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一章 解表剂
- 格式:ppt
- 大小:432.00 KB
- 文档页数:95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襄,伤寒无汗兼烦躁,发汗清热此方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若云热甚加黄连,新加香薷豆易花,加入银翘暑温痊。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送下服之痊。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葱豉桔梗汤:俞氏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甘草襄,加入焦栀与薄荷,辛凉疏表法昭彰。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葛根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扬泛水,血虚外感服之康。
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轻泻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结胸,心坚硬满便难通,泻热逐水为峻剂,芒硝甘遂大黄供。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 是中医在辨证审机, 确立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 通过选择合适药物, 酌定适当剂量, 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 最后完毕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 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 药物247种意义: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2、《黄帝内经》大部提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 发明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 《伤寒论》重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 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 尚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 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①刘完素: 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提倡“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 字子和号戴人, 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 邪去正安”《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 字彦修号丹溪翁, 后人尊称朱丹溪。
提倡“相火论”《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 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建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建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一、治法: 辨明证候之后, 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 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就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与解剂一、与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 (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
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
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方剂学》重点内容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姜,蔓荆芥防芎秦艽。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姜五味。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百部紫菀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阳明热盛入母膏。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柴葛解肌姜枣膏,羌草桔梗芩芷芍。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升麻葛根草芍药,解肌透疹此方良。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目录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新加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葱豉汤(杏前葱豉汤活人葱豉汤葱豉桔梗汤六味葱豉汤)苏羌达表汤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新加麻杏甘石汤荷杏石甘汤桑杏石甘汤)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银翘透疹汤)桑菊饮祛风涤痰汤五叶菰根汤防风解毒汤加减普济消毒饮竹叶柳蒡汤解肌透痧汤第三节扶正达邪剂一、益气发汗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仓廪汤荆防败毒散)二、滋阴发汗剂加减葳蕤汤(葳蕤汤)黑膏汤(加减黑膏汤)青蒿鳖甲汤三、养血发汗剂葱白等七味饮四、助阳发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涌吐剂第一节实证涌吐剂瓜蒂散救急稀涎散第二节虚证涌吐剂参芦饮第三节探吐法盐汤探吐法第三章通下剂第一节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犀连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十全苦寒救补汤陈氏四虎饮清凉攻毒汤第二节温下剂附子泻心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第三节逐水剂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疏凿饮子三花神佑丸十枣汤神芎导水丸第四节润下剂麻仁丸通幽汤陆氏润字丸千金地黄煎济川煎第五节攻补兼施剂陶氏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