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5
《通用技术》必修①学案二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一、设计的一般过程1、发现和明确问题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因此,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和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2、制定设计方案在发现和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设计所需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归纳和分析,挖掘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大胆提出各种设计想法,并依据一定条件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这就是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收集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的信息。
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
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方案构思: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方案呈现: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
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方案筛选: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完成方案筛选后,我们就要开始制作模型或者原形了。
一般地,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既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对于图样,我们既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制图。
对于小型、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制作产品原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产品先制作缩小、简化的模型。
走进技术世界导学案之一(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通用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2、理解技术的内涵和两个属性,认识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增强技术意识,破除神秘感,自觉的参加各种技术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一般认为技术比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对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比较陌生,较难理解。
3、学生沿袭高一时候的坏习惯,上机课打游戏现象普遍,课堂管理造成困难。
学生、其他教室对课程的不重视,对会考不重视,课堂开展有一定困难。
一、通用技术课程包括九个模块分别是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7个:二、技术的产生不管是古代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是近代发明的飞机,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类的能力,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可见,技术是有_______的,技术的产生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技术的内涵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不断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_____和_____。
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的制作____、_____和_____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世界范围的三次技术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标志。
)什么是技术?广义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高二通用技术复习课导学案一姓名:班级:得分:学习目标:1、结构、构件的概念、应力的定义以及五种基本受力形式(受力分析)。
答: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
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成为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
五种基本受力形式:、、、、。
2、四种结构类型(受力特点)。
答:①实体结构,是指结构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受力特点:,如实心墙、大坝等。
②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特点是,,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等。
③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是,,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④组合结构,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
如埃菲尔铁塔,它的塔腿由石砌墩座组成,塔身由钢铁部分的框架组成。
3、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答:Ⅰ、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①若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③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Ⅱ、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①结构的(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②使用的材料;③构件之间的(铰连接,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如固定铁床架的连接)。
4、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
5、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Ⅰ、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Ⅱ、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成本、功能、人的个性化需要、寿命、安全、美观、稳定性、强度等。
6、结构赏析的角度及具体内容。
答:Ⅰ、技术的角度:结构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高二通用技术全套教案【篇一: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一)教材内容分析“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
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
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分配:2课时(七)教学流程:【篇二: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篇三:高二通用技术教案】高二通用技术教案授课人:王秀东本月共有教案4个授课日期:9月5日星期五第一篇(第1课时)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原因、防治办法。
高中高二通用技术教案第一课时《系统与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章中具有很主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已经了解到了系统的含义并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
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以后,对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其他特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系统的含义和类型之后,通常都会很想继续了解系统的特性。
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实际的系统分析。
因此,如何用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实际的问题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有关问题。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重、难点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增强学生的系统意识。
难点:利用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
因此,应以系统的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点区别就是:教学资源都大量包含学生身边的事物当中。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边的事例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感受知识亲近感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有条件时可安排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来学习本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中来。
六、教学过程时间安排:1课时1、复习旧知教师提问并由学生回答:系统、子系统和元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系统类型的划分。
2、新课教学教师提问: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学生回答系统的基本特性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学生在阅读后,得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和相关性。
通用技术必修一教案通用技术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
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目的性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等第)课题:§1.1第一章走近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自主学习】教师评价:(等第)(同学们阅读课本和下列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在“交流谈论”中向同学请教或交流。
)1、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2、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2)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于是有了建筑技术(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的伤害,于是有了弓箭、大刀、长矛等武器制造技术(5)人类要出行于是有车船制造技术(6)需要交往、保持联系,于是有了通信技术。
3、阅读: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问题:(1)电弧光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2)白炽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3)请在”光明之树”上标出人类已经制造出的灯的顺序。
讨论: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一幅图景?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4、阅读:火与烹饪、制陶、冶炼技术雷电击中了大树,引起森林火灾。
人类的祖先从食用被火烧死的野兽中受到启示,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
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烹饪技术。
思考并回答:需要孕育了技术的产生,下列技术满足了人的哪些需求?把有联系的两部分用笔画线连接起来。
(1)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A)学习文化知识(2)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B)吃饱穿暖(3)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C)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4)B 超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D)了解身体内部奥秘5、思考:(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2)、原始人携带磨好的尖削石器,除用来切割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恐慌?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 以致影响身体健康。
高二通用技术教案高二通用技术教案高二通用技术教案学习目的1、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2、理解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3、初步理解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构造和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构造和学习方法难点: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习过程一、导入语《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
对于一门新的课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三个问题?我暂且把这节课叫作“《通用技术》导学”二、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广泛的、表达根底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阔同学的开展具有广泛移价值的技术。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理论,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
三、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开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开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根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国际形势与我国现状《能用技术》与才能的培养《通用技术》与科技创新大赛四、怎样学《通用技术》?课程构造及学分设置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技术与设计2》〔2学分〕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修学课程模块建议: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
在此根底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
建义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学分怎样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习过程参与程度操作考试考勤讨论、辩论、作业作品书面考试20% 20% 20% 40%学会读目录和绪论读目录可以总览本书全局,从面理解本书整体构造和内容读绪论可以本书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高中通用技术教案课题:高中通用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通用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掌握通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通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通用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2. 如何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通用技术教材;2. 实验设备和材料: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准备。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通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用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应用?Step 2:讲解基础知识(20分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展示,讲解通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信息技术、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等。
Step 3:讲解实践操作(30分钟)以具体的实验操作为例,讲解通用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方法。
例如,可以讲解电路实验、机械制造实验或者材料加工实验等。
Step 4: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项目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需要确定实验目标、实施步骤和预期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Step 5:实验总结和报告(2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总结和交流。
让每个小组从实验中总结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并归纳通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Step 6:课堂展示和点评(10分钟)每个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强调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通用技术的潜力。
教学方式和方法:1. 配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图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通用技术的概念和实际应用;2.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利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导读】: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技术与设计2》(2学分)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一、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