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控制溶血,及早进行血透及换血疗法,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 溶血治疗:由于严重溶血,血红蛋白、砷-血红蛋白复合物与红细胞碎片可堵塞并毒害肾小管。
溶血后贫血又导致肾缺氧,加重了肾的损害。
故应用大剂量激素控制溶血,并静脉补充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保持尿pH 7~8,减轻血红蛋白对肾小管的阻塞。
2 透析及换血疗法: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发急性肾衰者均需尽快进行透析治疗和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能排出血液内红细胞碎片、砷-血红蛋白复合物、血影细胞等;补充正常红细胞,改善贫血、缺血、缺氧是砷化氢中毒时的特殊治疗方法。
换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如血压偏低,则应在血压正常后行换血治疗,或先输血后放血,保证足够的血容量,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血液透析,1/d,每次透析5 h,首次
3 h。
由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故透析时应减少肝素剂量;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无肝素透析,应用全身和局部止血药。
每日观察尿量、血压、全身水肿情况,能下床行走的患者应监测体重,以决定透析脱水量,避免发生心力衰竭。
注意有无高钾、低钠、低钙、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
3 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合并急性肾衰的患者,由于砷化氢中毒的解毒药具有肾毒性,且络合物不能从尿排出,故应减少用药剂量,在透析配合下使用。
二巯基丙醇肌注后30 min,其血浓度
达高峰,吸收与解毒于4 h内完成,故于透析前4 h静脉推注。
中度中毒,6~8 h静脉推注二巯基丁二钠1 g,并保持尿量>1 500 ml/d,至尿砷正常为止。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效果。
方法:抽选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我院4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患者入院后,先对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开展保肝、激素抗溶血、护胃、营养心肌以及调整机体循环等一系列治疗。
通过对患者肾功能的监测,可给予其利尿剂,促进排尿量。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个性化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患者预后效果,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
【关键词】抢救;急性砷化氢中毒;护理;砷化氢主要是用在工农业,尤其是冶金工业,但需要注意,若不做好相关处理,不仅会影响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还会造成中毒。
砷化氢属于有毒物质,无色无味,若机体吸入就会使快速流通到器官中,从而导致中毒,锐砷化氢中毒患者会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情况,这对肾脏有着严重损伤,若大量吸入会诱发器官功能衰竭,使患者大量死亡。
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针对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保障预后[1]。
因此,本文就针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抢救与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我院4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通过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各组20例,即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67岁;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患者在资料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③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乏力、发热、呕吐以及畏寒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腹部疼痛、皮肤黄染,尿液减少甚至无尿等情况;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配合度过差;③神经系统疾病;④其他肿瘤;⑤血液传染性疾病;⑥语言障碍。
3例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砷化氢(AsH3)为无色稍有大蒜样臭味的气体。
含砷矿石在冶炼和储存时接触潮湿空气或用水浇熄矿渣,以及夹杂砷的金属遇酸处理时均可产生砷化氢[1]。
砷化氢是一种剧烈溶血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吸入砷化氢粉尘可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
急性重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造成全身多器官损害,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尤为常见,病死率高。
1.中毒机理砷化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极强的亲和力,A3H3经呼吸道吸入后,95%以上迅速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形成不可逆的砷—血红蛋白复合物,使红细胞GSH含量下降,砷-血红蛋白复合物再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作用,形成一种氧化型A3H3代谢产物和氧自由基,由于红细胞内GSH已耗尽,不能及时清除这些物质,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后对身体各脏器均有损伤,以肾脏损伤最常见[3]。
2.临床资料患者3例,男,年龄27-52岁,均为金属冶炼厂工人,因在冶炼炉重作业,拆冶炼炉作业过程中(冶炼炉中含铅、锌、砷)使用水喷洒降温后,出现头晕、胸闷、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酱油色肉眼血尿,均伴有意识障碍。
1例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各项检查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肌酐、淀粉酶增高等。
3.实验室检查病例一,男性,52岁,白细胞19.9×109∕L,血红蛋白38g∕L,红细胞2.12×1012∕L,尿胆红素4+,潜血4+,尿素氮34.28mmol∕L,肌酐508μmol,直接胆红素8.2μmol,,总胆红素150μmol病例二,男性,27岁,白细胞16.9×109∕L,血红蛋白78g∕L,红细胞2.56×1012∕L,尿胆红素3+,潜血3+,尿素氮20.28mmol∕L,肌酐328μmol,直接胆红素9.2μmol,,总胆红素90μmol病例三,男性,36岁,白细胞15.7×109∕L,血红蛋白67g∕L,红细胞2.43×1012∕L,尿胆红素3+,潜血3+,尿素氮12.28mmol∕L,肌酐458μmol,直接胆红素9.8μmol,,总胆红素88μmol4.抢救治疗4.1控制溶血及早使用大剂量激素,可稳定溶酶体膜、抗炎等作用。
急性砷化氢中毒抢救护理分析砷化氢为气态砷化物,工业生产付产物,通过肺吸人体内.分布于全身脏器,吸人浓度10.5MG M3即可引起中毒[1]。
