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教案:学吹牧童笛
- 格式:doc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内容】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
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
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教学步骤】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牧童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能够学唱《牧童笛吹响》这首歌曲,并辅以手鼓的伴奏。
3. 能够了解到牧童音乐的舞蹈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重点1. 学唱《牧童笛吹响》这首歌曲。
2. 学习并表演牧童音乐的舞蹈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牧童音乐的音乐录音;2. 工具:手鼓。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布置教室为田园风格,放置一些农田的插图,营造出田园风情的氛围。
2. 导入歌曲:放牧童音乐的音乐,并提问学生,“大家听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
3. 引入歌曲:教师介绍牧童音乐的背景和特点,如音乐的起源、音乐的调子和节奏等,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牧童笛吹响》,分段教唱,并进行反复练习。
5. 伴奏练习:教师将手鼓分发给学生,并教他们如何击打手鼓的节奏,进行伴奏练习,配合学生的歌唱。
6. 舞蹈练习:教师介绍牧童音乐的舞蹈特点,如轻快的节奏、愉快的舞步等,并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练习。
7. 整合练习:教师逐渐将歌曲、伴奏和舞蹈进行整合,让学生全面体验牧童音乐。
8. 歌曲表演:学生进行歌曲、伴奏和舞蹈的综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牧童音乐的背景和特点,并学唱了《牧童笛吹响》这首歌曲。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牧童音乐的舞蹈特点,并进行了简单的舞蹈动作练习。
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牧童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升自己的音乐和舞蹈能力。
六、家庭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喜欢的牧童音乐,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吹竖笛》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培养学生的特长。
2.加强学生个性与自信心的培养。
3•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学吹牧童笛教学难点:牧童笛的吹奏法以及演奏姿势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奇美竖笛、六孔牧童笛、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音乐故事——古老的骨笛出示实物:奇美竖笛、六孔牧童笛。
(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的名称).新课讲授:板书——学吹牧童笛(又称竖笛)1.竖笛简介竖笛(原名Recorder)是一种流行于欧美各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乐器, 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盛行于16—18世纪欧洲各国。
历代曾拥有著名的竖笛演奏家,并形成了德式和英式两种演奏体系。
竖笛虽然是一种古老的宫廷乐器,但近年来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尤其是为教育领域所重视,被各国和各类学校音乐教师所采用。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由竖演奏家们组成的竖笛演奏乐团(队)和竖笛协会等,许多国家音乐学院还将竖笛作为必修专业课。
2.设计活动:玩玩,听听。
玩玩: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自己去玩乐器,然后回答问题:问题一:竖笛由哪几部分构成?答:笛头、笛身、笛尾。
问题二:笛头、笛身、笛尾分别由什么构成?答:笛头由哨嘴簧片组成,一吹即响,音色优美。
笛身、笛尾由管和音孔所构成。
听听:欣赏竖笛演奏(由实验班3为同学演奏乐曲《樱花啊樱花》,教师伴奏)3.学吹竖笛(1)竖笛的演奏姿势:吹奏坐立姿势正直自然,笛与身体成夹角40度左右,松肩,上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指腹与音孔平行。
(2)竖笛的基本吹奏法:见课本第22页(3)做指法操,学习音阶,熟悉音符在竖笛上的音位。
1=C 2\41 - |2 - |3 - |4 - |5 - |6 - |7 - II1=C 2\41 2 | 3 4 | 5 6 | 7 - II4.练一练1=C 4\41 1 2— |2 23 — | 3 3 4— |4 4 3— | 3 3 2— |2 2 1— ||5.吹奏乐句1=C 3\41 -2 |3 - - | 3-2 | 1 - - |1-3|2-1|2- - |1-2|3--|3-2|1--|1-3|2-2|1--||方法:.教师示范演奏,然后让学生识唱旋律,找出乐曲中的异同。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牧童笛教学牧童笛教学
●教学内容:si音、la音、sol音的吹奏。
●教学重难点:气息均匀,节奏准确的吹奏。
●教学过程:牧童笛是一种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用塑料制的吹奏乐器,分为六孔和八孔两种。
本教材以六孔为例进行介绍。
1.欣赏激趣。
老师吹奏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讲解。
牧童笛的结构分为笛头、笛身、笛尾;牧童笛的演奏姿势是左手上右手下,双臂微抬,眼睛平视前方,笛身与人的身体成45度角;吹奏口型是上下唇轻含笛嘴,用平稳均匀的气息吹奏(忌用大力鼓嘴吹);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能共用笛子,不能故意制造噪音等。
3.唱唱吹吹。
按照教材13页的乐谱进行吹奏。
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先口唱谱子手摸指法,待指法熟悉后再吹奏出声,让学生产生愉悦感。
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牧童短笛》教案《牧童短笛》教案教学目标1. 听辨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2. 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听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背景。
2. 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牧牛图》水墨画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二、欣赏乐曲1. 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教师:有一首乐曲就表现了这幅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聆听后回答。
2. 听辨乐段。
教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再次聆听乐曲,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教师指导:听辨以后请学生说出是怎么分成三个乐段的。
3.听辨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分乐段欣赏乐曲。
