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节选)》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娘子关前).示例之一.精讲导读一九三八年初,周立波同志以战地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根据行军途中耳闻目睹事实,写成了《娘子关前》这篇散文。
后收入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作者在该书《序言》中说:“把这本书献给晋察冀边区战死者和负伤者。
假使它有为读者一时喜悦幸运,那是他们赋予。
他们英灵和血,永远是中华民族光华,和人世骄傲。
”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边区军民团结战斗生活最早篇章。
一、讲读要求:(1)揭露日寇侵略暴行,歌颂党领导下八路军、游击队是抗日中坚,民族希望,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2)学习本文以行军路线为线索,紧扣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特点。
二、讲读步骤:第一课时本文每一部分前面都有小标题,用来标明行军路线,眉目清楚;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易懂。
作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不仅能读懂,而且能理清文章脉络。
所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者后,可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以简炼语言,.总结每一节记叙主要内容。
提示:1山路上——在太行山脉荒山巨岭间行军,由于敌人烧杀抢掠,分外寂寞与荒凉。
2初次踏着河北土地——敌占区一片凄冷景象,尽管如此,游击队非常活跃,普通村妪心还是华族。
3通过敌人封锁区——八路军战士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现实和他们义务,把艰险当成了家常。
4核桃园——遗尸遍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
游击队不时来袭击,敌人伤亡人数比前方少不了多少。
5“再会,同志!”——不相识朋友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顺利离开敌占区。
6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八路军战士超人毅力和罕见乐观精神。
7还我河山——边区军民万众一心,收复国土坚强决心。
在熟悉课文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记叙了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过程,简要写出他们行军路线。
(2)在交待行军路线中,穿插了哪几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围绕了什么样中心?(3)文章结尾说,作者和他同志们看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时,就忍不住落泪,这是为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时,如何紧扣中心选取材料是个关键。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现代文学部分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代。
16.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美文》,指出国外美文的相关分类。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运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干脆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成功,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干脆效果,却是“诗”的洗心革面,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变更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快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从前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肯定是坏事,至少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已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转睛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溢朝气。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孤独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特性、讲韵味、潇洒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朝气。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喧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安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驰骋./聘.请打擂./自吹自擂.相形见绌./咄.咄逼人B.蛮横./横.祸巷.道/街头巷.尾拾.级而上/拾.金不昧C.霎.时/刹.那模.具/装模.作样间.不容发/挑拨离间.D.旷.野/粗犷.呼吁./气喘吁.吁日薄.西山/薄.利多销2.(2分)下面对戏台的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A.“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样,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此句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戏台的亮丽。
B.“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此句从触觉的角度来写,写出了横笛的美妙。
C.文段中划线的“回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
