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风俗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美国人和中国人社会习俗的不同1、美国并不特别尊敬显要人物;2、美国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国家;3、美国人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但他们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一则是美国人不看重礼品自身的价值,二来法律禁止送礼过重,从家乡带去的工艺品、艺术品、名酒等是美国人喜欢的礼物,除节假日外,应邀到美国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饭一般不必送礼。
4、付小费的习惯;凡是服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旅馆门卫、客房服务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费,饭店吃饭在结帐时收15%小费。
5、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点鸡尾酒;6、如有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打包带回家,以免浪费;7、吃饭,一般都应事先预订餐位;8、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 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 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自行上车入座.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长者的安全.9、座位:主人应坐在背对门的位置,主客则在其对面,另外要注意阶级、尊卑,并以男女、夫妻、中外分坐为原则.10、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的拒绝;11、严禁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违者要罚款。
违者必罚,没有例外;12、喜欢对自己的情况据实说出,愈真实愈好;过份的客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过头的谦虚可能会被他们误认为你心怀鬼胎。
13、美国人在谈话不愿意跟他人站得太近,觉得不舒服;最合意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
14、美国人不住围墙高筑、重门深锁的的地方;美国人无静居独处之念。
连篱笆亦付阙如。
通常不经邀请,也不先通个电话,就互相过访;办公室工作,总是大门关闭。
美国风俗习惯与禁忌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它的风俗习惯和禁忌也各具特色。
了解并遵守这些习惯和禁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本文将从饮食习惯、社交礼仪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介绍美国的风俗习惯与禁忌。
一、饮食习惯在美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首先,进餐时要保持优雅,不大声嚼食或发出噪音。
其次,吃饭时应使用刀、叉和勺,而不是直接用手。
另外,美国人注重对食物进行切割和整齐地摆盘,要避免将食物杂乱地堆在一起。
此外,不要在食物上剩下太多残渣,要保持餐桌的清洁。
对于饮酒习惯,美国社会有着相对宽容的态度。
但是,要注意适度饮酒,不要过量,并且不要喝醉。
在商务场合或正式聚会上,通常会招待客人葡萄酒或用酒杯倒饮料,这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二、社交礼仪在美国,人们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因此,不要随意触碰别人,除非有明确的亲密关系。
当与他人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于靠近对方。
另外,不要盯着他人看,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
通常,握手要坚定而有力,同时要保持眼神接触,这表明你真诚地对待对方。
此外,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要过于好奇地询问私人问题。
三、宗教信仰美国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拥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
因此,在对待宗教话题时,需要保持尊重和包容。
不要嘲笑或贬低他人的宗教信仰,要尊重每个人的宗教选择。
在参观宗教场所时,要遵守当地的规定和礼仪。
例如,进入教堂时要保持肃静,不要大声喧哗或使用手机。
另外,如果参加宗教仪式或活动,要遵循当地的仪式和礼节。
四、禁忌除了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我们还需要避免一些禁忌行为。
首先,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的整洁。
其次,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使用粗俗语言,要保持文明的言行举止。
此外,不要随意触碰他人的私人物品,包括包、手机等物品。
总结了解和尊重美国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对于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和交流非常重要。
遵循这些习惯和禁忌,有助于我们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
英语作文,介绍美国习惯风俗Titl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A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rich tapestry of customs and traditions. Here are some common practices and customs among Americans:1. 感恩节(Thanksgiving):Thanksgiv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typically celebrated on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each year. Families come together to enjoy a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feast,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the blessings and happiness in their lives.Thanksgiving is a holiday centered around family gatherings, where people sit together to share food and express gratitude.2.