第一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②提问:这个乐段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第一乐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③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一乐段旋律。
④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旋律进行记忆。
⑤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乐段速度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等。
第二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②提问: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③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二乐段旋律。
④再次播放第二乐段。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节拍轻轻的用右手指尖点左手掌心,不出声音。
学生自己总结第二乐段速度稍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等。
第三乐段。
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②提问:这一乐段与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似,但节奏有变化,节奏紧凑了。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牧童短笛(1) 》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牧童短笛》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厚生活气息的钢琴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创作。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吹奏短笛的场景,展现了我国农村儿童的快乐生活。
本节课选用的是《牧童短笛》的第一部分,共有8个小节,节奏简单,旋律优美。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听音乐、唱歌曲、跳舞。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们的听觉、触觉、动作协调能力逐步提高,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
但是,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并欣赏《牧童短笛》这首优美的钢琴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学会识谱、唱谱。
3.通过对《牧童短笛》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识谱、唱谱,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牧童短笛》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音乐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唱谱、演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牧童短笛》的图片、简谱、音乐片段等。
2.教学乐器:钢琴、口琴、笛子等。
3.教学资料:贺绿汀的简介、《牧童短笛》的背景介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介绍《牧童短笛》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5分钟)播放《牧童短笛》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3.操练(10分钟)教学生认识简谱,学会识谱、唱谱。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演奏,一起唱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简谱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
一年级牧童短笛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牧童短笛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短笛的基本知识,包括正确的握持方式、吹奏技巧等。
2. 学习演奏牧童短笛曲目,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牧童短笛2. 牧童短笛曲谱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4. 音乐播放器5. 课堂布置:保持教室安静,确保学生专注。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牧童短笛演奏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牧童短笛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短笛的兴趣。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短笛的基本知识,包括短笛的外形、吹口的位置等。
2. 演示正确的握持方式和吹奏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练习:1. 分发短笛给学生,让他们按照正确的握持方式练习握笛。
2. 引导学生按照音阶顺序吹奏简单的音符,逐渐熟悉短笛的音域和音色。
曲目学习:1. 向学生介绍牧童短笛曲目,并播放示范音频。
2. 分发曲谱给学生,指导他们逐步学习曲目的吹奏技巧和节奏感。
合奏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曲目进行合奏练习。
2. 指导学生在合奏中注意互相配合和统一节奏。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正确的握持方式和吹奏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3. 展示学生的合奏成果,鼓励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握笛姿势和吹奏技巧,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2. 对学生的合奏进行评估,评价他们在合奏中的合作和表现。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牧童短笛,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中包括引入、知识讲解、练习、曲目学习、合奏练习、总结等环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短笛演奏水平和音乐感知能力。
同时,教案也提供了教学延伸和评估环节,以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面发展。
牧童短笛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能够了解和认识短笛乐器;•能够正确掌握短笛演奏的基本姿势及吹奏技巧;•通过练习牧童短笛曲目,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幼儿兴趣,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
二、教学准备•牧童短笛乐器;•教学用PPT或黑板;•相关短笛曲目资源;•班内合适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步骤3.1 了解和认识短笛乐器•(1)引导幼儿了解短笛乐器的发展历史、起源和演奏特点;•(2)通过PPT或黑板,向幼儿介绍短笛的外部结构和组成部分;•(3)让幼儿尝试吹奏短笛,并讲解正确握笛方法。