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B.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等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真不容易!”D.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莱芜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2.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3.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座规模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如飞虹。
街上行人肩接踵,络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枢纽(shū)B. 停泊(bó)C. 卸下(xiè)D. 纤(qiān)夫2. 文中横线处所填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宏宛摩绎B. 宏婉磨绎C. 弘宛摩译D. 弘婉磨译【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D.纤(qiān)夫——qiàn;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宏敞:意思是高大宽敞。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空间或建筑物宽阔且高远,给人一种开阔和明亮的感觉。
宛如:意思是正像;好像。
摩肩接踵:意思是肩与肩相磨,脚与脚相接。
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电影《长津湖》场面恢宏,战争激烈,令人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B. 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栩栩如生,展现了工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C. 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2021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通过整理的2021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411;资料整理于2021年10月14日。
一、单项选择题 1.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
另一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D)。
D.俞平伯 2.《在其香居茶馆里》和“三记”(《淘金记》、《还乡记》、《困兽记》),是这时期最杰出的讽刺暴露性小说。
其作者是(B)。
B.沙汀3.皖南事变后连续创作了《水乡吟》、《离离草》、《戏剧春秋》、《天涯芳草》和《法西斯细菌》五部话剧的作家是(A)。
A.夏衍 4.在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创作中,主要有《中国的西北角》、《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记王震将军》、《随军散记》、《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黑红点》、《刘伯承将军会见记》等。
其中,《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A)。
A.范长江5.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是(C)。
C.斯宾诺莎6.1924年,因好友王剑虹与瞿秋白结婚后不久病逝,丁玲受到情感创伤,离开上海到北京并结识了青年诗人(C)。
C.胡也频7.1945年,茅盾发表了他惟一的剧本(B)。
B.《清明前后》8.戴望舒和为逃避北洋军阀追捕南下到了松江的一位文学批评家一起主编了“科学与艺术论丛书”(后改名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
这位文学批评家是(D)。
D.冯雪峰9.赵树理的示范作用,开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流派(D)。
D.山药蛋派10.“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寓居他乡时对自己所住的一间陋室的称呼。
高考语文娘子关前专题12020.031,周立波的《娘子关前》是一篇________ ( 体裁 ) ,选自《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他的反映东北土地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有较大的国际影响,中学课本选自其中的《__________》一文,为我们塑造了________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干部的形象,现今仍不失其教育意义。
2,报告文学是________中一种新起的样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运用_________手法迅速而及时地报导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千百万群众关心的事物,包括新生事物的诞生成长与腐朽事物的崩溃、衰亡等。
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不但要求时代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且还要有时间条件和社会条件上的真实和准确。
如我们读过的___________写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和夏衍写的《___________》,另一种也是以现实生活为根据,但在写作过程中,作家可以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__________________以适当弥补事实的不足。
如_____________写的《船长》,我们读过选自其中的课文《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段,回答问题从核桃园到桃水桥这一段路,是在 ( ) 之中过去的,都等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
但是[]无事地到了桥头。
A桥下的流水声音很大。
( ) 的星光下, ( ) 可以看见正太路周围平原的轮廓。
我[]望着这星光下的 ( ) 的山河出神。
B一个人从我背后转出,握着我的手:“不送你们了,再会,同志 ! ”于是走了。
C他的相貌我没有看清。
但我知道,他是送我们过铁路的人……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夜晚,人的感情, ( ) 被激动。
