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科学泰斗钱学森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16
《钱学森》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4篇)《钱学森》及点评篇1师:钱学森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表现钱学森爱国的语句。
(学生朗读)生:“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找这一句?生:“魂牵梦绕”这个词可见钱学森时刻想念自己的祖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生:“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从这句话我感受到钱学森恨不得立刻投身到祖国的火箭研究事业中的那份迫切心情。
生:读“屈指一算”这个词,我仿佛看到钱学森在船上一边焦急地走来走去,一边掐着指头计算着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到底还要航行多久才能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那心急如焚的样子。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起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钱学森迫切回国的心情读出来。
(有感情地读)生:“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可以看出钱学森时刻心系祖国。
师:是的,这句肺腑之言,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钱学森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钱学森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生: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补充介绍:1939年,钱学森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教授)师:当时钱学森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这句话?(学生默读、思考)生:他很自豪,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他在为回到祖国后能替人民多做点事做着准备。
(生朗读出自豪之情)生:我认为钱学森当时心情应该很沉重。
因为当时我们的祖国各方面都很落后,钱学森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能让自己的祖国早日强大,他发愤学习。
(生怀着沉重的心情朗读)[点评:教师摒弃了烦琐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独特感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钱学森钱学森19111211-201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是在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他成了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
在二战期间,他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程,是美国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他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升起,新中国成立了。
过了5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欢度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深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
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不久,美国在朝鲜发动战争,在国内也利用反动的麦卡锡法,掀起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逆流,这股逆流也波及到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由于学院马列主义小组书记威因鲍姆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怀疑落到钱学森的身上。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党员,非法入境。
这些无端的指控均被钱学森一一驳回。
但是,钱学森无法忍受这一切,决定以探亲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
他会见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时,向金布尔严正声明他要立即动身回国。
他说我宁愿回中国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钱学森知识点总结1. 学术成就钱学森毕生致力于航天科学和技术的研究。
他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参与了科学家们的努力,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他还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并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亨利·阿诺德奖。
钱学森还曾在中国组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并对中国的航天科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 教育工作钱学森一生致力于推动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
他曾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当过校长,积极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还热衷于培养青年科学家,激励他们为国家和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他的一生中,培养了不少杰出的青年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他,对于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社会活动钱学森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
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长期致力于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公益事业。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多个学术机构的重要职务,并参与了国家重要科研决策。
他还曾多次呼吁政府加强对科学教育的投入,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4. 科学精神钱学森一生秉承了科学家应有的严谨和务实精神,他在科研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了科学真理和国家利益。
他曾多次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精神是无私的,强调合作而非竞争”。
他一生都在推动科学的进步和传播科学的理念,成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一面旗帜。
总结一下,钱学森作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
他的学术成就、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以及其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都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钱学森将会是永远的学者典范,影响了数代人的学习和研究。
历史探秘系列之钱学森和人体科学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到了晚年,人体科学是钱学森重点研究的课题,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钱学森自19岁起就坚持每天练气功,直至晚年不辍。
而他坚信气功的原因,缘自其19岁时的一场伤寒病,是靠气功根治的:1930年夏,钱学森刚在上海交大念完一年级,暑假回杭探亲,……突然身体不适,腹泻、头痛、高烧,父母急请厉绥之等人诊治,断定患了伤寒。
……在中医的努力医治下,勉强得以康复。
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却留下病根,那位中医无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病根。
练气功在屋里可以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
”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有兴趣,最初就始于这场伤寒病。
据说他一直到晚年每日都坚持练气功。
(厉声教《听父辈谈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逸事》一文,载《钟山风雨》2013年第三期。
)所以钱老终身练习气功当无疑问,但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传记、资料提到钱学森个人练气功的经历,《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练功体会。
那么钱学森终身练习气功,有没有练出特异功能呢?很可惜,答案是没有。
这是钱老自己说的,他说:“像我,没有特异功能。
”(《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10页)所以钱老和神盾局局长的区别之一在于,他本身的战斗力等于普通人,但是钱老这么聪明是不是和练气功有关系呢?。
钱学森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55年10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并于1958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尽管当时人力、物力等条件很差,但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满腔热情地投入我国国防尖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
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军委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9年为奖励他的突出功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34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航空硕士学位;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9—194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至副教授。
1946—194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至教授。
1949—195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1955年10月回国,组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1956—1965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1965—1970年任七机部副部长。
1970—1982年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82—1987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87—1998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高级顾问;1998年至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
1956—1980年是中国科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1986年是中国科协二届副主席;1986—1991年是中国科协三届主席;1991年至今是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86—1998年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 1994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转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的资深院士。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壹佰万港元,本人随即将这笔奖金损赠给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心目中的伟人一一钱学森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 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
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 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
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 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
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
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
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
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钱学森对祖国无限热爱,充分彰显了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基于大义,本于大德。
钱学森之所以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最根本的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始终把祖国至上' 人民至上的信念追求熔铸到自己的血脉和灵魂,毕生实践着“人民满意才是最高褒奖”的座右铭。
2024年《钱学森》教学设计2024年《钱学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读准“恳”、“袒露”、“贡”、“劈波斩浪”等字词,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见“自学导航”。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可以尝试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课前设置了自主预习的环节,采取“自学导航”的策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学教”统一,让学生把握目标,标注疑点。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班得瑞《追梦人》。
1、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2、导入:这首歌体现了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心系祖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就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3、你知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谁吗?(钱学森)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将由压力引起的学习障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在课开始时,设计“神奇的音乐”:播放一段与心跳节奏相符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倾听音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预习交流1.师:昨天我们已经回家预习过了,请把你的收获和同伴分享一下,小组轻声地交流。
2.交流汇报:学生分小组共享预习收获。
a、本课有哪些难读、难写的生字词?b、读了课文,钱学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小组汇报,展示自学的收获。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拳拳报国心【设计意图:】通过预习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达到收获共享,目标:1、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钱学森拥有拳拳报国之心。
三、课间活动做健脑操。
【设计意图:】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专注力,一旦学生出现疲劳状态,就要安排活动让学生放松,因此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阶段设计了健脑操,让学生在音乐中积极活动,通过交叉活动来调整学习状态。
《钱学森》课件钱学森(1911-2009),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的一生,是为国家、为人民、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
本课件旨在介绍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一、钱学森的生平1.早年经历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母亲章素贞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钱学森自幼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求学经历钱学森先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
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主攻机械工程。
1934年,钱学森赴美国留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获得硕士学位。
随后,他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航空学家西奥多·冯·卡门,从事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技术的研究。
3.报国经历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效力。
然而,由于当时中美关系紧张,钱学森及其家人在美国遭到软禁。
1955年,在我国政府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科技事业中,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钱学森的伟大贡献1.航空航天领域钱学森回国后,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并于1970年成功发射。
他还领导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钱学森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
他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钱学森主张“敢为人先”,鼓励年轻人敢于创新、勇攀科学高峰。
3.社会活动钱学森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为我国的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