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2.2机械波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7
《机械波》教案知识与技能:1、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2、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对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同时通过仔细分析课本的插图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波形成过程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机械波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和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做试验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互相团结,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课件演示四、教具: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并用课件展示。
2、横波、纵波演示仪;并用课件展示。
3、用幻灯展示机械波。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学习过机械振动,它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个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演示——水波:教师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平静的水面振动,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能够叫做机械波。
教师提问: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提问:当振动停止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传出去的仍然在传播,以后水(绳)都静止不动了。
请学生总结:(教师可引导)(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用课件把绳波的运动展示)(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能够想象为(图1所示)(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由于相邻质点间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
高中物理《机械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概念,了解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机械波的性质,包括波长、波速、周期和频率。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波的定义和分类2.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3. 机械波的性质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干涉和衍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机械波的性质。
2. 难点: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干涉和衍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机械波的图像和现象。
3. 利用实验和实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波的特性。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波的定义和分类2. 第二课时: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3. 第三课时:机械波的性质(波长、波速、周期和频率)4. 第四课时:波的反射和折射5. 第五课时:波的干涉和衍射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波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2. 利用数学工具,如波动方程,分析机械波的传播特性。
3. 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4.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机械波的前沿研究和最新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章节测试:进行章节测试,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涵盖重点知识点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验器材:准备振动台、弦、光盘等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波的传播。
3.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机械波现象的视频资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 波的图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图象法研究波动的优点,理解图象的得出方法和物理意义。
2.知道简谐波的概念,知道简谐波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3.能够辨别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异同。
(注:波的传播方向与各振子某时刻的振动方向的相互判定的方法在第1节中已经完成,本节不再列为知识与技能的一个目标;能从某一时刻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正确画出下一时刻或前一时刻波的图象这一目标也改为第3节的内容,一是为减少第2节的容量和难度,二是因为平移的距离多与波长有关,只有学习了波长之后才方便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用描点法画出波动图象的过程,体会波动图象的物理意。
2.通过比较和讨论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异同,锻炼学生的观察辨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体验波动过程和谐有序之美,体验辨析事物间异同的艰辛与乐趣。
【教学重点】1.波动图的得出。
2.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异同。
【教学难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异同。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与视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新课师:机械波是如何形成的?参与波动的各质点的运动有什么规律?生回忆讨论相互补充得出:由于各质点的带动作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各质点都在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发生迁移的是波形,各质点的振动规律都相同只是沿传播方向振动相位(步调)依次落后。
师:由于波动是大量质点同时振动形成的,而且各质点振动步调又不一样,因此波动远比振动复杂,这就给我们研究它带来了困难,不过对付复杂的运动我们可是有法宝的,它可以使运动变得直观简洁,这个方法研究振动时也用过,大家说是什么方法?生:图象法。
师: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建立波的图象以及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异同。
板书:第2节波的图象二、新课教学师:自学课文5分钟。
师:下面我们一起思考或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以下各问题以学案的方式给出,并预留出作答空间)1.波的图象横、纵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用描点法画出图-1所示的一列水平绳波此时刻波的图象(以与手相接的质点为波源,需要确定位置坐标和位移大小时用毫米刻度尺)关于图-2的说明:一长软弹簧被水平悬挂,在弹簧上确定了11个质点,如图-2所示,甲为弹簧静止时刻的照片,现在用手在1质点处激发出一列从左向右传播的纵波,在传播过程中某时刻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发现此时3、7、11三个质点恰好在平衡位置,若假设向右为振动位移的正方向,试在图丙中画出此时刻该纵波的波动图象。
【重要知识梳理】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教,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摇速度校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派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201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十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机械波【目标】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知道机械波的特点。
