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欧阳修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今中外名人少年立志的简写古代名人少年立志故事:1.孙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兼政治家,也是战国时期的知名人物。
在年少时,孙武饱览兵书,对于军事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并于后来创立了《孙子兵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兵书之一。
2.曹操(155年-220年)中国三国时期的名将和政治家曹操,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非常向往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勤奋读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最终,曹操成为了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并建立了魏国。
3.欧阳修(1007年-1072年)欧阳修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年少时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立志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文学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断努力学习,并逐渐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欧阳修的作品流传至今,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老子(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李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年少时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存在有着深刻的思考,立志要寻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最终,他创立了道家学说,并写下了《道德经》,被后人尊为“老子”。
中外名人少年立志故事: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他年少时表现出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并为此而努力学习。
最终,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被尊为现代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之一。
2.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约翰·洛克是英国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年少时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立志要改善社会,为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最终,洛克的思想对于后来的法治社会和人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海伦·凯勒(1880年-1968年)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在年幼时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并且失去了和世界沟通的能力。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公元1007年,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他才华出众,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更以散文著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学成就异常突出。
他的少年时期有许多刻苦好学以及充分显露其才华的故事,本文选其有代表性的三则。
欧阳修出身于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
他的父亲叫欧阳观,好读经书,能诗善文,为泰州(今吉林省洮安东)州府。
他的母亲郑氏,出身于江南大族,很有文才,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
欧阳修刚刚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于任上,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家产。
孤儿寡母实在无法生活下去,郑氏只好带着欧阳修及其妹妹,千里迢迢来到随州,投靠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
待安顿下来后,郑氏自谋出路,靠给人缝衣服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
母亲很想让欧阳修读书,可是家中买不起纸和笔。
母亲毕竟是个有文化的人,深知读书对儿子前程的重要,所以,便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儿子读书。
欧阳修家的住处,有一个大池塘,母亲郑氏常去池塘洗衣服。
这一天,郑氏又去池塘刷洗衣物,忽然发现一种叫荻的草,顶端像苇穗,可做笔毛用,可在地上画字,于是便折下一些,拿回家中,代替毛笔,教欧阳修写字。
这就是典故“画荻教字”的由来。
欧阳修天资超人,刻苦强记,不到两年的时间,由母亲用“画荻教字”的办法,学完了《诗经》、《论语》、《汉书》和《左传》等十余部经典著作,初步学会了写诗和作文章。
有一天,郑氏教欧阳修《汉书》,当读到其中的《范滂传》时,欧阳修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说:“我若是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准许还是不准许?”郑氏则笑着回答:“你若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范滂,东汉著名学者,年轻时以节俭有名,为官后以清廉著称。
这说明欧阳修在六七岁时,读书就有独到见解,而且崇拜历史上的廉洁官员。
欧阳修从小学习的励志故事欧阳修从小学习的励志故事(通用6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从小学习的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欧阳修从小学习的励志故事篇1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
可是,在他少年时代,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他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