我的这位那时不相识而且[][]不会相识的朋友的 ( ) 的握手和 ( ) 的告别话,使我的心思很久很久都不能平静。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周立波的报告文学阅读答案从昔阳东冶头北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走,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不但人难走,骡马也常常滑跌。
这是天下第一流坏路,但是就是在这种路上,我们一天一夜也能走一百多里。
从营庄出发,翻了许多山岭。
这一带村落稀少,敌人又常,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
战士们把枪都上好了子弹。
警卫员把短枪佩在大衣外。
下午四时,我们到了河北井陉县的蒋家村。
村里人家的门都关了。
我们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
应门的是一个老太婆,她给了我们水,微笑着招呼我们:“进坐坐吧,里面暖一点。
”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
井陉县已经被占快半年,但这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
过了蒋家村,已经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域。
已经是夜了,没有月亮,只有星星。
队伍里静寂无声,咳嗽的人都没有,只有骡马的蹄子,踏在石头上,杂乱地响。
到了核桃园。
国民党第三军和孙连仲的部队,在这里山上,跟敌人打过一阵。
我们翻过山岭时,还闻见腐烂的尸体的臭味。
但是这里的敌人也死得不少。
桥下的流水声音很大。
微明的星光下,隐约可以看见正太路周围平原的轮廓。
我正在望着这星光下的美丽的山河出神,一个人从我背后转出,握着我的手:“不送你们了,再会,同志!”于是走了。
他的相貌我没有着清。
但我知道,他是送我们过铁路的人,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快到铁路北面的时候,他要回去了。
我的这位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朋友的热烈的握手和简单的告别话,使我的心思很久很久都不能平静。
过了桃水桥,就是正太路,过了铁路又是一个大山,有二十里高,路坏透了顶。
爬到山顶时,都累死了。
纷纷倒在地上。
已经是半夜,月亮出了,山上的寒风奇冷。
我们的战斗员却催我们快走。
我们过铁路的时候,河北平山县境正有大战,有两千多敌人从平山县城和井陉县城两路出,进攻我们的徐旅和游击队。
我们后面有一营追兵,前面又有敌人,但终没有事。
过了铁路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边区巩固的地带。
一、填空题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_新青年_),新文化运动即此以为肇始。
2.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3.为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和刘半农演了一出著名的“双簧戏。
4.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5.语丝社成立于年。
6.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
7.______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8.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家是_____。
9.1926年冯沅君出版____,是由五十封信构成的书信体小说。
10.许地山早期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
11.朱自清的抒情诗____曾轰动诗坛。
12.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____。
13.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指出:“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_________ 文学”。
14.1922年汪静之的个人诗集《___》出版。
15.冰心的《繁星》、《春水》于____年出版。
16.前期新月派是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
17.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__、__、__。
18.诗集《夏天》、《草莽集》的作者是__。
19.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___”栏目,专门刊发___。
20.“语丝”派以___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
21.丁西林戏剧主要代表作是____。
22.“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这是文学革命先驱者_____提出的主张。
23、新文学运动之初,提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
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的宗旨的社团是。
24、在1923年发表了《地方与文艺》和《旧梦》等文章,提倡“乡土艺术”。
25、“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戏剧形式,被称为“”。
2024年5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针对性模拟训练卷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
对此,姚鼐有清楚的认识。
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
他评白诗云:“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瞻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
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
姚鼐明确指出,“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鹗之失。
性灵诗派外,王士禛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坛边缘性存在;宗宋诗风另一趋势是朝俚俗化方向发展,又暴露出“刻露之病”,缺少含蓄之韵味。
对于诗坛的流弊,如何力挽颓波?姚门弟子梅曾亮评其师之诗云:“以山谷之高奇,兼唐贤之蕴藉。
”桐城后学吴汝纶亦云:“先生诗勿问何体,罔不深古雅健,耐人寻绎。
”“山谷之高奇”与“深古雅健”是宋诗风格,“蕴藉”与“耐人寻绎”是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二者的结合,即“镕铸唐宋”。
姚鼐对于矫正香山“流易”之病的诗人都甚为看重,如选李商隐诗一卷,就是因为其诗“近掩刘白”。
