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活型(plant life form)分析 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2. 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箱、温度计、湿度计、土壤、种子、水、光照控制器等。
2. 实验材料:萝卜种子、黄瓜种子、番茄种子、花盆、剪刀、标签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种子、土壤、花盆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种植种子:将萝卜种子、黄瓜种子、番茄种子分别种植在花盆中,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3. 设置实验组:将种植好的植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a. 实验组1:光照组,控制光照时间,每天光照8小时。
b. 实验组2:水分组,控制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
c. 实验组3:土壤组,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种植。
d. 对照组:正常生长条件,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均未改变。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数据。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光照组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这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光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分组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保持土壤湿润对植物生长仍有积极作用。
3.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种植的植物,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这说明土壤的肥力、透气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五、实验结论1. 光照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光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保持土壤湿润对植物生长仍有积极作用。
3. 土壤的肥力、透气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园林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植物配置分析作者:李建仪,黄玉源,刘德良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04期摘要:以暨南大學石牌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对该校区的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对各功能分区代表性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其目的主要是针对校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广东及其他地区高校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果表明:1)该校区植物共计139种(含变种),隶属58科114属;2)乔木种类和数量偏少,缺乏落叶树种,部分群落结构简单;3)以观花和观叶植物为主,观果和观枝干植物欠缺;4)10个植物群落乔灌草3个层次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势大致相同,各层次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说明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丰富;Odum指数与Margalef指数基本呈同一趋势,各层次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关键词:暨南大学;植物景观;群落结构;优化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Survey on Diversity and Disposition of Garden Plant Community in Shipai Campus of Jinan UniversityLI Jianyi1,HUANG Yuyuan2*,LIU Deliang3*(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Jiaying College,Meizhou,Guangdong 514015,China)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la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landscape on campus. Taking the Shipai campus of Jinan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life form,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on campus, and analyzed the typical case of each landscape functional zon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green,ecological and harmonious campus in other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The results showed: 1)There were 139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belonging to 58 families and 114 genera; 2)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tree, especially deciduous tree species were less, 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imple; 3) flowers and foliage plants were in major, but fruit and stem plants were shortage; 4) The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of the three layers (arbor, shrub and grass) of the 10 plant communities we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nd the order of each layer was shrub layer > herb layer > tree layer, indicating that the shrub layer had the most abundant plant species; Odum index and Margalef index showed the same trend, and the order of each layer was shrub layer > herb layer > tree layer, being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species diversity index.Key words: Jinan University; plant landscape; commun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判大学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1]。
1姓名 *** 学号 *** 系年级 2011级生物基地 科目 生态学实验 日期 2013.06.08 同组者 无 植物生活型(plant life form )分析【实验目的】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实验原理】 植物生活型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长期适应而具有的一定的形态外貌、结构和习性。
植物生活型为生态学中的分类单位。
与分类学的单位无关,不同种、甚至不同属科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中可能形成同一生活型。
如仙人掌科(Cactaceae )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的一些种,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形成肉质多刺的特征;石竹科(Caryo- phyllaceae )、菊科(Compositae )和报春花科(Primulace )的一些种在寒冷多风的高山上形成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型等。
反之,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成为不同的生活型,如栽培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 ),在热带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温带则为草本。
根据植物在不利的生长季节中,其复苏芽离地面的高度及受到保护的程度和方式,他将高等植物分为5类生活型,各类又分若干亚型:①高位芽植物(Ph )。
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
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
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 )(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 )(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 )(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 )(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 )(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②地上芽植物(Ch )。
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③地面芽植物(HK )。
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
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④隐芽植物(K )。
第1篇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为了提高我们对植物的认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植物识别、生态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功能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我们的生态保护能力。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生长环境、分布特点等,了解不同植物群落的特点。
2. 植物识别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使用植物图鉴和现场采集的植物样本进行植物识别。
通过比对植物的特征,如叶片形状、花色、果实等,学习植物分类知识。
3. 生态调查我们对植物群落进行生态调查,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密度、生长状况等。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三、实践过程与结果1. 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其中,乔木有杨树、柳树、槐树等;灌木有金银花、月季、蔷薇等;草本植物有蒲公英、野菊花、车前草等。
我们还观察到植物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2. 植物识别通过植物图鉴和采集的植物样本,我们成功识别出30余种植物。
