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机电学院历史
- 格式:docx
- 大小:20.95 KB
- 文档页数:2
江西高等教育六十年(1949-2009)资料来源: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一、江西省高等教育历史轨迹(1949-2009)(一)新中国建立前夕,江西省有10所高等学校,其中,国立高校2所(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正医学院),省立专科学校7所(江西省工业专科学校、江西省农业专科学校、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江西省水利专科学校、江西省体育专科学校、江西省医学专科学校、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私立专科学校1所(江西省信江农业专科学校)。
除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江西省信江农业专科学校(位于上饶)之外,其它高校设在省会南昌市。
1949年5月,南昌解放,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中正大学等院校。
6月,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决定,成立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或同等学力的革命知识青年。
接着,对接管的高校进行了调整改革。
中正大学改名为南昌大学,以八一革命大学、南昌大学为基础,将江西省工业专科学校、江西省农业专科学校、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江西省水利专科学校、江西省体育专科学校并入,重建南昌大学,下设政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之后又增设师范部;中正医学院先改名为南昌医学院,后改为华中医学院,归中南军区领导,不久即迁往重庆。
江西省医学专科学校与省立助产学校、护士学校合并,并改名为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1952年,全国开始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在江西,以南昌大学农学院为基础,并入江西兽专、南昌农专(原信江农专),调进广西、河南、湖南三所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成立江西农学院;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江西医学院。
在进一步的调整中,南昌大学被撤销,其文、理系科并入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工学院分别并入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和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文法学院的教育系和师范部的中文、历史、地理等三年制专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和华南师范学院;文法学院的经济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以南昌大学体育科为基础,成立中南体育学院;以南昌大学师范部的其他系科为主体,成立江西师范学院。
与时俱进五十年——南昌十四中建校五十周年以誌春华秋实,岁月如歌1958年,南昌十四中在“大跃进”的声浪中宣告成立,它坐落在青云谱区城南乡史村。
从此掀开了十四中几代人的创业史、发展史。
1963年,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学校规范的扩大,学校乔迁新校址(即现址)。
“文革”十年,学校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办学一度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四中人伴随着改革的春风,踏着时代的鼓点,策马扬鞭,奋力前行。
“栽得桃李三千树,化作鲲鹏九万风”,今天的十四中人,正展翅长空、继往开来、自强不息。
五十年栉风沐雨,五十年根深叶茂。
今天的学校凝集着十三任班子的付出,凝结着数百园丁辛勤耕耘的汗水,连接着数以万计学子的爱校之情。
匆匆岁月,刻记着十四中发展的痕迹;滔滔赣江,流淌着十四中人搏击的浪花;悠悠历史,写下了十四中人薪火相传的光辉篇章。
创业篇一、城南小学定前身艰苦创业始之成五十年前,在英雄城南区城南乡史家村,有个简陋的城南小学(仅有一幢8间教室的平房、一个简易厕所、一口水井),这就是十四中的前身。
1958年十四中成立之日便是艰苦创业之始。
这里没有围墙和大门,却涌动着“大跃进”的思潮;这里没有电灯照明,教师却用煤油灯办公;这里交通不便,一辆自行车是全校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却以校为家,同守一片蓝天;这里师资缺乏,却吸引了全国四面八方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前来任教(刘文荏是第一任校长,何子平、曾德元、赵廉等是十四中的元老);这里粮食不够吃(当时粮食定量,每人每月27斤,而学生大都来自城南、楞上、万溪、墨山、李家巷一带农民子弟,年龄一般为14-15岁),学校将操场以北的土地改造成水田和菜地,同时兼顾养猪养牛养鸡;这里没有厨房,办公室和教工宿舍(教室当寝室、课桌当床、白天是上课的场所,晚上是休息之地),师生们边工作边读书边劳动,起窑烧砖自力更生搭屋建舍,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一批“拓荒者”们在这里度过了5年的艰辛时光,凭着高尚的职业操守,播种着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创业开拓精神是我们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年江西专科院校排名,江西十大专科学校排名1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省市共建(副厅级)普通高校,是全省唯一一所以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等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师范类专科院校,也是我省儿童心理研究、残疾人教育研究、小学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创办于1908年,由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和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两校开基,是一所具有百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
2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江西省财政厅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此基础上成立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改建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3江西科技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创建于1960年,先后隶属于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学校之一。
4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省人民政府和国家部委确定的"省部共建"优秀院校,首届中国网民最尊敬的(江西)十大高校。
学院秉承"求真笃行"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面向现代旅游商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5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标代码13419),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坐落在英雄城——南昌市昌南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院坚持专家治校、人才兴校的理念,拥有一大批省内外教育界、科技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担任管理和教学工作。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分布1)机械工程系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成部分:机制教研室、数控教研室、液压教研室、汽车教研室、公差教研室、力学教研室等。
师资组成:全系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高级职称(含副教授)44人。
办学力量:机械工程系设有机加工与机床拆装实验室、数控实训中心、液压实验室、公差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各类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维修实验台等33余台,采用先进的数控教学软件:韩国Cubictek公司数控教学软件、浙大数控教学软件、PRO/E、MasterCAM、UGNX、Cimatron等软件。
2)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主要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市场营销、通讯网络与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
师资组成: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9人)。
办学力量:系部设有机电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企管教研室、电气实训教研室。
建有机电一体化现代控制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单片2009级新生军训(6张)机实验室、家电实验室、电子安装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专业计算机房2个(计算机248台,光纤上网)等。
3)材料工程系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公差、AutoCAD、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型腔模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冲压与塑料成形设备、数控加工技术、MasterCAD与PRO/E应用软件等。
