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广播发射台发射系统技术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2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60DIGITCW2023.05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产业面临着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使命,对广播发射台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
广播发射设备是广播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功能是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调制及放大,并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传输。
因中波的波长要比长波短,需在更深处的电离层才能产生反射,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由于地面和空中的信号是同步的,中波广播发射机接收信号的难度较大,发射距离通常为数百千米[2],中波广播发射机主要用于近程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和航空通信等。
当前,调频广播发射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号传输、信号覆盖、发射机功率及噪声等方面,导致其无法及时向各转播单位反馈报警信息和转播数据,影响事件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
本文研究设计的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构建自动化控制系统总框架,从下位机PLC 及其他设备进行硬件设计,实时监控中波广播发射机的状态,精准采集发射机数据。
逐步建立起中波广播发射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建立科学、高效的远程监测体系具有一定帮助,为今后的自动化广播发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1 自动化控制系统总框架设计中波广播发射机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主框架形式,系统中包括人机交互、主控单元以及各个子单元三大部分[4]。
人机交互单元由上位机和触摸屏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利用RS-485/232通信接口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下位机系统时间的远程更改以及对发射机的开关断路;主控单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它一方面可与人机交互,另一方面又可与各个子系统进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萨嘎尼玛(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阿里中波转播台,西藏 阿里 859000)摘要:文章中设计了一套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构建自动化控制系统总框架,从下位机PLC及其他设备进行硬件设计,实时监控中波广播发射,精准采集发射机数据。
广播发射工艺说明一、说明书1.设计依据及遵循标准:1.1 设计依据1.宁夏中卫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与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签订的《宁夏中卫中波实验台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2014年《西新工程第五期新建宁夏中卫市中波实验台工程初步设计》;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西新工程第五期新建宁夏中卫市中波实验台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新广电函〔2014〕528号。
2014年10月23日。
4.宁夏中卫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提供的建设场地测绘图及地勘报告;5.宁夏中卫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提供的各专业所需的相关技术资料文件等;6.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质量体系文件。
1.2遵循标准1.《中、短波发射台设计规范》(GYJ34-88);2.《中波、短波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GY5069-2001);3.《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建设标准》(建标126-2009);4.《中、短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225-2007);5.《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规范》(GY5056-2005);6.《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标准》(GB/T5059-97);7.《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GY/T5084-2011)。
2.设计范围中波广播发射机工艺系统及发射设备安装设计。
3.设计规模宁夏中卫中波实验台配备5部中波发射机,总功率23Kw,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宁夏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中卫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中卫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共5套中波调幅广播节目。
发射机房使用面积约108m2,值班室使用面积约16㎡。
4.发射系统宁夏中卫中波实验台中波调幅广播发射系统共安装5部中波发射机,完成5个频率的发射任务。
发射机配置如表1所示。
从节传系统送来的上述各套中波广播节目源数字音频信号,在值班室经过音频信号处理后,送至相应的中波发射机。
中波的发射与接收一、中波的定义中波是指频率为300kHz〜3MHz的无线电波,中波的频段范围是526.5KHz〜1606.5KHz,其波长为575〜187m,频带间隔9KHz。
中波广播(MW: Medium Wave)采用了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的方式。
在不知不觉中,MW与AM之间就划上了等号,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像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 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航空导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广播只是中波广播的调制形式而已。
二、中波的传播特点中波广播主要通过地面波传送,中波广播晚上还可通过空间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
传播特点存在衰落现象,场强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易受太阳活动电离层暴(日凌)影响。
无线电波碰到导体时,就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损耗掉一部分能量,这种使电波能量变弱的现象,叫做对电波的吸收。
