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2.79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学期末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适应环境的特征等。
本学期,在植物学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并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对于我在植物学方面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中,我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学家通过比较研究植物的形态、生命史、细胞学等特征,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植物分类的三大标准是形态学、生物学和进化学。
通过这些标准,植物被划分为不同的种、属、科、目等。
了解这些分类信息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植物的性质和特征非常重要。
其次,在植物学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结构和器官。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
这些结构和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课上,我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更深入地理解了植物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比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担着导管组织的运输和支持植物体的功能,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是植物繁殖的部分。
通过了解植物结构及其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另外,我还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涉及到植物的代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的培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植物学的学习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进行植物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知识。
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参与了植物切片制作、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以及进行水分蒸腾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培养了我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植物学心得体会作为一个热爱植物学的学生,我已经学习了多年的植物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仅知道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生态学、生理学、进化学以及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美丽的世界。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想要分享。
首先,植物学教会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有机物质,提供了其他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植物的存在对于整个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植物。
植物的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植物的生命,积极参与保护植物的行动。
其次,植物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植物的数量众多,种类繁多,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从生活在寒冷极地到炎热沙漠中的植物,它们都以各种形式存在。
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例如,高山植物的形态矮小,叶片小而厚,可以抵御寒冷和高原缺氧的环境;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
这些多样性和适应性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力和辛勤适应能力充满敬畏之情。
此外,植物学还让我意识到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和纤维材料等重要资源。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到现代的工业社会,人类一直依赖植物生存和发展。
植物的独特化学成分也被应用于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
植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和舒适。
植物也是我们心灵安慰和联系自然的桥梁。
最后,植物学让我深入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无穷的探索空间。
植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在植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追问问题,探索未知的领域。
例如,植物进化和系统分类研究揭示了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探讨了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机制;植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为基因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了基础。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大一学习生物专业的学生,植物学是你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大一植物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你加深对植物学的理解。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学研究的对象是植物界,植物界按照植物的特征和进化关系可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四个门。
被子植物门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二、植物的体器植物的体器包括根、茎、叶和花四部分。
根是植物的吸收和固定器官,茎是植物的支撑和导水导养器官,叶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器官,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各异,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三、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营养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土壤养分来获取。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植物释放出氧气。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四、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无性生殖指的是植物通过不同的无性繁殖器官(如根状茎、匍匐茎、营养膜等)繁殖后代,后代与亲代基本相同。
有性生殖指的是植物通过花部进行受精和种子形成,后代与亲代基因存在差异。
五、植物的适应和响应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响应能力。
植物的适应方式包括形态结构调整、生理代谢变化以及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的适应。
植物对环境刺激有感应和响应,如光向性、地向性和化学向性等能力。
六、植物的生态地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固定大量的碳元素,并作为底层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关系,如植物与动物的共生、竞争和捕食关系,这些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大一植物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不同的植物种类和不同的生态环境还有更多的内容等待你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通过深入学习植物学,你将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身边的植物世界,同时也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篇一、前言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为了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和认知,提升教学质量,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学教学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植物学教学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教学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1. 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4.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教学研讨三个环节。
(1)实地考察: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植物园、农田、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分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掌握植物学实验技能,我们安排了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解剖、植物生理等实验课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3)教学研讨: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植物学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植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成果1. 学生方面(1)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2)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3)学生对植物学研究的兴趣得到激发。
2. 教师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3)教师对植物学教学的认识得到深化。