尽管“矫敝流易”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但仍谓之为“诗中豪杰士”。
苏轼之诗,“用梦得、香山格调,其妙处岂刘白所能望哉”。
但因其为“天才”,常人难学,故非理想的典范。
1937年8月12日“西北战地服务团”组建,其团长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是:丁玲试题21938年初夏,延安印刷工人在清凉山上举办诗歌朗诵晚会,柯仲平朗诵了一首歌颂边区民兵斗争的诗,毛泽东当即上前握住他的手,大为赞赏。
这首诗是()。
正确答案是:《边区自卫军》试题3正确答案是:《暴风骤雨》试题4得到“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等高度评价的赵树理小说是()。
正确答案是:《李有才板话》试题5解放区仅有的一部直接反映农村合作社题材的作品,也是当时第一部将反对革命队伍内部“左”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为主要情节贯穿线的作品,是欧阳山的()。
正确答案是:《高干大》试题6正确答案是:《小二黑结婚》试题7解放区反映工业生产的小说为数不多,比较突出的作品是草明的是()。
正确答案是:《原动力》试题8“新民歌体”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长篇民歌体叙事诗的创作上,如《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李季试题9我国的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是()。
正确答案是:《白毛女》试题10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周而复二、多选题试题11抗日民主根据地吸引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其中,已经成名的作家先后有田间正确答案是:丁玲, 何其芳, 艾青试题12同时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的小说是()。
正确答案是:《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试题13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有()等有名的作品。
正确答案是:《三八节有感》, 《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 《田保霖》,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试题14在新秧歌运动中涌现的秧歌剧主要有()等。
正确答案是:《兄妹开荒》, 《夫妻识字》试题15赵树理的成就最值得称道,他的()等,都在当时的解放区广为流传,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正确答案是:《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试题16《荷花淀》故事发生在白洋淀地区,在水生嫂等几个年轻的农村妇女和她们参军入伍的丈夫间展开,全篇共四个场面:“月夜织席”、()。
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1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
A.《诗》 B.《语丝》C.《新青年》 D.《现代评论》2.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
A.《狂人日记》 B.《呐喊》C.《故事新编》 D.《彷徨》3.1928年1月,在世界性左翼思潮影响下,在上海的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共同提倡革命文学,形成了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
其中,这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 )。
A.觉悟社 B.春雷社C.太阳社 D.新月社4.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
A.《幻灭》 B.《灭亡》C.《动摇》 D.《追求》5.《在其香居茶馆里》和“三记”(《淘金记》《还乡记》《困兽记》),是40年代最杰出的讽刺暴露性小说。
其作者是( )。
A. 张天翼 B.沙汀C.吴组缃 D.艾芜6. 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
A.《蜜柑》 B.《柏子》C.《萧萧》 D.《丈夫》7.在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创作中,主要有《中国的西北角》《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记王震将军》《随军散记》《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黑红点》《刘伯承将军会见记》等。
其中,《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 )。
A.范长江 B.丁玲C.周立波 D.沙汀8. 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
A. 何其芳 B.艾青。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对当时的农奴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将农奴制度置于一切美好品质的对立面从而深刻揭露了这一制度对人性的践踏B. 《镜花缘》中有好学上进的君子国有酸腐吝啬的淑士国有虚伪狡诈的两面国有女性当家的女儿国还有终日忙忙碌碌的劳民国C. 《湘行散记》将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忧患的思索巧妙地交织成为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D. 《荷花淀》《芦花荡》是《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姊妹篇” 它们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答案】B【解析】B项“好学上进的君子国”有误好学上进的是黑齿国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A.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赏菊花等习俗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殿试考中者称“进士”D.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婵娟”代指月亮“丝竹”代指音乐“巾帼”代指女子【答案】A【解析】A.