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达意(微笑、目光).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54
演讲技巧,态势技巧,态势语的重要性篇一:谈谈演讲中态势语的表达技巧谈谈演讲中态势语的表达技巧【摘要】必须具备一定演讲与口才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才的一项要求。
演讲作为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形式,要想获得好的表达效果,离不开态势语的成功辅助。
【关键词】演讲态势语表达技巧时代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口才,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离不开演讲与口才,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行业在选拔、招聘人才时,已经不满足于看档案和笔试的老办法,而是一定要再加上面试、口试、答辩等环节,甚至还要进行竞选的演讲大会。
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形式,一般分为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三种辅助手段。
一些演讲者在参加演讲时很难取得好成绩,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态势语表达的生硬或者根本不会。
本文主要想就演讲的辅助手段——态势语的表达谈几点意见。
一、演讲及态势语的定义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
它是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形式。
它主要有有声语言、态势语和主体形象三种传达手段。
态势语就是演讲者在演讲时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是流动着的肢体语言,辅助有声语言承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篇二:思维技巧和态势语运用技巧第三节思维技巧一、思维与口语口语表达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
二、口语表达的思维技巧与训练“十性”1、思维明确性训练说话必须中心明确(说什么)、目的明确(为什么说)、对象明确(对谁说)、方法明确(怎么说)(1)正面示例(2)反面示例并评析2、思维条理性训练说话必须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言之有序常用的方法有:插入语如其一、其二、其三;总之、可见、关联语如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称代重提或词语重复、排比(1)正面示例(2)反面示例并评析(3)训练3、思维开阔性训练要思维开阔,必须善于联想、想象,善于进行各种比较对照(1)正面示例(2)训练4、思维敏捷性训练在口语表达中,要思维敏捷,反应快速,领悟能力强(1)示例:周恩来答美国记者问(2)快速思考并回答问题(3)成语接龙5、思维新颖性训练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能够对一些传统说法进行反思更新示例:“愚公移山”成语反思(1)示例(2)训练第四节态势语的运用技巧一、态势语的含义和作用态势语,态势语是口语交际活动的辅助手段,又叫“身体语言”、“体态语”、“行为语”。
浅谈电视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在对外宣传上的体态语把握内容提要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是通过有声语言与体态语的相互作用,密切配合,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同时满足受众视觉和听觉的需要。
在体态语,播音员主持人应该表现出诚挚传神的表情、大方得体的举止、平易近人的态度、积极振奋的状态。
在我们对外宣传上,播音员主持人的体态语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更多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更多从受众关注的角度考虑,通过细微的体态语想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大国风范,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体态语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又绝不仅限于语言,还依靠许多非语言交际行为。
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是指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个人整体性格的表现及人格特性的反映,更多的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很难压抑和掩饰。
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说话则他会用指尖谈话。
也有传播学者认为:在面对面的信息传送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
更有学者认为,从非语言(体态语)获得的信息超过60%。
可见体态语在传播信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占有的特殊地位。
一,电视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体态语的整体把握主持人是现代电视传播中的媒体人物,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有过硬的有声语言功底,做到普通话标准,用声自然,吐字清晰;体态语则更应该表现出诚挚传神的表情、大方得体的举止、平易近人的态度、积极振奋的状态。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通过有声语言与体态语的相互作用,密切配合,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同时满足受众视觉和听觉的需要。
所谓播音员、主持人的体态语是指在播音主持中,播音员、主持人利用自己身体的姿态(包括表情、动作、身姿、空间距离等)作为传送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的非语言符号,由此看出,体态语是与有声语言相伴而行的,它具有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义之功能。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主持人队伍也迅猛地发展着,并且有一部分开始走向成熟。
态势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摘要] 态势语言作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口语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在日常沟通交流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表达而常常忽略态势语的作用。
要想使口语交际取得良好效果,态势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态势语言口语交际作用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无声语言,是指人际交往中用以表情达意的姿态、神情和形体动作。
