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开端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二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伟大的开端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正确战略思想的战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陕北吴起镇)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召开)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初二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 伟大的开端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原因: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的合理提案,遭到拒绝.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两个中心:北京(5月4日)学生,上海(6月5日)工作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它标志着中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天的召开一大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内容: 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作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二、 国民革命的洪流创建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战场:湖南、湖北、东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战果: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时间:1927年4月18日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利益的反动统治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案背景- 本教案针对大班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通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历史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的出现,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探索起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的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概括性问题:- 不同文明的起源有哪些?常见的文明有哪些?- 每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二: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和讲解。
-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活动三:创设历史场景-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 活动设计:- 教师精心布置场景,例如模拟古代的市集、宫殿、农田等。
-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历史时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并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并通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教学内容:《伟大的开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第一课。
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事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____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设计理念:●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1919》,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历史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一)1921年的那个夏天,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中心,在当时叫做法租界的一条小弄堂里,悄然走来一群年轻人,他们以迥异的地方口音,交流信仰,碰撞思想。
他们也许不是先觉者,但他们绝对是先行者;他们也许并非个个才智过人,但他们在那个当下却是理想饱满,激情澎湃。
当很多上海市民还过着他们庸常的生活时,一个政党已在他们的身边诞生,这个政党将改变他们的城市、他们的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
_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一个历史时刻,细节虽已模糊,但意义却更为清晰。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_周年前夕,本报“朝花·夕拾”专栏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推出“伟大的开端”特辑。
今起隆重刊发首篇文章《树德里的灯光》。
如果政党也有籍贯的话,中国共产党的籍贯便是上海。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驻守达_余年之久。
在这里,无数革命先驱和共产党人刻下了奋斗的足迹,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中国红色基因发源地的光荣……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在民主革命时期,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了七次党代会,其中,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秘密召开。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二)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
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
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
化名为安德莱森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
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
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
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李达、李汉俊两位中国人。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精品文档《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一)1921年的那个夏天,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中心,在当时叫做法租界的一条小弄堂里,悄然走来一群年轻人,他们以迥异的地方口音,交流,碰撞思想。
他们也许不是先觉者,但他们绝对是先行者;他们也许并非个个才智过人,但他们在那个当下却是理想饱满,激情澎湃。
当很多上海市民还过着他们庸常的生活时,一个政党已在他们的身边诞生,这个政党将改变他们的城市、他们的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
_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一个历史时刻,细节虽已模糊,但意义却更为清晰。
在XXX诞生_周年前夕,本报“朝花·夕拾”专栏与XXX联合推出“伟大的开端”特辑。
今起隆重刊发首篇文章《树德里的灯光》。
如果政党也有籍贯的话,XXX的籍贯便是上海。
XXX在上海诞生,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驻守达_余年之久。
在这里,无数革命先驱和人刻下了奋斗的足迹,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中国红色基因发源地的光荣……XXX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八次会。
在民主革命时期,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了七次”、“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秘密召开。
《伟大的开端》读后感(二)1精品文档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
租界的洋人们沉浸在异域财富带来的快感与苦恼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终日劳作。
没有人注意到,那天下午,一位年近40岁、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正踏步走下十六铺码头的台阶。
化名为XXX的这名外国人戴一副金丝边框眼镜,衣着考究,他搭乘的“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来到上海。
自3月份离开莫斯科后,他沿途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到达上海已是6月3日。
他正是XXX派往中国的代表——XXX(原名:XXX)。
在此前后,XXX代表XXX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来不及欣赏这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而是急切地要面见XXX、XXX两位中国人。
XXX、XXX,这两位曾经留学日本并读过大量社会主义文献的年轻学者,此时已是XXX发起组成员。
【具体学习过程】基础过关导火线伟爆发时间五口号四过程重心大风主力雷 1结果 23意义:的时间中地点共参加者中国开一主党的名称:共产党大要奋斗目标:内当前任务:容领导机构:的诞生端意义:时间工人 1高潮 2运动表现3的高潮4二、拓展提升第一题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一低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1919年战胜国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包括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间权利一并转让给日本。
【基础闯关】请说出材料一是那次运动提出的口号?该运动具有什么性质?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对于材料一所反映的运动结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他取得了初步胜利,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失败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我来挑战】中国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而受到材料二所受的待遇。
面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知识储备】【基础闯关】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种观点: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拒绝在合【学情分析】学生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的基本事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比较感兴趣,能收集到的资料也很多,虽然初中学生对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但对本课政治色彩很浓的理性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透。
因此要对应学生的兴趣点切入问题,开展活动,以活动和趣味的融合来启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学习过程】文本研读,自主预习5分钟基础过关,对子互学10分钟讨论交流,展示提升15分钟测评反馈,整理收获8分钟【重难点的突破】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知识储备】1、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引出导火索或者直接原因,(情景剧),情景剧要总结并谈其自身感受。
篇一: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和能力,也要注意过程和方法,而历史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要让学生用五四精神来激励自己,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史实,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党的敬仰和热爱,正是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认识我设计了这一课的内容。
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直观的事物,如果这节课只是单凭讲是很难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片、录像等资料,力求使学生一目了然,而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确实对这些历史资料感兴趣,对于知识点可以轻松掌握。
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学生要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既能独立自主地了解相应的知识,又能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而合作学习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及与老师之间加强了对问题的交流与认识。
篇二: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节课,首先的向学生介绍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
为了通俗易懂的让孩子们明白我把整个概念分为三段“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引导孩子们回顾以往学过的革命《辛亥革命》并把革命与改革《戊戌变法》做比较,得出“革命”是用暴力的武装斗争的方式达到目的。
其次民主主义,提问民主的反义词---专制,由此引出“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即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而近代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我们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反封建还要反侵略。
而这一革命任务应该由资产阶级完成,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之奋斗过吗?答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结果呢?失败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想要完成这一任务很困难。
那么最终是由哪个阶级带来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呢?中国近代史结束后中国走上了什么道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1919年中华大地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把伟大的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2.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课本63—65页“五四风雷”一目的内容,回答1—4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口号分别是什么?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认真阅读课本65—67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主要罢工事件有:
①②③④
自学疑点
二.【合作交流】1.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三.【归纳整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为本课做一个小结。
(写在书上)
四.【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
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的推动
3.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10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这里”是指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4.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5.阅读下列材料: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上海,这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请回答:(1)1842年上海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首批通商口岸之一。
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9世纪中后期,作为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李鸿章曾在上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请你试举一例。
(3)近代中国,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与科学知识的传播,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
试举出一例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报纸或出版机构。
(4)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5)透过世博会这个窗口,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从成功承办奥运会到成功举办世博会,你想对日新月异的中国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