主要表现急性溶血及溶血所致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可有肝脏及心脏损害,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者死亡,我院2003年4月1日救治6例砷化氢中毒,结合护理分析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8-49岁。
平均年龄31岁,中毒者因群体在工业操作中短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砷化氢,毒理学的诊断依据血液中检出AS离子超标(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所鉴定鉴定号为(云卫委检)检字第03079号)中毒至入院时间,12小时3例。
36小时1例,超过36小时2例为其他科室转入。
1.2临床表现;共同症状。
全身症状: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发热,腰痛,黄疸,以及不同程度的溶血,肝损伤,肾损伤,其中2例胸腹水,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无尿,诊断轻中度4例,重度2例。
1.3实验室检查:wbc当天升高10000/mm3 2-5天,逐日上升。
第6天逐日下降至正常。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21天后恢复正常。
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第4天升高,第9天逐渐下降,14天降至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第4天升高,第9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天门冬氨基转移酶正常,血肌肝重症肾功能衰竭。
30天逐渐下降、60天降至155umol/L。
自动出院时降至86.7umol/L、尿常规、PRD(+++),BLD(+++),2例中毒7d内无尿,第8天尿分析逐日下降至56天尿分析阴性,随访3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
血常规wbc当天升高10000/mm3.6天逐渐下降,6例中毒后表现溶血,血红蛋白下降明显,14d后逐渐恢复。
1.4抢救过程;及早迅速采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输同型血.短程大剂量使用激素冲击,合理使用利尿剂,支持疗法,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6例中毒患者无后遗症发生,中毒轻者脏器功能恢复快,中毒重者肾功能恢复较慢,因此中毒量的多少,救治时间及时与否直接影响予后。
碑化氢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L当发生以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群发性突发事件,且病例集中在数小时内出现时,应高度怀疑为此类中毒事件。
2.急性血管内溶血为诊断起点,其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酱油色尿(溶血初期尿色可呈红茶色),并有呕吐、腰背酸痛或腹痛、巩膜皮肤黄染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尿潜血试验阳性,血浆或尿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酱油色尿是明确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反映,虽已不是最早的血游离血红蛋白血症的表现,但中毒后较早出现,较实用且易观察,是溶血诊断起点指标之一。
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可作诊断参考指标。
3.血神、尿碑增高可作为病因学诊断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为诊断依据。
4.病程中应注意动态观察外周血血红蛋白、血浆或尿游离血红蛋白、尿潜血及尿颜色变化,以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及是否继续溶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溶血最严重的继发症,其病理变化特点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病人均出现少尿或无尿,故尿量亦可作为判断溶血后肾功能损害程度及本病预后的指标。
5.急性碑化氢中毒的发生多具突然性、隐匿性,早期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
需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并具体分析实际情况判定。
6.急性血管内溶血有自限性,溶血期一般不超过1-7天,其高峰多在第3天左右。
治疗重点在于早期保护肾功能,早期合理输液,正确应用利尿剂以维持尿量,对保护肾功能甚为重要。
7,血液净化疗法是抢救重症病人的最有效方法,是接诊医院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应尽早采用。
病情符合下列任何一项者,均为血液净化疗法的指征:(1)全身皮肤明显黄染或呈古铜色或紫黑色;(2)少尿或无尿时用利尿剂治疗无效;(3)Scr>442umon∕L(5mg∕dl)或每日增高幅度>44.2umol∕L(0.5g∕dl)o8.急性碑化氢中毒事件的最终确认必须有国家认定的实验室毒物鉴定结果支持。
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326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与护理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无死亡患者,无遗留后遗症患者,且患者对砷化氢中毒的认识、药物使用知识的了解情况等均良好;经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结论:护理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要根据其中毒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降低其心理焦虑程度,使群体性中毒事件的急救效率更高,救治能力更强,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标签: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临床护理;效果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密集型产业不断扩大,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所增加,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容易引起患者及社会的恐慌,社会影响较大。
对其的紧急治疗、护理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1]。
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急性中毒事件的护理效率与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26例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护理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方法与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26例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01例,女125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8.4±7.6)岁;症状表现:头昏、头痛、腰痛、呕吐、腹痛、尿量少、酱油色尿等。
所有患者经检查尿砷均超过正常值,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砷化氢中毒。
