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营养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58.18 KB
- 文档页数:2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概述气管切开(tracheotomy)是一种急救手术,主要通过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和排痰。
一般在第3~4气管环处切开气管,应避免切开第1气管环,以免损伤环状软骨而导致喉狭窄,切开位置亦不能低于第5气管环,防止发生大出血。
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呼吸通道改变,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容易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造成呼吸道梗阻及肺部感染。
因此,气管切开术后应做好气管切开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难点及对策难点1呼吸道阻塞解除的护理评估及干预解析: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评估呼吸道阻塞是否解除、缺氧状态是否纠正。
对策:1严密观察病人口唇、面色、呼吸情况,评估病人有无呼吸困难。
2.安置床旁心电监护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行血气分析。
3.如病人仍有呼吸急促、口唇发细、三凹征、烦躁不安、出汗等情况,及时排除气管套管脱管或堵管。
若气管套管通畅,应协助医生行胸部CT或胸片检查,排除有无气胸或纵膈气肿发生。
4.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
难点2气管套管脱出的预防及护理解析:气管套管脱出是气管切开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正常人体内的氧储备量仅I1左右,呼吸停止后4分钟即可耗尽。
如不能及时解决通气问题,就会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气管套管脱出,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对策:1.术前应根据病人年龄、体型、胖瘦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2.固定套管应选用牢固的布绳,不应选用松紧带或有伸缩性的纱布条。
术后应每班检查系带的松紧度,松紧以能放进一指为宜。
3.术前和病人商定术后沟通的方式,教会病人用简单的手势、纸笔及图片示意卡等,方便病人与家属及医务人员沟通。
4.术后因病人沟通受限,应及时正确地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满足其需求,避免病人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5.为防止烦躁的病人剧烈活动导致脱管或自行拔管,应专人守护,与家属沟通后,给予肢体约束,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镇静。
鼻饲操作方法、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护理措施鼻饲法是在特殊情况下人工把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先把食物用磨碎机打糊,用大注射器连接胃管接头下面的大注食口,连接牢固后,手动加压推杆活塞往患者胃中打水和食物,帮助不能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水和食物,维持体内代谢、体重和营养。
胃管规格有粗有细,细管损伤小容易堵管。
有聚氨酯或硅胶材质,食道内留置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即留置胃管可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容易发生食管返流,仅临时或短期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己吞咽进食的患者。
鼻'咽'食管黏膜损伤性出血1.发生原因:①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等。
②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鼻咽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患者表现:咽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3.预防及处理:①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脂或硅胶胃管,该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
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②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③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润滑鼻腔,防止鼻腔黏膜干燥糜烂。
④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⑤鼻腔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
误吸1、发生原因:①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②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鼻饲量及速度,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③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2、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3、预防及处理:①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注入。
鼻饲患者如何护理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插管将营养物质送达胃部或肠道的治疗方法,常见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吸收的患者。
对于接受鼻饲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治疗效果。
下面将针对鼻饲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饲管护理首先需要保持饲管的清洁和畅通。
每次饲料结束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饲管,避免残留物附着。
在每次进食前后,都要检查饲管是否有扭结或堵塞的情况,确保饲料能够顺畅流入胃部或肠道。
另外,还需要定时更换饲管,防止细菌感染。
鼻部护理由于饲管插入鼻腔,鼻部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应定期清洁鼻孔周围的皮肤,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固定饲管的贴固带,保持饲管的固定位置正确,避免误吸或脱出。
皮肤护理鼻饲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留置饲管,容易导致皮肤受到压迫和摩擦而产生疼痛或糜烂。
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鼻部皮肤情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在固定饲管的位置上,可以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进行保护,减轻皮肤受压的情况。
营养调理鼻饲患者需要接受营养支持,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根据医嘱,合理安排饲料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配制。
心理护理长期留置饲管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陪伴和鼓励等方式,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总结鼻饲患者在进行饲管护理、鼻部护理、皮肤护理、营养调理和心理护理时,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和细心观察。
只有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治疗效果的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所启发,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一、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低效与严重的肺部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呼吸道通畅,无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病人能有效排出分泌物。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病室温度在22 C〜25 C,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
2、遵医嘱予雾化吸入BID,氧气湿化,面罩吸氧,气管套管口遮盖湿纱布,以达到湿化空气,稀释痰液的目的,利于痰液的排出。
3、每次翻身时给病人拍背,拍背时手作空心状,自下而上,由外而内。
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先进行两次深呼吸,再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4、痰液多时,及时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痰液吸干净。
二、护理诊断:有窒息的危险与痰多痰稠不能有效排痰,内套管堵塞、外套管脱出的可能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表现为血氧饱和度正常,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脱出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正确咳嗽,给病人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以利痰液稀释,便于排出。
痰液多时,及时负压吸引吸净痰液。
2、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3、经常检查其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合适,系带结是否牢固。
检查气管外套管有无脱出,如脱出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重新插管。
4、检查有无皮下气肿而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5、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内套管阻塞:迅速拔出内套管,清洁后再放入,呼吸即可改善。
② 外套管阻塞:滴入抗生素药物,吸入管内深处痰液,必要时换管。
③ 外套管脱出:立即将原套管再度插入气管内。
三、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有关护理目标:没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温度在22 C〜25 C,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桌面、地板要用专用抹布擦洗,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至少拖地2次,如地面被污染随时擦拭;2、管内套管每隔6〜8 h取出更换一次,先用棉签清洗管内的痰痂,洗后再煮沸消毒30 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其放回外管内。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腹泻(一)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3.鼻饲液浓度过高、温度不当以及配置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二)临床表现1.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便或水样便,伴有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和处理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减慢鼻饲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2-3天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禁食。
3.鼻饲液浓度应由低到高,逐步增加。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最好新鲜配制,保证在24h 内用完。
配制好的溶液保存于(4℃)以下冰箱内。
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注入温度以38-40℃为宜,不能太烫。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
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二、误吸(一)原因1.身体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轻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的量注入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二)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三)预防和处理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坐位。
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立即吸净气道,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