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1.74 MB
- 文档页数:19
教育综合知识点记忆技巧梳理由于教育综合涉及的知识面广,大纲要求的识记性知识点比较多,给考生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了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高效且全面的对教育综合知识进行复习,我们在对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给考生梳理部分知识点的记忆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能够高效的复习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一、知识体系梳理教育综合知识共涉及到五大考试模块,分别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教综知识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记忆技巧:梦中大论梦:孟子??中:中庸??大:大学??论:论语(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教综简答题考查的一个形式,有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身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3)夸美纽斯是近代着名教育家,对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而,夸美纽斯的相关知识点是教综考查的重要内容。
记忆技巧:夸大侄子拌饭代表人物。
内发论代表人物记忆技巧:内服威力大格外爱做梦内:内发论??服:弗洛伊德??威:威尔逊?格:格赛尔??梦:孟子外铄论代表人物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外:外铄论??寻:荀子??落:洛克??花生:华生(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尤其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其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长期性、间接性,是教综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记忆技巧:连广创富,尝遍人间主食连:连续性??广:广延性?创:创造性?富:复杂性??尝:长期性?间:间接性?主:主体性??食:示范性(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教综考查的一个大模块,常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形式考查。
记忆技巧:三爱两人一终身三爱: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两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终身:终身学习弓:巩固性?寻:循序渐进性??????英:因材施教性?里:理论联系实际性??粮:量力性?食: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14)德育原则是教综最为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考查。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本复习重点与难点1.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5.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许多人对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迫求和探索。
心理现象,既包含了人的心理现象,也包含了动物的心理现象;既关注个体的心理现象,也关注群体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与物质现象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
而尽管动物也有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并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因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二)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心理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这些心理现象所遵循的规律。
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三)预测和控制心理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认识范畴,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
这就需要将心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心理学研究任务的又一必要的组成部分。
这方面任务归结起来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
三、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见图3-1。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333教育综合lucky学姐笔记1、笔记整理要有条理性,逻辑性,知识点要完善丰富,清晰呈现。
(1)每章根据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又称树形图,框架图和逻辑图),这样可以帮助后期的复习和巩固,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每章的知识框架树形图来回忆相关知识点,这样也可以测试自己复习程度,查漏补缺。
比如说大扩号里面有小括号,可以很清楚的展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性的这样的笔记。
所以,我希望大家的笔记是框架,以及框架之下细化到具体的词汇的一个相应的笔记就可以了,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慢慢的细化。
(2)真题里面以什么样题型出这个知识点,怎么样提问这个知识点,在知识点后面都要作相应的补充,这样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可以出的什么题型,可以针对性的复习。
例如:这个知识点真题中经常出名词解释,那么复习准备的,整理笔记的时候,就按照名词解释来整理。
如果真题中经常出的是简答论述题,整理的时候就根据简答论述题型来整理。
每个答案要罗列清晰,1、2、3,4点写清楚。
(3)在知识点后面补充上真题如何提问该知识点,可以避免题目出现而不知道回答哪个知识点的尴尬。
每个知识点总结不能只是主干的几句话,需要参考大纲指南或凯程的解析作相应的内容补充,针对答题,毕竟是应试考试。
这里要提醒一下,大纲指南中有的知识点不是很全,有很多学校常考的知识点只有主干的几句话,例如:教育学原理中第四章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大纲指南中只有: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这3个方面主干的几句话。
而这个知识点却是很多学校喜欢考简答论述题,如果知识按照大纲指南中这简单主干几句话来回答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得不了高分,所以对于这样的内容一定要参考其他的解析,例如:凯程的应试解析,作知识点的补充,让答案更全面丰富与完善,针对考试答题。
2、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真题以及其他各校333真题的充分利用,帮助寻找重点。
(1)我当时是用荧光笔来标注代表各个学校常考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根据各个学校333真题出现频率来总结的,出现频率高的就是重点,这个可以在相应的知识点后面详细标注各个学校的333真题,哪个学校,哪一年出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来,哪里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是学校常考的。
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概念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现象: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产生与发展孕育阶段柏拉图《理想国》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重视胎儿保健、优生、优育(胎教)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提出未来的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萌芽阶段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学的人代表著作《世界图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母育学校》第一本学前教育著作《大教学论》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说洛克提出“白板说”代表著作《教育漫画》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卢梭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以儿童为中心代表著作《爱弥儿》初创阶段福禄贝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恩物杜威代表著作《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蒙台梭利代表著作《童年的秘密》理念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南陈北张”南陈“ 陈鹤琴”中国现代教育之父“”北张“ 张雪门在北平香山慈幼院主办幼稚园和幼稚师范学院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意义有利于学习者认识教育基本原理有利于教师梳理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有利于国家规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学前教育概念广义凡事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狭义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产生与发展98社会发展31对象···目标我国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前教育目标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地方97合作与衔接52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概念2产生与发展59研究方法4研究意义3学前教育概念4产生与发展古代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洛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恩格斯发展原始社会公养公育教育无阶级性 权利平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流行的识字教材教育思想古代中国《礼记》提倡男子上学 女子不能出闺门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家庭教育思想家,《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著作西方《预成论》是一种不正确的儿童观。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思维导图简介二、了解形象思维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3,3,3,3;4,4,4,4;5,5,5,5;6,6,6,6;接下来:7,7,7,7;4,4,10,10;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一、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