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July 4th marks Independence 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memorating the signing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eople celebrate with fireworks displays, family gatherings, and community events, showcasing their love and pride for their country.Independence Day is a festive occasion where people dress in red, white, and blue, participate in parades, and engage in celebratory activities.3. 万圣节(Halloween):Halloween on October 31st is a daywhen people dress up in various costumes and gotrick-or-treating. It is a favorite holiday among children and a time for community events and parties.Halloween is a fun and creative holiday where people prepare a variety of costumes and decorations to celebrate the day.These are just a few examples of the divers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wcas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elebratory rich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中文翻译:美国的习惯和风俗。
美国人餐桌吃饭礼仪即将启程去美国,那就要知道美国人在餐桌上的礼仪是怎样的,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人餐桌吃饭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美国人餐桌吃饭礼仪1.在用餐的时候,将餐巾放置在腿上是个合宜的做法。
如果你不是双手都拿餐具的话,那个不拿餐具的手也应该放在自己的腿上。
如果与你一起吃饭的人还不是你的哥儿们,不要把手肘放在桌子上。
在各种场合,应该都不能把手肘放在桌子上。
2.大部分美国人会用刀和叉来切开食品。
就是用他们惯用的手来切和把食品送入嘴里。
就是说,如果我是习惯用右手的,当我吃牛排的时候,我就用右手来切牛排。
当我把牛排切好了以后,我就会把刀从右手放下,换成拿叉子,然后开始吃牛排。
在正式的宴席中,最好是一个手拿刀,一个手拿叉,切出一块就吃一块。
不要把整块牛排全都切成小块,然后再吃。
3.有些食品是可以用手直接拿着吃的。
通常我们是用手直接拿着汉堡包、比萨饼、三明治,和其他的一些食品吃的。
但是在任何一个正式的宴会中,我们都不会用手直接拿着吃。
当然,正式的宴会里也不会有汉堡包或者比萨饼这样的食品,就是在一个正式的餐厅里也不会提供这类的食品。
4.美国人在吃饭的时候是很安静的,就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发出任何的声音。
如果没有闭上嘴就在嚼食品的话,一般都认为这样的做法是粗鲁和没有礼貌的。
在嘴里嚼食品的时候,应该闭上嘴,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不雅的声音发出来。
在用餐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嗝或者让食品从嘴里掉出来。
但是一旦发生了,就立刻需要致歉。
但是不必多言,只要说“I am sorry”或者“Please excuse me”就可以了。
美国人认为在餐桌上发出吃喝的声音,比如喝汤或者喝饮料的声音,也是粗鲁和没有礼貌的。
5.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对客人的一个习惯说法。
就是“到我家,就像到你自己家一样”和“你自己动手吧”,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可能对东方人不习惯,甚至感到不尊重客人。
但是对美国人来说,对你说这两句话却是对你很看重的话。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美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美国人有哪些习惯?它们的风俗?有哪些禁忌?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美国人的风俗习惯介绍,以供参阅。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请客吃饭篇)美国人性格外向,热情直爽,不拘礼节,他们的风俗礼仪存在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美国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不礼貌的。
同美国人约会联系简单,打个电话,对方会很高兴地同意在尽短的时间内见面。
美国人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但他们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一则是美国人不看重礼品自身的价值,二来法律禁止送礼过重,从家乡带去的工艺品、艺术品、名酒等是美国人喜欢的礼物,除节假日外,应邀到美国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饭一般不必送礼。
美国社会有付小费的习惯,凡是服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旅馆门卫、客房服务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费,饭店吃饭在结帐时收15%小费。
美国人请客吃饭,属公务交往性质多安排在饭店、俱乐部进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费用,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才邀请到家中赴宴。
美国人的食物因地区、民族不同而种类繁多,口味各异,汉堡包、“热狗”、馅饼、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鸡等都是风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国人待客的家宴则是经济实惠、不摆阔气、不拘泥形式的。
通常的家宴是一张长桌子上摆着一大盘沙拉、一大盘烤鸡或烤肉、各种凉菜、一盘炒饭、一盘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饮、酒类等。
宾主围桌而坐,主人说一声“请”,每个人端起一个盘子,取食自己所喜欢的菜饭,吃完后随意添加,边吃边谈,无拘无束。
美国人将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乡间别墅共度周末作为一种交友方式,并不一定要求对方做出报答,如有机会请对方到自家吃饭就可以了。
吃完饭后,客人应向主人特别是女主人表示特别感谢美国人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篇)美国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大都喝葡萄酒。
同时,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盘色拉。
