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校本课程活动记录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16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记录表时间2022、9、12 地点教室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诵读社员记录人活动主题讲座什么是朗诵、朗诵技巧及训练活动过程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朗诵前的准备(一)选择朗诵材料。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1、正确、深入的理解。
2、深刻、细致的感受。
3、丰富、逼真的想象。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活动效果朗读的目的就是朗读者通过朗读所要达到的效果,惟独明确了朗读目的,才干正确选择朗读的策略。
备注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记录表时间2022、9、26 地点教室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诵读社员记录人活动主题王维的《过故人庄》活动过程1、复习本节有关朗诵的基本知识。
2、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体面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3、自由练习读诗,结合注释并了解诗的大意,感受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同学之间小组内互相交流。
4、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最后齐吟全诗。
5、作业: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者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散文。
活动效果通过学习这首诗,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夸姣。
备注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记录表时间2022、10、10 地点教室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诵读社员记录人活动主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活动过程1、齐诵《过故人庄》,展示学生的诗配画。
2、导入: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3、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意,小组内讨论并交流。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进一步探索诵读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探索,提升教师对诵读经典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部分学生代表五、活动流程1. 集体研讨:教师们针对诵读经典的教学策略、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课堂观摩:展示一节诵读经典的教学示范课。
3. 互动交流:教师们就观摩课进行评课,分享教学心得。
4. 总结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诵读经典教学工作提出建议。
六、活动内容1. 集体研讨(1)诵读经典的重要性:教师们一致认为,诵读经典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2)诵读经典的教学策略:教师们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何选择合适的诵读材料、如何进行有效的诵读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3)诵读经典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分享了多种诵读教学方法,如分组诵读、角色诵读、配乐诵读等,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
(4)诵读经典的评价方式:教师们认为,评价诵读经典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诵读效果和情感体验,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
2. 课堂观摩本次观摩课由我校优秀语文教师王老师主讲,课题为《弟子规》诵读教学。
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经典之美。
3. 互动交流观摩课后,教师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课:(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师们认为,王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运用:教师们认为,王老师运用了多种诵读教学方法,如分组诵读、角色诵读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时间:2024年3月10日地点:XX小学多功能厅活动内容:本次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以传承经典文化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包括诗词朗诵比赛、经典故事分享和经典文化展览。
一、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朗诵比赛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
来自全校各年级的2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选手们精心准备的朗诵稿件内容充实且高雅,赢得了台下观众的一片掌声。
比赛中,选手们的朗诵技巧和表情丰富多样,用声音抒发出内心对经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的演绎让观众们如痴如醉,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代的诗词世界。
最后,评委老师们经过慎重评选,选出三名优胜选手,奖励他们精美的书籍和奖状。
二、经典故事分享经典故事分享环节,邀请了学校的语文老师讲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经典故事。
老师们讲解得生动有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价值观。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认同。
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在故事分享结束后,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们一一进行解答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经典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并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经典文化展览经典文化展览是活动的另一个亮点。
学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包括经典书籍、经典画作、经典音乐等。
展览中的经典书籍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
他们翻阅着古代名著,品味着其中的智慧和情感。
一些学生还主动向老师请教,希望推荐更多的经典书籍给他们。
另外,展览中的经典画作和经典音乐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他们在美丽的画作前驻足聆听,感受着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在悠扬的音乐中陶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们对经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诗词朗诵、经典故事分享和经典文化展览等形式与经典文化进行了直接的接触和交流,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和审美视野。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中逐渐兴起。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我校决定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研讨、学生参与、家校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之美,提升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2023年6月15日四、活动内容1. 教师研讨阶段(4月15日——4月30日)(1)主题研讨本次研讨的主题为“如何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2)案例分析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3)制定方案根据研讨结果,制定了经典诵读活动的详细方案,包括活动流程、诵读内容、评价标准等。
2. 学生参与阶段(5月1日——5月31日)(1)诵读内容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诵读内容。
(2)班级诵读活动各班开展了班级诵读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诵读,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校园诵读活动学校组织了校园经典诵读比赛,各班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比赛,展示班级风采。
3. 家校合作阶段(6月1日——6月15日)(1)家长参与学校邀请家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共同感受经典之美。
(2)亲子诵读家长与学生共同诵读经典,增进亲子关系。
(3)家校交流通过家校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提供支持。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朗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语感和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
2. 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3. 家校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家长对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提升经典诵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活动背景经典诵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语文教研组特举办此次诵读经典教研活动,旨在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我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张教授从经典诵读的历史渊源、教育价值、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2. 课堂观摩随后,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经典诵读课。
课堂上,李老师以《离骚》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吟诵、表演等形式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
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3. 分组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教师分为四个小组,针对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