大地是导体,对中波的吸收较强,故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传播不远(约二三百公里)。
白天,由于阳光照射,电离层密度增大,使电离层变成良导体,致使以天波形式传播的一小部分中波进入电离层就被强烈吸收,难于返回地面,加之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又被大地吸收而传播不远,于是就造成白天难以收到远处的中波电台。
到了夜间,大气不再受阳光照射,电离层中的电子和离子相互复合而显著增加,故电离层变薄,密度变小,导电性能变差,对电波的吸收作用也大大减弱,这时,中波就可以通过天波途径,传送到较远的地方,于是夜间收到的中波电台就多了。
三、中波广播的发展历程中波广播技术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中波广播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提高中波广播发射机效率和可靠性的过程。
经过近100 年的发展,中波发射机的效率从40%提高到近90%,极大地降低了中波发射机的日常维护费用,发射机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停播率大大降低,基本上满足了不间断、高质量播出的要求。
课程设计--中波电台发射、接收系统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设计题目:中波电台发射、接收系统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3.10. 24-11.08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接收机的任务是将接收到的高频已调幅信号进行解调,将其变为低频的信号。
通常,发射机包括高频振荡、低频信号、调制和功放四大部分;超外差调幅接收机包括本地振荡、混频器、解调和功放四大部分。
关键字:调幅、发射机、解调、接收机一、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1.1 设计目的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了解高频振荡器电路、高频放大器电路、调制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1.2 设计要求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本设计可提供的器件如下,参数请查询芯片数据手册。
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6高频小功率晶体管3DG12集成模拟乘法器XCC,MC1496高频磁环NXO-100运算放大器μA74l集成振荡电路E164831.3 设计原理发射机包括高频振荡、低频信号、调制和功放四大部分。
载波信号振荡器主要产生谐振射机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 1.1 调幅发射机系统原理框图1.4 设计方案1.4.1 载波信号振荡器载波信号振荡电路的输出是发射机的载波信号源,要求它的振荡频率应十分稳定。
一般简单的LC 振荡器其振荡频率在2110~10--之间,经过改进的电容三点式反馈振荡器希勒振荡器具有较好的频率稳定度,而且可以在较宽范围内调节频率。
• 158•3.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这一步是权重的展示,体现了上层与下层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相对重要性排序。
求解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结果如下:A :λ=6.35 ω=(0.16,0.19,0.19,0.05,0.12,0.30)T B 1:λ=3.02 ω=(0.14,0.63,0.24) T B 2:λ=3.02 ω=(0.10,0.33,0.57) T B 3:λ=3.05 ω=(0.32,0.22,0.46) T B 4:λ=3.05 ω=(0.28,0.65,0.07) T B 5:λ=3.00 ω=(0.47,0.47,0.07) T B 6:λ=3.02 ω=(0.77,0.17,0.05) T求解各矩阵的CR 值,判断是否符合一致性检验。
A 矩阵CI=0.07 RI=1.24 CR=0.056<0.1ω(2)0.160.190.190.050.120.30ωk (3)0.140.100.320.280.470.770.630.330.220.650.470.170.240.570.460.070.070.05λk 3.02 3.02 3.05 3.05 3.00 3.02CI k 0.010.010.0250.02500.01RI 0.58CR0.0170.0170.0430.0430.017经过计算,A 矩阵B 矩阵CR 均小于0.1,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代表某一层次和最高层的相对关系,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择优选择合适的结果(王晶,基于熵AHP 法和数据挖掘的医药流通行业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河北工业大学,2015)。
CR 总=0.01255/0.58=0.022<0.1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各方案权重可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ω1=0.40 ω2=0.34 ω3=0.26即各方案的权重排序为:ω1 > ω2 > ω3故在3个阵地中应选择A 1作为导弹发射阵地。
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第一章设计目的、任务和要求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设计要求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Ω,总的输出功率50mW,调幅指数30%~80%。
调制频率500Hz~10kHz。
设计任务1.针对每个系统给出系统设计的详细功能框图。
2.按照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及系统功能框图,给出详细的参数计算及方案论证、器件选择的计算过程。
3.给出详细的电路原理图,标出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给出详细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
第二章总体方案介绍及工作原理说明2.1总体方案介绍调幅发射机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主振级、缓冲级、AM调制。
发射机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信号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个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
调幅发射机通常由主振级、缓冲级、振幅调制组成。
根据设计要求,载波频率f=1MHz ,主振级采用西勒振荡电路,输出的载波的频率可以直接满足要求,不需要倍频器。
系统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 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系统设计框图2.2各部分功能介绍图2-1中,各组成部分的的作用如下:振荡级:产生频率为1MHz的载波信号。
缓冲级:将晶体振荡级与调制级隔离,减小调制级对晶体振荡级的影响。
调幅级:将话音信号调制到载波上,产生已调波。
功率放大级:为了使调幅信号能够发射出去,将其功率放大。
第三章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及分析3.1主振级主振级是调幅发射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用来产生一个频率稳定、幅度较大、波形失真小的高频正弦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
主振器就是高频振荡器,根据载波频率的高低,频率稳定度来确定电路型式。