有误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故选A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所选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方正》篇和《言语》篇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家君、舍妹”属谦辞类“令堂”“贵庚”则属敬辞类C.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如朱自清先生的《春》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四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D.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汉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答案】B【解析】A项“《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方正》篇和《言语》篇”错误《咏雪》选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C项“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四幅图画”错误朱自清先生的《春》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D项“汉族”错误老舍是满族人“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错误《四世同堂》是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龙须沟》是话剧故选B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作奸犯科”“锲而不舍”等成语出自孔孟的言论B. 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雨果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莫泊桑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C.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但不能阐发观点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元而大盛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D. 中国是酒文化盛行的国度古代酒杯的称谓林林总总如觥、樽、白等等喝酒时还有一些助兴活动如“射”“弈”分别指以箭投壶游戏、下棋【答案】D【解析】A项“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雨果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错误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C项“但不能阐发观点”错误应该是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选D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道家代表人物之一C. 抒情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文章真实地展示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D.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洛阳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答案】B【解析】A项“蝉”应改为“螳螂”C项“抒情散文”应改为“哲理散文”D项“洛阳”应改为“汴京”故选B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6.(3)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紫微正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果然顺理成章富丽堂皇森严壁垒B. 竟然合情合理森严壁垒富丽堂皇C. 竟然顺理成章森严壁垒富丽堂皇D. 果然合情合理富丽堂皇森严壁垒【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7.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先秦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到了汉代叫作《诗》或《诗三百》B.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C.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D. 老生传统戏曲行当之一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主要扮演年轻女子【答案】A【解析】A项选项表述有误《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8.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B.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C.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D. 密咂咂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答案】D【解析】D项“密咂咂”应写作“密匝匝”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9.(2)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9.(3)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感情联系在一起的?9.(4)罗素有着怎样的人格特点?