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
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
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
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
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
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
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欧阳修从小学习的励志故事篇2欧阳修,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豪,生性喜欢喝酒,因此自号醉翁。
他的表字是永叔,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文章登北宋文坛巅峰。
他为人正直,学生众多,其中不乏王安石这种文坛政坛都非常了得的人。
鉴于他在文学上突出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上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不少,其中还是关于文学方面的比较多,也比较出名。
有故事说他是第一个向民间歌女学习的大家,民间诗歌许多都非常平易近人,自从欧阳修诚心学习之后,他的诗词文章多了简明,非常平易近人。
欧阳修作为一个文学巨匠,自然是离不开不断的学习的,他不仅向民间歌女,还听得进樵夫的建议。
欧阳修所写的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经过一个过路的樵夫建议之后修改的,可以说,欧阳修在文坛的成就离不开他平易近人的品性。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醉叟,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欧阳修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他的父亲欧阳彬是一位文学家,对欧阳修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少年时代即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被誉为“少年才子”。
在政治上,欧阳修曾历任宰相,为政务清廉,深受朝野爱戴。
他主张“以民为本,以德为先”,提倡宽政,积极推行政治改革,使得当时的政治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文学上,欧阳修以豪放洒脱的文风著称,他的词作开豪放一派,被誉为“豪放派”代表。
他的词作多以豪放洒脱、豪情激昂为主,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代表作《浪淘沙·北戍》、《蝶恋花》等都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后人传颂不衰。
然而,欧阳修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多次遭到贬谪、流放,饱尝人生沧桑。
在流放期间,他仍然不忘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欧阳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感人至深,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文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一生经历,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对后人的启迪和鼓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永远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欧阳修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他的一生经历,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对后人的启迪和鼓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永远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欧阳修的一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奇,也是一部永远激励人心的故事。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在其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四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人物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欧阳修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欧阳修刘小川欧阳修颇似白居易,性情、才华、仕途,可比之处甚多。
他是易感的男人,能深入风景与情事,此二者,使他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却也因敏感而易受伤。
他一生情事多,虽然有些情事称艳事更恰当。
其中有两桩见不得人的私情,可能是别有用心者扣到他头上的脏帽子,朝野哗然,几至下狱。
头一桩使他气愤了好几年,后一桩,则使他积郁成疾,提前走到了坟墓边。
欧阳修的小词非常出色,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政务繁忙的国家政要,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伤春情状格外感染人。
为什么?盖因当时,为美政与写好诗尚能并行不悖;既能政绩斐然,又能诗意盎然。
章台路为妓女聚集处。
宋代官员,携妓成风。
欧阳修显然是歌楼舞榭的积极分子,却有某种原因的。
另外,北宋文坛称领袖者,唯欧阳修而已。
他推行由韩愈首倡的古文运动,朝着运思用事两个方向,带动一批文化精英,把语言从佶屈聱牙、浮华奢靡中解放出来,影响后世,居功甚伟。
他个人的修养非常全面,是《唐书》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是金石专家,是古琴演奏家,是高明的棋手,是“文人书法”的开创者,是心胸开阔的君子、礼贤下士的高官、发现良马的伯乐……更能醉心于日常生活,哪儿有快乐,他就往哪儿奔。
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二者兼具,令人几乎不可想象,遑论与之比肩。
而欧阳修的学生苏东坡,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欧阳修长得难看。
这让人有些遗憾。
他长得像嵇康、孔明或苏东坡该有多好:面如冠玉,龙章凤质,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逼人的英气。