炸蘑菇和炸洋葱圈可作为开胃食品,牛排、猪排和鸡(腿)为主食,龙虾、贝壳类动物以及各种鱼类,甚至包括淡水鱼被统称为海鲜。
美国日常礼仪与节日简介美国日常礼仪具有自己的特点,打算在美国实现理想的的外国人要尽快适应美国生活,就必须全面了解美国的日常礼仪。
一、美国人的礼仪美国礼仪包括多方面,主要包括衣着利益、乘车礼仪和饮食礼仪等具体礼仪。
虽然,大多数场合美国人的衣着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随和和非正式,但是在宴会和工作等情况下,美国人的衣着还是非常讲究的。
1、美国人的乘车礼仪美国乘车礼仪的规则也是变化多样的。
车内作为的尊卑顺序也会因驾驶员的变化而变化,假如是出租车则副驾驶位置是最卑的,而当驾驶员是友人的情况下该位置却是最尊位。
而右后方座位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尊位。
美国乘车礼仪与中国不同,美国男士在乘出租车时总是先为女士打开右后车门,让其先进入,而后自己再绕到左边打开车门进入,以此表达对女士的尊敬。
这与中国男士打开右后车门后,先让女士进入,而后自己再从同一门进入是不同的。
2、美国人的用餐礼仪美国饮食礼仪方面也非常讲究。
刀叉的使用要由外及内,食物必须夹紧后再切,只有切成小块之后才可以吃,喝咖啡时不要用汤勺,因为汤勺是用来搅拌加入其中的奶或是糖的。
吃主食或是喝汤的时候千万最好细嚼慢咽别有声音。
美国请客礼仪在邀请客人到家中做客时也是讲究多多,首先要根据客人的饮食习惯选择餐桌上的食物,如果邀请他人作陪,要选和主客双方关系都很好的人,当用餐时,主人应该背向房间的门,客人则坐在主人的对面,同时在作为的安排上还要注意尊卑、民族和种族等差别。
3、美国人的问候礼仪美国问候礼仪可以说是众多美国日常礼仪中内容最多,最繁琐的。
美国问候礼仪包括下属对上司或是小辈对长辈的鞠躬礼,还包括最普遍的握手礼,以及同辈或是同级之间的点头礼。
二、美国人的节日1、美国人的感恩节美国节日中的感恩节在美一年的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感恩节是美国的特色节日同时也是全家狂欢的节日。
这一天,美国上下一片欢腾,从城镇到乡村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有各种活动和表演助兴,美国孩子们则穿上古代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稀奇古怪的衣服,戴着面具画上脸谱吹着喇叭。
主要客源国习俗——美国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经过200余年各民族的相融与兼收并蓄,在习俗和礼节方面,形成了以欧洲移民传统习惯为主的特色。
美国人的特点美国人性格开朗,乐观大方,不拘小节,讲究实际,反对保守,直言不讳。
宗教信仰大约有30%的人信仰基督教,20%左右信仰天主教,其他人则信仰东正教、犹太教或佛教等多种宗教。
禁忌1、美国人的数字禁忌美国人也忌“13”、“星期五”等。
另外,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为美国人点烟时,切记不能连续点三个人,这样要引起他们的反感,正确的方法是一根火柴点一根烟,分别服务。
2、美国人的动物禁忌美国人忌蝙蝠作图案的商品和包装,认为这种动物吸人血,是凶神的象征。
3、美国人的衣着禁忌美国人忌讳与穿着睡衣的人见面,这是严重的失礼,他们认为穿睡衣就等于不穿衣服。
1、美国人不提倡人际间交往送厚礼,否则要被涉嫌别有用心。
饮食习惯1、美国人总的饮食需求是喜清淡,忌油腻,对原料及烹调的要求是简单,如鸡、鸭、鱼、带骨的食品要剔除骨头后才做菜,而新鲜的蔬菜则生、冷均可。
2、喜欢吃咸中带甜的食品美国人偏爱烹调方法中的煎、炒、炸等,但不喜欢用调味品,而是把蕃茄沙司、胡椒粉、精盐、辣酱油等调味品放在桌上,任由进餐者按自己的口味自由调配。
他们自己做菜时喜欢用水果作配料,用苹果、紫葡萄和凤梨来烧肉类、禽类食品。
水果也用于做冷菜,以色拉油调和,不用色泽深沉的酱油。
3、美国人讨厌奇形怪状的食品,如鳝鱼、鸡爪、海参、猪蹄、螃蟹等,他们一般不吃清蒸的、红烧的食品以及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
他们对我国北方的甜面酱、南方的海鲜酱有兴趣。
4、美国人一般不喝中国茶,爱喝的是冰水、冰矿泉水、冰啤酒和冰可口可乐等软性饮料和冰牛奶,而且越冰越好。
餐前习惯喝些果汁,如橙汁、番茄汁、柚汁等,在用餐过程中饮啤酒、葡萄酒等,餐后有喝咖啡的习惯。
美国人的饮料消费量很大。
美国有哪些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美国有哪些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美国是发达注意国家,美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文化的延伸,那么美国的风俗习惯跟欧洲的一样吗?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美国的风俗习惯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
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
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
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
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
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
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
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
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
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
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喜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
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
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
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
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
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6篇)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精选6篇)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篇11、见面介绍、交谈: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
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
只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一般场合见面时相视一笑,说声嗨!或哈罗!即为见面礼节。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
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
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