其中,乔木10种,灌木15种,草本植物5种。
3. 生态调查我们调查了10个植物群落,共记录植物种类50余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植物群落的结构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
在植物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形成了明显的层次结构。
4.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工程的推进,植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科学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结果分析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来探索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植物生长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并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具体目标包括:1.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2.比较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3.分析植物对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3个相同品种的植物幼苗•3个相同规格的花盆•不同光照强度的灯具(如日光灯、LED灯等)•不同水分状态的土壤•注射器或喷雾瓶(用于调节土壤湿度)•PH试纸或PH计(用于测试土壤酸碱度)方法1.将3个相同品种的植物幼苗种植在3个相同规格的花盆中;2.将植物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如日光灯下、LED灯下等,并设置相应的光照时间;3.调节土壤湿度,使其分别保持潮湿、适度湿润和干燥状态;4.根据需要,可以对不同花盆的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5.在实验开始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并在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颜色等;6.实验结束后,收集和分析所有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首先观察了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分别将植物放置在日光灯和LED灯的照射下,并设置相同的光照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有所不同。
在日光灯的照射下,植物呈现出较为健康的生长状态,茎干坚挺,叶片绿色鲜亮。
而在LED灯的照射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相对较差,茎干较为柔弱,叶片颜色较浅。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日光灯所产生的光线更接近自然光线,具有更好的光合作用效果,能够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植物生活型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其生态适应性和植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揭示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生长策略和竞争能力。
一、植物生活型谱的定义和作用植物生活型谱是指按照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特征,将植物分类成不同的类别,并用百分比或比例来表示各类别植物所占的比例。
通过统计各类别植物的比例,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并判断其生态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植物生活型谱是研究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的步骤1.植物调查与采样:选择研究区域,并在不同生境中进行植物调查和采样,记录各个样地内的植物物种和数量。
2.植物分类与生活方式的确定: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特点,将各个植物种类分类并确定其生活方式,如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
3.统计与计算:根据采样结果,统计各个类别植物的数量,并计算各类别植物所占的百分比或比例。
4.绘制植物生活型谱: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植物生活型谱,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别植物的比例关系。
三、植物生活型谱的解读通过植物生活型谱的绘制和解读,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通过生活型谱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比例。
比如,在极寒地区或高海拔地区,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比例可能会更高,而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高大乔木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通过对不同类别植物的生境分布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的响应方式。
2.群落结构和竞争关系:植物生活型谱还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竞争关系。
比如,在一个草甸群落中,草本植物的比例较高,说明该群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在一个湿地群落中,蕨类植物和水生植物的比例较高,说明该群落适应于湿润环境的生长策略。
3.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通过对植物生活型谱的不同年份的调查和比较,还可以揭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日益增加。
种植花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本实验旨在通过种植花草,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并探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2. 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掌握种植花草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植物材料:草本植物(如:紫罗兰、长春花)、灌木(如:茉莉、桂花)。
2. 用具:花盆、土壤、肥料、水壶、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 准备花盆、土壤、肥料等种植材料。
- 测量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等指标。
2. 种植阶段- 将植物幼苗按照一定间距种植在花盆中。
- 施入适量的肥料,确保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观察阶段-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株的高度、叶片颜色、花朵开放情况等。
- 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工具,测量环境温度、湿度等指标。
- 观察环境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情况- 观察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均能正常生长,叶片颜色鲜艳,花朵开放良好。
- 部分植物在光照充足、水分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较快。
2.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照:植物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鲜亮,花朵开放时间提前。
- 水分:适量浇水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植物生长。
- 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
3.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
- 在种植花草时,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合理调整种植条件和环境因素。
第1篇一、引言植物生长是自然界中一种奇妙的现象,它不仅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活力,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开展了植物生长记录的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践过程,分析植物生长的特点,并探讨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记录的方法。
3. 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4. 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践材料与工具1. 植物材料:小麦、玉米、大豆等。
2. 工具:尺子、记录本、相机、显微镜等。
3. 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等。
4. 水源:自来水、蒸馏水等。
四、实践过程1. 种植阶段(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将植物种子按照一定的密度和行距播种于土壤中。
(3)浇透水,确保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
2. 观察记录阶段(1)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颜色等。
(2)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如株高、叶片数量、颜色变化等。
(3)定期拍摄植物的照片,以便对比分析。
3. 调查分析阶段(1)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变化等。
(2)探讨肥料、水分、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变化。
4. 实践总结阶段(1)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践报告。
(2)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特点(1)小麦、玉米、大豆等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株高和叶片数量逐渐增加。
(2)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叶片颜色由浅绿逐渐变为深绿,表明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逐渐扩展,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2.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1)肥料:有机肥和无机肥对植物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过量施用肥料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植物生长。
(2)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3)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光照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4)温度:温度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目的】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
