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2018)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14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授课题目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拟 1 课时第 1 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理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保障。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重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难点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自主备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我们先来读份早报。
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提供的信息。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更是在3月1日发表一篇文章:《西方民主的病在哪儿?》一文中特别指出:他们的模式——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稳定的选贤任能——比民主效率更高,更能避免僵局。
师:请同学看教材82页第二段。
1、结合教材82页第二段,分析材料中“他们的模式”指的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有哪些?(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板书:道路理论体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起什么作用?(根本保障)板书:根本保障师: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三个有机统一,符合国情)文中提到中国的成功,中国的精英阶层是怎么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民主效率更高,更能避免僵局。
)因为这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下面我们着重探讨第三个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师:首先我们回忆学过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接下来进入“合作探究”:选取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说明它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分三个小组讨论,分别就我国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展开讨论。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教材研讨的主题集中在两点:一是把握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问题;二是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明白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和优势、实现的途径和意义,明白得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关心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和其他有益的政治活动,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爱护祖国利益的信念。
【教学重点】我国各项重大政治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重点】明白得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自主学习 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访问了解。
3.对一些问题进行摸索与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展道路的差不多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进展。
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决性。
同学们在课前的学习环节中,认真阅读了教材,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访问了解,大伙儿还尝试着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摸索与分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各组同学来自生活的报告,一起步入“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聚焦人民当家作主,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各组分别上台展现采访过程和成果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访对象:芜湖市人大代表A组展现资料:2.采访问题:(1)您是如何样当选市人大代表的?(2)这次会议都有哪些要紧议程?(3)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哪些工作?(4)市人大代表是如何样履行代表职责的?[来源:1ZXXK]结果整理1.代表的产生:县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截了当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方式,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________,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________、________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________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答案:1.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实现路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2.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教材P82“探究问题”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通过三种执政方式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各民主党派等参政议政,有利于兼顾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教材P85“探究问题”提示:思考时分别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方面来进行。
例如:(1)从国家领导人的产生看,中共中央提出人选的建议,体现党的领导;全国人大投票表决,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共中央提出的人选建议提交给全国人大,由全国人大会议投票表决,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一是把握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问题;二是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和优势、实现的途径和意义,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和其他有益的政治活动,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
我国各项重大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重点】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自主学习1.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访问了解。
3.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学们在课前的学习环节中,仔细阅读了教材,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访问了解,大家还尝试着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各组同学来自生活的报告,一起步入“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聚焦人民当家作主,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各组分别上台展示采访过程和成果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访对象:芜湖市人大代表A组展示资料:2.采访问题:(1)您是怎样当选市人大代表的?(2)这次会议都有哪些主要议程?(3)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哪些工作?(4)市人大代表是怎样履行代表职责的?结果整理1.代表的产生:县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方式,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试题训练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多次强调: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表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①不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②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④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1.2017 年3 月15 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相对于现行的民法通则来说,民法总则草案作出了不少修改,例如明确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诉讼时效期限、民事责任年龄、见义勇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等规定,都被视为草案的几大亮点。
这折射出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②国家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且这种权利是不可剥夺的③国家致力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④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这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政府在公开中走向民主;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决策责任制度,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
这表明A.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B.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C.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必须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卢西恩·派伊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从臣属型文化走向公民文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对平等原则更加敏感,更多的人接受普遍的法律、政治体系的能力不断增强。
这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是①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③公民主动政治参与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④不断扩大公民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2.B 【解析】题目中,这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政府在公开中走向民主,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决策责任制度,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
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导学案【学习目标】:认识、理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保障;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教学难点: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自主学习】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同以及各方面体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坚持把的民主制度同有机结合起来;3、坚持把、、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国发展进步的。
【温馨提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________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知识延伸】(一)什么是体制、机制?1、体制与机制是较易混淆的一对词语。
按照《辞海》的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
2、体制:事物体系制度的总称。
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7.4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说课稿一.说教材《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三单元综合探究课。
本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3.11的建议而设计。
教材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探究,让学生认识理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保障,体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那么正如一个广告语说的那样,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教学之路则从认识学生开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合作意识浓,表现欲强,对身边的人与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说目标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考虑,以及对于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把握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和其他有益的政治活动,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
在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后,我再分析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聚集我国政治制度,感悟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本框的核心内容,而且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教学难点: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因为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往往属于他们思维的困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