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含义新考
- 格式:pdf
- 大小:309.19 KB
- 文档页数:4
唯物史观名词解释考研
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哲学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所决定的。
它强调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包括:
1. 物质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由物质存在的,物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 社会实践: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人们的生产、消费、政治、文化等活动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3. 生产力: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技术等物质条件和智力能力。
4. 生产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包括雇佣、合作、阶级、国家等。
5. 经济基础: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交换、金融市场等。
6. 上层建筑: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上层建筑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指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法律、政策等,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它强调了物质主义、社会实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所决定的。
在考研备考中,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
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好地备考历史学科。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这三个概念各自独立,但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本唯物主义观念。
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与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论,它包含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的普遍性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等基本原则。
由于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哲学家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探讨、赫尔岑对自然界矛盾发展的研究以及费尔巴哈对人类历史的批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他们的作品中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丰富了它的内涵。
马克思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和实践性。
他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历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决定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还指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20世纪,列宁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列宁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冲击,引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同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史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中,他们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还预测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2020考研马原考试备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常考点,易出选择题】1.哲学的党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存在超党性哲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的哲学)。
哲学的党性是阶级性在理论上的体现。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坚持唯物主义,就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朴素唯物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坚持用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一般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但却是直观的、猜测的、缺乏科学论证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但它又存在三个根本缺陷:第一,机械性;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三,不彻底性。
知识延伸近代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自然”;而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把历史进程理解为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导致“精神的历史”。
这就制造了“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历史”对立的神话。
其原因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直观地看世界,抹煞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
(2)辩唯和历唯,即马哲。
4.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我思故我在”(笛卡儿)、“心外无物”(王阳明)等,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的精神变为独立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如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老子的“道生万物”、朱熹的“理在事先”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5.唯心主义存在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片面夸大精神及精神生产的作用。
(2)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受到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高考政治必考的知识点,你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了么?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篇一一、引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深入探讨其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在考察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应关注其强调的矛盾运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应关注其强调的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观点,以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四、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考察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应关注其实践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等特征,以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五、对三个概念的审视与思考在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后,我们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审视与思考。
首先,三个概念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其次,三个概念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最后,三个概念都强调了矛盾和发展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六、结论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这三个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
E.继承和发展。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独立于意识之外,别以人的意识所转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办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主观符合客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办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表现。
物质知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特征,物质是永恒存在,而具体形态有生有灭)4.客观实在是相对意识来说,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日子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基本上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进展看:人类社会变化进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6.对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讲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别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全然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临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别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4.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及内涵解析考研政治是所有考生必须面对的课程之一,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更是考试重点。
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概念,但是对于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却往往不尽相同。
因此,本文将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解析和讲解,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与内涵辩证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认识的哲学体系,它具有新几何学、新物理学、新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性和发展观。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物质决定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精神,即物质世界是由物质形式的存在和运动所决定。
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的思维和认识水平是由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辩证法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和实质,是对世界发展的本质规律的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矛盾的把握、对事物的变化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察觉矛盾、联系、对立等规律的方法。
3.历史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以人类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驱动下进行的。
因此,理解历史的本质规律,对于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只有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的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与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体系,它强调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社会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源。
所有制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它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革。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篇一一、引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在哲学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进一步理解其深刻含义和现实价值。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以实践为基础,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世界和意识的相互作用关系,主张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通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来揭示事物的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使命,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强调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强调认识的本质在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唯物主义注重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倡导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三者的关系及价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实践活动的指导;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方法;最后,实践唯物主义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六、结论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这三种理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