植物学心得体会样本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分类、生命周期、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化学特性、遗传和进化特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食物,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植物也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的生物,对于调节地球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我意识到植物拥有丰富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境,从极地到沙漠,从高海拔山脉到海洋沿岸,都能找到适应的植物物种。
这得益于植物的生理和解剖特性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通过对于植物的学习,我更加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这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我学会了通过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基础,通过分类可以将植物按照形态、结构和进化关系进行归类。
学习植物分类让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从简单的单细胞植物到复杂的多细胞植物,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分类,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了解不同的植物物种,进一步认识植物世界的奥秘。
此外,我还了解到植物的生命过程具有很多神奇之处。
例如,植物的生殖过程既包括有性生殖也包括无性生殖,有些植物物种能够实现自花授粉,而有些植物物种则需要依靠外部媒介如风或昆虫传播花粉。
通过学习植物的繁殖过程,我对植物的繁衍能力和进化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我来说,学习植物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与自然联系的方式。
在大自然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不仅仅能够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能够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植物资源。
通过参观植物园和植物展览,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植物的实际知识和经验,也拍摄了许多美丽的植物照片。
综上所述,学习植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导语】通过实习,我建议加强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在各中⼩学加⼤保护植物的教育宣传⼒度,深⼊农村对村民进⾏保护⼤⾃然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开发的科学发展观,使开发利⽤应有序化,避免出现经济效益⽽破坏⽣态效益的情况。
为⼤家整理的《植物学实习报告总结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实习⽬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常⽤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类群以及种⼦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植物科、属、种,扩⼤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科学的⽅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河的壮丽,培养热爱⾃然,保护⽣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锻炼和提⾼。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创新思维和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公园,岱王⼭),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
在⽼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
现在我将⾃⼰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得 在这短短的⼏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的重要性。
它是检验理论的⼀块试⾦⽯;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
这⼏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让我们产⽣了对⼤⾃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我们学会了独⽴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一、引言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生理、生态、分类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学课堂实训。
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我们对植物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实训目的(1)加深对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提高植物鉴定、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激发对植物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2. 实训意义(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2)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3)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竞争力;(4)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1)植物形态学:观察植物器官、组织结构等;(2)植物生理学: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植物生态学: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生态位等;(4)植物分类学:掌握植物分类方法,鉴定植物种类;(5)植物实验: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水分吸收实验等。
2. 实训方法(1)实地观察:参观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2)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进行植物生理、生态、形态等方面的实验;(3)理论讲解:由教师讲解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实训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训收获与体会1. 收获(1)掌握了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提高了植物鉴定、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4)激发了研究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体会(1)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关键;(2)观察和实验是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手段,要注重动手能力;(3)团队合作是实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4)要善于总结实训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植物学基本知识点总结1.植物起源植物起源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点。
植物在地球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古代海洋生物。
最早的植物是藻类生物,它们是陆地植物的祖先。
陆地植物的起源是从古代绿藻开始的。
陆地植物的进化是植物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植物起源时间和形式各异,这是植物地理区划的一个重要依据。
2.植物结构植物结构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结构主要包括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结构。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器官、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
植物的器官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植物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细胞器结构等。
而细胞才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功能及其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
3.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分类主要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的级别和分类系统的建立。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生理特性、地理分布和遗传关系等方面,以确定植物的分类归属。
分类的级别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等。
分类系统的建立涉及到植物分类学的各个层次,要准确划分和分类植物界的种类,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
因此,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4.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重量和体积增加的过程。
植物的生殖是植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气候和内部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代谢代谢、生殖发育等方面。
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5.植物生殖植物的生殖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的生殖主要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主要是指通过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然后形成新个体。
植物学第二版强胜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分布、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强胜所著的《植物学》第二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系统的植物学知识。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中包含了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物质合成和运输。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着遗传信息。
