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修改》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修改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勤于修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修改的原则:忠实原意、尽量不改动原文、保持文章风格一致。
2. 文章修改的方法:查找并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错误,优化词句,调整句子顺序,修正语病,使文章通顺、合理、有逻辑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修改文章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章修改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目标和路径。
3. 示范:教师选取一篇学生习作,进行现场修改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修改过程和效果。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修改原则和方法,自行修改一篇习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修改成果,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强调修改文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认真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修改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养成了认真细致、勤于修改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资源:1. 教师示范修改的文章。
2. 学生习作。
3. 修改文章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写作和修改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不断改进。
4. 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将所学修改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效果。
5.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写作比赛,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题】《如何进行作文修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提高作文修改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作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和相互评改。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修改方法应用到实际作文中。
2. 如何在评改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修改示范作文、作文修改技巧资料、小组评改表格。
2. 学生准备:各自准备一篇习作,用于小组评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作文修改的方法,提高作文质量。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作文修改的基本原则:- 客观公正:不偏袒作者,根据作文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
- 实事求是:针对作文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 有针对性:针对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修改。
2. 介绍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语法错误:检查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等。
- 逻辑错误:检查文章思路、论证是否严密。
- 内容问题:检查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新意。
- 格式问题:检查格式是否符合规范。
3. 展示修改示范作文,讲解修改过程和修改要点。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篇习作进行小组评改。
2. 每组制定评改表格,明确评改标准和修改要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评改,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交流1. 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展示评改结果。
2. 全班同学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评改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根据小组评改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作文修改方法时,应注重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案:初中语文作文修改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认识到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质量。
教学内容:1. 作文修改的意义和重要性2. 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3. 作文修改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文修改的认识和经验。
二、讲解作文修改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修改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作文修改的效果。
三、介绍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四、作文修改的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篇作文进行修改。
2. 学生按照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对选定的作文进行修改。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五、分享和总结(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并分享修改的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3. 学生总结本次作文修改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的情况。
3. 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际效果和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作文中常见的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问题。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对作文进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反复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乐于接受批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 如何识别并纠正作文中的常见错误。
2. 教学难点:- 对作文进行全局性的修改,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
- 在修改过程中保持文章的原意和风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作为修改示例。
- 准备修改作文的相关语法知识资料。
- 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2. 学生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篇自己的作文,用于课堂修改练习。
