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M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37
认识与企业学习相关的成熟度模型随着1943年马斯洛需求分析模型的提出,“生命周期”、“成熟度模型”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大家较为熟知的有软件开发领域的CMM能力和成熟度模型、项目管理领域的PMMM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等,很多企业管理信息化专业领域都有各自的成熟度模型。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成长的生命周期,技术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e-Learning)也不例外。
但如何去发现和界定其成熟度层次就成为了从业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章学习内容我们首先认识“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介绍目前较为流行的与企业学习相关的几种成熟度模型。
一、成熟度模型的概念和特点从本质上来讲,成熟度模型描述了一个事物随时间发展的状况,这可以是人类所感兴趣的任何事物,比如组织的功能,某项技术等。
成熟度模型具有如下特征:1. 简化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并将其描述为几个有限的成熟层次(通常为4~6个层次)。
2. 这些层次由一定的要求来界定,必须满足那些要求才能达到某个层次。
3. 从第一层次发展到最高层次,各层次之间具有顺序性(即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完善)。
4. 在发展过程中,事物从一个层次到下一个层次不断进步,不可以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层次。
成熟度模型是生命周期研究方法具体运用的一个成果。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直至尽善尽美,达到发展的最高境界。
成熟度模型的好处是可以为应用者提供客观、量化的评估和指导。
二、与企业学习相关的成熟度模型业界制定的与企业学习相关的成熟度模型主要有:SkillSoft的学习发展模型、Bersin & Associates的学习管理系统成熟度模型、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KMMM、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模型People CMM以及online-edu的技术驱动下的企业学习成熟度模型等。
以下我们将对上述成熟度模型做以简单介绍:1、 SkillSoft的学习发展模型SkillSoft学习发展模型将e-Learning在组织中的应用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辅助阶段:e-Learning首次在企业中应用时开始。
关于P-CMM介绍P-CMM,即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组织人力资源成熟度),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框架,P-CMM 用以帮助组织成功地完成其人力资源评估。
P-CMM 是为企业订立一种能够评鉴其专业员工能力的基准,使企业能持续改善组织内全部专业员工的能力,并为其提供努力的行动指南。
我们知道,组织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所有员工行为的最优化,所以对最优行为的引入是分阶段进行的。
事实上,每一个阶段都是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吸引、培养、组织、激励和保留员工的行动来实现组织文化的转变,吸引员工主动产生提升其能力的动机,进而增加能力的成熟度以符合组织的目标、具备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P-CMM 可为组织提供的帮助包括: 认识其人力管理的成熟度,建立持续的人力开发项目,为改善行为和完善人力开发过程建立优先顺序,以及建立绩优理念的组织文化。
就P-CMM 来说,组织的完善程度是由其内部日常的员工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融入机构的能力提升过程决定的。
P-CMM 实际上是一个组织转变模型,其基本前提是,如果组织行为不改变,那么员工行为就无法得到改善。
P-CMM 包括五个组织完善程度水平,这些有着递进关系的层级,效力于持续的个人能力完善、团队发展、绩效增长和人力改善,而正是上述这些组织实现未来发展计划所必需的元素,建立了前进的基础(如图一)。
第一级:初始阶段(Initial )——不一致的管理处于成熟度初始阶段的组织很难留住人才,他们的管理特点是:实践行为前后不一致、责任不到位、行为仪式化、情感疏离的员工队伍。
1. 实践行为前后不一致:员工因为不能用一致的方式工作而出现工作流程混乱的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组织没有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定义;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组织也未能训练出对现有的员工行为负责的个人来。
虽然组织也可能会提供类似业绩评估或职位要求等形式的引导,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活动缺乏指导和训练。
目录1、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 (3)1.1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定义 (3)1.2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的来源 (3)1.3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包含的五个等级 (3)1.4P-CMM的十项原则 (4)2.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5)2.1人力资源经济分析说明 (5)2.2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的内容 (5)3.岗位价值评估 (7)3.1什么是岗位价值评估 (7)3.2岗位价值评估的特点 (7)3.3岗位价值评估原则 (8)3.4岗位价值评估有哪些方法 (9)3.5岗位价值评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11)3.6岗位价值评估六步法 (11)3.7岗位价值评估的注意要点 (13)4.人力资源管理的3P模型 (13)4.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3P模型? (13)4.2 职位评价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 (14)工作分析 (14)建立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 (14)工作评价 (14)4.3绩效评价系统(Performance appraisal Sistem) (15)4.4薪酬管理系统(Pay administretion sistem) (15)5.360度绩效评估 (16)5.1 360度绩效评估简介 (16)5.2 360度绩效评估的优点 (18)5.3 360度绩效评估范例 (19)5.4 360度绩效评估的操作过程 (19)5.5 360度绩效评估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20)正确看待360度绩效评估方法的价值: (20)高层领导的支持 (21)企业的稳定性 (21)建立信任 (21)建立长期的人员能力发展计划 (22)6.532绩效考核模型 (22)6.1什么是532绩效考核模型? (22)6.2为什么企业在绩效考核上要使用532绩效考核模型呢? (22)6.3 532绩效考核模型内容介绍 (23)6.4 532绩效考核模型的特点 (24)7.平衡计分卡 (24)7.1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 (25)7.2BSC的基本内容 (25)7.3平衡计分卡方法的优点: (26)7.4BSC与战略管理 (26)7.5什么样的组织应该考虑采用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 (28)1、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1.1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定义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 bi lity Maturity Model,PCMM)是美国卡耐基·梅隆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的一个管理架构,旨在帮助各类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的成熟度,并突出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核心问题。
Human Resources | 人力资源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48基于P-CMM标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方法的研究公艳 马淑青 石爱玲 齐鲁理工学院商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摘要: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作为一个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企业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
本文主要介绍了P-CMM的概况以及基于P-CMM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方法及其意义。
关键词:P-CM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效率的测量,并与组织过去的绩效、类似组织的绩效以及组织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
