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 格式:ppt
- 大小:447.00 KB
- 文档页数:34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分析,阐述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寻找解决方案。
要求小组讨论时间为30分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份300字以上的分析报告。
2. 撰写小论文: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形而上学的错误之处,以及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
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文体不限,可以是议论文、说明文或散文。
三、作业要求1.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明确分工,共同分析问题,并提交报告时注明每位成员的贡献。
2. 撰写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规范。
3.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逾期未提交者将无法获得平时成绩。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讨论报告和小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阐述观点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评语,同时根据小组互评情况调整自己的评价结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将反馈信息通知给学生,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上就是高中政治课程《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全部内容。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掌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2. 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 培养批判性思维,反对形而上学思想。
4.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4.3.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课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目的:识记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难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法:阅读—讨论—比较—例举—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程:【复旧】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两大基本哲学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学上有两大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对立。
【导新】两者的根本观点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导学检测】考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关于对世界存在的方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这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所谓辩证法就是承认世界是①的世界,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②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否认世界是③的世界,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④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1)联系的观点与⑤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它主张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必然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一个孤立的事物而不见事物的联系。
(2)发展的观点与⑥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研究任何问题,既要看到它的现在,又要看到它的过去,预见它的未来。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考察事物,必然是只见现在,不见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断,不见总的过程。
(3)全面的观点与⑦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矛盾,往往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把事物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与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典型特征,明确二者的根本区别和相互关系,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或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分析其中的矛盾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培养辩证思维的运用能力。
3. 观点表达:撰写一篇小论文,论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明。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和疑问,并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2. 案例分析部分: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分析过程需紧扣主题,有理有据,展示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
3. 观点表达部分:小论文需符合政治课本中提到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并保持文章逻辑性和可读性。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四、作业评价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对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包括笔记的完整性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
2. 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能够准确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3. 对观点表达部分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逻辑性和文字表达能力。
评价将根据教师的评阅、同学的互评及自我反思综合进行。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教师会收集学生的疑问和建议,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课后交流的方式,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和信仰。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观点(联系、发展、矛盾、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2. 第二节: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教学重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静止性、孤立性及其对社会实践的阻碍作用。
3.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4. 第四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教学重点: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识别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5. 第五节: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唯物辩证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阐述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
五、教学时间1. 第一节:45分钟2. 第二节:45分钟3. 第三节:45分钟4. 第四节:45分钟5. 第五节:45分钟教学进程: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导入新课,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观点。
3. 举例说明唯物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1. 引出形而上学的概念,阐述其片面性、静止性和孤立性。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主要错误。
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形而上学的错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概念、基本特征、错误及区别与联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内容】1.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分析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主要错误。
3. 阐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4. 探讨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讨论交流】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心得体会。
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形而上学的错误,以及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习目标 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
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基本观点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歧一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分歧二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分歧三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1.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的原因1.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议题1: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情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处理好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