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
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
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
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
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
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
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
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
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
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地设置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
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
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
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2014.4.9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生活型谱的概念和划分方法2 通过对区域植物生活型谱进行分析,探讨区域气候对植物生活型谱的影响参考资料青岛崂山植被调查数据黄河三角洲植被调查数据山东大学校园植物数据汪劲武. 种子植物分类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 1992. 北京: 科学出版社吴征镒, 1980. 《中国植被》. 北京:科学出版社李博, 杨持等. 普通生态学. 2000.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汉斌, 郑亦津, 李法曾. 山东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参考)中文和英文文献课堂程序1各组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明白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方法2明确校园植物名录的分工调查方法3整理现有数据实验方案1调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植物名录(可由3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2根据前期的群落调查数据,整理青岛崂山、黄河三角洲的植物名录3编制不同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4讨论植物生活型谱与区域气候的关系5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精读8-10篇植物区系与生活型谱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英文文献实验报告的提交1每人提交自己独立的实验报告,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本。
2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生活型谱的简单介绍;(2)三份资料中物种的名录,包括、物种名、拉丁名、科名、属名;(3)分析不同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并分析其与区域环境因子的关系;(4)结果展示和分析讨论;(5)列出所阅读和参考的文献。
附录资料一植物生活型生活型(life form)是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
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
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
自19世纪初洪堡(A. 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C. Raunkiaer)建立的系统。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植物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生态功能及保护措施,我们组织了一次植物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样本、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植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践地点及时间本次实践地点位于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时间为2023年4月15日至4月20日。
该地区气候适宜,植被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繁多。
三、实践内容1. 植物种类调查本次实践主要调查了该地区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通过对植物形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等方面的观察,记录了植物种类的详细信息。
2. 植物生长状况调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重点调查了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面积、根系分布等。
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植物生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植物资源保护措施调查为了了解植物资源保护现状,我们对该地区的植物保护措施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保护区管理、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植物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等。
4. 植物资源利用调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了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当地居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植物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植物种类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共记录了该地区植物种类100余种,其中乔木40种,灌木30种,草本植物30种。
这些植物种类在生长习性、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2. 植物生长状况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株高度、叶面积、根系分布等指标均符合植物生长规律。
这得益于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效的植物保护措施。
3. 植物资源保护措施调查结果该保护区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管理: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2)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采摘、破坏植物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培养青少年对植物的了解和热爱,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价值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实践目的1. 增强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实践内容1. 植物识别与分类2. 植物生长环境调查3. 植物生态价值分析4. 植物保护与养护实践四、实践过程1. 植物识别与分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植物识别与分类。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叶色、果实等特征,对植物进行了分类。
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植物生长环境调查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植物生长环境调查。
我们选择了校园内的几处不同环境,如阴面、阳面、水源附近等,观察了植物在这些环境中的生长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
3. 植物生态价值分析在了解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植物的生态价值。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认识到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提供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植物在药用、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4. 植物保护与养护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进行了植物保护与养护实践。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给植物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方法。
我们还参与了校园绿化活动,亲手种植了树木和花草,为美化校园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五、实践成果1. 学生对植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环保意识。
2. 学生掌握了植物识别、分类、生长环境调查等基本技能。
3. 学生学会了植物保护与养护的方法,为校园绿化做出了贡献。
野外实习指导手册(环境科学、生态学)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9.9 上海实习一植物群落结构分析一、主要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充分理解森林群落的生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群落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研究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生态意义。
2.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和调查植物群落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的基本方法。
3.探讨森林群落层次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理解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二、基本原理植物群落结构是指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群落内各种生物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它是群落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物种多样性功能及确定功能群的基础。
本实习主要学习植物群落生活型的划分和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及时时间结构的分析。
(一)生活型和生活型谱1.生活型生物群落的外貌(Physiognomy)指群落的外部表相,为群落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陆地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生活型所决定的。
要描述群落的外貌.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在外貌上表现出的植物类型,是植物营养器官对环境的表现形式。
