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学会脐带脱垂处理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一、背景脐带脱垂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指胎膜破裂后,脐带随羊水脱出,被胎头压迫。
这种情况下,脐带可能会受到压迫,导致胎儿血液循环受阻,严重时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为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脐带脱垂应急处理小组,由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
2. 应急处理小组职责:(1)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脐带脱垂应急预案;(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脐带脱垂的能力;(3)对发生脐带脱垂的病例进行及时救治;(4)对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应急处理措施。
三、应急处理流程1. 病例发现与报告(1)接诊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发现胎膜破裂、胎心异常等疑似脐带脱垂的迹象,立即报告上级医师;(2)上级医师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进行床旁检查,确认是否存在脐带脱垂。
2. 产妇体位调整(1)将产妇置于头低臀高位或膝胸卧位,以减轻脐带受压;(2)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和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术前准备。
3. 分娩方式选择(1)若宫口已开全,胎心良好,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分娩;(2)若宫口未开全或胎儿情况危急,应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
4. 术中操作(1)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胎儿胎心,确保胎儿安全;(2)手术结束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处理。
5. 术后观察与护理(1)产妇术后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确保生命安全;(2)新生儿术后需进行新生儿监护,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脐带脱垂的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病例发现与报告、产妇体位调整、分娩方式选择、术中操作、术后观察与护理等环节;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应急处理措施。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脐带脱垂的能力,确保母婴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切实保障母婴健康。
脐带脱垂的护理措施1. 脐带脱垂的背景知识脐带脱垂是指胎儿出生后,脐带从肚脐脱出的状况。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脐带扭曲或压迫,进而导致胎儿缺氧,甚至引发胎儿死亡。
因此,对于脐带脱垂的及时护理至关重要。
2. 脐带脱垂的护理措施2.1 纠正脐带位置一旦发现胎儿脐带脱垂的情况,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脱垂。
常见的纠正方法包括: - 手工纠正法:由医务人员用手轻轻推回脱垂的脐带,确保脐带在阴道内,避免继续脱出; - 侧卧位调整:将妇女放在侧卧位,尽量避免压迫脱垂的脐带,减少血液供应不足的风险。
2.2 保持孕妇平静在护理过程中,保持孕妇平静是非常重要的。
此时孕妇容易感到害怕和焦虑,护理人员应与孕妇进行沟通,告知她们对脐带脱垂的处理措施,并稳定她们的情绪。
平静的状态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脱垂脐带的压力,减少胎儿缺氧的风险。
2.3 增加血氧供应保证胎儿的血氧供应是脐带脱垂护理的关键。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增加胎儿的血氧供应: - 氧气供应:给予孕妇额外的氧气供应,确保胎儿的血氧饱和度。
- 改变孕妇体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孕妇的体位,减轻对脐带的压迫,增加胎儿血氧供应。
- 紧急剖宫产:在一些严重情况下,如脐带严重扭曲、胎儿窘迫等,可能需要紧急剖宫产来保证胎儿的生命安全。
2.4 监测胎儿监护情况护理过程中,定期监测胎儿的监护情况十分重要,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常见的监护措施包括: - 胎动监测:记录胎儿的胎动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情况,观察胎儿的活跃程度。
- 心电监护:使用胎心监测仪监测胎儿的心率和心律,确保胎儿的心脏功能正常。
- 监测胎儿血氧饱和度: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来监测胎儿的血氧情况,确保胎儿的供氧充足。
