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 下 德国统一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25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第一课时德国统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统一的时代背景,知道德国统一的主要史实和重要人物的贡献。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及德国逐渐强大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德意志统一方式和军国主义的认识,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以史论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二、教学重点1.重点:了解德国统一的时代背景,知道德国统一的过程及相关史实。
2.难点:理解德国统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观察19世纪初的欧洲地图,对比今天的欧洲政区图,欧洲的主要大国的名称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德国的位置上出现了莱茵同盟和普鲁士及奥地利等名称。
2.通过歌德的话,显示当时的德国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当时的德意志是一种分裂的状态。
音乐烘托,通过读图和材料了解相应的地理与时代知识,初识德国统一。
讲授新课1.统一前的德国(1)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德国的政治状况。
(2)出示材料,再一次让同学们感受到德国人对于统一的渴望。
(3)呈现材料和《欧洲工业革命形势》图,让学生了解统一前(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状况。
(4)思考: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5)思考:德意志地区最需要的是什么?2.民主统一之路:呈现德意志地区尝试民主协商方式统一的材料。
(1)民主协商的方式有没有实现统一?3.“铁血”的统一之路:(1)呈现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观点。
思考:德意志统一的方式和为什么是由普鲁士来完成统一。
(2)呈现地图《德意志统一》,让学生根据地图说说统一经过。
(3)呈现《德意志帝国建立》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复述相关的历史事件。
思考铁血方式统一的德意志,在政治与军事体制中有哪些特别之处?生:德意志由许多君主制小邦组成,处于一种分裂的割据状态。
德国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德意志统一的背景、方式、过程、结果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和影响;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的评价俾斯麦和德意志的统一;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德意志统一方式,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认识特殊历史任务在历史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德国统一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评价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 统一的历史条件[导入新课](齐读):P66——“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向全世界延伸。
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纷纷掀起变革,发生了德国统一,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事件,这些国家陆续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崛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链接(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德国统一的历程。
[讲授新课]1.出示地图《统一之前的德国》,观察此图,分析德国统一前的政治状况。
(生):政治四分五裂,邦国林立。
2.出示材料:统一前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料1:1835—1845年,普鲁士大多数铁轨是进口的,到19世纪50年代,大多数铁轨都是德意志制造的。
资料 2 :铁路建设的发展也加速了炼铁工业的技术进步,普鲁士生铁产量1851年为14.8万吨,1860年为39.5万吨,1866年为80.4万吨。
思考: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德意志在哪些方面取得的成就?(生):工业革命影响,德国经济显著发展资料3:工业革命下的德意志,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但远远落后于英国与法国,约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其12个大城市的人口总和还不如法国巴黎一个城市的人口数。
资料3反映了德意志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生):德意志经济发展远落后于英法等国3.情境引入:从柏林去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我所运货物的价值。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统一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5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1. (4分)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他为宰相,经过他推行的改革,德意志最后实现了统一。
“他”是()A. 奥迪尔B. 俾斯麦C. 玻利瓦尔D. 林肯2.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
他在议会讲话时说,德意志的希望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它的武力……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俾斯麦的讲话受到议会中许多自由主义者的谴责,有人说俾斯麦想用铁和血来征服德意志,犯了“践踏一切法律和道德原则的罪恶”。
而在1866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之后,原来责骂他的人又反过来这样评价俾斯麦:他对一切手段都那么熟悉,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真是精心策划的杰作!(1) 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概括俾斯麦的主要观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议会在对待俾斯麦的态度上有何变化。
出现这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0 题)3. (5分)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晚年会见晚清重臣李鸿章时谈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指的是()A. 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B. 保留浓厚的专制残余C. 体现民主共和精神D.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4. (5分)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A. 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B. 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C. 工业化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5. (5分) 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曾这样指出:“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流动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