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
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思维导图视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年级思维导图》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总体目标1.复习有关数的认识的知识,让学生经历回顾、整理和反思的学习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性质及改写的方法,体会各类数之间的联系与适用情况的区别,形成数的认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抽象能力,感受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复习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复习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公式、计算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学建模,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代数思想。
4.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自主梳理、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整理复习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模型思想和函数思想。
5.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利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合情推理、统筹优化、一一对应、模型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一)数的认识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①整数【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
【正数与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等,需要用两种数。
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38,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38 等,这些数是负数。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日常用法:过程、方法、社会制度教育的词源“教” “育” 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赫尔巴特—概念、道德、包括教育的定义——广义:学校、家庭、社会狭义:专指学校教育教育者—主导基本要素学习者—主体教育影响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措施—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朱熹—错误观点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动物的本能—第一个正式提出—否定社会性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美〗孟禄——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抹杀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生产劳动生活起源论——杨贤江,杜威学校教育的产生 1.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客观条件:脑力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原始社会的教育 1.还没有独立的形态2.没有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场所3.没有阶级性,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机会均等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教育的劳动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教育发展的历程奴隶社会夏: 出现了最早学校教育形态,文献有记载,(学校萌芽)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禹建立了夏朝商: 产生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正式产生学校,西周: 政教合一,学在官府(阶级性)国学、乡学之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早的分科课程)(礼乐为中心,核心是礼)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稷下学宫,私学兴起封建社会西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 科举制、六学二馆(等级性,受教育权的分配)宋代: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学:程朱理学明: 八股文清: 1905 年废科举有史可查最古老的学校——宫廷学校古埃及设置最多:文士学校(教书写,律令,地理之类)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①雅典:培养政治家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②罗马:军人,武士欧洲封建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教育内容《吠陀》婆罗门——僧侣祭司古代印度教师——僧侣婆罗门教-刹帝利——军事贵族(种族歧视)吠舍种姓——农工商业佛教首陀罗--社会最底层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形成关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形成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近代社会的教育: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3.教育逐步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5.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6.教育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走向世俗化7.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治教现代社会的教育: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8.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发展动力和核心; 动力研究任务: 教育规律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孔子——《论语》—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有关教育的文献有教无类——教育起点机会均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提出,孔子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示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优则仕,文行忠信,富民教民墨子——兼爱,非攻虽不叩必鸣叫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之)教育目标:培养监士(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辨论,高尚道德)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注重文史和逻辑思维老子(道家)——《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人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最早提出道德一词《学记》——乐正克——选自《礼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学的雏形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顺序性原则长善救失——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之困教学相长——贪多、狭窄、自满、畏难预时孙摩原则师道尊严——高度评价老师的作用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一部教学法论著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美德是否可教助产术,产婆术,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西方第一个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柏拉图——哲学王——《理想国》寓教于游戏最先提出男女同教育国家主义教育思想西方国家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洞穴中的囚徒教育目的在于灵魂转向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灵魂》百科式全书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进行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教育遵循自然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独立:培根(英国)——1623 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确立下来《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提出实验归纳法夸美纽斯(捷克)——1632 年《大教学论》教育学近代独立形态开端/萌芽普及初等教育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了理论的著作提倡循序渐进、直观、自然适应性的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泛智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或学习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学年制,性善论者名言:1.把一些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3.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4.教育在于了发展人的个性,5.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6.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展望是巨大的(大教学论)洛克(英国)——《教育漫画》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教育万能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名言: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有他们的教育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