二、植物组织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包括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是植物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具有储存、同化、通气等功能。
保护组织如表皮可以防止水分散失和外界侵害。
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负责水分和有机物的运输。
机械组织如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增强了植物的支持和巩固作用。
三、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株。
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茎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和运输。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等。
茎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的形态和结构适应了光合作用的需要,叶片通常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四、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产生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果实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真果和假果。
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
五、植物的分类植物分类学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将植物进行分类。
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常见的植物类群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正是接触和学习植物学的起点。
下面将对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植物分类学1.植物的命名与分类原则- 植物命名:拉丁文学名法、国际植物学命名规则- 植物分类原则:形态分类、细胞分类、进化分类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系统- 种:生物学上的基本单位- 属、目、科、纲、门: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单位- 分类系统:三域分类系统、五界分类系统、七界分类系统二、植物的形态结构1.植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器官- 植物细胞: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器- 植物组织器官:根、茎、叶、花2.植物的生殖结构与生殖方式- 雌蕊:花柱、柱头、子房- 雄蕊:花药、花粉-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三、植物的生长发育1.植物的生长方式- 主茎生长:走茎生长、短节生长、长节生长- 侧枝生长:分枝、花序、腋芽- 组织生长:原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2.植物的生活史-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 无性生殖生活史、有性生殖生活史四、植物的生理过程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2.植物的水分运输与吸收- 植物体的水分结构:细胞膜、细胞壁、木质部- 水分运输机制:根压力理论、蒸腾拉力理论五、植物的适应与生态1.植物的适应与种群分布- 植物的适应机制:生理适应、形态适应、生态适应- 植物的种群分布:地理分布、群落分布、垂直分布2.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光周期效应、光强效应-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生长速度、生殖机能-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蒸腾作用、渗透调节以上就是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前言植物学作为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生理、分类、遗传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学实训活动。
现将实训成果总结如下:二、实训目的1.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对植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训内容1. 野外观察:组织学生赴野外进行植物观察,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和分布特点。
2. 实验操作:进行植物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3. 植物标本制作: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提高标本鉴定能力。
4. 植物摄影:培养学生的摄影技巧,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训,学生对植物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植物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植物观察、实验操作、标本制作等实践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综合素质方面:通过实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包括观察力、分析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五、实训收获1. 深入了解植物多样性:在野外观察过程中,学生见识到了各种植物,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界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2.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标本制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4. 培养科学态度:实训过程中,学生遵循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实验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植物学知识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科,它涉及到植物在地球上的起源、演化、分类、形态、组织、器官、生理、生态、遗传、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多个方面。
植物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良好的基础。
下面,本文将对植物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植物起源和演化地球上最早的植物是藻类,它们具有较为简单的体型和生殖方式。
继而出现了具有营养器官的植物,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最后,出现了现代种子植物,它们的种子具有丰富的营养,能够独立生长和繁殖。
在植物演化的过程中,环境和生物条件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作用。
二、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将植物按照其共性分为不同组别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植物分类系统有传统的“五度法”和较新的“APG法”等。
植物分类的目的是方便人们对植物进行认识和研究,为植物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三、植物形态和结构植物形态是指植物的外形特征,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其中,根主要承担着固定和吸收水分、营养物质的作用;茎则负责着承载植物体、输送物质和支撑叶子的功能;叶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重要器官。
花是植物进行生殖的器官,花粉和花柱是花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而果实是受精后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成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种子并促进种子的传播。
四、植物的生理和生态植物生理和生态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和互作等多个方面。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多个过程的支持。
植物生态学则是研究植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包括植物群落的组成、生态位的分配、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等多个层面。
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规律、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五、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指的是人类利用植物提供的食物、衣物、药物、建材、工业原料等多个方面的资源。
在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随着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植物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园林植物学实习总结园林植物学实习总结篇1在三天的植物认知实习过程中,不仅认识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植物,而且对园林植物造景方式以及植物的搭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三天的实习,总结了一些有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常见的花坛植物:矮牵牛(花坛之王)、孔雀草、彩叶草、吊兰、三色堇、金盏菊、佛甲草等常见的地被植物:中华结缕草、狗牙根、早熟禾,三叶草、麦冬、小叶扶芳藤、红花酢浆草、蛇莓等常见的水生植物:香蒲、芦苇、唐菖蒲、千屈菜、水葱、黄菖蒲(叶夹角比鸢尾小)、花叶芦竹、醉鱼草、芡实、睡莲、荷花等常见的藤本植物:紫藤(叶边圆,茎黑色)、金叶凌霄、爬山虎(美国五叶爬山虎,中国三叶爬山虎)、常春藤、花叶满常春(叶光,茎光,茎绿)等常见的灌木:月季、玫瑰、蔷薇(三者被称为蔷薇三姐妹)、紫薇(杆越老越光,也称为痒痒树)、金钟花、金银木(落叶灌木,值得推广的花灌木,忍冬科、忍冬属)、紫荆、木槿(落叶小乔木、灌木)、无刺构骨(观果,观型)、构骨(又称鸟不宿,观果,观叶)、木香(复数羽状复叶,五叶,常绿或半常绿攀援灌木)、榆叶梅、龙游梅、黄刺梅(叶小多,刺小多)、珍珠梅、红花木、金森女贞、美国红栌(灌木,常红色,有深浅的变化)、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紫叶稠李、巨八仙、金心丝兰(兰花)、小丑火棘、地中海荚迷、迷迭香、千鸟花、八仙花(绣球花)、白千层、幸福树(菜豆树,温室栽培)、锦带花、腊梅(叶表有硬毛、叶背光滑,花芽散发香气)、虎杖、荆条、荀子、迎春、连翘(杆稍四棱,皮孔明显,髓中空)、木芙蓉(芙蓉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蚊母树、枇杷叶荚迷(叶绉)、红瑞木(茎叶红色)、八角金盘(鸭脚木)、阔叶箬竹、洒金桃叶珊瑚、六道木、大花六道木、茱萸、猬实(值得推广的花灌木,四月中下旬开花)、肉桂(温室植物)、小二仙桃草、云南黄馨、十大功劳等常绿乔木: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棕榈、肉桂、马尾松、塔松、油松、侧柏、红豆杉、枇杷等落叶乔木:银杏、合欢、白玉兰、水杉、丝绵木、朴树、木瓜、悬铃木、栾树、五角枫、青桐、柿树、鹅掌楸、七叶树、枫杨、喜树、栾树、杨树、柳树、榆树、国槐、椿树、白蜡、黄栌、楝树、三角枫、柞树、黄金槐、杜仲、乌桕、黄杨木、巨紫荆、梓树、重阳木等花坛植物:矮牵牛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水生植物:睡莲藤本植物:常春藤灌木:千鸟花落叶乔木:柞树在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植物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运用方面的知识。