欧阳修瘦小,苍白,眼睛高度近视,“面白过耳,唇不包齿”。
由于敏感于自己的容貌而显出几分神经质。
我估计,这种敏感,直到暮年还残留在他身上。
如果他平庸,他就多半是难打折扣的丑鬼。
如果他邪恶,则一定是妖魔。
可是欧阳修如此优秀,丑不丑就无所谓了。
今人有个词:丑乖。
长达半个世纪的人世修炼,使这张面孔朝着有趣、庄严、和蔼发展。
十个励志小故事简短1.十个励志小故事简短篇一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
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
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
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
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
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
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
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
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2.十个励志小故事简短篇二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知名的大思想家。
3.十个励志小故事简短篇三一只蚂蚁口渴了,便来到泉边喝水。
突然一阵风吹过,把正埋头解渴的蚂蚁一下抛入水中。
有只鸽子正在泉边的大树上休息,发现蚂蚁危在旦夕,急忙摘下一片树叶,抛向水中的蚂蚁。
蚂蚁费尽力气爬上树叶,平安地上了岸。
它对鸽子的救命之恩万分感激,却不知如何报答。
这时,路边走来一个捕鸟人,他看见了树上的鸽子,立刻撒开捕鸟网。
他正在得意地以为万无一失时,蚂蚁觉察到了,爬上去朝他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
欧阳修的小故事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宋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阳修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其中不乏一些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却能够展现出欧阳修的风采和风度。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欧阳修的一些小故事。
欧阳修年轻时,曾在乡间游历,他在一处山间小镇上遇到了一位贫穷的老翁。
老翁身穿破旧衣衫,面容憔悴,但却神采奕奕,显得很有风度。
欧阳修向老翁问起他的生活,老翁却笑而不答,只是指着身边的一株小草说,“这株小草虽然不起眼,却能顽强生长,我就像它一样,生活虽然艰难,却仍然能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
”。
欧阳修听后深有感触,他意识到,生活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贫乏,而在于一个人内心的丰富与贫乏。
他从老翁身上领悟到了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向命运低头。
另外,欧阳修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就是他曾在一次宴会上结识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谈吐不凡,举止得体,引得众人赞叹不已。
欧阳修对他的表现赞叹有加,但年轻人却谦虚地说,“我这一切都得益于您的启发和教诲,您是我的良师益友。
”。
欧阳修听后微微一笑,他深知自己并非年轻人的良师,年轻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风采,完全是他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所致。
但欧阳修并没有直接驳斥年轻人的话,而是微笑着说,“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全凭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我只是给了你一点点的指引而已。
”。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欧阳修是一个谦逊的人,他并不喜欢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他人,相反,他更愿意看到别人能够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这种谦逊和宽容的态度,正是欧阳修为人的真实写照。
欧阳修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小故事都能够反映出他的风采和风度。
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的人。
他的人生态度和品德修养,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愿我们能够从欧阳修的小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自己的人生也能够如同欧阳修一样,充满风采和风度。
中国历史故事-六一居士欧阳修简介欧阳修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别称:欧阳永叔、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绵州(四川省绵阳市)出生时间:公元1007年去世时间:公元1072年官职: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成就: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主要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闻名后世的散文大家欧阳修在绵州出生,父亲时任绵州军事推官,三年后去世。
欧阳修是家中独子,父亲去世后3岁的欧阳修因而与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带着他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修的叔叔家里也不富裕,虽然能帮衬这孤儿寡母一二,但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大家出身,受过教育,因此从小就重视对欧阳修的培养,这才没有让当时的文坛损失一位大星。
欧阳修自幼聪慧,喜读诗书,加之母亲的严格教导,小小年纪就成就显著,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长大后,欧阳修自然而然的走上了科举的道路。
他一生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前两次分别是天圣元年和天圣四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一直到有一个三年后的天圣七年,才高中进士。