- 学生预习修改作文的相关语法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修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展示一篇修改前后的作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修改的效果。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 语法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 用词不当的修改。
- 逻辑混乱的调整。
- 结构不合理的调整。
2.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篇作文,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2. 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修改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展示(15分钟)1.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修改后的作文,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进。
九年级作文修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构思、严谨表达的习惯。
3. 通过对作文的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
2. 常见作文问题的诊断与修改。
3. 优秀作文的特点与借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常见作文问题的诊断与修改。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作文和一篇需要修改的作文,引发学生对作文修改的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作文问题,如跑题、立意不深、表达不清等,并教授修改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修改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修改自己的一篇作文,运用所学的方法与技巧。
2. 收集优秀的作文素材,进行模仿练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作文修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收集的优秀作文素材和模仿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情况。
3. 通过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运用情况,以及对写作习惯的认识和培养。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作文案例中学习修改方法和技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修改,提高合作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八、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提供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优秀作文,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2. 作文修改指南:整理一份作文修改的指南,包含常见的作文问题及修改方法。
3. 写作素材库:建立一个写作素材库,包含名言警句、人物事例、经典故事等,供学生查阅和使用。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阅读优秀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建议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进行自我审阅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作文修改教案教案标题:作文修改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估能力。
3. 提供有效的作文修改策略和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解释作文修改的概念,并强调它在提高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举例说明作文修改前后的差异,让学生意识到修改能够使作文更加准确、清晰和有说服力。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作文修改问题,如语法错误、拼写错误、表达不清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作文质量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和纠正这些问题,例如通过反复阅读、使用拼写和语法检查工具等。
指导(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作文修改策略和技巧,如:- 阅读作文时专注于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
- 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句子结构来提高段落之间的连贯性。
- 确保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重复。
- 使用具体而有力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作文修改练习,提供一篇学生写的作文,并让学生根据之前介绍的修改策略和技巧进行修改。
总结(5分钟):1. 总结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和目的,强调它是提高写作技能的关键步骤。
2. 提醒学生将这些修改策略和技巧应用到日常写作中,并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自我评估和修改。
扩展活动:1. 要求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修改,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与老师或同学分享修改后的版本。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作文修改策略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在实际修改练习中的表现,包括修改的准确性和改进的程度。
3. 收集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并评估其改进的质量和效果。
教案附注:1. 教师应提前准备一篇学生写的作文和答案,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修改练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修改经验,以促进合作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氛围。
作文修改教案教案标题:作文修改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改正作文中的常见错误,提高作文的质量。
3. 学生能够运用修改策略和技巧,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1. 一篇学生写的作文,包含一些常见的语法、拼写和标点错误。
2. 打印或准备一份作文修改指导手册,包含常见错误和修改策略。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解释作文修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作文的质量,使其更准确、连贯和有逻辑。
讲解常见错误(10分钟):1. 分发学生写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先找出其中的错误。
2. 逐个讲解作文中的常见错误,如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标点错误。
3. 解释每个错误的影响和修改方法。
介绍修改策略和技巧(10分钟):1. 分发作文修改指导手册,让学生阅读其中的内容。
2. 解释修改策略和技巧,如检查语法和拼写、改写句子以提高表达清晰度、使用适当的标点等。
练习和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
2. 学生根据修改指导手册中的策略和技巧,对他人的作文进行修改。
3. 学生讨论和分享修改的过程和结果。
总结和反馈(5分钟):1. 总结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作文修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多写作文,并进行自我修改。
2. 组织作文修改比赛,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修改能力。
3. 邀请专业作家或编辑来班级进行作文修改讲座或工作坊。
