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科层制的气质《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考研必备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社会学的想象力》的5种偏向和读后感《社会学的想象力》的5种偏向和读后感米尔斯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讨论主题,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六章,也就是他所说得: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偏向。
下面介绍的是5种偏向和读后感,第一种偏向:宏大理论。
作者以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为例,转述社会系统的主要内容,以示证明其语言长篇大论的晦涩和难懂。
作者认为这只是对概念的组合和分解。
由此作者提问?宏大理论是混乱不堪的繁文冗词还是其中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呢?答案是:有价值的东西有,不过埋藏得很深,不过总是说了点东西。
因为问题变成:当宏观理论中排除所有妨碍理解其意义的东西,能够看到可以理解的内容之后,那么,它说了什么呢?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和判断,但是我们可以从宏大理论中发现一些让我们有点迷惑的问题:当社会均衡存在,以及与之匹配的社会化合控制手段齐全时,怎么还有人不守规矩呢?这是帕森斯没有回答的问题,原因在于他静止的看待问题,无法解释社会变迁,也就是说没有历史观的思维方式?迷惑二:是什么东西把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呢?答案不止一个,那是因为各种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程度和类型有深刻的差异。
实际上,根据不同整合方式我们可以构想出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
而在帕森斯的理论中,过分强调共享价值的单一效果,缺乏系统系的经验研究,当我们把这种宏观理论放在历史的真实上,会发现该理论的概念是多么无关痛痒。
不过,总而言之,不存在什么能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的宏大理论和普遍的体系,对于古老的颇为恼人的社会秩序问题,其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
第二种偏向:抽象的经验研究。
抽象的经验研究是对方法论的抑制。
研究抽象经验主义的问题是固步自封在阐述、解答问题的武断认识中,仅仅局限于程序式的研究步骤中。
就其研究结果而言,经常堆积成繁多而琐雪的细节上,却对这些细节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缺乏足够关注;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忽略了任何值得研究和确信的东西,除了形式,什么都没有。
简单说,抽象经验主义者们所做的,就是将他们目前所假定的那种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式的教条主义方法)奉为唯一的科学方法。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社会学的想象力<二>引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现在主流认识世界里,多元不重复。
已经成了市场繁荣、乃至生活幸福的共时性标志。
然而个性之中,蕴含着共性,物极必反。
现在社会的诸多死结,越发预示着打通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大危机一、人的离家出走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而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自然对于人的影响,无处不在。
正如斯宾撒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自然的因果关系中。
尤其是近年来无数事实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一点。
北京的雾霾,黄河上的死猪,福岛的核危机,H7N9病毒的蔓延。
在更深层次上,这一切体现在生老病死对于人的制约,是天之道中的有余和不足.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至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层面的问题,所以它不可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只有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才能解决人类世界中的各种冲突。
现如今,人类社会绝大多数的冲突是源于民族和宗教的因素。
要解决其中的隔阂,就必须建立更高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认同。
有人认为现代国家应当承担这样的角色。
但是,现代国家在意识形态是法制国家,国家的权利是后天建立的,是人民给予的。
与天、自然并没有关系。
人对宗教、民族的认同超过国家,就是这个原因。
人的行为,往往是与自己对于事务价值的判断相一致的。
环境社会问题的频发,也提醒着,人们没有把自然放在足够的高度。
二、物质与精神的别扭、格子化的世界的坍塌。
文化冲突论,是广为人知的。
但文化不应该只是你死我活的三维游戏。
以中华文明为例。
中的原型是古代天文测量的一种工具,所以中,则就是适度的意思,是代表人类对于从高级文明过度到超高级文明的一种追求。
华,通花。
华也就是美丽的意。
康德曾经说过人类需要建立一种共识性的东西,不是语言、不是文字,是更广泛、更天然意义,这种意义是不需学习就能体会的。
比如美,比如对美的向往。
社会学的想象力一、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组织的学科,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文化、社会结构、权力关系等。
在这一学科中,“想象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社会学的想象力不仅指研究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世界未来发展的猜测和构想。
通过社会学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澄清当代社会的诸多现象,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预测。
二、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社会学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与现代社会的起源密切相关。
19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提出了“社会学”一词,正式确立了这一学科的名目。
随后,社会学在欧洲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多元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功能主义社会学、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等各具特色,为社会学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在当代社会,社会学的想象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学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下的社会问题。
比如,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导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
四、社会学的想象力对未来社会的启示社会学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更能为未来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五、结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于我们认识当下社会、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作者简介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
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1)、《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
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二、全书概述《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
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
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
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
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
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建议。
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