该电路通常采用晶体管LC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包括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即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器。
本级是用来产生1MHz左右的高频振荡载波信号,由于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主振级决定,因此要求主振级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振荡功率,其输出波形失真较小。
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结构及日常维护技术发布时间:2023-01-12T06:39:35.53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第16期作者:仁庆江措[导读] 中波广播发射系统具备相对较为复杂的结构,其中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维护管理期间,仁庆江措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芒康中波转播台西藏昌都市 854500摘要:中波广播发射系统具备相对较为复杂的结构,其中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维护管理期间,工程人员、技术人员需要采取科学高效的维护检测手段,结合行之有效的检测技术、检测方式,完成对相关系统部件高效率地处理控制,并且结合科学高效的检测方法,提高系统的综合运作水平。
同时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相关单位也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方式,采取定期+不定期的组合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
本文对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结构以及日常维护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系统;日常维护引言:当前,在中波广播发射系统日常运维管理过程中,工程人员、技术人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结合科学高效的管控方法,提高整个体系的综合运作水平。
在对相关系统进行优化布局的过程中,工程人员也需要采取精益化、精细化的控制措施,实现对整个系统结构高效率的管理控制,严格参照作业指南、作业手册,开展高效率的检测管理活动,从而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一、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结构中波广播发射系统涉及音频调制系统、冷却系统、电源系统、监控系统以及射频系统,各个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组成结构,在对相关系统进行优化设置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参照各系统的结构模块,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应对措施,比如在对音频调制系统进行管控期间,需要保证整个系统能够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有效转化处理,在该系统中设置有调制编码器,将二进制的音频信息转变为相应的数字信号,实现对音频的高效处理,完成信息输入、输出。
其次在整个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中需要配置滤波器以及整流电源,为相关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在此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参照整个系统结构的功率运作需求,完成对电源系统更加科学高效地配置和优化。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组成架构与工作原理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化控制设备和应用已日益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传统媒体的中波广播发射台,也相继建立了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使一个个发射台站“信息孤岛”联成数据网络,实现发射台的远程管理、可视化管理和集约化管理,减轻值班员劳动强度、降低台站运营成本。
本文对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架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组成架构;工作原理1.自动化监控系统子系统组成及作用1.1子系统组成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子系统包括:运行综合管理子系统、核心业务自动化管理子系统、电力管理自动化子系统、公共业务自动化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子系统,另外还有对外接口和安全防护系统。
图1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子系统组成1.2各子系统的作用运行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台站内各自动化系统运行和相应的业务处理过程的统一管理和监控,主要包括对核心业务自动化系统、电力管理自动化子系统和公共业务自动化管理子系统的管理。
核心业务自动化系统完成节目传输调度、发射机管理、节目监测和天线切换的自动化,保障可靠地接收节目信号,按时、满功率、高效率地完成播出任务。
电力管理自动化主要指对发射台内各种电力设施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关键的电气指标数据进行采集,管理监控对象主要包括变压器、开关柜。
公共业务自动化主要指发射台内各配套设施的自动化,保障发射台内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消防监测、安全防护管理等。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子邮件、公文流转、视频会议、档案管理、车辆管理、考勤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库房管理等,各台站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内容。
1.发射台自动化系统的分层模型按照整个台站自动化系统的逻辑层次来分,可将发射台自动化系统划分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
图2为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分层模型示意图2.1设备层设备层主要是指自动化系统的各个被控对象,包括发射台内需要实施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设备,如:中波发射机、接收机、节目切换矩阵、信号分配器等节目传输调度设备;信号采集器等节目监测设备;天线交换开关;馈线测温光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稳压电源、UPS和柴油发电机等电力设备;摄像头、入侵报警器、巡更设备、门禁等安防监控设备;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设备。
一、中波发射台简介1)、播出频率、节目。
7个频率,7套节目。
2)、播出时间。
从早上5点到24点。
3)、覆盖面积。
10KW 约50公里,1KW 约10公里。
4)、占地面积。
66670平方米。
二、中波广播历史最早用于广播的频段是中波频段。