它作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口语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甚至可以部分代替有声语言或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认为,在一条信息的传递效果中,词语的作用只占7%,声音的作用占38%,而面部表情占55%。
正如体态语研究的先驱欧文•戈夫曼所说:“尽管一个人可能停止说话,但是他不能停止身体习惯动作的传播。
”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一定要注意态势语的运用。
一、态势语的种类在日常口语交流中,态势语言几乎包括人们的各个方面,涵盖面广,非常丰富,根据表情部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表情语,指人的面部表情,即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语言。
表情语的核心是目光语和微笑语。
目光语是通过眼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的。
微笑语是通过面部的笑容传递和善、有好信息的特殊语言。
目光和微笑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愿望和信任等,传达着最丰富、最有效的信息。
2.手势语,即通过人的上肢特别是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态势语。
据其功能和内容可以分为情意手势,即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情感、态度、意向的手势。
象形手势,即用来模拟和比划事物以引起听者联想和想像的手势。
象征手势,即用来表示较为复杂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
指示手势,即用来指明谈论的具体对象。
3.体姿语,指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态势语。
主要包括首语、坐姿语、站姿语和行(步)姿语。
二、态势语的作用1.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教师职业⼝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第⼀章教师职业⼝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标:掌握教师⼝语的基本技能,能运⽤语⾳的多种技能技巧,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职业⼝语性质教师职业⼝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的职业语⾔,是教师⼝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职业⼝语:教学⼝语和教育⼝语⼆、教师职业⼝语的特点和要求(⼀)规范性教师专业⼝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作的性质决定的。
“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语的⽰范作⽤则是重要的⼀⽅⾯。
如果说教师的⾏为是⽆声的语⾔、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就是有声的⾏动、⽆形的楷模。
教师专业⼝语的⽰范楷模作⽤,决定了教师专业⼝语必须⼒求规范。
教师专业⼝语应当是标准的或⽐较标准的普通话,要求声⾳有⼀定⼒度,宏亮、持久⽽且强韧,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不拖沓,快⽽不杂乱,语调⾃然、适度。
(⼆)教育性教师专业⼝语的教育性,是由学校⼯作的总⽬标和教师的职责决定的。
学校是培养⼈的场所,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要对学⽣进⾏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
因此,教师的每⼀项教育教学⼯作都同学校的培养⽬标、青少年的未来息息相关。
作为教育⼿段的教师专业⼝语,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必然受到教育⽬标的制约,从⽽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
张志公先⽣在《说⼯具》⼀⽂中以三个教师讲“破釜沉⾈”的⼆个不同讲法,对此作了⽣动的说明。
有⼀位教师⼤致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表⽰坚决的意思。
做事⼀定要坚决。
⽆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前怕狼后怕虎,⼯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了失败的退路,那样⼀定不会成功,碰到⼀点困难就向后转了。
当然,前进的⽬的必须正确。
在这⼀点上,古⼈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做事的⽬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教学体态言语技术教学体态言语指执教者用除口语以外的全身各部位的动作来传达教学信息的操作行为,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姿态、手势、表情以及外表修饰等。
体态言语是最丰富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辅助言语,优秀的体态言语操作就像是一幅活动的美术画面引人入胜,是教师良好教学气质或教学风度的主要构成因素,也对学生风度气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体态言语操作技术系统分为姿态技术、面部言语技术、手势技术和外表修饰技术等四类技术。
一、教学姿态技术教学姿态言语指执教者的头部、颈部和身躯的相应部位所传达出来的会影响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教师的站姿、行姿和坐姿。
当教师在教室里一出现,不说话也不做任何动作,他的站立、行走或坐的体姿就开始呈现给学生了,并将伴随着其言语贯穿于教学始终。
教学姿态技术指标及解析1、站姿站姿指教师在教学时静态立定时的姿态。
其要领是:身正,即身躯正,重心垂直,不扭腰垮肩;脚稳,即立脚平稳,不歪脚扭腿;头平颈正,不垂头歪脖,颈正直;挺胸收腹,不弓腰驼背,不含胸挺肚。
2、行姿行姿指教师根据教学信息传达、交流和教学组织管理的需要,在教学中开步走、身体位移的姿态。
走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也不可避免的体态言语操作之一。
尽管有些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也不曾走动半步,只是躲在讲台背后念讲稿,但是从教室门口走上讲台也必须走动。
执教者走上讲台,步子是否稳健大方,从容不迫,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走动等等,都是执教者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一个动态的宣言。
行姿的基本操作要领是在标准站立的基础上,开步从容、适度、适时。
开步从容指行走姿势自然大方,不拘谨,不紧张。
适度指走动速度和幅度适中,步幅自然,稳健大方。
适时则指走动时间长度和间隔时间(停止时间)合理。
不能总是站立不动,也不能总是走个不停。
配合教学内容,讲述性内容走动可频,而解说性内容宜走停相间,尤其是概念和原理解析的关键部位或关键词表述时,应停止走动;教学提问时或进行教学管理时也都需要走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