益血润肠丸苁蓉润肠丸三仁丸苁蓉润肠汤第四章双解剂第一节解表清里剂栀子豉汤(栀豉芩葛汤)大青龙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芩连汤三黄石膏汤(增损三黄石膏汤)六神通解散白虎加桂枝汤葱豉白虎汤缪氏竹叶石膏汤双解加葱豉汤石膏大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二节发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大青消毒汤《删繁》香豉汤凉膈散(加减凉膈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增损双解散)大黄饮子第三节解表化痰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许氏麻黄等十味丸第五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泄气热剂一、轻清气热剂新加栀豉汤六花苇茎汤陈氏清肺饮二、辛寒清气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新加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三、苦寒清热剂黄芩汤黄连汤《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白头翁汤(秦皮汤)犀角大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第二节清热凉营剂一、清营泄卫剂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羚地清营汤凉血解毒汤二、清透营热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加味清宫汤)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加减服蛮煎神犀透络汤拔萃犀角地黄加金汁、元明粉三、凉血散血剂凉血散瘀汤清热行血汤第三节清气凉营剂犀羚白虎汤化斑汤(人参化斑汤)陈氏四虎饮陈氏夺命饮清瘟败毒饮第四节清热解毒剂三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消毒活血汤第五节滋清虚热剂葳蕤等五味饮白薇等十味丸青蒿鳖甲煎(黄芪鳖甲煎)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三甲白薇汤洒沥汤两地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地骨皮饮四逆散合白薇汤第六节甘寒清热剂一、清养气液剂生芦根八味饮子麦门冬汤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新定五汁饮二、清养血液剂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顾氏八汁饮第七节清泄脏腑剂导赤散(导赤合犀连汤导赤清心汤加味导赤散导赤合加味虎杖散导赤散冲四汁饮)加减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汤)清心莲子饮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新加玉女煎)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陶氏逍遥散救阴滋任汤加味白头翁汤养阴清肝汤玉屑无忧散玉雪救苦丹第六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胃剂黄连汤(进退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崔氏疗胃反方第三节调协肝脾剂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清肝达郁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第四节透达暮原剂达原饮(加减达原饮柴胡达原饮)清脾汤柴胡桂姜汤第五节截疟理疟剂常山饮截疟七宝剂首乌鳖甲汤陈氏四獸饮何人饮第七章祛暑剂第一节轻宣暑邪剂薷杏汤青蒿饮雷氏清宣金脏法五叶芦根汤清络饮第二节祛暑散邪剂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香薷饮)《广济》扁豆汤第三节清暑利湿剂三石汤甘露消毒丹桂芩甘露饮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雷氏清凉涤暑法第四节清暑化湿剂苍术白虎汤藿朴胃芩汤(胃苓汤藿朴夏苓汤)加减六和汤(六和汤)清暑辟秽汤雷氏芳香化浊法第五节清暑益气剂王氏清暑益气汤(东垣清暑益气汤)薛氏参麦茯神汤雷氏却暑调元法第六节清暑敛津剂吴氏连梅汤人参乌梅汤第八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剂一、疏散风邪剂小续命汤川芎茶调散川芎散防风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二、搜风通络剂牵正散苍耳散止痉散正舌散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第二节平熄内风剂一、熄风和阳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千金排风汤钩藤饮钩藤汤撮风散二、滋液熄风剂加减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三、养血祛风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羚羊角散秦艽散第九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剂紫雪丹(碧雪绛雪)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犀珀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神犀丹飞龙夺命丹玉枢丹犀黄宣窍汤炼雄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剂苏和香丸妙香丸飞马金丹第三节豁痰开窍剂白金丸集成太极丸抱龙丸小儿回春丹涤痰汤菖蒲郁金汤沈氏六神汤玳瑁郁金汤第四节宣郁开窍剂苏合香丸第十章祛寒剂第一节温经散寒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当归四逆散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加附子汤延年增损理中丸治中汤)附子粳米汤白术附子汤(近效白术附子汤)茵陈附子干姜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厚朴温中汤大顺散来复丹冷香饮子第三节回阳救逆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二味黑锡丹)三生饮第十一章却湿剂第一节宣散湿浊剂恙活胜湿汤鸡鸣散豆卷藿香荷叶汤苏叶黄连汤神术散第二节温化寒湿剂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太乙神术散)藿香正气汤醉香玉屑丸芩桂术甘汤实脾饮第三节清利湿热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藿香左金汤(蚕矢汤)连朴饮(燃照汤)昌阳泻心汤清热渗湿汤二妙散(加味二妙散三妙丸)第四节利水渗湿剂一、利水通淋剂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五淋汤石苇散神效琥珀散瞿麦汤海金砂散火府丹小便饮子童便四草汤红白