2.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特有现象---干涉和衍射现象;【导入】一、机械波的形成1.机械振动在______________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机械振动和波的关系:振动是引起波动原因,波动是的延续;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4.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凹凸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的波叫横波(如绳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2.纵波(疏密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的波叫纵波(如声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二、机械波的特点1.对理想的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幅__________________2.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_______________相同.3.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4.各质点只在____________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5.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______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______的位移______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对于横波,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或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波速v:波的传播速度,即振动形式的传播速度,也是波的能量的传播速度.1)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波速是一个定值,和波源无关.(2)注意区别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械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即V=s/t=λ/T,波速不同于质点的振动速度,质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变加速运动,其速度大小时刻改变,方向也在变化.3.频率f:波源的______,亦即波的频率,因为介质中各质点做受迫振动,其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不随介质的不同而变化。
专题12.2 机械波1.知道机械波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会分析波的图象.3.理解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多普勒效应,掌握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一、机械波横波和纵波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二、横波的图象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横波的图象(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象:2.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 :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①v =λf ;②v =λT。
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和衍射(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高频考点一 机械波的传播与图象例1.(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 .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 .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D .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E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传递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答案: BCE【变式探究】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的x 坐标为3 m 。
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为4 m/sB.波的频率为1.25 HzC.x坐标为15 m的质点在t=0.6 s时恰好位于波谷D.x坐标为22 m的质点在t=0.2 s时恰好位于波峰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 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答案:BDE【举一反三】(多选)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13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0.1 m,如图甲所示。
在此均匀介质中一列横波沿直线向右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1,且质点1开始时是向上运动的,经过一段时间,在t=0.6 s时刻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
则该波的( )A.周期是0.3 s,波长是0.8 mB.周期是0.4 s,波长是0.8 mC.频率是2.5 Hz,波速是2 m/sD .频率是103 Hz ,波速是83m/sE .在t =0.6 s 时刻,质点13正在向下运动解析: 由乙图得到波长λ=0.8 m ,由题意,质点1开始振动方向向上,而乙图上质点13振动方向向下,质点1在平衡位置,则可知,波的前峰并不是质点13,而在质点13右侧半个波长处,即形成两个波长的波形。
则t =2T ,得到T =0.3 s ,选项A 、E 正确,B 错误;波速v =λT =0.80.3 m/s =83 m/s ,频率f =1T =103Hz ,选项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DE【变式探究】(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此时刻沿-y 方向运动,经过0.2 s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 )A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波的周期为0.4 sD .波的传播速度为30 m/sE .质点Q 的振动方程为y =5cos 5πt (cm)答案: BCE高频考点二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例2.图4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 、b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a =2 m 和x b =6 m ,图乙为质点b 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该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为1 m/sB .质点a 经过4 s 振动的路程为4 mC .此时刻质点a 的速度沿+y 方向D .质点a 在t =2 s 时速度为零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λ=8 m ,周期T =8 s ,所以波速为v =λT=1 m/s ,该时刻开始质点b 向上运动,所以该波沿-x 方向传播,A 错误;经过4 s(半个周期)质点a 振动的路程为2A =1 m ,B 错误;此刻质点a 运动方向与质点b 相反,沿-y 方向,C 错误;在t =2 s 时质点a 在波谷处,速度为0,D 正确.【变式探究】如图6甲所示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质点P 的振动图线,那么:图6(1)该波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2)该波的传播方向为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3)图甲中质点Q (坐标为x =2.25 m 处的点)的振动方程为y =________cm. 答案 (1)0.5 (2)向左 (3)0.2cos πt高频考点三 波的传播的多解问题例3.(多选)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甲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A .0.5 mB .1.5 mC .2.5 mD .6.5 mE .14.5 m答案:CDE【变式探究】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 的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7答案 AC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在t =0时,质点a 处在波峰位置,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若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有34λ+n λ=9 m ,解得波长的表达式:λ=364n +3 m(n=0,1,2,3,4,…),其波长可能值为12 m ,5.14 m ,…,选项C 正确;若简谐横波沿直线由b 向a 传播,有14λ+n λ=9 m ,解得波长的表达式:λ=364n +1m(n =0,1,2,3,4,…),其波长可能值为36 m,7.2 m,4 m ,…,选项A 正确.【举一反三】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 =25 cm/s.两列波在t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8所示.求:图8(ⅰ)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ⅱ)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答案(ⅰ)x=(50+300n) cm (n=0,±1,±2,±3,…)(ⅱ)0.1 s解析(ⅰ)两列波的振幅均为8 cm,故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应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根据波形图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λ甲=50 cm,λ乙=60 cm则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x甲=(50+k1×50 cm)(k1=0,±1,±2,±3,…)x乙=(50+k2×60 cm)(k2=0,±1,±2,±3,…)高频考点四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例4.下列选项与多普勒效应有关的是________。