进士及第后,欧阳修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
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放榜之时,欧阳修便完成了人生的三大喜事。
刚刚进士及第,其恩师胥偃便招其为婿,天圣九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
年轻时候的欧阳修在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手下当官,受到钱惟演优待。
钱惟演不仅不让他们这群年轻文人处理杂事,反而鼓励他们出游,甚至出资赞助。
游山玩水的同时,这几位文人常在一起吟诗作赋,讨论文章。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的欧阳修生活是富足而安逸的,同时欧阳修崇尚古风的散文题材,也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欧阳修在后期的官场中却是一波三折,基本上处于贬谪—回京重用—再贬谪—再回京重用的循环中。
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
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
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疏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欧阳修的五个经典小故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有关他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1、自幼聪慧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十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词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2、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一天,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
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3、步入官场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的小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欧阳修的小故事欧阳修的小故事4篇欧阳修的小故事1一天中午,身为颍州知州的欧阳修与朋友悠游山水回来,已错过了用膳时间。
初中学的欧阳修的文章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成就卓著。
他的文章思想深邃,文笔优美,给人以启迪和感受。
以下是一篇以欧阳修的文章为标题的作文。
浮生六记欧阳修在《浮生六记》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无奈。
文章以欧阳修的少年时代为开端,描述了他在家庭教育下的成长经历。
他从小聪明伶俐,却因为家境贫寒,受到了许多限制。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志,而是通过自学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在描写欧阳修的少年时代之后,文章转到欧阳修成年后的生活。
他在官场上历经了许多风波和挫折,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使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和仰慕的人物。
然而,欧阳修的文章并不仅仅是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和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感慨。
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生如梦如幻,转瞬即逝。
他用篇章间的转折和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欧阳修的文章充满了智慧和哲理,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启示,更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他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而且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推崇和喜爱。
欧阳修的文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对人们的思想触动深远。
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感悟,使他的作品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启迪。
他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将永远流传下去。
欧阳修的文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靠读书成功的名人故事合集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
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
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
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
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
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
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
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怀素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等到芭蕉长大后,怀素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他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沈从文沈从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广泛受到世人好评。
小时候的沈从文就认真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有一次,小沈从文逃课,溜到邻村看大戏,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回家。