大一下植物学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演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下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植物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下面是对大一下植物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几大类。
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属于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而是由叶状体、茎状体和根状体组成。
它们依赖于水和水分悬浮的营养成分进行生长和繁殖。
2.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繁殖方式多样,既可以通过孢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根茎繁殖。
3.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裸露在雌蕊的内部。
裸子植物大多数是乔木状植物,如松树和杉树等。
4.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级的植物,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
被子植物的根、茎和叶的结构与功能高度多样化。
二、植物的组织与器官植物体是由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构成的。
了解这些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至关重要。
1. 根系:根是植物地下部分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地面。
根的主要部分包括根尖、根毛和根系。
2. 茎: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器官,连接根和叶。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同时也负责物质的输送。
茎的不同部分包括茎尖、节间和叶腋等。
3. 叶: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叶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的多样性,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等。
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种子的形成与萌发:种子是植物生殖的一种形式,由胚胎、种皮和种质组成。
种子的形成需要授粉和受精过程,而种子的萌发则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
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植物学大一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1.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式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包括松树、铁杉等,被子植物包括大多数花卉和乔木种类。
-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指具有维管束的植物,如被子植物;低等植物指没有维管束的植物,如藻类和苔藓植物。
2. 植物的形态结构(1)根:植物的根是用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器官,主要分为主根和侧根。
(2)茎:植物的茎起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的作用,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
(3)叶:植物的叶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由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组成。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养分和能量。
(2)生长激素:植物的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如生长素、赤霉素等。
(3)生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 植物的生态环境适应植物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来生存和繁殖。
(1)光强适应:植物通过调节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2)水分适应:植物通过开启和关闭气孔、发育特殊的根系结构来适应水分的不足或过剩。
(3)温度适应:植物通过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生理代谢的调节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5. 植物与人类植物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等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
(2)药用植物:如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被用于治疗和保健。
(3)观赏植物:如花卉、盆栽等用于美化家园和增加室内空气质量。
总结:植物学大一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植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与发育、生态环境适应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基本特征1. 细胞结构:植物的细胞结构是由细胞壁、叶绿体和大中央液泡组成的。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由纤维素和其他多糖构成,具有保护细胞、支撑植物体和传递物质等功能。
2. 生物分类:植物按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分为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几个门类。
被子植物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植物类群,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植物物种,包括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树木和草本植物。
3. 生活史和染色体:植物的生活史是指植物在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开花授粉、结实和播种等阶段的一系列过程。
植物的染色体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结构,负责携带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的形态特征1. 植物器官:植物体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的器官。
根是植物的营养吸收器官,茎负责支持和传导物质,而叶负责光合作用和蒸腾等功能。
2. 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
植物的形态特征反映了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植物的内部构造:植物的内部构造主要由维管束、细胞组织和分泌物等构成。
维管束是植物的主要生长和传导组织,分为导管和木质部,其功能是传导水分、养分和激素等物质。
三、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1. 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包括植物营养生长、细胞分化和花果生长等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光照、水分、温度和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和能量的来源。
3. 植物生态适应:植物生态适应是指植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适应能力。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等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1. 遗传变异:植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遗传变异,导致植物的后代具有不同的性状和表现形态。
遗传变异是植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2.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植物的期末总结引言:植物是我们周围最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氧气,还为我们的环境提供了美丽和宁静。
在本学期的植物学课程中,我学习了植物的生长、生理、分类、繁殖和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我不仅对植物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意识到了植物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总结中,我将回顾并总结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会讨论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过程首先,让我们来分析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主要有两种形式:发育和增长。
发育是指植物从种子开始到成熟所经历的过程,而增长则是指植物生物体的大小和体积的增加。
在发育过程中,植物经历了不同的生命阶段,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和结果。
这些阶段通常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分、光照、温度和土壤质量等。
