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一五”节能目标分解方案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22.91 KB
- 文档页数:7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综述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集中的区域。
为了有效推动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海淀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制定符合海淀区实际情况的“十一五”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可行的发展措施,为海淀区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任务1.组织相关部门对海淀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参与的规划编制过程。
3.制定符合“十一五”要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明确海淀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路径。
4.提出具体的发展任务和措施,为“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5.编制完整的规划文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四、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协调管理。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规划文本的及时完成和发布。
3.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市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规划编制氛围。
4.注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确保规划的落实效果。
五、总结本工作方案明确了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保障。
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海淀区“十一五”规划一定能够顺利实施,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上是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文档,希望能为海淀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海政发〔2007〕63号(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文件海政发〔2007〕63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海淀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已于2007年8月14日经区政府第25次区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二OO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海淀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根据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北京市下达我区到2010年海淀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82%的节能目标,就我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2007年具体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完善以政府引导、企业为实施主体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我区知识与科技密集的优势,全面推进我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节能是为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节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与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与分年度有效实施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确保海淀区“十一五”期间实现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0.82%,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14.7%,北部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削减66.3%的约束性目标。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22〕1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意见》(豫政〔2022〕57号)和《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意见》(郑政〔2022〕16号)等精神,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攻坚工作,夯实节能减排工作基础,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某某市下达我区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15%。
2022年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473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降低18.4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期间降低15%的目标。
虽然我区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但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社会能源消耗有明显反弹迹象,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较大。
2022年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目标为下降1.2%,但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比上年同期增长0.31%;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同比增长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67%,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明显收窄。
当前距年底仅有不到4个月时间,要完成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节能减排攻坚工作,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一)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1.推进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
水泥行业:我区已取缔了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金龙水泥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
区工信局要继续加大对能耗在2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能耗企业的监控,及时发布工业节能减排和预警,防止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上升。
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零零五年八月目录规划编制说明 (1)一、北京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形势 (3)(一)面临问题 (3)(二)发展基础 (5)二、北京“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8)(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8)(二)发展目标 (9)三、北京“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 (11)(一)狠抓节能节水和节地,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 (11)(二)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14)(三)全面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资源投入产出率 (16)(四)加大绿色产品推广,转变传统消费方式 (19)(五)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提高废旧物质的资源化水平 (21)(六)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降低最终处置量 (22)四、保障措施 (24)(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 (24)(二)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25)(三)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27)(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协同合作 (28)规划编制说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基础上,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是对以“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大量废弃”为特征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模式使得废弃物参与到自然物质的生态循环链中,实现了与自然系统物质循环的相互和谐,从而避免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北京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缓解本市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北京建设“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和举办“绿色奥运”的迫切要求。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07•【字号】京政函[2007]19号•【施行日期】2007.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复议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京政函[2007]1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工业促进局、市统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有关意见的请示》(京发改文[2007]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确保完成。