1.2 方法1.2.1 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帮助或协助患者对头发及全身皮肤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更换干净的衣服,将患者安置到安静、舒适、干净的病房中,及时对病房及物品进行消毒[2]。
急性群体性中毒应急预案
急诊科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预案,由科室负责人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
做好群体性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
一、对急性群体中毒的毒物性质及毒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按规定做好毒物样品采集工作。
二、及时做好预检分诊,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
三、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报告有关接诊及医疗救治情况。
四、按医嘱对患者进行救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按规定做好各种记录工作。
五、救治同时注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维持秩序,防止混乱发生。
六、操作流程。
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救治及护理--附37例报告
梁晓婷;吴东;符辉明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目的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观察37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中毒性脑病,肝病及心肌病.实验室结果表明,中毒患者的尿砷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加强对中毒患者的观察及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症状,重症中毒患者及早血液透析对康复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梁晓婷;吴东;符辉明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大学附属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吉首,416000;湖南省吉首大学附属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R47
【相关文献】
1.危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救治--附1例报告兼文献回顾 [J], 杨欣国;史俊忠;何勇;金发光;黄晓忠;皎耀武;李兴剑
2.砷化氢中毒致急性肾衰的临床救治体会(附2例报告) [J], 宗可诚;伊方善
3.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 [J], 张志芳;谈兰己;陈雯静;李争云
4.急性砷化氢中毒及其血液净化治疗--附5例临床报告 [J], 李雄;袁飞远;邱发麒;李列平;曹力生;马艳
5.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体会 [J], 赵丽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10例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过程。
结果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10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均症状好转或痊愈出院。
结论对于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针对不同中毒程度给予有效护理,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疾病的转归及事件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临床护理;中毒程度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江西省境内陆续发生了几起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事件。
因急性砷化氢中毒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紧张、恐惧,甚至引起集体上访,社会影响极大。
2010~2011年本院共收治3起企业员工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事件,危重病患共10例,经全体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和通力配合,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救治及精心护理,10例患者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对于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患者及其家属,本院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针对不同中毒程度的患者给予了有效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9~48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腰痛、酱油色尿、尿量少等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
WBC:(5.6~27.1)×109/L;Hb:73~123 g/L;尿蛋白:+~+++;TBIL:38.2~81.9 μmol/L;DBIL:13.7~110.6 μmol/L;ALT:45~90 U/L;AST:40~65 U/L;BUN:9.0~29.1 mmol/L;尿砷:0.316~2.375 mg/L。
1.3 诊断结果
根据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再结合职业史,诊断为急性砷化氢中毒。
1.4 护理方法
1.4.1 基础护理入院后护士立即协助患者清洗全身皮肤,床上洗头,更换干净衣服,安置患者于清洁、舒适、安静的病室中,并做好病室及器物的消毒工作。
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安排在离护士站较近的单间或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并由专人
护理,减少人员流动。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及神志状态的变化,及时记录。
做好皮肤及口腔的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干净、平整,为患者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保持皮肤的清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用过氧化氢溶液做口腔护理,2次/d。
1.4.2 对症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备好抢救所需的器械和药品,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以确保及时用药,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正确地采集各种血尿标本送检,为临床医疗提供信息,严密监护与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定期监测血、尿砷的变化;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准确记录24 h 出入量,严密监测肾功能,观察导尿患者尿量、颜色、性质的变化,如尿色由酱油色转为黄清色表示溶血已基本控制,尿量少或无尿提示有肾衰竭。
