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3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最后一分钟》五班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闹钟一只教学过程1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
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二朗读理解课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
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
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同桌合作沟通。
(三)实践活动、深化感悟1 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
一分钟过后沟通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1.齐读课文。
2.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最后一分钟》五班级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生:香港回归祖国。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分钟》就是讲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自读课文)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课文中的“一分钟”非常重要,它代表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时刻。
生2:课文中的语言很优美,比如“东方之珠”、“紫荆花”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香港的美丽和祖国的繁荣。
师:很好,同学们都提到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内容。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分段落朗读课文,并简要概括每段的意思。
生1:第一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的准备工作。
生2:第二段写的是回归仪式正式开始。
生3:第三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结束,香港回归祖国。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5.学习生字词和优美词句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我们一起学习生字词。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师: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优美词句。
(师生共同积累优美词句)6.朗读展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朗读展示。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分组朗读展示)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生1: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篇1学习目标:认识5个生字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
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
)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
(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教案题目:《最后一分钟》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学习识别和解释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课文,选取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2.教学难点:解释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Step 1:课前导入(15分钟)
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好,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2.回顾上节课对语文理解的讨论,复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熟悉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
Step 2:新课呈现(20分钟)。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流程:课前预热:1、回顾本单元课文特点及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2、观看影片,了解历史,做情感铺垫。
师:上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
(生观看影片)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
1、从1840年开始,古老中国就堕入了近代的屈辱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也和这段历史有关。
(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板:现代诗歌)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
1.自主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完诗歌之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请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二、读准词语,提炼问题1.读准第一组词语,读准音。
(叩问悄然旗杆刹那骨髓)3、读懂第二组词语,提炼相互矛盾的问题。
(欢腾一寂静痛苦一欢乐午夜一清晨)师:到诗中找出这3 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预设学生问题: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百年的痛苦又何来欢乐?既是午夜,又怎会是清晨?)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感受。
四、聚焦画面,精读感悟。
预设交流点之一:感受“痛苦与欢乐”(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三节)1、读出痛苦。
《最后一分钟》一等奖说课稿1、《最后一分钟》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2024年《最后一分钟》教案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最后一分钟》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分钟》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