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ppt(4篇)
- 格式:pptx
- 大小:10.72 MB
- 文档页数:102
三年级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上科学教材第五章《物质与空间》的第二节《空气占据空间吗》。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瓶、注射器、实验报告单。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注射器,并在塑料瓶上标明自己的姓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学生演示用气球吹塑料瓶,让学生观察气球占据的空间。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注射器向塑料瓶内打气,观察塑料瓶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吹胀的气球不能挤扁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与空间(第五章)第二节空气占据空间吗?1. 空气是一种物质2. 空气占据空间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或教室里的气球,用所学知识解释气球占据空间的现象。
答案:气球内的空气被压缩,占据了气球的空间。
2.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答案:如吹胀的气球不能挤扁,因为气球内的空气占据了气球的空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神奇的变化”中的第二章“空气占据空间吗?”。
详细内容包含:空气的概念、空气的性质、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以及空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掌握空气的性质,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重点:掌握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装置(气球、塑料瓶、水、针等)。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装置,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吹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变大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会变大?讲解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可压缩等。
讲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4. 讲解空气的用途(10分钟)介绍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飞行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避免污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性质和占据空间原理。
提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的概念: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可压缩空气占据空间原理:实验演示空气的用途:呼吸、飞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报告。
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原理,解释为什么空气能占据空间。
2. 答案:实验报告: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