3. 预防脐带脱垂的护理措施除了对脐带脱垂进行及时护理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脐带脱垂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 注意胎儿位置:胎儿处于正确的位置,即头朝下,可以减少脐带脱垂的风险。
17例脐带脱垂的预防和急诊处理发表时间:2016-09-02T17:06:26.9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秦凤[导读] 脐带脱垂是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宫颈口至阴道内,甚至露于外阴,是产程过程中危及胎儿生命安全严重的产科急症之一。
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摘要】目的:探讨掌握脐带脱垂的预防和急诊处理措施。
方法:将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7例脐带脱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脐带脱垂的防治措施和急诊处理方法。
【关键词】脐带脱垂;预防;急诊处理脐带脱垂是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宫颈口至阴道内,甚至露于外阴,是产程过程中危及胎儿生命安全严重的产科急症之一[1]。
其常常发生突然,难以预料。
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引起胎儿急性或慢性缺氧,甚至胎死宫内。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脐带脱垂的临床资料,探讨脐带脱垂的防治和急诊处理方法。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共住院分娩10520例。
发现脐带脱垂17例,发生率0.15%,发生脐带脱垂的胎儿中,存活9例,死亡8例。
17例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8岁。
孕28W1例,34W1例,孕足月15例。
初产妇8例,经产妇9例,头位5例,臀位9例,肩先露3例。
头先露8例,其中3例为初产妇。
1例枕后位,孕40W,入院后查宫口5cm,自然破膜后胎心突然变慢108次/分,急行阴道检查发现脐带脱垂,立即行头低臀高位,上推胎先露,应用宫缩抑制剂,严密观察胎心音,尽快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取出一新生儿,轻度窒息,现存活。
1例初产妇,入院后胎头仍未衔接,有不规律宫缩,胎儿相对过大,查宫口4cm,考虑头盆不称,准备手术过程中胎膜自然破裂,立即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取出一男婴,无窒息。
1例初产妇,孕34W,头位临产,羊水量正常,入院时脐带脱于阴道口,未闻及胎心音,B超提示胎死宫内,经阴道分娩一死胎。
一例胎膜早破并发脐带脱垂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03-17T06:34:52.2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期作者:刘怡罗玉(通讯作者)[导读]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发生破裂,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5%,国内为2.7%~7%。
其中妊娠20周以后、37周前发生的胎膜破裂又称未足月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 PPROM),发生率为2.0%~3.5%刘怡罗玉(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产科/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发生破裂,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5%,国内为2.7%~7%。
其中妊娠20周以后、37周前发生的胎膜破裂又称未足月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 PPROM),发生率为2.0%~3.5%。
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等,使孕产妇和胎儿发生感染的风险以及围产儿死亡率显著升高。
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众多,包括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内压力增高、胎膜受力不均匀、营养因素缺乏以及其他如细胞因子升高、孕晚期性生活。
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的实践指南总结了其他易导致胎膜早破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胎膜早破病史、宫颈管长度缩短,孕中、晚期阴道流血,低体质指数,吸烟以及使用成瘾药物,为早期识别及预防提供了更多指导。
脐带脱垂作为胎膜早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胎膜破裂后,脐带脱至宫颈外,位于胎先露一侧(隐性脐带脱垂)或越过胎先露(显性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 探究脐带脱垂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内容。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出现脐带脱垂情况共计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产妇分娩共计7250人次,出现脐带脱垂23名,其发生率为0.32%,3例产妇为隐性的脐带脱垂,另外20例为显性的脐带脱垂病症,2例在确诊时胎儿已经死亡,另外21例胎儿在确诊时还存活,18例进行剖宫产分娩,15名分娩存活,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病症6例、死婴4例,其中1例为双胎,其手术前其中一胎已经死亡;另外3例进行臀助产,3例婴儿均存活,围产儿的死亡率为25.0%(6/24)。