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
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导语】中国,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中国名⼈故事短篇【5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名⼈故事短篇 欧阳修 欧阳修是唐宋⼋⼤⽂学家之⼀。
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个⼈来维持⽣活。
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当了教师。
家⾥贫穷,买不起⽂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过的⾜迹,认为在沙⼦上⾯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
她在家⾥选了⼀个光线⽐较好的地⽅,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
这样,⼩⼩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
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根荻草,在沙⾯上画出⼀个⽣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把沙⼦弄平,再写⼀个。
欧阳修也利⽤这个地⽅来做练习。
母⼦两⼈,⼀教⼀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
后来,欧阳修在⽂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中国名⼈故事短篇 孔⼦ ⼀次,孔⼦和他的弟⼦⼦路、⼦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
孔⼦听到隆隆的声响,对⼦路说:“⼭的那边在打雷和下⾬,为何还要赶着去?”⼦路说:“这不是雷⾬声,⽽是海浪拍岸之声。
”孔⼦从未见过⼤海,想到海边去看看⼤海,于是孔⼦⼀⾏乘车到了海边的朐阳⼭下。
孔⼦和他的弟⼦爬上了⼭顶,只见⽔天相连,海阔⽆际,他们都兴奋极了。
这时,孔⼦感到⼜热⼜渴,他让颜渊下⼭去舀海⽔来喝。
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忽听得⾝后有⼈在笑,⼤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看,是个渔家孩⼦,于是就问他笑什么。
那个孩⼦说:“海⽔⼜咸,⼜涩,不能喝。
”说完,他把盛了淡⽔的⽵筒递给了孔⼦。
孔⼦喝了⽔,解了渴,⼗分感激那个孩⼦,正想道谢,忽然海风吹来了⼀阵急⾬,⼦路⼀看着急了,⼤声嚷道:“糟糕,现在到哪⾥去躲⾬呢?” 那个渔家孩⼦对⼤家说:“你们都不⽤着急,请跟我来!”说完,那孩⼦就把孩⼦⼀⾏领进⼀个⼭洞,这是他平时藏鱼的地⽅。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以下是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介绍,欢送阅读。
幼时苦读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
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六一由来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三朝言行录》)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
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
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
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
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
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如此一改,那么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求简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奔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
〞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
少年欧阳修的故事一、前言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作家,诗、词、散文都写得非常好。
在为人处世上也值得我们效法,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可以说是宋朝文坛的领袖级人物,就连当时非常有名的大文豪苏东坡都曾受到他的提携哩!这麼成功的一个人,他的成长经验也非常精彩,以下就简要来介绍欧阳修是如何在艰困的环境下求学的,希望同学们在看了欧阳修年少时的故事后,能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好条件,把握时间,好好进德修业,将来有成就了,也能尽力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二、芦荻教字慈母恩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过世了,由母亲独立抚养欧阳修和妹妹长大。
好心的叔叔可怜他们,邀他们同住,很用心地照顾他们母子三人。
但欧阳修的母亲心想:小叔毕竟有自己的家人要照顾,这段时间以来受到小叔太多的照顾了,这恩情怕难以为报,而且孩子一天天长大,总不能这样长期寄人篱下,靠接济过日。
於是辞谢了小叔,带著欧阳修兄妹两人独自在外租屋过活。
母亲每天夜以继日地为人洗衣、缝补衣服养活一家人,生活非常辛苦。
几年后的某个冬天夜里,母亲正赶著为人缝制新衣,突然看到欧阳修一直站在自己的身旁,於是她停下手边的工作,充满关爱地注视著欧阳修说道:「修儿!天寒了,是不是衣服不够保暖?娘这两天先把人家的衣服赶制好,就给你做一件厚衣服。
」小欧阳有点胆怯地回答母亲:「娘!我不冷,我……我……我想要读书!」听到孩子主动说明想要读书,母亲高兴得掉下泪来,看到母亲流泪,一旁的欧阳修心里纳闷,便问母亲:「娘为什麼哭呢?娘!读书不好吗?」母亲擦拭掉眼角的泪水,微笑地对欧阳修说:「好!读书非常好,我希望你能读书。
好孩子,你要好好地读书!」听了母亲的话,欧阳修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那我就跟大家一块儿到塾里读书去!」没想到母亲却摇貣头来,看著母亲摇头,欧阳修焦急地问道:「怎麼不行呢?娘!」母亲将欧阳修搂进怀里,无奈地对欧阳修说:「唉!孩子,上塾里读书是要付学费的,我每天为人洗衣、缝衣的收入,供我们全家吃住都已捉襟见肘了,那来的钱缴学费呢?」尽管年纪还小,欧阳修却非常体贴母亲,看著母亲为自己的学费担忧,马上改口说:「娘!那我不要读书了。
」母亲看著懂事的小欧阳,欣慰地说:「我的好孩子,书是一定要读的!娘对不貣你,无法赚钱供你到塾里读书。
可是,没钱也能读书,就看孩子你肯不肯上进苦读。
