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阶地的类型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5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有几个种类
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积累满一层沉积物。
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积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
水流连续往下侵蚀,两侧的积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
然后河流连续重复侧蚀、积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上升,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状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
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连续侵蚀积累过程,就消失多级阶地。
河流阶地的分类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
①侵蚀阶地。
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②积累阶地。
由冲积物组成。
依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
③基座阶地。
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
并出露基岩。
④埋藏阶地。
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
河流阶地知识点总结一、河流阶地的形成1. 水流侵蚀作用河流水流的冲刷作用会形成河流的阶地。
水流在河床上冲刷的同时,也会将部分沉积的泥沙携带走,这就导致了河床的不断下降。
而一旦河流的水流量有所减小,河床上原本沉积的泥沙就会开始固化,形成河流的阶地。
2. 流域地形变迁河流的阶地也可以是由于流域地形的变迁而形成的。
在地质运动的长期影响下,地表地形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就导致了河流流经的地区地势的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了河流的阶地。
3. 大水冲击作用大水冲击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河床上沉积的泥沙在长期的压实作用下形成了坚硬的岩石,而当河流的水量增大时,它便会以更大的冲击力冲击河道,从而形成河流的阶地。
4. 水流波浪冲击作用波浪冲击也是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河流水流的波浪在河床上不断冲击,会导致沉积的泥沙受到破碎和重新沉积,最终形成河流的阶地。
二、河流阶地的特征1. 平坦开阔河流的阶地呈现出平坦开阔的特征,这是由于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 堤岸陡峭河流的阶地的堤岸往往比较陡峭,这是由于大水冲击和水流侵蚀作用造成的。
3. 地表高程变化河流的阶地地表高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高低起伏,呈现出阶梯状的特征。
4. 地质构造特征河流的阶地地质构造往往非常复杂,包括了岩石、泥沙、砾石等多种物质。
同时,地质构造也会对阶地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5. 脉络纵横河流的阶地往往呈现出交错纵横的脉络,这是由于河流长期侵蚀、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三、河流阶地的分类1. 洪积阶地洪积阶地是河流的一种重要阶地形态,在河流上下游地区广泛发育。
它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形成的,是冲击平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沉积阶地沉积阶地是河流的另一种主要阶地形态。
它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道上沉积而形成的,也是冲击平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切割阶地切割阶地又称崖式阶地,是由于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起伏,地势较为陡峭。
2024年高考地理微主题突破39:河流阶地【知识梳理】一、河流阶地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原先河谷的谷地,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简称阶地。
阶地是由阶地面(原先河谷谷地遗留部分)和阶地坡(后期河流下切而成)组成,两者共同反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河流阶地的形成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先发育一个相当广阔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地壳抬升(间歇性)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持续性)3、阶地特点(1)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2)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4、河流阶地分类河流阶地按照物质组成和结构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三种类型。
(1)侵蚀阶地:又称为石质阶地,多由基岩(位于土壤及其他未固结的物质之下的固体岩石,或者在土壤及其他疏松物不存在处出现于地表的岩石)构成,由于当时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没有或很少有河流堆积物覆盖,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
(2)堆积阶地:全为河流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中下游,河流侧蚀展宽谷地,同时河流发生大量堆积,然后河流下蚀形成阶地,一般河流下切侵蚀的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
(3)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则为基岩。
5、意义(1)阶地是聚落和种植业选址的理想场所。
(2)寻找矿产与建筑布局。
(3)河流阶地的特征可以反映新构造的活动方式。
【课堂例题】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在地理学中,河流阶地是指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阶梯。
对于高考而言,河流阶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进行探讨,从形成原因、类型、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
河流的阶地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河流的切割作用和起伏的地貌变动。
当河流切割下切时,便会形成阶地。
同时,地壳的抬升或者是海面的下降也能导致地貌的变动,形成河流阶地。
其次,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首先是河流下切形成的尖阶地,它是由于河流的深度加深造成的,通常位于河流峡谷的两侧。
其中,最高的一级尖阶地称为一级阶地,较低的二级阶地和更低的三级阶地依次向外延伸。
其次是冲积平原形成的台地,它是由于洪水冲积沉积物造成的。
而冲积坎是由于河流在沉积物上加深河床而形成的。
最后,还有湖滨阶地,它是由湖泊的水位变化以及湖泊冲积沉积引起的。
河流阶地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是高程间的阶梯状分布,这是河流阶地的基本特点。
每个阶地都有自己的高度和面积,形成一道道阶梯状的地形。
其次是阶地上的沙土质地,由于河流冲刷和沉积的作用,阶地上的土壤通常比较松散。
此外,阶地也往往呈现出平缓的地貌特点,适合农业和人类居住。
河流阶地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阶地提供了较为平坦的土地,方便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冲积平原形成的台地尤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河流阶地也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的场所。