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P-CMM的基本理论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于2001年7月提出了P-CMM,该模型以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为基础,专门面向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从而其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组织目标一种CMM模型,也被叫做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P-CMM)。
P-CMM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能力,其中,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水平越高,其吸引、培养、组织、激励和保留人才的能力也就越强,对于个人来说,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将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前景结合起来,共同成长进步,所以,P-CMM不仅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就目前的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二、基于P-CMM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方法基于P-CMM标准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评估主要有四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使用方式、对执行团队的要求等方面各不相同,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某一个方法,也可以将这四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开展后,人力资源已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证实是继技术、资本之后企业开展又一关键因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
许多企业试图通过引进一些新理论、新方法以迅速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往往事与愿违。
并非这些理论、方法本身有问题,而是在于企业是否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目标,是否具备运用这些方法根底和条件,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是否得到了平衡开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不断提升、扩展人力资源价值〔能力〕,人力资源价值和管理水平提高以及机制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包含众多职能复杂系统,各项职能间有着很强作用关系和逻辑顺序,不同开展阶段,不同规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应有所侧重。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PCMM〕以过程改良思想,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来了崭新思路。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由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出资,卡内基-梅隆大学会同IBM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发。
其开发目标是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能力〕水平,以保证企业持续开展。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模型〔PCMM〕是一个分级、递进改良模型。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只有当组织行为发生某种相应变化以支持人力资源能力提高,人力资源价值提高才会持久。
PCMM为企业采取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提供了一个路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员工能力。
由于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同时采取许多先进、复杂人力资源管理措施,PCMM将它们分为不同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核心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由特定时期企业所采取有关吸引、开发、鼓励和保存优秀员工等措施构成。
这样,PCMM就建立了一个完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系统中各项管理措施与企业经营目标、经营效果和变革严密结合在一起。
CMMI简介目录第一节CMMI概述 (1)1. CMMI的历史 (1)2. 软件过程成熟度 (1)3. CMMI中的成熟度等级 (2)4. CMMI的关键过程域 (3)5. CMMI的能力等级 (3)第二节CMMI的成熟度等级及其过程域 (4)1. 初始级 (4)2. CMMI已管理级 (4)3. CMMI已定义级 (6)4. CMMI量化管理级 (7)5. CMMI优化管理级 (7)第三节CMMI的应用 (8)第四节PSP,TSP与CMMI的关系 (9)1. PSP (9)2. TSP (10)第一节CMMI概述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由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发展而来,它最早是应用于软件业的一个过程改进模型,为软件组织描述了从混乱的、不成熟的软件过程向成熟有序的软件过程进行改进的一条途径。
后来随着应用的推广和模型本身的发展,CMMI逐渐演化成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过程改进模型。
1. CMMI的历史1991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推出了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为软件客户提供评价软件开发商能力的方法。
帮助软件开发商改进其软件过程,提高成熟度。
随着CMM在软件界应用的不断推广,其它相关学科和领域也采用它的模式,开发出了许多类似于CMM的模型。
SE-CMM (System Engineering CMM) 系统工程CMM,应用于系统工程管理。
SA-CMM (Software Acquisition CMM) 软件获取CMM,应用于软件获取(采购)方的能力成熟度模型。
IPD-CMM (Integrated systems product Development CMM): 集成系统产品开发CMM,应用于集成系统产品的开发管理。
P-CMM (People CMM):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是由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的一个管理架构,旨在帮助各类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的成熟度,并突出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核心问题。
它主要包括初级层、可管理层、可定义层、可预测层、最优化层这五个层级。
每个层级都是一个很好定义的进化平台,并使企业改进人力资源的能力制度化,代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不同组织能力等级。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层级一——初始级初始级是第一级,典型地表现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能力的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上的前后不一致性。
企业没有很明确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大多数的工作流程都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并在其它项目里被不断地重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责任的不明确性。
管理者对履行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没有足够的准备,管理培训也很少,也没有对实施行为进行应有的指导,企业听任管理者自行其是。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拘泥于形式。
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就是行政上的琐事,远远低于真正的管理者工作,因而经常地被草率执行。
剧烈的人员变动率。
由于企业管理者不能提供员工个人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经济激励或职业生涯激励,因此他们在如何留住人才方面困难重重,员工的人事变动率很高,剧烈的人力资源变动削弱了企业的能力。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层级二——已管理层在已管理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单位层次上的管理活动。
管理者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作为其首要的工作责任,并对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承担个人责任。
当每一个单位都建立了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牢固基础,就为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实施更为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已管理级的流程域包括人员配置、沟通与协调、工作环境、绩效管理、培训与发展和薪酬。