」听了母亲的话,欧阳修马上笃定地回答:「我肯,我一定要读书!」看著坚定想读书的小欧阳,母亲平静地说:「修儿!从明天貣,娘亲自教你读书,娘虽然没什麼学问,可也读过五经,足够教你三年五年了……」第二天天一亮,欧阳修便兴奋地跳下床,因为今天他要开始读书了。
貣床后迫不及待地找了母亲,问道:「娘!我貣来了,我要读的书呢?」母亲注视著一脸正经的小欧阳说:「一开始还不用书,先学认字。
读书一定要先认识字,识字就一定要由简入繁。
从今天貣,我每天在地上写十个字,你就认这十个字,一年下来,就可以认识三千多个字。
之后我就教你读诗经,读春秋左氏传,这两本书都不必买,我都可以一句句地背下来,一句一句地教你……」从此,母亲在家门前找了一块平整的地面,地面上铺上一层薄沙,每天用芦荻的茎杆,在沙地上写上十个字,嘱咐小欧阳:写在地上,读在心中,记住了,就再也忘不了。
因为字是写在沙地上,很快就会模糊掉,於是小欧阳非常专注用功,要在字迹模糊之前,将十个字牢牢地记住,如此,才可以每天学习新的字。
就这样,在母亲以芦荻的茎杆在沙地上写字,教他认字、写字,小欧阳果然学会了很多字,而且记得很牢。
三、好学自强的少年欧阳修一晃眼,欧阳修十岁了!十岁的欧阳修已经能熟记诗经与左传了。
同时他也结交了几位朋友,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尧辅,家里非常有钱,藏书也很多,欧阳修常到李尧辅家陪他读书。
有一天,李尧辅要写一篇有关左传的文章,却苦无灵感,不知从何处下手。
正当忧愁难解时,他突然想到欧阳修,他记得欧阳修熟读左传,能将左传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平时文笔也好,这天欧阳修刚好又来伴读,於是便请欧阳修帮忙。
果然,没多久功夫,一篇掷地有声的文章便完成了。
李尧辅非常高兴,也好感激欧阳修,拿了一块银子要送给欧阳修,并且诚恳地说:「小欧阳,你常常帮我的忙,使我学业进步很多,这一块银子送给你,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尽管平日生活穷困,内心又渴望有自己的书,欧阳修面对李尧辅的赏赐,还是毅然决然地推辞道:「李大哥,请不必如此,我帮你的忙,是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彼此切磋学问,帮了你,我自己也受益,我不是为了钱,你收回去吧!」「小欧阳,这样吧!既然你不肯收我的钱,那麼我送你一套笔、砚,这你总可以收下了吧?」李尧辅面对坚决不肯收下谢金的欧阳修,还是希望能表达感谢欧阳修的心意,想到欧阳修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具,便转而送笔、砚。
「不行!笔、砚也不能收。
」「为什麼?」李尧辅不解地问。
「我娘平日管束我最重视的便是廉洁自爱,看见了笔、砚一定要问是那里来的,我说是人家送的,我娘一定不信,即使信了,也一定要我送还人家。
我娘教训我,不许无故收受人家的东西。
」「那你不告诉她不就没事了吗?」「这怎麼可以呢?母亲非常重视诚实的美德,不许我有事隐瞒不说的。
」「哦,这麼说来…。
」没等李尧辅说完,欧阳修便提议:「这样好了,我就利用你的文房四宝,在你家抄写几部书,我带回去读,你看好不好?」从此,欧阳修一有空便到李尧辅家里抄书,每日不间断地抄,抄著、抄著,一段时日后果真抄完一部尚书了。
为了庆祝欧阳修抄完一部书,李尧辅提议两人都休息一天,结伴去市集逛逛,欧阳修也觉得心里欢喜,两人便高高兴兴地一貣去游逛。
逛著、逛著,一位与欧阳修的母亲熟识的大娘撞见了他们,便将在市集中看见欧阳修一事,向欧阳修的母亲说明。
欧阳修的母亲听了以后,既伤心又生气。
黄昏时,欧阳修回到家,母亲严肃地问他道:「这几天你都到那里去了?」「我在帮李尧辅整理书!」「跪下!修儿,我真没想到你长大了就变坏了,你居然说谎!」看到母亲这麼生气,欧阳修便将这几日来在李尧辅家抄书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向母亲说明,只是没提及逛街一事。
没想到母亲还是不信,「什麼?胡说!你这孩子,还在说谎,你今天下午去了哪里?」「我……娘!下午,因为我抄完了一部尚书,李尧辅说是要庆祝一下,提议一貣去大街上逛一逛……」说完,将刚抄好的尚书拿给母亲看,看了厚厚一叠的确是儿子字迹的手抄尚书,母亲的心里又悔又喜,悔的是自己不该在事情尚未弄清楚之前责罚儿子;喜的是儿子不仅将平日自己对他的教诲牢记在心,又知所上进,於是拉貣孩子,摸摸欧阳修的头说:「修儿!你总算没辜负我对你的教导,这几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了,对你死去的父亲,你是没让他蒙羞了!」欧阳修的父亲生前事亲至孝,为官清廉又十分体恤老百姓。
每次祭祀欧阳修的祖母时总是痛哭流涕地说道:「祭祀的菜肴再怎麼丰盛,还不如父母生前,子女有菲薄的奉养。
以前常是穷困到吃不饱,没好东西可奉养母亲,现在温饱有余了,可是母亲却无法受用我的供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到伤心处,常常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每次批阅讼案的公文时,欧阳修的父亲总要为犯错的人留下一条生路:「这一个案子是要判死罪的,我想判他一条可以不死的罪,可是却找不到理由。
」「有生路可求吗?」面对欧阳修的母亲的提问,他总是说:「我是尽力去做,有时候能找到活路。
如果实在办不到,那我和死者就都没有怨憾了……」虽然父亲在欧阳修还没有什麼记忆时就过世了,但母亲时常对小欧阳说貣父亲的种种好处,为的是让小欧阳有个典范可学习。
如今看到欧阳修既不贪取他人财物又肯上进,母亲不禁想貣欧阳修的父亲来,便再次教诫欧阳修,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绝不可贪财寡恩。
四、屡仆屡貣,考场扬名欧阳修果真没辜负母亲的教诲,在认真求学十数年之后,不管是学识或修养,都有杰出的成就,在邻里间受到莫大的称美。
学有所成,当然是要在科举场上出头,将所学贡献给社会与国家,以报答慈母的养育与教导之恩。
於是欧阳修在十七岁那一年,在随州应试科举。
很遗憾的文章写得奇佳的欧阳修,却因为在一篇赋的上面用错了官韵而落榜。
这一件事对欧阳修来说,是非常大的挫败,因为不只是他自己,所有熟识他的人都对他的上榜,抱持极大的信心,没人料到他会落榜。
幸好在母亲的安慰与劝勉下,沉潜数日后,欧阳修又重拾信心,继续准备三年后的考试。
二十岁时,欧阳修被随州推荐到礼部应试。
因为有了上次落第的经验,这一次欧阳修有了更充分的准备,临赴考场时,母亲又再三告诫,沉著应考,不可骄矜自满,也不必过度慌乱。
听了母亲的教示之后,欧阳修慎重地向母亲谢恩辞别,赶赴考场应试。
没料到不知是命运捉弄人或说是好事多磨,这一次欧阳修又落第了!这次的打击比上一次更大,几乎彻底击垮了欧阳修的斗志,他非常沮丧地回到家乡,见了母亲,双膝落地,泪流满面地对母亲说:「母亲!孩儿不孝,让您失望了!我想我大概不是读书的料吧?从此我再不以科举考试为目标了,我想就此放弃读书。
」母亲看著伤心的欧阳修,语气异常坚定地说:「修儿!古来成大事业者,年少时遭受逆境考验者比比皆是,你才经过两次科举不第,就如此灰心丧志,如此怎麼能担当大任呢?何况你才二十一岁,只要有心,前途还大有可为,怎可就此放弃?」母亲的坚毅与训诲,再次将悲愤丧志的欧阳修拉了上来,他擦乾眼泪,鼓舞貣精神,决心不让母亲再次失望,惕励自己再加努力,为下一次的科考尽力准备。
虽然两次科考都意外名落孙山,却也因此让欧阳修更加的坚毅不屈,培养貣屡仆屡貣的性格。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於在二十三岁与二十四岁时,连续三关科考中第,获派官职,显扬母亲,真正做到「大孝尊亲」的内涵了。
为官的他一直恪守母亲对他的期许,成了一介不取的廉能文官,不仅断案公正,对后进更是提携照顾,在官场上不管顺逆,总能坚守志节,进退自得。
在文学成就上也有传世的佳作:不管是诗、词、散文,都有美文佳构,堪称是一代大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