(填选项前字母)A.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C.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D.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进行的速度E.科学家通过比较星球与地球上同种元素发出光的频率来计算星球远离地球的速度解析:当观察者与测量对象无相对运动时,不发生多普勒效应,A、C错误;当观察者与测量对象有相对运动时,发生多普勒效应,根据接收频率的变化来测速,故B、D、E正确。
答案:BDE【举一反三】如图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A、B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0.1sin (20πt) m,介质中P点与A、B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4 m 和5 m,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横波分别沿AP、BP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
(1)求简谐横波的波长。
(2)P点的振动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1)1 m (2)加强高频考点五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综合应用例5、(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0.5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2.0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A.这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波的传播速度为20 m/sC.从t=0到t=0.25 s,波传播的距离为50 cmD .在t =0.10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E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 Q 质点在t =0时刻向上振动,根据“上下坡法”,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选项A 正确;由波动图象知,波长λ=4 m ,由振动图象知,振动的周期T =0.2 s ,波传播的周期与质点振动的周期相等,则波速v =λT =40.2m/s =20 m/s ,选项B 正确;波传播的距离x =vt =20×0.25 m=5 m =500 cm ,选项C 错误;在t =0.10 s 时,即经过半个周期,质点P在平衡位置下方,加速度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D 正确;因为质点在t =0.10 s 时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经过34个周期,振动的路程不等于3A ,即30 cm ,选项E 错误。
答案: ABD【变式探究】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P 是离原点x 1=2 m 的一个介质质点,Q 是离原点x 2=4 m 的一个介质质点,此时离原点x 3=6 m 的介质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
图乙是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计时起点相同)。
由此可知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A .这列波的波长λ=4 mB .这列波的周期T =3 sC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 =2 m/sD .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为向上E .乙图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 的振动图象答案: ACE1.【2016·北京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 传播B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C .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 .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答案】A 【解析】 光波属于电磁波,光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就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选项A 正确.空气中的声波是振源的振动造成空气密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它存在密部和疏部,属于纵波,选项B 不正确.声波不仅仅能在空气中传播,在固体、液体中都可以传播,选项C 不正确.光波属于电磁波,电磁波是通过电磁场的交替变化传递的,不需要介质,选项D 不正确.2.【2016·全国卷Ⅰ】 【物理——选修34】(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3.【2016·全国卷Ⅱ】 【物理——选修34】(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0和x =5 cm 处的两个质点.t =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 =4 cm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t =13 s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 =1 s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i)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ii)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答案】 (i)4 s 7.5 cm/s 30 cm【解析】 (i)设振动周期为T .由于质点A 在0到1 s 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4个周期,由此可知T =4 s ①由于质点O 与A 的距离5 cm 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在t =13 s 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 在t =1 s 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23 s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v =7.5 cm/s ②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 λ=30 cm ③4.【2016·全国卷Ⅲ】 【物理——选修34】(1)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 、14.6 m .P 、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答案】BDE 【解析】波长λ=vT =v f =0.8 m ,SQ =14.6 m =1814λ,当S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Q 应处于波谷;SP =15.8 m =1934λ,当S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 应处于波峰;可见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应始终相反,A 、C 错误,B 、D 、E 正确.1.【2015·天津·3】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 、b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a x m =和6b x m =,图乙为质点b 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为1m/sB .质点a 经过4s 振动的路程为4mC .此时刻质点a 的速度沿+y 方向D .质点a 在t =2s 时速度为零 【答案】D2.【2015·上海·15】7.一简谐横波沿水平绳向右传播,波速为v ,周期为T ,振幅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