;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产生的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
按程度分类可分为轻度创伤、中度创伤和重度创伤。
轻度创伤是指轻微的擦伤、扭伤等;中度创伤是指需要缝合、包扎等处理的伤口;重度创伤是指严重的身体伤害或生命威胁。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
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功能如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的心理创伤程度。
如个体在社会、家庭和工作中的表现和适应能力可以反映其创伤后的恢复情况。
030201创伤的严重程度评估02创伤的分类轻微的物理伤害,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轻度创伤通常包括轻微的擦伤、划伤和淤伤等,这些伤害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也不需要特殊的医疗处理,如缝合或手术。
详细描述总结词需要一定医疗干预的伤害详细描述中度创伤可能包括骨折、严重的擦伤、咬伤或烧伤等,这些伤害需要医疗干预来减轻疼痛、预防感染或促进愈合。
总结词危及生命的严重伤害,需要紧急医疗救治详细描述重度创伤可能包括严重的脑外伤、多处骨折、内脏损伤等,这些伤害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的医疗救治,如手术、输血和重症监护等。
03创伤的治疗用于缓解疼痛,帮助患者放松,促进伤口愈合。
镇痛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确保伤口不会恶化。
抗生素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
抗凝剂清理伤口,去除坏死和污染的组织,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清创术将伤口边缘对齐,促进愈合。
缝合术对于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可能需要移植其他部位的皮肤或组织来修复。
创伤名词解释创伤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损害或伤害。
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创伤通常指经历或被接触到的外部刺激对人体或心灵产生的有害影响。
1. 生理创伤:生理创伤是指对身体组织、器官或系统的损伤。
这种损伤可以由外部因素(如刀伤、烧伤、摔伤等)或内部因素(如手术、疾病或感染)引起。
生理创伤可能导致疼痛、出血、瘢痕、功能受损等问题。
2. 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是指遭遇或经历的事件对个体心灵产生的伤害。
常见的心理创伤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暴力事件、意外事故、虐待、丧失亲人等。
心理创伤可能导致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常常发生在遭受重大创伤后。
PTSD患者常常体验到创伤事件的反复记忆、恶梦、避免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事物、对刺激过于敏感、睡眠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情绪问题。
PTSD可能持续多年,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
4. 创伤记忆:创伤记忆是指遭受创伤事件后形成的记忆。
这些记忆可以是明确的、清晰的,也可以是模糊、不完整甚至遗忘的。
创伤记忆常常是情感强烈的,可能导致患者在记忆刺激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5. 复创伤:复创伤是指在已经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创伤后,个体再次遭受创伤事件或者类似创伤事件的情况。
复创伤可能增加个体的压力,对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额外的影响。
6. 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是指在经历创伤后,个体经历积极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创伤后成长使个体能够从创伤中学习和成长,重新获得积极的生活意义和目标。
7. 社会创伤:社会创伤是指广泛的社会事件对社会整体产生的伤害或影响。
这些社会事件可能包括战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大规模犯罪等。
社会创伤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社会认同的崩溃、社会隔离等问题。
总之,创伤是指对生理或心理的损伤或伤害。
创伤可以是生理性的,如组织或器官的损伤;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如由遭受或经历的事件对心灵产生的伤害。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记忆和复创伤等是与创伤相关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