1920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中波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成立。
中波广播的诞生,使广播成为继报纸以后的第二媒体。
它以接收简便、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内容生动等优点成为大众获取新闻和各种信息的重要媒体,同时成为大众欣赏音乐和其他文艺节目的主要方式。
1923年一个美国人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中波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时中国广播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这声音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中波广播得到迅速发展。
建国后全国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逐年增加,发射功率不断扩大,经过近60年的发展,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听好中央、省、市三套以上节目。
收听广播已成为部分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广播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强大现代化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有效工具之一,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
三、中波广播发送系统1) 无线电广播通信系统从广义上讲,一切将信息从发送者送到接受者的过程称为通信,实现这种通信传送过程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应包刮信号源、发送设备、传输信道、接收设备和收信装置。
其方框图如下所示。
传输媒质无线电广播通信系统方框图发射装置包刮换能器、发射机和发射天线三部分。
换能器将发送信息变换为电信号,对声音广播来讲,换能器就是话筒。
发射机将电信号变换为足够强度的高频电振荡。
发射天线将高频电振荡变换为电磁波,向外辐射。
传输媒质是自由空间,根据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范围不同,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输方式也很不相同。
通常可分为地波(表面波)、天波(空间波)、直接波(直射波)。
目录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 (1)一、设计目的 (1)二、技术指标 (1)三、工作原理与框图 (1)四、各部分功能电路设计 (2)1.西勒振荡器及射极跟随器 (2)2.AM调制电路 (4)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8)4.高频功率放大器 (9)五、发射机联合调试 (11)超外差接受机系统设计 (12)一、设计目的 (12)二、技术指标 (12)三、工作原理与框图 (12)四、各部分功能电路设计 (13)1.本机振荡器 (13)2.乘法器混频器 (14)3.中频放大器 (16)4.检波电路 (17)5.低频电压放大 (19)五、接收机机联合调试 (20)参考文献 (22)中波电台发射系统设计一、设计目的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
二、技术指标表格1:发射机技术指标载波频率535~1605kHz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输出负载51总输出功率50mW调制指数30%~ 80%调制频率500Hz~10kHz三、工作原理与框图图1:发射机原理框图主振器提供频率稳定的载波信号,缓冲器为主振器提供合适负载,并使主振器与下级隔离,减小后级对主振器的反馈的影响。
由于振荡器输出的电压幅度较小,而采用乘法器调幅电路是也要求输入电压幅度小,刚好满足条件。
振幅调制器完成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混频的功能,使载波幅度随着调制信号变化而变化,并通过带通滤波器将不需要的频率分量滤除,之后由于已调信号电压幅值过小,姑送入高频放大器先放大电压,再通过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大信号功率。
四、 各部分功能电路设计1. 西勒振荡器及射极跟随器由于技术指标中要求频率稳定度较高,不低于10-3,姑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西勒振荡器,原理图如下:图 2:西勒振荡器原理图西勒震荡器的主要特点是电感上并联一个电容C4,用它改变震荡频率,而p1、p2不受其影响,整个波段中振幅平稳,且频率稳定度高,而且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频率。
静态工作点设置:一般小功率振荡器集电极电流I CQ 大约在0.5~2mA 之间选取,集电极对地电压V CQ =(0.6~1)V CC ,发射机对地V EQ =0.2V CC 。
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信源系统即信号源系统,中波发射台的信源系统包括•:卫星信号、光纤信号、微波、FM信号、GPS同步信号接收和音频处理器几个部分。
图43为中波发射台信源系统方框图。
图43中波发射机房信源系统方框图第一节卫星信号作为中波广播的节目信号源,数字卫星信号的传输与接收是近二十多年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广播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一种广播传输形式,简称DHT。
1.数字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的组成数字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包括前端系统、传输系统、用户管理 系统和用户接收系统,图44为卫星直播系统传输和接收方框图。
图44数字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方框图1.1 前端系统:前端系统主要负责节目源米集、编辑、包装制作、 并对音视频进行MPEG-2编码,复用技术是将音视频信号和辅助信号 混合成一套节目数码流,并可进行加扰和授权控制。
信道编码完成 A/D 转换、制式转换和码率压缩,在有限的卫星转发器频带上传送更 多的节目。
采用PQSK 调制方式,可以在信号微弱的情况下获得足够 的信噪比,PQSK 调制器将包含着音频、视频的信息基带信号调制到70卜吐,再通过上变频器将70\吐中频信号变成射频信号C 频段6 GH: 或Ku 频段14GHz, 视频输入 音频输入 音视频压缩编码器信 道 编 码 QPSK 调 制 * .视频输入音频输入 解调器和处理器上行发射系统复用器 下行接收系统 LNB 低噪声 变频器组件 中 频 放 大 下变频器本地震荡1.2传输系统:高频功率放大器将上变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放大到所要求的功率,经波导送至天线,发射天线将信号发送到直播卫星上,直播卫星上的转发器将来自于发射站的信号放大处理后经过另外一个频率向地球覆盖区域发射。
1.3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负责登记和注册用户管理资料; 购买和包装节目;制定节目计费标准及用户收费管理。
1.4用户接收系统URD):用户接收系统有接收天线、LNB (高频头)、传输线缆、综合接收解码器(卫星接收机)。
中波广播发射台发射系统技术流程图
图2 中波发射台技术系统流程写真图(单一频率)
检波盒
调幅度监测仪
音频动态监测仪
射频取样
匹配网络
时延均衡器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天线
音频处理器
变压器
配电柜
稳压器
GPS卫星信号校准
同步激励器PCM复用设备
PCM光端机
光纤盒
多路音频切换器
多路音频解码器
综合数据处理计算机
机房空调
多路循环监听及功放
发射天线
发射机
采集器
光纤信号卫星信号
监听音箱
数据控制
非
稳
压
供
电
稳
压
供
电
技术业务综合办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