【答案】(1)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是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解析】(1)第一段第一句话即点出了作者的三种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根据第四段“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渴望减轻这些不幸”可看出令作者最执着最痛苦的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答案】(2)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何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的人、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解析】(2)追求知识的具体内涵根据第二段两个“我希望”可以概括出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这些内容找出答题区间进行概括即可【答案】(3)“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解析】(3)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答案】(4)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有着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解析】(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在追求爱情与知识时显示出其内心的热情与睿智他关爱人类同情人类的苦难为了人类的幸福与和平奔走呼号有着博大的胸怀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10.(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本地区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答案】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解析】(1) 做此题要了解每一幅图片的内容,再根据三幅图片的内容来描述所呈现出来的物候现象,要注意体现季节的特征,并注意思考三幅图片之间的联系如布谷鸟叫了麦子成熟了然后就该插秧了同时还要注意到语言的流畅性第小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并概括图表内容的能力【答案】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3天天气不错( 3天后天气有变) 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解析】(2) 做此题要注意图表中的数据内容,如前三天时气温较高的晴天短信的内容除了要反映物候现象、天气状况还要注意礼貌用语。
作家档案赵树理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原名赵树礼,出身于一个祖上曾很显赫但后已中落的农民家庭,因三代单传,故小名“得意”,在他身上寄托着祖父“金榜题名”的希望。
1912年:开始随祖父读“三圣教道会经”以及《麻衣神相》《奇门遁甲》等,过目不忘,一念就会,被乡里称为“神童”。
1916年:祖父去世,赵家彻底没落。
同年,上本村私塾,受尽屈辱,一年后退学,跟随父亲学会了两门手艺:“农民的技术”和“农民的艺术”,最喜爱“上党绑子”、打鼓板等民间曲艺、戏剧和民间乐器,接受了民间艺术和农民语言的熏陶。
1920年:进入沁水第一批新式学堂“县立第二高等小学”。
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高小毕业,被聘为野鹿村初小教员。
1925年:考入长冶县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初级班,并开始接触到新诗和小说等“新文学作品”。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反对校长的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后又被捕,在狱中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为《悔》。
1928年:出狱,改名“树礼”为“树理”。
在这个期间,曾当过“48师留守处”的勤务兵和太原绥靖公署的录事,并开始致力于文艺通俗化的工作,因农民听不懂新文学作品,遂立志要创作“使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
1930年:开始在山西(《大风报》上发表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
第二年,回到家乡后再次入狱。
1933年:赴太谷县任小学教师,创作了第一篇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金字》,以及长篇小说《蟠龙峪》 未完成)等作品。
1936年:第三次入狱。
1937年:参加牺盟会上党中心区宣传队,不久调任阳城县第四区牺盟会特派员,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担任阳城县第八区区长、阳城县公道团团长。
1939年:到长冶任第五专署民宣科长兼烽火剧团团长,后任(《黄河日报》 路东版)副刊《山地》编辑。
1940年:先后任太行区新华日报社(《抗战生活》 半月刊)编辑,一人独办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中国人》 周刊),并创作有上党绑子现代戏剧本(《万象楼》《清债》《神仙世界》等。
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收孙犁1939年,冀中解放区小麦黄梢的时候。
二梅在街上来回地吹着笛子。
青年妇女们一个一个从自家大门里走出来。
她们站在那新刷写上晋察冀边区“双十纲领”的高房下面的大槐树树阴里。
她们简直是挤在一块儿,手里的铲镐碰得叮当乱响,还夹着清脆的说笑声。
队伍站得整整齐齐,风吹动树枝筛下的阳光,在她们的头上、衣服上游动,染成各色各样的花。
二梅站在队前问:“你们拿着家伙干什么呀?”“挖沟!”大家一齐大声地回答。
“对了。
驻在咱村的队伍,今天下午去打击敌人,这是为了保护咱们的麦子。
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把接村路挖通!”二梅用高粱秆分好段,用铁铲划上印,说:“来吧,两个人挖一段,一把铁铲一把镐。
”队上的指导员从一块麦地里走出来,后面跟着个背大枪的矮个子通讯员。
在村里住长了,他认识二梅。
他说:“部长领导得好,真积极!”二梅也直起身子笑着说:“指导员,我们弄好了路,你们抓不住鬼子,叫他们冲过来,我们可批评你!”指导员说:“好,好,好。
你听枪响吧!”指导员穿进另一块麦地,他的衣服和麦子一个颜色,麦穗打到他腰里。
那个通讯员却淹没在麦地里了,只有那黑黝黝的枪口露在外头。
不久,这枪口也消失不见了,一只布谷鸟像是受了惊,慌慌张张地从东边飞过来,一声连着一声叫着:“莫黄莫割——莫黄莫割!”“嘎勾——”东边响了一声枪。
妇女们拖着铁镐和铲从道沟里跳上来,向东边张望。
枪声响得越来越密,越来越急,也越来越近了。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节选)》阅读答案
《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节选)》阅读答案
从昔阳东冶头北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走,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不但人难走,骡马也常常滑跌。
这是天下第一流坏路,但是就是在这种路上,我们一天一夜也能走一百多里。
从营庄出发,翻了许多山岭。
这一带村落稀少,敌人又常来,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
战士们把枪都上好了子弹。
警卫员把短枪佩在大衣外。