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的生理功能除了生长过程,植物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些功能与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
例如,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使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能量丰富的有机物。
此外,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并通过导管组织将其输送到不同的植物部分。
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是植物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植物的分类和命名了解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是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植物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等,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藻类和陆地植物。
藻类是一类原生植物,它们主要生活在水中,如海藻、硅藻和蓝藻等。
陆地植物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在此基础上,植物学家使用拉丁文来对植物进行命名,以便于科学研究和交流。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多种,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植株分裂、茎叶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式自我复制。
例如,火龙果可以通过茎叶繁殖来种植新的植株。
大一植物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演化、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植物学是打下生物学基础的重要一步。
下面将对大一植物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植物的组织结构1. 顶芽和侧芽:顶芽位于植物茎的顶端,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侧芽位于茎的侧面,主要在顶芽受到抑制时分化为新的茎、叶或花。
2. 根的结构:根由根尖、根毛、根茎和根冠组成。
根尖是根的生长点,根毛可以增加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表面积,根茎连接根和茎,根冠是根的顶部。
3. 茎的结构:茎由节和间节组成,节上生长着叶、花和侧芽,间节是相邻节之间的部分。
4. 叶的结构:叶的主要部分包括叶柄、叶片和叶脉。
叶柄连接叶片与茎,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脉则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二、植物的生理过程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被用于维持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3. 运输:植物内部的运输主要包括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产物的分配和运输等过程。
其中,根的根毛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和叶的导管负责运输。
三、植物的繁殖方式1. 无性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分为植物体分裂、萌芽和植物体干细胞分裂等方式。
这些方式不涉及两性生殖,能够快速繁殖后代。
2. 有性繁殖:植物的有性繁殖指的是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并进行传播。
有性繁殖能够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四、植物的分类与演化1.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体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物类群包括藻类、苔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2. 植物的演化:植物的演化可以追溯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随着环境的变化,植物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五、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 植物的适应性:植物通过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如树型、叶片形态、根系结构等,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植物学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世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植物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药物等生存所需的重要物质。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植物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二、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植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植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植物种类能够协同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植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食物、药物、材料等。
因此,保护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基本结构由根、茎和叶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茎承担着连接根和叶的重要功能,还能进行物质的运输和储存。
叶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
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植物还拥有多种适应环境的器官和特殊结构。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体温,保持机体的水分平衡。
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根毛增加吸收面积和吸收效率。
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瘤与根际微生物共生,使得土壤中的氮素得以固定。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进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无需花粉和卵子的方式进行繁殖,如分株、茎叶生根、扦插等。
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进行繁殖,包括花草植物的开花授粉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的进化主要是指植物从水生环境向陆地环境的适应和演化。
植物最早是生活在水中的,后来通过适应陆地环境的方式,进化出了根、茎和叶等结构。
这一演化过程中,植物还演化出了种子和花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它们的繁殖和适应能力。
五、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植物学总结1、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2、举4个以上例子说明高等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实践意义?4、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位置和来源划分,分生组织各有几种?各有何生理功能?5、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6、机械组织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7、简述水稻、小麦拔节、抽穗时期茎杆长得特别快的原因以及葱、韭上部割除后叶子能继续伸长的原因。
8.为什么说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和质膜、细胞外核膜等的膜结构,在功能上连续成为统一的内膜系统?12、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根增粗?13、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14、根尖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幼苗?15、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16、比较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17、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18、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19、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20、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茎增粗?21、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22、比较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23、植物有哪些分枝方式?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上对植物分枝规律的利用。
24、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1、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答题要点;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上下胚轴的生长速度不同。
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出土幼苗类型;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留土幼苗类型。
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中播种很有意义。
对于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宜浅播;而对于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应适当。
2、举4个以上例子说明高等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答题要点:如植物的叶片,其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是统一的,表现在:叶片多为绿色的扁平体,其内分布有叶脉,这与叶片光合作用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扁平体状,利于叶片充分接受阳光,叶脉支持功能可使叶片充分伸展在空间。