各组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诵读技巧、拓展课外阅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4. 成果分享在研讨环节结束后,各组代表进行了成果分享。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对经典诵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活动总结1. 提升教师素养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经典诵读教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2. 优化教学方法通过研讨和分享,老师们对经典诵读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典诵读教学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经典诵读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经典诵读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诵读水平。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小学诵读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诵读教学的认识,明确诵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探讨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诵读教学的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诵读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省特级教师进行《小学诵读教学策略与方法》专题讲座。
2. 课例展示:由我校两位语文教师分别展示《古诗两首》和《童年》的诵读教学课。
3. 教学研讨:针对展示的课例,教师们进行分组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4. 教学反思: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分享诵读教学经验。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讲座开始,专家首先强调了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接着,专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诵读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
2. 课例展示(1)第一节课例:《古诗两首》该课由我校青年教师小王执教。
小王老师以“品味古诗之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朗读、默读、背诵、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第二节课例:《童年》该课由我校资深教师小李执教。
小李老师以“走进童年,感受生活”为主题,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课堂互动效果良好。
3. 教学研讨在课例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们分组进行研讨。
各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展示的课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意见。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诵读教学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传承经典,诵读有声”的诵读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提升教师的诵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主持人:李老师主讲人:张老师、王老师参与教师:全体语文教师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诵读教学经验分享3. 互动交流与研讨4. 诵读教学示范5. 总结与反思6. 活动结束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李老师首先对各位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她强调,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老师们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 诵读教学经验分享张老师分享了她在诵读教学中的经验。
她认为,诵读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1)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注重诵读技巧的指导,如声音、节奏、停顿等。
(3)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王老师则从课堂组织角度分享了她的经验。
她认为,课堂组织要有序,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3. 互动交流与研讨在互动交流环节,各位教师纷纷发言,就自己在诵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探讨。
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何处理课堂纪律等问题。
通过讨论,老师们互相借鉴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诵读教学示范张老师和王老师分别进行了诵读教学示范。
她们选取了不同的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肢体动作,将课文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示范过程中,两位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诵读的魅力。
5. 总结与反思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认为,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老师们在诵读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提升学生诵读能力,传承经典文化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诵读教学,我校语文教研组特此开展了本次诵读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诵读经验分享活动伊始,由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王老师分享了她在诵读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王老师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选材:选择经典、优美的诗文进行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
(3)情感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涵,用真情实感去诵读。
(4)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诵读教学案例分析接着,教研组成员针对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诵读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
张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情感的教学案例,她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李老师则分享了一个关于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诵读教学的案例,她利用PPT展示诗文背景、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诵读教学策略研讨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就诵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1)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如诵读比赛、诵读晚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法。
(3)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4)开展诵读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4. 活动总结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诵读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本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诵读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语文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代表活动主题:提升小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活动背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的要求,我校决定开展小学生诵读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主持,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并对参与教师提出期望。
2. 经验分享邀请优秀语文教师分享在诵读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包括诵读教学方法、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诵读兴趣激发等方面。
3. 观摩课展示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进行诵读示范课展示,全体教师观摩并记录亮点和不足。
4. 互动研讨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就诵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互动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5. 制定方案根据研讨结果,教研组制定《小学生诵读教学实施方案》,明确诵读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6.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参与教师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三、活动内容1. 诵读教学方法- 情感投入法: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感受作品的内涵。
- 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 歌诀教学法:将文言文改编成歌诀,提高学生的记忆和诵读兴趣。
2. 诵读活动组织- 定期举办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 开展诵读主题班会,营造诵读氛围。
- 邀请家长参与诵读活动,形成家校共育。
3. 学生诵读兴趣激发-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诵读。
-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诵读形式。
- 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诵读节目。
四、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诵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诵读教学能力。
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诵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五、后续工作1. 持续开展诵读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诵读教学水平。
2. 定期检查诵读教学实施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诵读比赛,展示诵读成果。
泉港区柯厝小学
校本课程活动记录(2013年春季)
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一年1班第二学期
担任教师:林丽华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泉港区柯厝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