作文修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和目的;2.掌握常见的作文修改技巧;3.提高对自己作文的审查和修改能力;4.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作文修改的概念和重要性;2.常见的作文修改技巧;3.常见的作文错误和修改方法;4.作文修改的步骤和流程。
三、教学流程Step 1:导入与引导(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你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会发现有哪些问题?- 你们觉得为什么要修改作文?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介绍作文修改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修改对提高作文质量的影响,并呈现以下内容:- 作文修改是对已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补充或改善的过程;- 修改能够提升作文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准确性。
Step 3:技巧介绍(20分钟)教师呈现作文修改的常见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检查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确保句子结构清晰、意思连贯;- 删除或修改重复、冗长或不必要的句子或段落;- 使用适当的过渡词使文章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检查并修正用词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地方。
Step 4:常见问题与修改(20分钟)教师列举常见的作文错误,并针对每个错误进行详细的修改说明,例如:- 语法错误:主谓一致、时态错误等;- 逻辑错误:观点不连贯、事实错误等;- 表达不准确:词义混淆、词语重复等。
Step 5:修改步骤与流程(15分钟)教师介绍作文修改的步骤和流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第一遍修改:检查句子结构和语法错误;- 第二遍修改:检查逻辑性和连贯性;- 第三遍修改:检查拼写和用词准确性。
Step 6:示范与练习(30分钟)教师提供一篇学生作文样本,并结合上述技巧和步骤进行修改示范。
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换作文并进行修改练习。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1.课堂练习:收集并点评学生在修改练习中的表现;2.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修改过程和心得体会;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初中记叙作文修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通过对作文的修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如何自我修改和提高。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2. 学生写作实践3. 作文互评与修改三、教学过程:1. 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1)情节构思: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情节,使文章内容紧凑、连贯。
(2)人物塑造:要鲜明地描绘人物的特征,包括外貌、性格、语言、动作等。
(3)环境描写:要根据情节需要,恰当地描绘环境,以增强文章的氛围。
(4)开头和结尾:开头要新颖有趣,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尾要富有回味,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学生写作实践:根据讲解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动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学生选取一个有意义的事件或经历,注意运用所学技巧,使文章具有吸引力。
3. 作文互评与修改:(1)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价,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表扬。
(3)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引导学生自行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文质量和互评修改过程,评价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写作实践和作文互评修改,使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取得进步。
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动笔,乐于表达。
初中语文写作修改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文章结构、逻辑顺序、语言表达等。
2. 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写作态度。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3. 修改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如选题、构思、语言表达等。
2. 提问:你们在写作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有哪些困难?二、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讲解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逻辑顺序、语言表达等。
2. 让学生现场进行写作实践,可以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短文写作。
三、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讲解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如逐句审读、找出病句、修改错别字等。
2. 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相修改。
四、修改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篇学生的作文,进行实例分析。
2. 引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3.让学生根据修改意见,对作文进行修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的收获。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和修改的重要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写作态度。
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的质量:文章结构、逻辑顺序、语言表达等。
2. 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能否找出病句、修改错别字等。
3. 学生对写作和修改的态度:是否认真、细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写作技巧、作文修改的方法与技巧以及修改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写作和修改的基本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作文修改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写作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初中语文《作文修改》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学生习作的修改,往往是一个综合而又宏大的工程,文章的主题、选材、语言、构思,可能都需要做出调整。
这样就使作文修改的指导变得庞杂无序,“随笔化写作教学”力求根据学生日常随笔实际,在一节课上,确定一个指导专题,通过展示、比较、指导、演练,专项突破,使学生的写作循序渐进。
对于文学创作中“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
要么照搬生活,缺少对生活的提炼与艺术的构思,使文章不够凝练生动;要么编造生活,虚构情感,使文章矫揉造作,失去生机和信度。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但“真实”不是只写事实,“真实”是给读者的一种感觉。