本质上,是不同物种趋同适应的结果。
属于同生活型的植物常具有相同的体态和外貌.是特定生物气候作用下的产物。
它的划分常根据植物的形态、大小、分枝等外貌特征.同时考虑到植物生命的长短。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
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草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垫状植物等是一种早期的、人们习用的生活型分类,目前常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系统。
他强调植物营养体型对气候的适应,并选择了休眠芽或复苏芽在不良季节所处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方式这一指标作为划分生活型的依据,将高等植物划分为5大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之下再按照植物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草质、水质)以及旱生形态与肉质性特征等,再细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实习二植物群落的生活型分析一、实习目的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理解自然群落的群落结构与群落外貌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的关系。
二、实习材料校园内植物群落、记录表格、笔、计算器等。
三、实习原理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
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
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
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1)高位芽植物(Ph)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 厘米以上,又依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 米),中高位芽植物(8~30 米),小高位芽植物(2~8 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 厘米到2 米)。
包括乔木和高灌木、藤本和木质藤本、附生植物、高茎的肉质植物。
(2)地上芽植物(Ch)多年生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厘米之下,如匍匐灌木、矮木本植物、矮肉质植物、垫状植物。
受土表的残落物保护,在冬季地表积雪地区也受积雪的保护。
(3)地面芽植物(H)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全枯死,如季节性宽叶草本和禾草,莲座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在不同生长状态下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植物在逆境环境中的生理反应。
通过对植物状态的观察和实验,揭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和环境适应策略。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状态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
在实验中,通过控制这些环境因素,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植物在逆境环境中的生理反应,从而揭示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策略。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择生长状况良好、品种一致的植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作为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1)设置不同环境条件: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条件。
(2)分组实验:将植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培养,实验组在逆境条件下培养。
(3)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叶面积等。
(4)采集植物样品:在实验过程中,采集植物叶片、根系等样品,进行生理指标测定。
(5)生理指标测定:采用光谱仪、质谱仪、荧光仪等仪器,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浅,叶面积减小。
而在高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叶片颜色加深,叶面积增大。
这表明植物对光照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低光照条件下,植物通过降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来适应环境;高光照条件下,植物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来适应环境。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水分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黄,叶面积减小。
而在高水分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叶片颜色正常,叶面积增大。
这表明植物对水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低水分条件下,植物通过降低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来适应环境;高水分条件下,植物通过提高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来适应环境。
3. 温度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浅,叶面积减小。
1
姓名 *** 学号 *** 系年级 2011级生物基地 科目 生态学实验 日期 2013.06.08 同组者 无 植物生活型(plant life form )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实验原理】 植物生活型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长期适应而具有的一定的形态外貌、结构和习性。
植物生活型为生态学中的分类单位。
与分类学的单位无关,不同种、甚至不同属科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中可能形成同一生活型。
如仙人掌科(Cactaceae )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的一些种,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形成肉质多刺的特征;石竹科(Caryo- phyllaceae )、菊科(Compositae )和报春花科(Primulace )的一些种在寒冷多风的高山上形成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型等。
反之,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成为不同的生活型,如栽培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 ),在热带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温带则为草本。
根据植物在不利的生长季节中,其复苏芽离地面的高度及受到保护的程度和方式,他将高等植物分为5类生活型,各类又分若干亚型:
①高位芽植物(Ph )。
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
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
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 )(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 )(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 )(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 )(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 )(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 )。
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 )。
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
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 )。
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
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
2
植物生活型图解
【实验步骤与记录】
对校园内20种植物进行观察并搜索相关信息,记录各种植物的习性及芽位。
植物类别
生长习性 芽位 银杏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 中高位芽植物 木瓜
喜光照,耐旱耐寒性较强,怕涝,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中高位芽植物 鹅掌楸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湿润深厚肥沃疏松的酸性、微酸性土上生长良好,不耐干旱贫瘠,忌积水 大高位芽植物 贴梗海棠
喜光,较耐寒,不耐水淹,不择土壤,但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小高位芽植物 日本晚樱
阳性,喜温湿气候,较耐寒 中高位芽植物 金银木
喜光,耐半阴,耐旱,耐寒,喜湿润肥沃及深厚的土壤 小高位芽植物 酢浆草
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夏季炎热地区 宜遮半荫,抗旱能力较强 地面芽植物 紫荆
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
紫荆花喜酸性肥沃的土壤。
成活容易,生长较快 小高位芽植物 紫叶李
喜阳,在蔽荫时叶色不鲜艳。
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严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湿 小高位芽植物 冬青卫矛
喜光,亦较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 小高位芽植物 华北珍珠梅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也稍耐荫,抗寒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较耐干燥瘠薄,喜湿润 小高位芽植物 刺槐
喜光,不耐蔽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 中高位芽植物
3
含笑花
温暖湿润气候。
喜半阴,在弱光(稍阴)下生长良好,它喜光,但夏季怕阳光直射和干燥 小高位芽植物 桂花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而不甚耐寒 小高位芽植物 棣棠
性喜温湿,不甚耐寒 小高位芽植物 垂丝海棠 性喜阳光,不耐阴,也不甚耐寒,爱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阳光充足、背风之处,土壤要求不严 小高位芽植物 堇菜
生于林缘、林下、山坡草地 地面芽植物 灯台树
喜温暖气候及半荫环境,耐寒、耐热、生长快。
宜在肥沃、湿润及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中高位芽植物 鸡爪槭
喜疏荫的环境,夏日怕日光曝晒,抗寒性强,能忍受较干旱的气候条件 小高位芽植物 牡丹 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喜阴,要求疏松、肥沃、
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 矮高位芽植物 【实验结果】
植物种类数 所占百分比/% 大高位芽植物 1 5 中高位芽植物 5 25 小高位芽植物 11 55 矮高位芽植物 1 5 地面芽植物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