结论: 在分娩过程中做好脐带脱垂的预防,及时确诊并结合宫口的扩张程度以及胎儿状况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非常关键。
【关键词】脐带脱垂;预防;应急处理措施脐带脱垂是一种产科的急性病症,很容易得熬制围产儿出现宫内窘迫以及死亡病症,其围产儿死亡率超过20%,其分为阴性和显性两种脐带脱垂,隐性脐带脱垂是指在胎膜没有破裂时就出现脐带位于胎先露的前方,而显性的脐带脱垂则是在胎膜破裂时出现脐带位于胎先露的下方,其经过宫颈进入阴道内而显露在外阴部位,显性脐带脱垂的危害相对更大[1]。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分娩出现脐带脱垂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如下结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和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出现脐带脱垂情况共计23例,其产妇的年龄在23~34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其分娩孕周在35~41周,平均为38.7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产妇分娩共计7250人次,出现脐带脱垂23名,其发生率为0.32%,3例产妇为隐性的脐带脱垂,另外20例为显性的脐带脱垂病症,2例在确诊时胎儿已经死亡,另外21例胎儿在确诊时还存活,18例进行剖宫产分娩,15名分娩存活,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病症6例、死婴4例,其中1例为双胎,其手术前其中一胎已经死亡;另外3例进行臀助产,3例婴儿均存活,围产儿的死亡率为25.0%(6/24)讨论脐带脱垂常见因素脐带脱垂出现与胎儿的先露部位及骨盆间隙较多,从而导致出现较多的脐带脱垂病症,常见致病因素有早产、胎儿过小(小于2500g)、胎位异常、多胎妊娠、头盆不称以及羊水过多或者脐带过长、脐带附着异常等病症[2],本研究中4例产妇是由于头盆不称所致,臀位5例、早产4例、双胎1例、人工破膜3例、脐带过长3例和胎膜早破3例所致。
一例双胎孕妇一胎脐带脱垂的护理【摘要】报告一例双胎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突发脐带脱垂的急救护理。
脐带脱垂是严重危及胎儿的产科急症之一,若能早期发现和有效的处理,可以改善其结局。
对本案例的孕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及时发现脐带脱垂的征象,快速启用应急预案,持续上推胎先露,以免脐带受压,恢复脐带血液循环,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及时终止妊娠,成功保证胎儿安全。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母婴平安出院。
【关键词】脐带脱垂;胎膜早破;双胎妊娠;急救;护理脐带脱垂(prolapsed of umbilical cord)包括隐性脐带脱垂和显性脐带脱垂。
胎膜未破时脐带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称为脐带先露或隐性脐带脱垂;胎膜破裂脐带脱出于宫颈口外,降至阴道内甚至露于外阴部,称为脐带脱垂[1]。
国外报道脐带脱垂的发生率为0.1% ~0.6%[2],国内报道的发生率是0.06% [3]。
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包括双胎妊娠、胎位不正、胎膜早破等因素,易造成早产、新生儿窒息甚至新生儿死亡[4]。
脐带脱垂是一种严重威胁围产儿安全的产科急症,如能早期预防、诊断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不但可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还可以改善新生儿的预后[5]。
我院于2016年12月09日收住院一例双胎妊娠、胎膜早破的孕妇,12-19日突发脐带脱垂,在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下,剖腹产娩出两活女婴,Apgar 8-8/8-8分,12月23日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给予出院。
本人参与全程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案例介绍产妇石××,女,39岁,住院号:521066,因“停经27+2周,阴道流液六小时”于2016-12-09 15:39平车入院。
末次月经:2016-05-30,预产期:2017-02-06。
孕早期B超提示双胎妊娠。
孕妇于12-09日10:00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液入院。
入院后孕妇无宫缩,少量阴道流液,色清,无阴道流血。
27岁结婚,生育史:1-0-3-1,2006年顺产一子,健在。
《脐带脱垂指南》2014版解读脐带脱垂是在胎膜破裂情况下,脐带脱至子宫颈外,位于胎先露一侧(隐性脐带脱垂)或越过胎先露(显性脐带脱垂),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生率为0.1%~0.6%。