三、各区县政府要将《计划》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各重点耗能企业要将其纳入经营业绩考核,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四、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并做好《计划》执行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每季度向社会公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情况,并会同市监察局等部门对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附件:“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00七年二月七日附件:“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94号)相关要求及《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制订本计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四、能源进展重点和措施(一)确保能源安全1.加强能力建设建立能源的多元化供应体系。
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建立华北五省市能源协作互动机制。
加快电网、天然气管网、供热管网、成品油储运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市内能源接收体系。
建立远郊区县清洁煤储存基地、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等能源应急储备。
(1)电力外部电源。
通过合作、共建、直截了当投资建设,掌控外部电力资源。
到2020年,在内蒙、山西、河北、宁夏等地把握8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资源,强化北京电网的电源支撑。
外部电网。
争取中央和华北电网公司的支持,确保〝华北电网保京津唐,京津唐电网保北京〞战略思想实施。
按照确保北京电网安全稳固的原那么,和谐华北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华北受端电网,形成坚强的华北主干网架;把山东电网和河北南网融入华北电网;构建京津唐大环网,以区域联网保证北京电网的安全稳固;着手研究大型电厂直截了当接入北京500千伏环网工作。
本地电源。
建设太阳宫、郑常庄、电子城、亦庄4座天然气热电厂和三热天然气调峰电厂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厂假设干座,新增总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以上。
本地电网。
完善以500千伏环网为基础架构的本地电网。
在现有的昌平、顺义、房山、安定4座500千伏变电站基础上,增加门头沟、通州2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6个不同方向的外来电力接收通道,降低供电风险;建设城北等市区500千伏变电站,新增40座220千伏变电站、154座110千伏变电站,确保220千伏变电站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电源;加强中压配电网建设和推进分布式电源的建设,提高用户的应急能力和可靠性。
(2)天然气气源。
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引进国外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的工作,尽快实现天然气多气源供应,增强供应安全性。
连续完善陕京二线输气工程;抓紧建设唐山曹妃甸液化天然气(LNG)一期工程(600万吨/年),〝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西部气源和东部LNG两方供应。
附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二○○六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实施原则 (1)三、工程目标 (1)第二章实施内容 (3)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3)二、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6)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8)四、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10)五、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14)六、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 (17)七、建筑节能工程 (20)八、绿色照明工程 (23)九、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25)十、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28)第三章保障措施 (31)一、加强组织领导 (31)二、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 (31)三、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力度 (32)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政策机制 (33)五、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35)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围绕实现“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大力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约能源资源的自觉性,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能力,为实现国家节能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原则(一)坚持企业为主实施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二)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三)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四)坚持依法强化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五)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与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相结合。
(六)坚持整体推进与分年度有效实施相结合。
三、工程目标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可实现节能2.4亿吨标准煤(未含替代石油),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零零六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规划背景 (3)(一)“十五”回顾 (3)(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6)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9)(一)指导方针 (9)(二)发展目标 (10)三、主要任务 (11)(一)狠抓能源节约、突出建筑节能 (11)(二)大力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 (12)(三)严格土地管理、集约利用土地 (13)(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工程 (14)(五)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16)(六)加强循环经济基础工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7)四、保障措施 (17)(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机制 (18)(二)争取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 (18)(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18)(四)加强需求侧研究和管理,完善保障机制 (19)(五)全社会共同参与、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19)前言规划性质:“十一五”时期是推进历史性新跨越、建设现代化新海淀的关键时期。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是“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期限:2006年至2010年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284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584号);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报送制度和修订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及200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05]27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关于制定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京海发…2005‟46号);《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海淀的意见》海政发…2005‟65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2•【字号】海政发[2006]90号•【施行日期】2006.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规划的通知(海政发[2006]90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已于2006年6月19日经海淀区政府第95次区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O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规划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北京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的精神,特制定《“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域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规划》。