散二、利水消肿剂禹余粮丸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千金鲤鱼汤天仙藤散香附散全生白术散第五节祛风胜湿剂巴戟天汤地龙汤防己汤蠲痹汤秦艽散三痹汤四斤丸第十二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导痰汤(加味导痰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加味温胆汤)指迷茯苓丸第二节润燥化痰剂润肺饮降痰奔马丸金水六君汤百花汤雪梨膏第三节清化热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节斋化痰丸滚痰丸雪羹第四节温化寒痰剂理中化痰丸(理中降痰丸)珍珠滚痰丸紫金丹第五节蠲化风痰青州白丸子三生丸半夏白术天麻丸金栗丹竹沥五汁饮第六节止咳化痰剂杏仁煎延年贝母煎延年疗气嗽煎方紫菀饮延年紫苏饮止嗽散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紫苑汤降气化痰汤第七节化痰软坚剂内消瘰疬丸海藻昆布玉壶汤第十三章润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剂一、苦温平燥剂杏前葱豉汤杏苏散二、辛凉甘润剂桑杏汤(沙参杏仁汤)萎薤六仁汤清燥救肺汤润燥渗湿汤第二节滋润内燥剂一、清润肺胃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广济麦门冬汤宣明麦门冬饮子)五汁饮韭汁牛乳饮叶氏养胃汤(益胃汤)甘露饮(小甘露饮)桑白皮等十味煎消渴方(延年天门冬煎黄芪汤千金茯神汤)地黄引子百合固金汤琼玉膏(张氏医通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滋养肝肾剂集灵膏滋燥养荣汤(清燥养营汤)润肺饮雪梨膏第十四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四七汤)桔姜薤白半夏汤(桔姜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良附丸(橘核丸)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暖肝煎)金铃子散启膈散五香散正气天香散瘦胎饮解肝煎十香丸紫苏饮延胡索汤槟榔汤第二节降气剂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竹茹汤丁香散)四磨汤(五磨饮)橘皮竹茹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散)茴香散第十五章理血剂第一节祛瘀活血剂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大活血丹回生丹失笑散生化汤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清热行血汤宣郁通经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旋覆花汤泽兰汤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紫苏饮三甲散增损三甲散三虫二甲汤七厘散清经散第二节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温经摄血汤小牛角腮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第十六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剂一、益气固脱剂独参汤人参蛤蚧散二、益气摄血剂归脾汤炙甘草汤举元煎三、益气健脾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参术膏参燕异功散慎柔养真汤资生丸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七珍散第二节养血剂四物汤(四乌汤过期饮地骨皮饮桃红四物汤艾附暖宫丸)圣愈汤补气解晕汤小营煎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天真丸)第三节滋阴剂一、滋养肺肾剂人参固本丸保阴煎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两仪膏二、滋养肝肾剂石斛夜光丸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髯丹二至丸桑麻丸三、滋养肾阴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八仙长寿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新加六味汤)左归饮吉祥丸虎潜丸(大补阴丸滋任通阴煎通关丸)三才封髓丹滋阴大补丸无比山药丸大造丸龟鹿二仙膏第四节壮阳剂一、温煦肾阳剂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右归饮鹿茸散巴戟天酒二、温柔濡润剂还少丹赞化血余丹斑龙丸异类有情丸内补丸元武豆三、温补脾肾剂四神丸脾肾双补丸生脉散(全真一气汤)第十七章消导剂第一节消导化滞剂保和丸(大安丸)廓清饮大和中饮(小和中饮)枳实导滞丸(木香导滞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麦枳术丸)健脾丸(啟脾散)第二节消痞磨积剂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醒汤蟾砂散枳实丸鳖甲煎丸耆婆万病丸化瘀回生丹第十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敛汗剂牡蛎散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第二节敛肺止咳剂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訶子散(訶子丸)真人养脏汤地榆丸刘松石猪肝丸第四节涩精止遗剂治浊固本丸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水陆二仙丹)固阴煎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补脬饮巩隄丸第五节固崩止带剂固经丸惜红煎完带汤鹿角菟丝丸侧柏樗皮丸第十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磁朱丸第二节宁心安神剂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定志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平补镇心丹)孔圣枕中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琥珀多寐丸甘麦大枣汤第二十章痈疡剂第一节外疡一、内服丸散汤饮(一)阳证诸方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连翘金贝煎会脓散醒消丸内补黄芪汤透脓散(心悟透脓散代刀散)消瘰丸六神丸蟾酥丸(二)阴证诸方阳和汤小金丹二、外用膏、丹、散剂如意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白降丹八将丹)生肌玉红膏(八宝生肌散)第二节内痈苇茎汤桔梗杏仁煎古今录验桔梗汤大黄牡丹皮汤锦红汤(锦红片锦红新片)清肠饮红藤煎肠痈秘方薏苡附子败散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第二十一章治虫剂乌梅丸槟黄丸下虫丸理中安蛔汤化虫丸使君子丸万应丸(下虫万应丸)追虫丸前言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