导致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包括胎位不正、多次分娩、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科干预等因素,其导致的胎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新生儿窒息甚至新生儿死亡。
鉴于脐带脱垂引起妊娠不良结局的严重性以及脐带脱垂临床诊断和处理的不规范,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在2008年发布了《脐带脱垂指南》,2014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以规范脐带脱垂的预防、诊断和处理。
1 脐带脱垂(以及脐带先露)相关风险因素指南将风险因素分为两个方面:(1)一般因素:经产妇、胎儿出生体重低(<2500 g)、早产(<37周)、胎儿先天畸形、臀先露、胎产式不正(包括横产式、斜产式及胎儿位置不稳定)、双胎妊娠之第二个胎儿、羊水过多、胎先露未衔接、胎盘低置。
(2)产科干预因素:胎先露位置较高时进行人工破膜、胎膜破裂后进行阴道操作、外倒转术(在分娩过程中)、内倒转术、药物性引产、子宫内压力传感器的放置、使用大型号球囊导管的引产术。
解读:本指南除常见的一般因素外,还将多项能引起脐带脱垂的产科干预也包含在内。
大多数产科干预因素是因为阻碍了胎先露与子宫下段和(或)真假骨盆界限紧密衔接,故易导致脐带脱垂。
但是一项有关“人工破膜增加自然临产率” 的Cochrane系统评价显示2组(人工破膜组对非人工破膜组)的脐带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0,95% CI 0.14~7.10),说明人工破膜引起脐带脱垂的发生风险较低,可在有指征时使用。
部分专家认为脐带真结、Wharton 胶含量较低或单脐动脉等脐带异常的孕妇,出现脐带脱垂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也否定了使用前列腺素药物引产会使脐带脱垂风险增加的说法。
2 脐带状态的产前检查指南推荐:(1)对于产前诊断脐带状态而言,常规超声检查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所以不能用来预测脐带脱垂发生可能性大小。
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2015-02-03产科学组中国围产医学网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依据发生的孕周分为足月PROM 和未足月PROM(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
足月单胎PROM发生率为8%;单胎妊娠PPROM发生率为2%~4%,双胎妊娠PPROM 发生率为7%~20%,PPROM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PROM的诊治,尤其是PPROM的处理策略,一直是产科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目前,国内对于不同孕周PPROM的处理原则缺乏共识;对于足月PROM短时间内未临产者是否引产及引产方法等问题尚存在争议;对于PPROM期待治疗的处理、保胎期限、如何预防感染、终止妊娠方式等问题尚无统一的指南或规范。
因此,有必要制定足月PROM和PPROM的诊断与处理指南。
本指南的制定参考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2013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2010年)等关于PROM的相关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了国内的围产现状,旨在规范和指导PROM的诊治。
一、总论(一)PROM的病因和高危因素足月PROM与妊娠晚期生理性宫缩所致的胎膜薄弱有一定的关系,而早产PROM更多是由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所致。
具有下述高危因素者更容易发生PROM(Ⅱ/B级)。
1. 母体因素:反复阴道流血、阴道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腹部创伤、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剧烈咳嗽、排便困难)、吸烟、药物滥用、营养不良、前次妊娠发生早产PROM史、妊娠晚期性生活频繁等。
2. 子宫及胎盘因素:子宫畸形、胎盘早剥、子宫颈机能不全、子宫颈环扎术后、子宫颈锥切术后、子宫颈缩短、先兆早产、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臀位、横位)、绒毛膜羊膜炎、亚临床宫内感染等。
《脐带脱垂指南》2014版解读脐带脱垂是在胎膜破裂情况下,脐带脱至子宫颈外,位于胎先露一侧(隐性脐带脱垂)或越过胎先露(显性脐带脱垂),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生率为0.1%~0.6%。
导致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包括胎位不正、多次分娩、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科干预等因素,其导致的胎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新生儿窒息甚至新生儿死亡。
鉴于脐带脱垂引起妊娠不良结局的严重性以及脐带脱垂临床诊断和处理的不规范,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在2008年发布了《脐带脱垂指南》,2014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以规范脐带脱垂的预防、诊断和处理。