这一节课就是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造假问题,确定专题,指导改进。
教学目标:让学生领悟到写作要给人“真实”的感觉。
教学步骤:
课前批阅学生随笔或作文,确定专题,找出例文。
一、病文展示
记忆槐花
孙杰
在一个偌大城市的郊外,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棵高大的槐花树,在那里,我的记忆曾经冻结,我曾淡忘那个小山村,但是那熟悉的槐花香至今铭记于心。
我总是盼望过年,因为那时妈妈会给我红包,还有很多好吃的,可是我又不希望过年,因为总要回那个村子,那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可是这一天到来了,那是大年初二,“快起来,我们今天要到姥姥家去了。
”妈妈一面催促,一面收拾东西。
“可不可以不去?”我央求道。
“不可以。
”妈妈斩钉截铁地对我说。
我不情愿地从床上下来。
大约有二十分钟,我们便到了那个小山村,村民一见探亲的我们便拉住妈妈的手不放,我讨厌那样的热情,真土!我们转个胡同口便看到了姥姥家,姥姥一大早便在门口迎接了。
我不屑一顾的朝别处看,只见一颗苍老,健壮,透着几分生气的槐花树豁然立于眼前,枝干那么高,似乎要摸到天上,上面零零星星的挂
着几片槐叶,风一吹,摇摇欲坠。
树下,树的粗根露出几道,特别有意境。
旁边摆着几块大石头,样子丑陋,但坐上去一定舒服。
“怎么哩!喜欢槐树呀?”我一愣,赶紧把思绪收了回来。
“喔”我应了声,“如果你想吃槐花,咱家还有呢!”我眼前一亮,“有吗?真的吗?”我这个人没什么嗜好,可对槐花情有独钟,姥姥说着便把我领到了屋内,从一个阴森的小屋子里,取出两袋槐花干,我一瞥说:“和超市里卖的没什么两样嘛!”“嗯,这可不一样,这槐花就是门口那棵槐树上长的,别看春天开那么多,真正存下来的可不多,它味道就不一样了,你尝尝。
”我接过一包,近距离的看,包装袋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槐花干”三个大字。
我撕开袋子,取了一小片含在嘴里,片刻,一丝清凉涌上心头,真是清爽恬人啊!我迅速地吃了起来。
姥姥似乎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嘴,没说。
小时候,记得姥姥是不喜欢女孩子的,想到这里,我又生气了起来。
晚上,我到院子里散步,坐在那棵树下,听着风在头顶刮过,看着满天的繁星,心情又好了起来。
这时,一件大衣披在我身上,我一看,是姥姥,“风大,小心感冒。
”我一抖肩,把大衣还给他:“我就是出来吹风的。
”便扭过头去不理她。
“你喜欢这槐树?”“是。
”“其实你小时候爬过它的,只是隔太久,忘了,那时呀,好多小孩比赛爬树,结果还是你爬得快,别人都说你机灵,可是,我们谁不知道,这槐花树上的刺多坚硬呀!”姥姥说着便笑了起来。
姥姥又一次把大衣披在我身上,这次我没有拒绝,而是安安稳稳地靠在树上。
我抓起身旁的槐花干,嚼着,这次却有一点莫名的苦涩味道。
第二天清早,姥姥便早起床了,“快来呀!我给你们熬了槐花粥,甘甜甘甜的。
”我欣喜地跑过去,舀了一勺,“真好喝。
”我抬头望了望姥姥,又慌忙地把视线转向了妈妈,姥姥也从诧异变为欣喜。
我试图去找槐花干,那阴森的小屋,使我一阵阵的发冷,这让我想起姥姥那双哆嗦的手,心不禁揪了起来。
这时,姥姥进来了,说:“哎呀,这屋子太冷了,你怎么进来了,想吃,告诉我不就是了。
”于是姥姥把我硬生生地拉了出去,不知怎么的,一种温暖涌上心头。
启程的日子到了,我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尽管走前姥姥给我放上了三大包槐花干,可是我总感觉掉了点啥。
回到家里,我把槐花干放入冰箱,再去
吃的时候,或许冰箱取代了阴森的小屋,味道不那么甘甜爽口了,或许,柔软的沙发取代了槐花树,味道不那么自然清新了,或许身边没有了姥姥的唠叨不舍,显得更加清冷了。
请二三名同学谈谈读后感。
二、对比展示
再展示一文,着重从两文给人的真实感方面进行对比。
花谢了,而生活依旧继续
高珊
有人说:“人死了就好像是谢了的花,一去不回。
”而花谢后,生活依旧继续……
——题记那天中午,饭刚吃到一半,就听电话叮铃铃地响了,妈接的电话,是爸打来的,我当时并不清楚爸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是看到妈妈顿时变了脸色。
我问妈,她不说话,叫上婶婶和妹妹,拉着我一块打车去医院,我那时虽然只有十岁,但我感觉的到,一定有什么不祥的事发生了。
爸爸这两个月一直在医院看着病危的奶奶,他现在打电话来,一定是奶奶出事了。
果然,我还没有到病房,就已经听到姑姑的哭声,看到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切,我顿时呆住了,一时间变得不知所措。
当我渐渐清醒后,我看了看周围,老姑一个人坐在走廊的长凳上发呆,而小姨奶、大姨奶则是含泪看着奶奶,嘴巴不住地抽动着。
妈妈、婶婶蹲在奶奶床前,默默为奶奶穿着寿衣,红红的颜色,很刺眼。
爸爸握着奶奶已经没了温度的手自言自语道:“妈,我给你暖暖手,你的手太凉了。
”许久之后,我看着从班上赶来的叔叔,他的头发已经乱得像一个鸟巢了,大概车骑得太快吧!而我转过头看到满脸泪痕的妹妹时,我的双眼已经模糊不清了。
那天下午,奶奶被拉到殡仪馆,就在奶奶被推进火化车间的瞬间,我,妈妈,婶婶,姨奶,妹妹,姑姑,我们一群人被挡在了门外,想要奋力挣脱他们挡着的手,却早已没了力气,只是口中不停地叫着,喊着。
我呢?还傻乎乎地盼着奶奶突然间醒过来,嘴里不停地喊着:“等一会儿,奶奶没死,她一会儿就睡醒了,她还活着。
”
天渐渐暗下来了,把奶奶下葬以后,我们被送回了爷爷家,下车之后,妈和
婶子不停地给认识的长者下跪,嘴还不停地说着什么。
晚上,我们谁也没有吃饭,我趴在自己的卧室里,不停地抹眼泪,回想着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她虽然并没有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却一直为我们默默地付出。
每天,她骑着那个带斗篷的三轮车,载着我和妹妹去学校,天热的时候,我们坐在斗篷里凉快,而奶奶却在斗篷外吃力地蹬着车子,有时候突然下雨,我和妹妹躲在斗篷里,而奶奶却在斗篷外淋着。
有一天,奶奶载我们放学回家,住宅区的大门口有段很大的下坡路,奶奶一不小心翻了车,我们三个都从车上摔了下来,那时候感觉那天特倒霉,可现在想来,却泛着甜蜜,同时,也有悲伤。
那一晚,我哭着睡去,却笑着醒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奶奶,在梦里,她不停地对我笑,笑得很灿烂。
我知道,这一切是奶奶对我的祝福,她要我活得快乐。
三、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对比所发现的第一篇文章不真实的地方。
1.感情不真实。
对小山村的感情不真实。
“可是我又不希望过年,因为总要回那个村子,那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一般不会不喜欢那样优美的小山村,何况还有那能爬上去摘槐花的槐树,热情的乡民,疼人的姥姥。
对姥姥的感情不真实。
一个疼爱外孙女的姥姥怎会不招人喜爱呢?只是因为对槐花的喜爱就改变了对姥姥的厌烦,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越发使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两个小作者分别读自己作品的时候,第一个作者感情平淡,而第二个作者在读时已经泣不成声,这也验证了对老人感情的真假)
2.人物言行不真实。
既然每年都要来姥姥家,为何见到槐树还会感到惊诧?“你喜欢这槐树?”“是。
”“其实你小时候爬过它的”,既然从小在这里玩耍,姥姥怎能不知道“我”喜欢槐树槐花呢?
3.细节不真实。
“包装袋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槐花干’三个大字”,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一个老太太怎么还会在自己晒出的槐花干上写字呢?
四、指导点拨
不可否认,两个小作者都想表达对自己亲人的深厚感情,感情都是纯朴真挚的。
而第一篇文章却因为很多的不真实而使真挚的感情变了味,而第二篇则
以感人的场面和生活细节的回忆,突出了对奶奶的怀恋,让读者也感动不已。
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发言。
(感情要真挚,生活细节要真实,人物言行要符合其性格特点,情节的展开要符合逻辑……)
强调: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但真实不是写事实,不是照搬生活,“真实”是作者要给予读者的一种感受。
虚构的情节照样会给人真实的感觉:《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所见所闻可谓荒诞离奇,《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也非常人所能想见,但是成千上万的读者深入书中,都会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即使在虚构的世界中也照样有人性的真实,社会的真实,也照样是赞美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写作,正像鲁迅所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生活的真实”必须与“艺术的真实”融为一体。
五、实战演练
请帮助孙杰同学修改《记忆槐花》,或修改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真实”,让感情更真挚,主题更凝练。
六、修订后的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