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论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企业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保持队伍稳定的依靠力量。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要站在农场发展全局的高度,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是形势所需、发展所急、群众所盼,也是时代赋予工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工会主动参与,发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协助党政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工会是直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的,知道他们的所想所需,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最能听到他们的呼声。
因此,作为企业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主动参与、发挥积极的作用。
1、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调整和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既是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主线,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以人本理念为指导,维护职工权益,创新参与社会管理的履职方式。
企业工会要通过总结、推广社会化维权经验,把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作为企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协调单位与居民、居民群体与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
3、以排忧解难为己任,关心服务居民,营造参与社会管理的和谐氛围。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服务广大居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工会创新开展各类活动,发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在开展活动中要体现以服务为中心,不断扩大企业工会的影响。
一是加强居民知荣辱,树新风的公德教育,通过入户发放《八五〇农场城镇管理公约》,让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二是开展各类评比活动。
通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的评选,在居民中倡导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工会组织:加强建设,推进工作创新和民主管理工会组织:加强建设,推进工作创新和民主管理随着国家的发展,工会作为职工组织的代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建设和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和民主管理。
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工会组织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建设,以提高工作效能,推进工作创新和民主管理。
一、工会组织的建设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关键。
工会组织不仅是劳动者的代表,更是劳动者团结的组织。
它在领导职工维护正当权益、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全员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工会组织建设必须不断地跟上时代的发展。
1.提高领导力,加强组织建设。
在现代社会里,工会成员的数量已经很庞大了,工作的方式也越来越复杂。
要应对这样的新形势,必须加强领导力和组织建设。
领导力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管理和组织能力来增强。
而组织建设则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新的组织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工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在现代竞争激烈和技术革新飞速的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如何让员工得到更好的培训和提高,成为工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
培训可以包括技术、心理、管理等多个方面,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综合考虑和安排,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二、推进工作创新工作创新是工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工作创新与生产效益和职工福利紧密相连。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需要,工会组织必须不断地推进工作创新。
1.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如何做好网络平台,是工会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作为工会联络企业、获取信息和与企业高层进行交流的渠道,还可以作为工会宣传和推广的平台。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工会创新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明心器。
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主动参与社会管理一、充分认识工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作用。
我们的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工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的需要。
我国的工会组织体系创立于建国早期,开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我国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方案经济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经济成分下降,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公经济快速开展,社会中介、社会效劳等组织大量涌现,工会组织建设面临历史性的挑战,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几年来,工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做了大量足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工会组织建设理论创新不够,体制机制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新形势的情况依然严重存在,需要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努力加以解决。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工会组织适应职工队伍结构变化的需要。
近几年来,职工队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职工队伍数量增加迅猛。
从嵊州市情况看,六十年代时,嵊州市的全部企业职工在2万人左右,到2022年,全市职工人数已达20万人;二是职工队伍结构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城镇居民为主体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为主,现在的情况是大量市内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市外在嵊州的外来务工人员约有10万。
在嵊州的外来务工者中,有新疆等少数民族职工群体,韩国在嵊州的务工人员约在300人以上;三是职工的思想观念出现变化。
多数职工认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改变现状,实现职工的自我价值。
但是追求理想、不讲究奉献而讲究实惠的职工在增多。
工作的竞争性增加,生活压力加大,对社会不满甚至有怨恨的职工不在少数,要求增加收入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强烈。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推进社会建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四位一体”的战略任务,把社会管理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通过30多年的努力和尝试,我国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我国社会理的新局面,从而加速推进我国社会建设。
关键字: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创新一、社会管理的涵义(一)社会管理一般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规范社会关系、处理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保护、维护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指发展社会事业、开展社会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社会需要的创建活动。
社会建设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层面上主要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六大内容。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战略任务。
(三)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一,概念与侧重点不同。
”管理”,强调过程的高效和结果的有序;”建设”,有创立、兴建的意思,可直观地理解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劣到优。
社会管理侧重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社会建设侧重于增加服务设施,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规划。
其二,评价标准不同。
评价社会管理主要看社会运行状况,具体指标如上访率、公众参与度、社会和谐指数等;评价社会建设主要看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具体指标如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面及保障资源分配公平度等。
工会组织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
———教育工会作用之我见
钓渭镇朱家滩小学郭银翠
我国的工会组织体系创建于建国早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我国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计划经济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经济成分下降,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中介、社会服务等组织大量涌现,工会组织建设面临历史性的挑战,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几年来,工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做了大量足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工会组织建设理论创新不够,体制机制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新形势的情况依然严重存在,需要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努力加以解决。
近几年来,职工队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的思想观念出现变化。
多数职工认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改变现状,实现职工的自我价值。
但是追求理想、不讲究奉献而讲究实惠的职工在增多。
工作的竞争性增加,生活压力加大,对社会不满甚至有怨恨的职工不在少数,要求增加收入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强烈。
出于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关心和注重文化技术学习的职工在增多。
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想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事时有发生。
这些职工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
是对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挑战和考验。
从职工队伍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职工收入偏低,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这是造成当前社会矛盾增加的主要原因。
根据官方统计资料,目前中国基尼系数已超4.8,属于“高度不平等”范畴,而这一趋势还在恶化。
高官一掷千金,高管年薪上百万,而民众每月收入千元的不在少数,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不能阻止持续扩大的贫富差距,不能让全民公平分享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那么再高的经济增长也不能给国民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反而可能产生某种挫折感和被剥夺感。
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职工的思想状况,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要继续发挥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切实做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工会组织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人性化水平上认识不够到位;在维护职工权益,把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作为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性认识上不够到位;在强化服务职能,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
性、根本性工作,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服务职工能力上认识还不够到位。
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在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工会干部队伍状况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不适应。
一些基层工会人员配备还不到位,专职干部不足,工会主席兼职化、虚职化较多,只是应付一般事务性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年龄偏大,承担基层工会组织指导、服务等重要工作的县市级工会组织的工会干部,流动性小,活力不足,工会干部文化偏低,年龄老化;基层工会干部的产生,没有经过民主选举,由行政直接任命,或由经营者推荐任命,在职工队伍中缺乏群众基础和威信。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不足,切实创新思路与举措,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工会组织应有的努力。
工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
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重点,努力寻找矛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使劳资双方实现共赢。
工会要主动参与有关劳动和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制订的调研、参谋、建设工作,从源头上参与维护职工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要建立健全工会系统劳动关系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和妥善处置各种劳动矛盾,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扎实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并规范运行,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强与市劳动、安监、信访等部门的协调联系,主动融入社会矛盾大调解,增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涉及企业用工管理、职工权益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督查活动,及时纠正企业违法行为;要扎实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程度,提高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和水平。
要明确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搭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探索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配合,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保障工会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确保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