1 脐带脱垂(以及脐带先露)相关风险因素指南将风险因素分为两个方面:(1)一般因素:经产妇、胎儿出生体重低(<2500 g)、早产(<37周)、胎儿先天畸形、臀先露、胎产式不正(包括横产式、斜产式及胎儿位置不稳定)、双胎妊娠之第二个胎儿、羊水过多、胎先露未衔接、胎盘低置。
(2)产科干预因素:胎先露位置较高时进行人工破膜、胎膜破裂后进行阴道操作、外倒转术(在分娩过程中)、内倒转术、药物性引产、子宫内压力传感器的放置、使用大型号球囊导管的引产术。
解读:本指南除常见的一般因素外,还将多项能引起脐带脱垂的产科干预也包含在内。
大多数产科干预因素是因为阻碍了胎先露与子宫下段和(或)真假骨盆界限紧密衔接,故易导致脐带脱垂。
但是一项有关“人工破膜增加自然临产率” 的Cochrane系统评价显示2组(人工破膜组对非人工破膜组)的脐带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0,95% CI 0.14~7.10),说明人工破膜引起脐带脱垂的发生风险较低,可在有指征时使用。
部分专家认为脐带真结、Wharton 胶含量较低或单脐动脉等脐带异常的孕妇,出现脐带脱垂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也否定了使用前列腺素药物引产会使脐带脱垂风险增加的说法。
2 脐带状态的产前检查指南推荐:(1)对于产前诊断脐带状态而言,常规超声检查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所以不能用来预测脐带脱垂发生可能性大小。
(2)若胎儿足月时胎先露为臀先露的孕妇选择阴道试产,可选择性行超声检查。
解读:一项研究发现只有12.5%的孕妇可以通过常规超声检查脐带先露发现脐带脱垂,而13例脐带先露孕妇中只有1例最后发展为脐带脱垂,所以认为常规超声筛查脐带脱垂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如果胎儿足月时胎先露为臀先露,孕妇意愿选择经阴道臀位分娩,可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来探查是否存在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可帮助孕妇获得更多信息而进行知情选择,决定分娩方式。
3 脐带脱垂及其影响的预防方法指南推荐:(1)胎产式异常的孕妇可在妊娠37周后入院,如果出现分娩先兆或怀疑出现胎膜破裂时,应视为紧急情况紧急处理。
(2)胎先露为非头先露以及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孕妇均建议入院治疗。
(3)如果胎先露未固定或者位置较高时,应尽量避免人工破膜,但是如果必须人工高位破膜时,则需在可实施紧急剖宫产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4)因在胎膜破裂的情况下存在胎先露上浮以及脐带脱垂的风险,所以对孕妇进行阴道检查或其他产科干预时,不能随意上推胎头。
(5)如果进行阴道检查发现脐带低于胎先露,则应避免人工破膜。
(6)在分娩过程中确诊脐带先露后,应尽快实施剖宫产。
解读:胎产式异常易引起脐带脱垂,所以孕妇分娩时胎产式异常,应作为剖宫产指征,但是在分娩前出现胎膜破裂伴有胎产式异常,需结合孕周考虑是否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而与发生PPROM头先露的孕妇相比,非头先露的孕妇发生脐带脱垂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胎先露对脐带脱垂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人工破膜是脐带脱垂的风险因素,为了降低人工破膜引起脐带脱垂的发生率,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ICE)建议如果胎儿头部位置较高时,应避免人工破膜,且在进行引产术前,需评估胎先露是否衔接。
为评估是否存在脐带压迫,所有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均应在阴道检查时对脐带先露的先露部分进行触诊,但是注意应避免随意推动胎儿先露部。
4 怀疑存在脐带脱垂的检查时机指南推荐:(1)因风险因素导致胎膜自发性破裂后或者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每次阴道检查均应排除脐带脱垂。
(2)除了按照国际指南所规定的在分娩期监测胎心率外,还应在分娩过程中每次阴道检查后以及自发性胎膜破裂后监测胎心率,以排除脐带脱垂。
(3)如果出现胎心率异常,应怀疑是否存在脐带脱垂,特别是胎心率异常是在胎膜破裂(无论是自发性胎膜破裂或人工破膜)不久后发生,应高度警惕脐带脱垂的存在。
(4)怀疑存在脐带脱垂时应行窥器和(或)阴道指检确诊。
(5)发生自发性胎膜破裂的情况下,如果胎心率监测正常且不存在脐带脱垂的风险因素时,不建议进行常规的阴道检查。
解读:对胎心率异常的处理不规范会大大增加脐带脱垂导致的围产儿死亡率。
一项研究对89例脐带脱垂孕妇进行了胎心率监测,结果发现每个孕妇均存在胎心率异常,其中66%的孕妇存在胎心率变异减速,34%的孕妇存在胎心率延长减速超过1 min或持续胎心率过缓,所以与脐带脱垂相关的胎心率异常主要为胎心率过缓或胎心率变异减速,虽然阴道检查可以增加脐带脱垂的风险,但是如果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阴道检查的频率。
需要强调的是,孕妇发生脐带先露和脐带脱垂时胎心率可能正常,所以只能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常规阴道检查时首次诊断。
如果孕妇有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如胎先露位置较高时胎膜破裂或胎膜破裂伴羊水过多),应立即行阴道检查,及时阴道检查是诊断脐带脱垂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排除孕妇存在高危因素且胎心率正常时,不建议行常规阴道检查。