此规划是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区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部分“十五”时期的成就与问题一、取得的成就(一)区域创新投入处于领先水平“十五”时期,区域内用于创新的资源投入增长迅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较高的创新投入水平是海淀成为我国创新源头区域的坚实支撑。
1.创新资金投入总量居全国首位2004年,区域内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255亿元,占北京市的42.4%,占全国的6.4%,居全国首位;区域内R&D内部经费支出达到126亿元,占北京市的39.8%,占全国的6.4%。
区域内的创新资金投入不仅在总量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2.创新资金投入强度居全国之冠2004年,区域内科技活动经费强度和R&D内部经费强度分别达到22.3%和11%,居全国之冠,远远高于全国的2.5%和1.2%。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十一五”时期社会管理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01•【字号】海政发[2006]107号•【施行日期】2006.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十一五”时期社会管理规划的通知(海政发〔2006〕107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海淀区“十一五”时期社会管理规划》已于2006年10月31日经海淀区政府第111次区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二OO六年十二月一日海淀区“十一五”时期社会管理规划规划性质。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社会管理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区加强社会管理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
2006年至2010年。
编制依据。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关于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海淀的决定》、《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规划背景“十五”时期,海淀区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社会管理的多个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稳步推进,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社会管理职能更加明确,行政区划及时得到适度调整,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管理、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社区居委会民主管理的统筹衔接和有机协调;农村社会管理力度加大,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区社会安定团结、繁荣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为“十一五”时期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和凸显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附件3.1: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节能目标分解方案详解
一、海淀区2005年能源消耗状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表1 2005年海淀区能源消费状况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二)限额以上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全区第二产业中,限上用能单位年耗能91.77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耗总量的16.26%。
其中,工业75.58万吨标准煤,建筑业16.19万吨标准煤。
第三产业中,限上用能单位年耗能176.61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耗量的31.29%。
其中年耗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行业有:教育42.98万吨标准煤,房地产业29.83万吨标准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03万吨标准煤,住宿和餐饮业18.95万吨标准煤,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17.77万吨标准煤。
具体情况见表2:表2 2005年海淀区限上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标准煤)
二、“十一五”时期能源需求及GDP增长测算
(一)全区GDP增长及产业GDP测算
按照《海淀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区GDP年均增长12%,即由2005年的1331.2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46.10亿元。
根据2005年各产业GDP占全区GDP比重的情况,结合“规划纲要”中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要求,采用趋势模型函数对2010年各产业GDP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3(计算方法见注释)。
表3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产业GDP构成表
1.第一产业:GDP占比由2005年的0.08%下降到2010年的0.075%,年均下降1.28%。
2.第二产业:GDP占比由2005年的20.12%下降到2010年的16.22%,年均下降4.22%,其中工业由2005年的15.1%下降到2010年的14.9%,年均下降0.27%。
3.第三产业:GDP占比由2005年的79.8%上升到2010年的83.705%,年均增长0.96%。
(二)全区“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耗量及其构成测算
2005年全区能源消耗量564.53万吨标准煤,按照市政府下达的2010年万元GDP能耗0.336吨标准煤进行测算,2010年全区能源消耗达到78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9%。
结合2005年各产业能源量占全区能耗的比重情况,以及各产业GDP增长的测算,2010年能耗消费结构见表4。
表4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费结构表
(三)单位GDP 能耗
通过上述对全区GDP增长、各产业GDP增长的测算以及“十一五”时期全区能源消费、各产业及人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测算,全
区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及各产业GDP能耗下降率汇总如表5、表6。
表5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年度节能目标
表6 海淀区“十一五”时期各产业GDP能耗情况汇总表
注释:
1.节能率和节能量按《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90)的规定进行计算。
2.关于2010年能耗量的测算。
按照地区2010年GDP 量和市政府下达的2010年单位GDP能耗量测算。
公式为:
0.336吨标准煤?2346.10亿元=788.3万吨标准煤。
3.2010年全区及各产业GDP能耗由趋势预测函数(Forecast函数)推算得出。
4.节能量计算公式:
节能系数=全区节能量/(2010年全区能耗量-2010年居民生活能耗量)
业节节数业业单
行能量=能系*行GDP*行位GDP能耗
20102010
5年
5.关于“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费构成测算
(1)计算各产业“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费量的方法
根据全区“十一五”时期万元GDP能耗下降20.82%的目标,及2005年各产业万元GDP能耗量,乘上2010年各产业GDP,即是各产业2010年能耗量。
(2)计算公式为:
第一产业(3.12①-3.12?20.82%②)?1.76③亿元=4.35万吨,占全区能耗量的0.55%;
注:①2005年万元GDP能耗;②“十一五”时期万元GDP能耗下降率;③2010年GDP。
第二产业(0.37-0.37?20.82%)?380.5亿元=111.47万吨,占全区能耗量的14.14%;
工业(0.39-0.39?20.82%)?349.6亿元=107.96万吨,占全区能耗量的14.05%;
第三产业(0.31-0.31?20.82%)?1963.8亿元=482.03万吨,占全区能耗量的61.15%;
居民生活用能1190.45万吨,占全区能耗量的24.16%。
1居民生活用能=预计2010年我区人口数×0.8吨标准煤,根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2010年人均用能量预计为0.8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