叶片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壁有角质层,利于表皮的保护作用。
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
叶脉中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利于叶脉执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3、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实践意义?答题要点: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内,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生产上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4、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位置和来源划分,分生组织各有几种?各有何生理功能?答题要点:分生组织的特点是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①顶端分化组织:位于根、茎主轴及侧枝顶,其活动使之伸长,在茎上形侧枝和叶,以后产生生殖器官。
其特点是细胞小而等径,薄壁,核大,位于中央,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内通常缺少后含物。
②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
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活动使根茎加粗和起保护作用。
③居间分生组织:夹在成熟组织之间,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位域的保留。
如禾本科植物节间基部,葱韭叶基部,花生雌蕊柄基部。
按来源的性质分:①原分生组织: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位于根茎端较前的部分。
②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
位于顶端稍下的部分。
边分裂边分化,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度的类型。
③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历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脱离原来成熟的状态(即反分化)重新转变而成的组织。
一般而言侧生分生组织属于次生分生组织。
5、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答题要点: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
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租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
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一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
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所以裸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6、机械组织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答题要点: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机械组织,主要有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两大类。
一般机械组织有细胞壁加厚的共同特征。
厚角组织是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初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是活细胞;而厚壁组织是指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的组织,是死细胞。
常常可通过看细胞壁的特点和细胞的死活来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7、简述水稻、小麦拔节、抽穗时期茎杆长得特别快的原因以及葱、韭上部割除后叶子能继续伸长的原因。
答题要点:主要原因是在这些植物茎的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细胞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每个节间伸长,其结果使茎叶伸长。
8.为什么说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和质膜、细胞外核膜等的膜结构,在功能上连续成为统一的内膜系统?答题要点:大部分的细胞器是由膜围成的,膜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是单位膜。
细胞核的外核膜与粗糙内质网相联系;光滑型的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可转化为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又可衍生出液泡和各类小泡,小泡又可进一步发育为溶酶体、圆球体和微体等。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微体、圆球体、溶酶体和细胞外核膜等的膜结构,在功能上连续成为统一的内膜系统。
同时内膜系统与质膜相连,相邻细胞间的内膜通过胞间连丝互相沟通,提供了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运输系统,使多细胞的植物体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
12、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根增粗?答题要点: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
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
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使根增粗。
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13、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答题要点:植物根的总和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
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根继续生长,明显而发达。
由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如:棉花。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在生长一个短时期后,即停止生长而枯萎,并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这些不定根也能继续发育,形成分枝,整个根系形如须状,故称须根系。
如:小麦、水稻、玉米。
14、根尖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幼苗?答题要点: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
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
①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
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
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
②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
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
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
③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
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
④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
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
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
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
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
15、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常以根毛区的横切面为例来阐述,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吸收组织。
皮层:为薄壁组织。
维管柱(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
1)中柱鞘为薄壁组织。
2)初生木质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3)初生韧皮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4)薄壁细胞(形成层):薄壁组织。
16、比较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答案要点:(1) 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
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不具凯氏带增厚,此为通道细胞。
17、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答案要点:苗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缓解因根系受损伤而水分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采取剪去一部分枝叶的措施。
18、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答案要点:植物移栽,即使是带土移栽,都会使根尖、根毛受损。
根尖、根毛受损,根系吸收水分、无机盐能力下降,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受影响,故水稻大田移栽后,常有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发黄的现象。
19、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答案要点:豆科植物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
根瘤能将大气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游离氮转变成可利用的氮素。
根瘤留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通常总是缺氮的),,所以一些豆科植物如紫云英、三叶草等常作绿肥,也常见将豆科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轮栽20、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茎增粗?答题要点:茎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中形成层;和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也恢复分裂性能,变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