师资组成: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副教授37人,“双师型”41人。
办学力量:模具技术实训中心、模具拆装实验室、模具陈列室、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实验室等。
4)基础课部教学职责:基础课部主要承担全院各系部的政治课、心理学、体育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及文化基础课教学任务。
师资组成: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副教授34人,高级讲师17人,讲师17人,助讲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在读研究生11人。
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一)
佚名
【期刊名称】《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31)5
【摘要】机电工程学院于2001年4月由原机械系、自动化系和理学系一部分组建,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二级学院。
学院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现代机电工程人才和教学科研为目标,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学院。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机电工程学院;大学;江西;自动化系;办学历史;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办学理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4
【相关文献】
1.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J],
2.教学互评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J], 蔡改贫;朱家俊;田苗苗;罗小燕
3."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就业精细化指导工作体系探索——以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J], 蔡伟松; 韩李珂
4."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生双创团队的研究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J], 朱花;刘静;刘政;吴剑英
5.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农业大学校史概述1、胡先骕,江西新建县人,1894年生。
1940年10月至1944年5月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1968年逝世。
2、肖蘧,江西泰和县人,1897年生,1944年5月至1947年5月任国立中正大学校长。
1948年逝世。
3、魏东明,天津人,1915年生,1950年2月任国立南昌大学党组书记。
1982年逝世。
4、刘乾才,江西宜丰县人,1908年生,1950年2月任国立南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校长助理——许斌华江西农业大学,前身为国立中正大学,自1940年办学至今,春秋更替,风雨沧桑,历经1949年更名的国立南昌大学,1952年以南昌大学农学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西农学院和1958年创立的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发展成为今天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至今已走过了68年的发展历程,是江西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在江西农业大学各个办学时期学习和工作过的校友和同仁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忠诚国家,献身教育,服务人民,建设家乡”,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奉献。
他们做出的成绩与贡献,铸就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一、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创建于1940年10月,是以蒋介石(蒋中正)的名字命名的中央教育部直属高校。
校址设在当时江西省国民政府所在地——江西省泰和县,后因战乱迁校至宁都长胜,抗日战争胜利后迁校于南昌市望城岗。
国立中正大学创办时分设三处三院一部,即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文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和研究部。
学校设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三处”处长、“三院”院长和各系主任及教授代表若干人组成,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
1940年10月初,由国民政府任命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者胡先肃为国立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
胡先肃,早年留学美国,获加州柏克莱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后又出国深造,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植物分类学家。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历史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江西省机
械工业学校,迄今已走过了五十年的办学历程。
文革前,学校几经搬迁,历尽
坎坷。
文革中,学校在吉安市被迫解散,广大教职工下放农村,学校所有资产
荡然无存。
1973 年在南昌市石岗镇复办。
其间,经省教育厅、省计委批准,
学校在 1959 年至1963 年曾招收普通大专生 97 名。
恢复高考后的1979年招
收普通大专生118名。
1984 年,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与江西省机械技工学校
合署办学,校址由南昌市石岗镇搬迁至南昌市迎宾北大道。
2000年4月,经江
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一机部重点研究所——南昌矿山机械研究所成建制并入。
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升格
为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新
校区位于大学校园荟萃的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东大街168号。
五十年风雨沧桑,五十年磨砺奋进,五十年春华秋实。
经过一代又一代机
电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学院抓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机遇,奋力推进
了学院的各项建设。
升格以来,学院乘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东风,全
院教职工勤勉耕耘,励精图治,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
出了一条以品牌树形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之路。
学院布局
有序,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校园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学、科研、管
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目前江西省机电行业办学历史最早、实力最强的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
的高职院校之一,几代机电学院人用他们的辛勤耕耘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培
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
历届学子勤奋执着,奋力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
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一
大批优秀的学子已经成为国家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如全国劳模、全国青年
十大技术能手、江铃模具中心技术主管袁政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江西日月明总公司总经理、学院江西日月明奖学金的捐赠者陶捷;江西省科技
创新领军人物、江西上饶长城化工制剂有限公司总经理、学院“能才”奖励基
金的捐赠者方能才;江西饶州监狱副监狱长、江西珠湖抗生素厂厂长兼党委书
记陈华胜;中山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欣;九江财兴卫浴实业有限公司总
经理江训忠。
政界精英江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雷元江、宜春市委常委兼高安市委
书记郭安、新余市副市长陈九根;万载县女县长孙国琴;赣州市科学院院长黄
林海;吉安市老建办主任毛向东;上饶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金生;九江市公安
局副局长徐耀冲。
学界名流哈工大博士生导师钟诗胜、东莞理工大学副校长邹
晓平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李礼夫博士、华东交大理工学院院长熊国良博士、天
津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庄新国博士。
海外学者皮廉博士、曹腾云博士、马军安
博士等。
回眸历史,难忘峥嵘岁月;放歌未来,我们豪情满怀。
我们要以学院五十
周年庆典为契机,发扬光大机电学院的艰苦创业、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精神,同舟共济,上下齐心,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对学院办学的大力支持,
为跻身省内乃至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