下午四时,我们到了河北井陉县的蒋家村。
村里人家的门都关了。
我们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
应门的是一个老太婆,她给了我们水,微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
”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
井陉县已经被占快半年,但这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
过了蒋家村,已经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域。
已经是夜了,没有月亮,只有星星。
队伍里静寂无声,咳嗽的人都没有,只有骡马的蹄子,踏在石头上,杂乱地响。
到了核桃园。
国民党第三军和孙连仲的部队,在这里山上,跟敌人打过一阵。
我们翻过山岭时,还闻见腐烂的尸体
的臭味。
但是这里的敌人也死得不少。
桥下的流水声音很大。
微明的星光下,隐约可以看见正太路周围平原的轮廓。
我正在望着这星光下的美丽的山河出神,一个人从我背后转出,握着我的手:“不送你们了,再会,同志!”于是走了。
他的相貌我没有着清。
但我知道,他是送我们过铁路的人,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快到铁路北面的时候,他要回去了。
我的这位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朋友的热烈的握手和简单的告别话,使我的心思很久很久都不能平静。
过了桃水桥,就是正太路,过了铁路又是一个大山,有二十里高,路坏透了顶。
爬到山顶时,都累死了。
纷纷倒在地上。
已经是半夜,月亮出来了,山上的寒风奇冷。
我们的战斗员却催我们快走。
我们过铁路的时候,河北平山县境正有大战,有两千多敌人从平山县城和井陉县城两路出来,进攻我们的徐旅和游击队。
我们后面有一营追兵,前面又有敌人,但终没有事。
过了铁路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边区巩固的地带。
在这新战区,我们军队的许多布告,被敌人撕掉了;用黑墨写的大标语,被敌人用白粉涂掉了。
但是他们的这工作,是无用的。
我们的军队可以再来张贴,再来制作。
上午九时,在一个不知其名的小村休息和做饭。
我倒在一个农家院外的柴堆上睡着了,虽然有冰冷的雪风吹,也睡得很好。
饭后再走了一程,到了一个小游击队的司令部。
在
另一个村庄的禾场上,有一队游击队正在练习跑步,另一队却在练习掷手榴弹。
他们把木头削成假手榴弹,用来反复地投掷。
游击队员都没有制服,他们找到什么穿什么。
有的穿长袍,有的穿了缴获的日本黄大衣,更有的穿了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外面罩一件破短衫,热起来把短衫解开,露出了红色袄子。
在村庄一家人家的平屋顶上,有二十几个穿灰色制服的年轻士兵在那里上课。
已经近午了,村鸡在啼,狗睡在麦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时常发出羊的叫声。
走进村里,神经不象夜里紧张,身体也跟着感到了疲倦想找地方去睡。
这时突然看见一家人家的墙上有四个巨大的字:还我河山
字态极雄壮。
看了这雄壮的字,又想起了我们夜间的经历,我得承认,我是再也忍不住落泪的许多人中间的一个。
(选编自周立波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有删改)
(1)下列对报告文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全文行军,从营庄出发,经过河北井陉县的蒋家村,核桃园,桃水桥,翻过二十里的大山,过了铁路,最后到边区巩固地带。
B.翻越核桃园附近的山岭时,闻见腐烂尸体的臭味。
这些尸体,是国民党第三军和孙连仲部队跟日军作战时死去
的士兵的尸体。
C.文章在中间部分介绍新战区的布告、标语,除了从侧面介绍战区的变化,还为后文一家人家的墙上四个巨大的字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D.文章在最后,写到鸡啼狗睡羊叫声,营造了一种轻缓放松的氛围,主要目的是交待“我们”感到疲倦想找地方睡觉的外部原因。
E.这篇报告文学,采用生动真实的描写,以及想象、虚构等手法,报告了太行山脉行军的见闻感受,反映了战区的军事生活。
(2)文章第7自然段描写了“另一个村庄的禾场上”游击队的哪些方面?体现了他们哪些优秀品质?(6分)(3)结合全文所记叙的诸多方面,归纳概括一下“我们”在整个行军过程中的情感气氛的变化过程。
(6分)(4)文章在结尾写道,“看了这雄壮的字”,“我是再也忍不住落泪的许多人中间的一个”。
关于“我”落泪的原因,你的理解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我”落泪原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1)(5分)
答案:选A项给3分,选C项给2分,选B项给1分,选DE不给分。
解析:B项,说尸体是国民党第三军和孙仲连部队的,不全面,还可能有日军的。
“敌人也死得不少”一句可以做为推断的依据。
所以给1分。
D项中的环境描写的主要目的,表述是错误的,主要目的在于体现边区平静祥和的美好环境。
E项所说的手法,想象和虚构,不是报告文学的属性,报告文学有一条是真实性,是不能虚构的,要与现实一致。
(2)(6分)
描写方面:(3分)
训练内容、训练器材、穿着打扮三个方面。
优秀品质:(3分)
吃苦拚搏,条件差仍努力的训练着。
积极热情,穿着长袍,穿着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参加游击队训练。
爱国抗日,抗击日寇保家卫国。
(3)(6分)
①从敌战区、封锁区到边区,行军气氛呈现从紧张到舒缓的变化过程。
②从开头到最终,行军的精神状态呈现从兴奋、疲惫到困乏再到振奋的变化过程。
③从前到后,行军心情呈现从温暖亲切、仇恨到温暖亲
切再到感动的变化过程。
(4)(8分)
看法:“我”落泪的原因,是由传统的民族精神、当时的抗日现实及“我”自身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组成的。
也是自然的,正常的,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的体现。
理由:(1)所看到的标语“还我河山”,是我国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所言,9·18后,经爱国人士从岳飞字体中筛选出这四个大字,制成牌匾流传于世。
所以,这四个大字,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外敌入侵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2)全国都在进行着坚苦卓绝的抗战,“我”刚刚随队穿越了敌战区,经过紧张惊险和艰难的行军,来到边区见到自己的军队、游击队和老乡们,如同回到家里,见到亲人,心里是非常激动的。
(3)“我”也具有抗日意志和民族情感,渴望赶走鬼子,收复山河,过上太平日子,所以看到“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百感交集,情绪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评分标准:写出观点给2分。
标语、经历、“我”三者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