人员配置是通过建立一个正式流程使责任明确的工作与单位资源相匹配并招募、选拔和配置有资格的人员,它是已管理级的主要流程;沟通与协调是在企业内建立一个适时的沟通联系,使员工具有分享信息和有效协调的技巧,它为培养和授权工作小组建立了基础;工作环境是建立并保持适当的物质工作条件,为员工和工作小组提供有效执行工作所需要的资源;绩效管理是建立与工作相联系的目标,以度量单位和员工个人的绩效;培训与发展是确保所有的个人具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发展机会;薪酬则是基于所有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所提供的酬劳。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简介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P-CMM)是美国SEI沿用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框架所开发出的一套指导企业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该理论架构来源于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组织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实践,旨在指导组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帮助各类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的成熟度,并突出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核心问题。
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流程域构成的一种分级提升的系统模型,是持续提高组织整体人力资源能力的指南。
P-CMM以提高人力资源能力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根本思想,以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为手段,由5个成熟度等级构成,各等级特征描述如下:初始级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仅是事务性的,诸如基本的人事管理和工资奖金发放等。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能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表格,如绩效评估或职位描述,却没有为这些文件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或培训。
组织的员工能力是未知的,因为组织没有为测试或提高这些能力作任何努力。
员工们只是积极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因为没有任何激励措施来使他们的动机与组织的业务指标相一致。
可管理级是基于人的管理,组织确立了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方针。
企业将员工成长视为核心价值观。
管理层下决心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积极性和绩效。
企业具有在各部门实际推行的各项政策制度,各部门制定了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可定义级是基于胜任能力的管理,组织开始采用符合其业务特点的员工管理活动,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业务策略开始结合。
通过分析其业务流程来决定其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以及构成这些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制定计划以在整个组织开发这些能力。
同时为支持个人的能力的发展制定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
执行员工管理方案以开发和奖励其核心能力的提高并且利用这些方案来提高绩效。
可预测级注重量化及能力整合。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后,人力资源已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证实是继技术、资本之后企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
许多企业试图通过引进一些新理论、新方法以迅速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往往事与愿违。
并非这些理论、方法本身有问题,而是在于企业是否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否具备运用这些方法的基础和条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是否得到了平衡的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升、扩展人力资源的价值(能力),人力资源价值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包含众多职能的复杂系统,各项职能间有着很强的作用关系和逻辑顺序,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规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应有所侧重。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PCMM)以过程改进的思想,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来了崭新的思路。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由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出资,卡内基-梅隆大学会同IBM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发。
其开发目标是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能力)水平,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模型(PCMM)是一个分级、递进的改进模型。
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只有当组织行为发生某种相应的变化以支持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提高才会持久。
PCMM 为企业采取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提供了一个路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
由于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同时采取许多先进、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PCMM将它们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由特定时期企业所采取的有关吸引、开发、激励和保留优秀员工等措施构成。
这样,PCMM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系统中的各项管理措施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效果和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
2003年第3期No .3 200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126期Su m No .126[收稿日期]2002-04-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加入WTO 之后解决就业问题新思路:工作分享的实证研究”(批准文号:70171020)。
[作者简介]吴继红(1978-),女,四川简阳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陈维政(1951-),男,重庆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玲(1966-),女,重庆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管理科学研究§基于P -CMM 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方法吴继红,陈维政,吴 玲(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P -C MM )是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诊断与完善于一体的过程性人力资源管理指南。
自1995年问世以来,P -C MM 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P -CMM 的概况以及基于P -C MM 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系统评价;P -C MM[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03)03-0045-06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效率的测量,并与组织过去的绩效、类似组织的绩效以及组织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有利于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评价,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最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
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刚起步的探索阶段。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方法概述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评价,赵曙明总结了近20年来国外的13种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方法: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关键指标、人力资源效用指数、人力资源指数、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调查问卷、人力资源声誉、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案例研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竞争基准、人力资源目标管理和人力资源利润中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