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规则意识》课件(课资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5
教案编号 12教学内容增强规则意识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授课学时 1 授课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P65~P6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的作用,了解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态、涵养高尚道德。
过程与方法现实生活中,在可能违规时调控自己的不良心理,做遵纪守法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做遵纪守法的人。
教学难点: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教法、学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口头表述、纸质材料、多媒体技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查找名字和古代军纪的出处及解释;印发材料:“骑手的故事”、“纪律与法律的异同”(表格)。
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增强规则意识规则与秩序纪律与法律做遵纪守法的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第三单元导语和第六课导语,了解本单元知识结构,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设问“我们学法、提高法律素质的意义何在?”过渡至本单元知识结构。
简单讲解本单元的逻辑结构,最后强调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问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对于我们中职生来说,学法、守法首先要从遵守什么开始?学生翻阅教材,思考问题。
活动一(10分钟)规则与秩序。
(1)人类的活动是受制约的。
(2)规则的重要作用。
(3)人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多方面的。
探究活动:马的缰绳和课堂纪律。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用PPT逐一出示问题:缰绳在驭马时起什么作用?课堂纪律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时有什么作用?讨论和归纳相结合,归纳导出:复杂世界是有秩序的,人类活动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制约。
明确规则的制约保障秩序的稳定。
点明制约人们活动的就是人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是多方面的。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一)
课题第六课第1节增强规则意识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总第____13___课时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规则的作用,了解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
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态、涵养高
尚道德。
过程与
方法
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在可能违规时调控自己的不良心理,做遵纪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做遵纪守法的人
教学难点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板
书
设
计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二)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三)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四)。
案例3 《增强规则意识》一课两讲《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由此可见,德育课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应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淡化传统的知识传授,注重学生活动的开展,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活动为主,注重体验和互动的教学方式。
本文是根据笔者的一节公开课前后进行的两设、两讲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探索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一、一课两讲内容分析笔者曾上了一节《增强规则意识》的全校性公开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存在理论性的知识难点,重难点是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问题。
在教材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下,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活动教学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一系列活动明确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反思、内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观念的发展。
从课堂反馈来看,应该是成功的,自我感觉也不错。
教学设计中的主体教学环节活动设置如下:表1、设计一从表1中可见,设计一的主体教学环节我开展了7个活动,如果加上导入新课的“欣赏歌曲”就有8个活动了。
预设目的是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直观形象、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感观参与体验、探究,明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轻松而自然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被动的状况,这一系列的活动起到了明确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但在评课中,听课老师在作出多方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指出,每一个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引出某一知识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且形式灵活多样,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活动缺乏连贯性,且这样一个活动紧跟一个活动,学生还没来得及体验品味,下一个活动又开始了,导致学生应接不暇,活动的设计是否过于庞杂?活动是否停留在表面?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听课老师的评价“一言点醒了梦中人”,给了我反思的方向。
第六课第一框增强规则意识教学设计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1.解析名言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规,指正圆之器;矩,指正方之器;无矩不成方,无规不成圆;校正方圆,是谓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不要过分地醉心放任自由,一点儿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俄·克雷洛夫这句名言来自于一个骑手的故事。
故事梗概:一位骑师精心训练了一匹好马,所以,骑起来得心应手。
只要他把马鞭一扬,那马儿就乖乖地听他支配,而且骑师说的话,马儿句句都明白。
骑师认为用言语指令就可以驾驭住了,再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
于是,有一天,他骑马外出时,就把缰绳解掉了。
马儿在原野上驰骋,开始还不算太快,仰着头抖动着马鬃,雄赳赳地阔步前进,仿佛要让它的主人高兴。
但当它知道约束都已经被解除了的时候,英勇的骏马就越发大胆了。
它头脑发涨,再也不听主人的指挥,愈来愈快地飞奔起来。
不幸的骑师,如今毫无办法控制他的马了,他想用笨拙而颤抖的手把缰绳重新套上,但已经做不到了。
失去束缚的马儿撒开四蹄,一路狂奔,竟把骑师摔了下来。
而它还是疯狂地往前冲,像一阵风似的,路也不看,一股劲儿冲下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
“我的可怜的马呀!”骑师悲痛地大叫道,“是我一手造就你的灾难,如果我不冒冒失失地解掉你的缰绳,你就不会不听我的话,就不会把我摔下来,你也就决不会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
”2.我国古代军纪规定中国古代就有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的军规,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手下得力将领韩信所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