3.2 掌握短笛演奏基本姿势及吹奏技巧•(1)向幼儿讲解正确的吹奏姿势:笛头向上45度角,吹口向下;•(2)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吹奏技巧:嘴唇紧抿,舌后收,呼气顺畅;•(3)让幼儿通过实践,不断练习吹奏技巧,逐步提高演奏水平。
3.3 练习牧童短笛曲目•(1)向幼儿介绍《牧童短笛》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2)通过PPT或黑板,向幼儿展示乐曲的谱子和歌词;•(3)教幼儿分组练习演奏《牧童短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演奏。
3.4 提高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1)通过演奏乐曲,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基本要素;•(2)让幼儿从听、看、感受、分析等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性的音乐鉴赏;•(3)通过互相欣赏和模仿,让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3.5 总结和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对短笛乐器和《牧童短笛》这首歌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引导幼儿通过自我反思和互相分享,探讨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练习短笛;•(3)鼓励幼儿坚持学习,提高音乐素养,发掘自我潜能。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幼儿们基本掌握了短笛演奏的基本姿势和吹奏技巧,能够正确吹奏出《牧童短笛》这首歌曲。
同时,幼儿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了提高,班级音乐氛围也更加浓厚。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细心观察幼儿的演奏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指导方法,鼓励幼儿勇于表达和展示自我。
小学一年级牧童谣竖笛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一年级牧童谣竖笛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能够唱出牧童谣,并通过竖笛演奏出曲子的主旋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发展音乐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的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材和资源:1. 牧童谣的歌词和乐谱。
2. 小学一年级学生手中的竖笛。
3. 讲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10分钟):- 播放牧童谣的音频,让学生聆听,并询问他们是否熟悉这首歌曲。
- 引导学生回忆牧童谣的歌词,鼓励他们一起合唱。
2. 音乐理论讲解(20分钟):- 运用投影仪或黑板,向学生展示牧童谣的乐谱,解释音符名称和音符的时值。
- 指导学生逐句理解曲谱上的音符,并教授简单的音乐记号,例如音符的符号和音程。
3. 练习演奏主旋律(15分钟):- 按照乐谱的指导,依次教授学生如何演奏牧童谣的主旋律。
- 分别让学生单独、小组和全班练习演奏主旋律。
4.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鼓励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并确保他们掌握了牧童谣的主旋律。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练习牧童谣的演奏,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第二课时:1. 回顾和展示(10分钟):- 请学生上台表演牧童谣的演奏,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 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 小组合奏(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索竖笛的不同演奏方式,开发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特色。
- 各小组选派代表演奏牧童谣,并鼓励其他同学为他们鼓掌。
3. 课堂活动(15分钟):- 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活动,如音符拼图、唱歌比赛等,以巩固学生对牧童谣的理解和音乐知识。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结合课堂活动,提醒学生音乐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再次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
- 背诵牧童谣的歌词,并向学生发送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方法和评价:1. 教学方法:多媒体呈现配合实际演奏,小组合作,活动设计。
大班《牧童短笛》音乐教案参考大班《牧童短笛》音乐教案参考篇一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第一次欣赏后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
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
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第二次欣赏后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预设:优美、欢快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
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第三次欣赏后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平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
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
聆听牧童短笛-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牧童短笛这首曲子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性认识。
2.学会口哨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并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演奏。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从音乐中寻找、感受和表达情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学会口哨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
2.掌握音乐节奏,能够准确地伴奏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口哨演奏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进而产生对音乐的热爱。
2.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让学生自由活动,跟随音乐节奏跳舞,放松身体。
2.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节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重要性。
