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简介(PPT)
- 格式:pptx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25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及学校代码华中师范大学的简介、地址与历史沿革华中师范大学(外文名: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或者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CNU) )简称:华中师大、华大;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华中师范大学学院设置及主要专业华中师范大学学院设置有: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信息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技术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社会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政治学研究院·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专业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历任校长及学校代码:10511杨宗凯:(2011年9月——现在,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2003年6月——2011年9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谷士文:(2001年2月——2003年4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路钢:(1999年1月——2001年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王庆生:(1991年6月——1999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1985年8月——1991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华中师范大学(huangzhong nomal un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师)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校,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学校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风景优美的桂子山上,占地133.34公顷,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目录[隐藏]基本资料学校简介优势学科学科排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史沿革1、文华书院大学部2、私立华中大学3、公立华中大学4、华中高等师范学校5、华中师范学院6、华中师范大学著名学者钱基博先生(1887—1957)熊十力先生(1885—1968)沈祖荣先生(1883—1977)韦卓民校长(1888—1976)张舜徽先生(1911—1992)章开沅校长(1926—)校园风光华大校歌校园文化校园民谣——《南湖秋月》社团文化华中师大赋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基本资料学校简介优势学科学科排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史沿革1、文华书院大学部2、私立华中大学3、公立华中大学4、华中高等师范学校5、华中师范学院6、华中师范大学著名学者钱基博先生(1887—1957)熊十力先生(1885—1968)沈祖荣先生(1883—1977)韦卓民校长(1888—1976)张舜徽先生(1911—1992)章开沅校长(1926—)校园风光华大校歌校园文化校园民谣——《南湖秋月》社团文化华中师大赋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编辑本段]基本资料学校简称——华大、华师、华中师大英文名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见于学校域名);Huazhong University(见于校徽)建校时间——1903年校风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华师精神——忠诚博雅朴实刚毅党委书记——丁烈云教授现任校长——马敏教授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邮编:430079[编辑本段]学校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六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北北正门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西南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
1952年由多所院校合并组建成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
1994年8月,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主干,正式组建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就有黄季刚、钱基博、韦卓民、徐嘉瑞、林之棠、包鹭宾、游国恩、李何林、蔡尚思、胡守仁、胡雪、方步瀛、高庆赐、杨潜斋、傅懋勣、石声淮、孙昌熙、阴法鲁等知名学者先后在这里执教,对文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学院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风,并逐步具备了语言与文学比翼双飞、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从而确立了文学院在学界和全国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院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
自1953年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专门人才(含博士、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
现有各类在册学生23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800余人;现有在岗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内兼职)70人。
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楚天学者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
文学院现下设两个系:中文系、语言学系;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免费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另有三个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汉语言文字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文艺学)。
学校概况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百年文化积淀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教育的养分,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恪守“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人才。
◆校园环境优美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亩,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中秋时节,丹桂飘香,堪称人间胜境、治学佳园。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目前拥有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40000余平方米,馆藏中外文文献累计249万册,电子图书104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每栋宿舍都安装有投币式全自动洗衣机,自动热水器。
学校有学生食堂9个,三星级宾馆1座,能满足不同口味、不同民族习惯、不同消费能力的学生需要。
校医院为一级甲等医院,为全日制学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校内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电影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生活需求。
◆学科优势明显学校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8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1000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