5 脐带脱垂发生初期的最佳处理方式指南推荐:(1)孕妇宫口开全前,确诊发生了脐带脱垂,应立即通知助手,做好剖宫产相关术前准备。
(2)不建议为了延长妊娠时间,人工改变位于胎先露前方脱垂脐带的位置(脱垂脐带的还纳术)。
(3)为了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应尽量减少对阴道外脱垂脐带的操作。
(4)使用人工操作或者充盈膀胱等提高胎先露的位置可预防脐带压迫。
(5)脐带压迫也可以通过孕妇采用膝胸位或左侧卧位(同时保持头朝下,将枕头放于左髋部下)来预防。
(6)如果为防止脐带压迫而进行相关操作后,胎心率持续性异常,尤其是因各种情况引起分娩延迟时,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应行保胎治疗。
(7)尽管在术前准备过程中,上述操作存在潜在的益处,但应保证其不会导致不必要的分娩拖延。
解读:一项临床试验对8例脐带脱垂孕妇中的5例进行了脐带还纳术,且这5例孕妇均进行了阴道分娩。
在脐带还纳过程的前、中、后期均持续进行胎心监测,发现在脐带还纳过程中均出现约4 min的胎心延长减速,其中2例胎儿(40%)在胎心减速后存在持续性胎儿监护异常,且出生后脐动脉血气pH<7.25,8例胎儿均没有发生新生儿死亡,且5 min Apgar 评分均≥7分,但是没有其他短期或长期结局的随访相关报道。
上述研究样本量不足且缺乏后续结局随访结果,还不足以支持脐带还纳术的使用,所以在术前准备的过程中不建议将脐带还纳作为暂时性的处理手段。
指南指出:对脐带进行人工操作以及脐带暴露于空气中可能会引起反应性血管收缩以及胎儿缺氧性酸中毒。
因此,有些专家建议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浸泡无菌棉签或棉垫后包绕脐带,但是这项操作的益处还未经临床试验证明。
牛津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对132例脐带脱垂病例进行了提高胎先露的作用评估。
排除胎儿死亡原因是极早早产以及致命性畸形后,在剩下的121例病例中,只有1例胎儿死亡原因是新生儿窒息,且其死亡原因与从家中转移至医院所导致的救治时间延迟有关,所以认为提高胎先露可以减少对脐带的压力,可以防止血管闭塞的发生,与母胎良好结局有一定关联。
提高胎先露的具体操作分为两种,一是人工操作,将带有无菌手套的两根手指伸入阴道,将胎先露向上推,再在耻骨弓上提供向上的压力,但是需注意的是,过度地操作可能会引起脐带脱垂程度更加严重;二是膀胱充盈,如果从诊断明确到胎儿娩出的间隔时间可能延长时,那么通过充盈膀胱可更有效地提高胎先露,具体方法为孕妇呈头低脚高位,放置导尿管,逐渐灌注500~750 mL液体后夹闭导尿管,以快速充盈膀胱。
但是如果已经采用人工操作提高胎先露后,再使用膀胱充盈不会改善新生儿结局。
注意,不管是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均应在分娩前排空膀胱。
保胎治疗可以减少子宫收缩以及限制心动过缓,所以如果存在胎心率持续性异常,特别是因各种情况引起分娩延迟时,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应行保胎治疗,具体用法为皮下给予特布他林0.25 mg。
6 发生脐带脱垂孕妇的最佳分娩方式指南推荐:(1)如果不能很快阴道分娩,建议选择剖宫产,以防胎儿发生缺氧性酸中毒。
(2)如果被确诊为脐带脱垂,且存在可疑性或病理性胎心率异常,应列为“Ⅰ类剖宫产”(直接威胁到产妇或胎儿生命时为Ⅰ类剖宫产),争取在30 min内娩出胎儿。
(3)孕妇确诊发生脐带脱垂,胎心率正常,但是必须行持续性胎心率监测,应列为“Ⅱ类剖宫产”(危及产妇或胎儿的安全,但并不造成直接生命威胁时为Ⅱ类剖宫产),如果胎心率或宫缩异常,则应考虑将Ⅱ类剖宫产改为Ⅰ类剖宫产。
(4)应与麻醉医生商讨最适宜的麻醉方式,尽量与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讨论后进行局部麻醉。
(5)如果宫口开全,预计可以快速、安全阴道分娩者,可尝试阴道分娩,但是必须使用标准规范的技术,注意尽量防止对脐带的压迫。
(6)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对双胞胎第二个胎儿进行内倒转术后)建议使用臀牵引术。
(7)建议有非常熟悉新生儿复苏操作的医务人员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8)采集配对脐血样本进行pH及剩余碱测定。
解读:研究证实对于发生脐带脱垂但未临产的孕妇,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以及减少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3分的风险。
如果孕妇已临产,阴道分娩的预后与剖宫产预后类似或者更佳,但是前提应为这些孕妇具备阴道分娩的有利条件。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存在任何延迟分娩的原因,均应考虑立即行剖宫产术,应安排技术熟练的医生进行剖宫产。
从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ecision-to-delivery interval,DDI)与脐带血pH之间几乎没有关联。
Ⅰ类剖宫产的公认DDI目标为30 min。
在一项包含39例第二产程脐带脱垂的研究中,鼓励孕妇进行阴道分娩,其中DDI<10 min的孕妇中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分者占5%,DDI为10~20 min者占30%,DDI为>20~30 min者占71%。
所以,认为DDI越短,胎儿结局越良好,但是注意不要因为执意追求时间目标而忽略了孕妇安全。
孕周>26周且存在病理性胎心率异常,在从家中转移至医院过程中,应告知孕妇及家属需紧急分娩。
但是,如果孕周≤26周,则需评估新生儿成活概率,再决定何种分娩方式,这种孕周选择剖宫产需要非常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