2. 导入1.听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2.讲解牧童短笛这首曲子的起源、特点和情感内涵,并播放人音版牧童短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人声模仿的美妙效果和真实感。
3. 讲解牧童短笛的旋律1.讲解牧童短笛的旋律,强调音符的长度和高低,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的要素。
2.让学生分组学习牧童短笛的旋律,老师逐个指导每个小组。
4. 练习1.让学生用口哨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老师逐个点名,发现并并纠正错误。
2.带上鼓,让学生跟上节奏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合奏,让课堂充满音乐的活力。
5. 听音乐1.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恢复音乐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或通过画画、写诗等方式表达。
五、作业1.让学生回家练习口哨演奏牧童短笛的旋律,可以录音或录视频留作课堂展示。
2.让学生自由选取一首歌曲,解读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效果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在演奏中的准确度。
2.通过学生的作业、表演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口哨演奏和合奏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牧童短笛的旋律和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符合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聆听牧童短笛-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欣赏民族音乐《牧童短笛》;2.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义;3.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歌曲表演;4.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增强自我表达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听懂民族音乐《牧童短笛》;2.准确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表达;2.小组合作表演。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1.《牧童短笛》的欣赏;2.歌曲的演唱;3.小组合作表演。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课目标,并预习歌曲,为后面学习做好准备。
步骤二:欣赏音乐播放《牧童短笛》的音乐,让学生自由欣赏,了解曲风和音乐特点。
步骤三:歌曲学习1.演唱单句:教师先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先让学生跟随教师念一下,了解曲词的内容和歌曲旋律。
再分组唱,逐渐提高难度,直到全班唱一遍。
2.整合乐曲进行演唱:教师从头到尾教唱整首歌曲,并让学生跟着唱,逐渐合唱,直到完整地唱出整首歌曲。
步骤四:合作表演1.小组分工:将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并进行排练,包括协调节奏、歌唱技巧和音量平衡等。
2.小组表演:学生在掌握歌曲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可以选择加入一些舞蹈或动作,以更好地表达歌曲意境和情感。
步骤五:总结让学生简单回顾学习内容,综合复述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同时考评学生合作表演的能力。
2.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五、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学生的嗓子,合理安排唱歌时间;2.加强学生的分组合作,鼓励组员友好互助,增强小组凝聚力;3.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问题。
牧童短笛-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牧童短笛》的基本曲调及演奏技巧。
2.学习简单的乐谱读写和音乐节奏。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4.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一把笛子和一份乐谱。
2.各位学生准备一把笛子和筆記工具。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让学生回忆起上次课学习的笛子基本演奏方法和音乐节奏。
接着播放一段笛子演奏音乐,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情感和美妙。
Step 2 学习指导1.教师演奏《牧童短笛》基本曲调。
2.老师让學生跟著演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演奏技巧。
3.分发乐谱,让学生认真阅读,并跟着乐谱演奏。
Step 3 重点讲解1.技巧介绍–应该紧握笛子,用力气将笛子按住,笛头对准中央,慢慢吹气入口圆形的部分。
–吹气的时候,用力吹气并持续向上抬笛子,同時用下巴的力量将抬离笛子慢慢靠拢。
–用中指和半握内手掌,印在笛子后方的[空气孔]位,使笛子产生高低不同的两个音。
2.琴谱介紹•看琴谱时,如果有#,表示要比平常的升高一个音•h标注是节奏上要加强一些弧度,整个指法不能太僵硬。
•点标注是要突然压一下那个音,并将下一個音加长一些,并且既可以在上音上加点,也可以在下音上加点Step 4 实践练习练习时间不必太长,跟据每个人的感受而定。
下面就是一些大致的时间安排。
1.5分钟的初步练习:该练习包括缓慢放松身体,并开始吹笛子;2.15分钟的练习:准备演奏琴谱;认真练琴谱,慢慢练,第一次尽力把每个音都吹起来,该节奏的地方不要拖沓。
3.10分钟的演奏练习:尽量放松,继续演奏我们的琴谱,并尽量正确演奏每个动作部分。
总的来说,该练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尽情享受并掌握演奏技巧。
Step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演奏笛子的经验,并鼓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艺术素养。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小牧笛_人音版
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三、新课教学
(一)听辨“6 1 2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3、两条曲调分开进行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二)新歌教学
1、导入:谈话:
2、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吹笛
3)结合节奏练习进行拍手练习(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拍手练习)
4)出示大歌片《小牧笛》
5)竖笛演奏《小牧笛》旋律
6)学生轻声跟唱(四度音程要唱准)
3、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牧笛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吹奏乐器的乐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学习牧笛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牧笛的基本知识:了解牧笛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方法。
2. 牧笛演奏技巧:学习正确的吹奏姿势、呼吸方法、指法等。