许多城市和乡镇就建在河流阶地上,如中国的长江、黄河等。
此外,河流阶地还提供了水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是一个涉及地理学的重要概念。
在考试中,对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类型、特征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科目的考试,提高自己的成绩。
而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河流阶地知识也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补偿训练:河流地貌之河流阶地A.基础知识:1.概念---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2.组成---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
形态要素(1)阶地面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倾斜,有一定的连续性。
阶地面和下部斜坡交接的地方是阶地前缘,常受后期侵蚀变得不明显,阶地后缘往往被坡积物覆盖;(2)阶地高度是从河流水面算起;(3)阶地宽度指阶地前缘到阶地后缘间的距离;(4)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
河流阶地的形态:阶地面:阶地的表面,实际是原河谷底,大多向河谷轴部和下游方向倾斜。
阶地斜坡(陡坎):是阶地面以下的坡地,也向河谷轴部倾斜,但坡度大得多。
阶地前缘:是指同一级阶地的阶地面与阶地斜坡相交的地段。
阶地后缘:是指阶地面与较高一级阶地的斜坡或谷坡相交的地段其中阶地面和阶地斜坡是组成阶地的两个主要形态要素,说明阶地发育的两个主要过程:阶地面形成时期,河流的侧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阶地斜坡形成时期,河流的下切作用占优势。
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
把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阶地。
一般说,阶地愈高年代愈老。
3.成因------必备的两个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2)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在形成河漫滩时,河流流经地区一般说来构造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作用、沉积作用为主,河流至少处于和接近处于均衡状态。
河流的挟沙力不会远大于河流的含沙量。
而河流使河漫滩成为阶地的时期,一般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河流下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河流的挟沙力大于河流的含沙量,以至于河流还有剩余的能量用于对河谷的加深。
形成的影响因素:(1)构造升降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
河流阶地的类型
河流阶地的类型: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将河流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如图4-35)。
1.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
也叫基岩阶地。
侵蚀
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里水流速度大,侵蚀作用强,所以沉积物很薄,
有时甚至在河床中出露基岩。
当后期河流进行强烈下切时,河谷底部抬升形成
阶地,因而在侵蚀阶地上很少找到冲积物,即使原先有薄层的冲积物分布,在
阶地形成以后的长期侵蚀作用中,也可能被冲刷殆尽。
阶地面上往往只有一些
坡积物。
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2.堆积阶地:阶地全由河流冲积物组成。
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
它的形成过
程,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
滩,然后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阶地。
一般河流下切侵蚀的深度不超过冲积
层的厚度,因此,整个阶地全由松散的冲积物组成。
根据河流下切侵蚀深度与
多级堆积阶地之间的接触关系,堆积阶地可分为内迭阶地与上迭阶地二种。
内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迭阶地是指新的阶地套迭在老的阶地之内,后一次的河流冲积物分布的范围和厚度都比前一次的为小。
这说明在各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各次河流的下切作用所达到的深度基本一致,而后期的堆积过程较短或堆积作用比前期减弱。
3.基座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
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如果基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气候或构造的原因,在新一轮的河流侵蚀——堆积过程中,河谷中堆积较厚的冲积物,超过阶地基座高度并把基座覆盖起来,称为覆盖基座阶地。
4.埋藏阶地:若阶地形成以后,由于地壳下降或侵蚀基准面上升,引起河流大量堆积,使阶地被堆积物所覆盖,埋藏于地下,形成埋藏阶地。
埋藏阶地分为两种类型:早期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多级阶地,而后地壳下降或侵蚀基准面上升,发生堆积,把早期形成的阶地全部埋没,形成埋藏阶地。
地壳长期下降,不同时期的冲积物一层一层迭加起来,形成一种假埋藏阶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
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动的范围内,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
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
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
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世界地图,会发现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处,大都有一个三角洲。
如埃及尼罗河(世界第二大河)入海处,就有一个巨大的三角洲,面积达24000平方千米;美国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入海处的三角洲,呈鸟足状,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世界第三大河)、黄河(世界第五大河)以及珠江入海处,也都有面积很大的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是河流入海时所夹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世界上每年约有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
这些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
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
这时,河流只得绕过沙堆从两边流过去。
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北方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一个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
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
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
如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
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
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
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
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
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