遵医嘱及时给予甘露醇、激素、小剂量多巴胺及山莨菪碱等改善肾循环,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以碱化尿液,重度者给予利尿剂冲击利尿。
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做好尿道口护理,防治泌尿系统的感染。
给予充分氧气吸入,持续低流量吸氧2~3 L/min,以增加组织器官的供氧量,改善缺氧状况,注意观察氧疗效果,随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遵医嘱及时输入洗涤红细胞、全血或血浆;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分别给予对症处理。
加强饮食调理,给予低蛋白、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少尿期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进入多尿期后鼓励患者多食汤类食物,以补充水分。
1.4.3 心理护理急性砷化氢中毒病情复杂、变化快,尤其当疾病发展而出现心、肝、肺、肾等脏器严重损害的各种症状,出现酱油色尿、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患者常有紧张、悲观及恐惧不安情绪,加上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高。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与患者进行有效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变化和护理相关问题,在交谈过程中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介绍相关的医学知识,在做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前进行耐心解释,使其了解各项措施的目的及意义,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对部分文化层次低、认知缺乏患者,加强其对工业生产流程和职业卫生防护的宣教,以减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家属对患者治疗和诊断的后顾之忧。
2 结果
10例患者在本院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
酱油色尿、血尿经过近1周时间的治疗逐渐由葡萄酒样转为黄色正常,未出现急性肾衰竭病例。
腹痛腹胀症状缓解,皮肤巩膜黄染减退,有3例患者在利尿第3~4天时出现腹胀、乏力等低钾血症表现,经补钾后好转。
在及时给予洗涤红细胞、全血或血浆的输注时,多数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纠正。
10例患者最长住院天数31 d,最短18 d,平均住院25 d。
除1例患者因出院时有轻度贫血(RBC:3.28×1012/L;Hb:106 g/L)而建议其1周后复查血常规外,其他患者均生命体征平稳,血尿常规、尿砷、肝肾功能恢复正常并出院。
3 讨论
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大多是因意外事故所致,其病情复杂、变化快、急症危重,因此,对病情变化的细致观察是能否抢救成功的关键。
对接触反应者,应严密观察48 h,安静休息,鼓励饮水,口服碱性药物,并进行尿常规、尿砷结果检测及尿潜血试验[1]。
急性砷化氢中毒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控制溶血和急性溶血后引起的各种病变,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血管内溶血有自限性,溶血期一般≤5 d,高峰多在第3天左右[2]。
本院收治的10例患者早期给予利尿剂以维持尿量,利尿效果均佳。
护理上应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留取标本送检,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尿量的变化。
如尿量不增,说明已出现严重ATN,不宜再继续利尿,应尽早采用血液净化疗法。
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心理护理。
因急性砷化氢中毒病情变化多,治疗时间长,患者和家属精神压力较大。
而大多数职业病患者文化层次不高,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较差[3-4]。
加之同一地区、同一单位的群发性职业病患者管理难度较大,患者及家属除担心职业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外,更担心职业危害事件得不到公平公正的解决,权益得不到保障,容易把对政府和企业的不信任和不满转嫁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做好企业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多做解释工作,以患者为中心,采取细致的人性化护理。
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救治病患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5],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存在的思想问题、家庭角色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时刻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家属以及企业职工等均能保持情绪稳定,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实施顺利,患者安心治疗。
使企业与患方沟通交流后能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达成共识。
让双方既享受到应有的权利,也能承当起应尽的义务,不发生矛盾冲突[6-7]。
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8],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密切合作,贯穿并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全过程,从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给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
[参考文献]
[1] 韦光毅,柳元,陈启玲.急性砷化氢中毒机制与尿砷水平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41-2342.
[2] 路爱丽,齐振普.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2例相关检验指标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608-1610.
[3] 刘玲,马少元.4起群体性砷化氢中毒及其临床护理[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35(1):63.
[4] 梁晓婷,吴东.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急救与护理3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19-20.
[5] 何玉茜,朱林平.急性砷化氢中毒致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43-1344.
[6] 罗成英.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护理[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35(2):101.
[7] 黄坚芳,翁培兰,何翠丽.急性砷化氢中毒急救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45-47.
[8] 谷健.147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