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运动系统颅骨、上肢骨、下肢骨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运动系统1、简述骨的形态分类名称。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简述躯干骨、四肢骨、脑颅骨的组成。
躯干骨:椎骨肋骨和胸骨,共51块四肢骨:上肢骨每侧32块,共64块。
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趾骨,跖骨脑颅骨:八块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以及成对的颞骨和顶骨。
或:四肢骨: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3、试述椎骨的分部及其一般形态。
颈椎7块“C”胸椎12块“T”腰椎5块“L”骶椎5块“S” 后合成1块尾椎3~5块“Co” 后合成1块基本形态:1.椎体 2.椎弓锥孔: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椎管: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椎间孔: 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4、简述腕骨、跗骨的组成及排列。
腕骨: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周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跗骨:跟骨,距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5、髋骨的组成。
由髂骨,坐骨,耻骨合成6、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等7、试述脊柱的形成、连结形式及其生理弯曲。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成;连结形式有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有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4个生理弯曲。
8、肘关节包括哪几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9、膝关节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
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特点:⑴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有韧带加固前壁:髌韧带囊外韧带两侧壁:胫/腓侧副韧带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⑵有关节盘:内、外侧半月板10、简述肌的构造及其形态分类名称。
肌的构造:肌腹肌腱形态: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11、试述膈肌的位置、裂孔(包括其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及作用。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总结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其中运动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等组成,它们共同协作,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活动。
本文将从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四个方面对运动系统进行总结。
一、骨骼骨骼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它提供了人体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头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头骨保护了人脑和感觉器官,躯干骨包括胸骨、肋骨和脊柱,支撑了上半身的重量,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上臂骨和前臂骨,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骨和小腿骨,它们负责支撑和承载整个身体的重量。
二、关节关节是骨骼连接起来的部分,它们允许骨头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关节可以分为三类:纤维性关节、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
纤维性关节由纤维组织连接骨头,如颅缝和牙齿与颌骨之间的关节;软骨性关节由软骨连接骨头,如肋骨与胸骨之间的关节;滑膜性关节由滑膜包裹,滑膜分泌滑液,减少骨头摩擦,如肩关节和膝关节。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多样,它们使得骨骼能够弯曲、旋转和平移,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三、肌肉肌肉是运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产生力量,推动骨骼运动。
人体肌肉分为三种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中,控制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血管的舒张;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织,通过收缩和舒张使心脏跳动。
肌肉的结构复杂,由肌纤维、筋膜和肌束组成,肌肉的收缩靠神经冲动和钙离子的参与。
四、韧带韧带是连接骨头的弹性结缔组织,它们起到稳定关节、限制关节运动范围的作用。
韧带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
韧带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关节免受过度伸展和扭曲,同时也限制了关节的活动范围,使关节运动更加稳定和精确。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等组成,这些组织协同工作,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活动。
《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运动系统学习目标1.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和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运动中的杠杆原理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3.熟悉人体动力学相关概念,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4.了解人体运动耐量试验相关概念。
5.了解静力学及其研究内容,熟悉人体平衡的条件。
6.掌握骨的形态、分类,骨的构造和功能。
7.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代谢与钙化,骨的血液供应。
8.了解骨的生长。
9.掌握中轴骨骼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各种椎骨的结构特点。
10.掌握颅骨的组成,熟悉颅骨的形态特点。
11.了解颅顶骨及颅底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12.熟悉颅的整体观及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
13.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及其形态特点。
14.熟悉骨的承载能力,载荷及变形,应力与应变。
15.掌握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及骨折的类型。
16.熟悉骨质疏松症与运动防治。
17.掌握直接骨连接和间接骨连接的形式与结构特点。
18.掌握关节的分类与辅助结构,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19.熟悉关节的活动轴与自由度,关节的润滑。
20.掌握关节的力学特性及制动及运动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21.掌握椎体间的连接形式及结构特点。
22.熟悉脊柱和胸廓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形式。
23.掌握颅骨的连接形式,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24.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和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25.掌握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形式。
26.熟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的组成、运动。
27.熟悉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
28.掌握肌的功能解剖。
29.熟悉肌力的区分及影响肌力的影响。
30.了解肌肉训练的原则。
31.熟悉肌的协同作用。
32.了解肌运动的适应性。
33.熟悉韧带和肌腱的生物力学基础。
34.了解肌的形态与结构,肌的辅助装置。
35.熟悉肌的起止、作用与配布。
36.掌握人体各部位主要骨骼肌的起止点、结构及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解剖学之运动学系统构成
解剖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运动系统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在运动系统的学习中可分为骨、骨连结以及骨骼肌三部分。
首先,骨学中,成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按照骨的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1.颅骨,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
脑颅骨共8块,包括有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面颅骨共15块,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在记忆的时候,脑颅骨可记忆成对的,而面颅骨记忆不成对的,这样会方便记忆。
2.躯干骨,包括26块脊柱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首先是椎骨,椎骨由位于前部椎体和位于后部椎弓构成。
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颈椎、胸椎和腰椎都有特征性结构:颈椎,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有横突孔;胸椎,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横突肋凹(特征性);腰椎,椎体粗壮,棘突宽厚呈板状,水平后伸;而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骶管上通椎管,下端开口称骶管裂孔。
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时常以此作为确定骶管裂孔的标志。
其次是胸骨,最重要的是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最后是肋骨,包括
真肋、假肋以及浮肋。
3.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最合适答案: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所组成。
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
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
人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均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
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
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
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
骨骼肌总是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
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
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人体骨有206块,借关节、忍埒、软骨连结其中。
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见人体骨骼示意图)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人体各骨连结基本上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包括颅顶各骨之间的膜性连结(缝);椎体间的软骨连结;骶椎间的骨性连结。
这是三种直接连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