3. 简单牧笛曲目学习:挑选适合初学者的牧笛曲目进行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牧笛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吹奏简单的曲目。
2. 教学难点:正确吹奏音阶、音准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牧笛乐器: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牧笛乐器。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练习吹奏。
3.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用于示范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吹奏一段牧笛曲目,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介绍牧笛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方法。
3. 演奏技巧学习:教师示范并讲解正确的吹奏姿势、呼吸方法、指法等。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曲目学习:挑选适合初学者的牧笛曲目进行学习,学生跟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合作精神。
2. 演奏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演奏技巧进步,如呼吸方法、指法的正确性。
3. 曲目掌握评价:通过学生吹奏曲目的流畅度和准确性来评价他们对曲目掌握的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牧笛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他们的牧笛演奏技巧。
2. 邀请专业音乐家讲座:邀请专业音乐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牧笛音乐。
3. 开展牧笛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牧笛比赛,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和竞技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2.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牧童短笛教案牧童短笛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乐曲优美婉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笛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管乐器,其独特音色和演奏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牧童短笛这首民歌,下面是一份牧童短笛教案,希望对广大音乐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牧童短笛这首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其民族特色和情感。
2.熟悉牧童短笛的曲调和演奏技巧,掌握基础笛子演奏技能。
3.通过对牧童短笛的演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牧童短笛的基本介绍、历史文化背景、技术要点、演奏技巧、表演方法等。
三、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为了增强学生对牧童短笛的听觉感知,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整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在听完之后,可以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听到的感受和想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导入教学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牧童短笛这首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这首曲子。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汉字和词语,比如“牧童”“短笛”“良辰美景”等等。
3.学习基础技巧作为一首典型的民族乐曲,牧童短笛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笛子的结构和基本演奏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吹控技巧,学会基础的音节和音阶,为后面的演奏打下基础。
4.学习演奏技巧在学习基础技巧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着重学习牧童短笛中的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演奏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情感、如何进行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展示。
通过演奏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牧童短笛这首曲子的意蕴和情感。
5.大合奏演练在学习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合奏演练,调整节奏、强化节拍。
在演练中,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每一个音符的音色和情感变化,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这首曲子的内涵和情感。
6.展示表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牧童短笛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表演,通过演唱或者演奏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首曲子的情感和内涵,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小学生音乐教案:学吹牧童笛
【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小学生节奏的训练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5---│5---│模仿的声音
再听一听:55555555│11111111│模仿的声音
再听一听:│565.3│515-│4.326│532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
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ruaimifasuolasiduo'
dorueisoltido'
堵锐眯发缩拉丝夜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小学数学教案《小学生节奏的训练》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2143657123456173254163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
2、箫
3、笛子
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
吹膜4321765
孔孔左左左右右右六
食中无食中无指
指指名指指名全
指指按
4、打击乐器
A、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B、膜鸣乐器
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
预备铃:X-│X-│X-│X-│X-‖
上课铃:XXX│XXX│XXX│XXX│XXX‖
下课铃:XX0│XX0│XX0│XX0│XX0‖
集合铃:XXXX│XXXX│XXXX│XXXX│XXXX‖
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