在公务场合,美国女子会主动伸手(其他场合则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间一般不互相握手)。
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点头或鞠躬致意。
与女士握手不可太紧。
握手前应脱手套,来不及脱应致歉。
关系密切的亲朋之间,可行亲吻礼,女子之间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由男子吻女子面颊。
对于别人的握手、拥抱、吻手、注目、点头等礼节,美国人也以同样方式回礼。
告别时也不必握手,挥挥手说声再见!即可。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
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
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
称呼长者忌用老字。
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
见面打招呼也不问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公共场合重视礼貌用语,家庭里也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
交谈距离必须保持50厘米以上。
不得不靠拢他人就座时,要征得对方同意。
交谈时声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声争吵。
惊讶时不可伸舌头(伸舌头是污辱他人之举)。
美国交谈、示意喜欢用手势。
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篇2(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与禁忌美国人的风俗习惯与禁忌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人在他乡,必然要遵守当地的习俗,才能更好的融入另一个大集体。
去美国留学,也该去了解一些美国礼仪规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的风俗习惯与禁忌篇1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人在他乡,必然要遵守当地的习俗,才能更好的融入另一个大集体。
去美国留学,也该去了解一些美国礼仪规则。
仪表方面:美国人的衣着随着场合不同而有天差地别的区别,只要是上班、赴宴会等一定盛装出席,而平时则可以穿的比较随意、休闲。
此外,美国人在穿衣上很注重细节,例如女士在办公室应穿裙装,参加婚礼、丧失等应尽量选择黑色等素色的服装。
乘车方面:首先,搭车的时候,每个人在车内所坐的位置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尊卑。
例如,在出租车上,最大的是后座右方,左方次之,最后为中间,因为主驾驶为司机,因此,副驾驶为最卑微,但是如果主驾驶位是友人,此时旁边的座位坐着的是主人最尊敬的人。
情侣之间搭车,美国与中国很大不同的一点事,美国的男士会让女士坐后座右方,自己绕路进去车内后座左方。
深刻的体现了美国男士的绅士。
饮食方面:了解下美国饮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美国人用餐是很讲究礼仪的。
在美国电影中,如果有人在餐厅里面喝汤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声音,会被整个餐厅的顾客耻笑。
的确,无论是吃食物或者喝东西都不能发出声音,在美国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正式用餐前,应该把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餐具的使用有一定的'顺序,应该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用叉子压紧,切成小块然后放进口中,整个用餐过程也是极其优雅的,千万不要大声喧闹。
尤其西餐厅礼仪更加要注意。
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a:确定自己是否有空赴宴,应该先给主人一个答复。
看清楚喜帖上有没有相关的提醒。
b.仔细阅读邀请帖,看看里面有没有关于服装的规定,还有就是赴宴时间。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a.陪客: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较良好的人做陪。
美国人的习俗礼仪与文化特色美国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们的习俗和文化礼仪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美国的习俗与文化礼仪,以供大家参阅!美国人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篇)1、说话有礼貌美国人从小就养成说话要有礼貌的习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与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说话,也都会使用“Hi”(你好),“Please”(请),及“I am sorry”(对不起)等客套话。
2、见面礼仪:见面时,应互相问安,主人应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宾的姓名和他们的工作、爱好(幽默些)。
与美国朋友握手,用力不能太小,否则有不礼貌之嫌。
要面带笑容,身体微微向前倾。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要待到女士伸出手时方可与对方握手。
美国人的手势语言丰富,有时会用手搭在你的肩膀上,表示肯定与鼓励。
见面结束时,要把有关计划或反馈意见告诉他们。
3、尊重个人稳私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稳私的国家,美国人不会问新结识的朋友任何有关个人之经济、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如:“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令尊在哪工作”、“你这房子是多少钱买的”、“这次总统大选你会选谁”4、礼让妇女美国人通常不会问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年龄。
有教养的男士通常都会抢先一步去为女士开门,请妇女先行上下车或进出电梯,若与妇女在街上同行时,男士都会走在靠近有车辆行驶的那边,以保护同行妇女的安全。
5、守法与公德在美国开车,人人都得遵守交通规则,绝对不能闯红灯、乱按喇叭,也不应过度超速驾车,而且一定要礼让行人穿越马路。
美国人有事得排队办理时,都是以到达的先后次序站队等候,如果有人不守规矩插队时,只需说句“对不起,我在这儿排队呢!”(Sorry,,I think that I am the next in the line.)对方便会很不好意思的说“Oh,I am sorry”(对不起)并且大队伍后头排队。
6、看场合穿衣服美国人穿衣服是因场合而异,与身份无关。
达官贵人去参加野餐或爬山等聚会时,一定也是着便装、球鞋,相反的即使是清洁工人去参加正式的宴会时,也都会穿西装打领带的。
美国⼈礼仪习俗和中国有什么不同(2) 美国⼈的⽣活习惯 1、⾏路乘车 ⾏路⼀般以右为尊,⼥⼠同⾏,男⼠应⾛左边,出⼊应为⼥⼠推门。
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余则以后座右侧为尊。
⾃⼰开车时须先为客⼈开车门,等坐定后始上车启动。
在公共场合,美国⼈特别尊重⼥性,处处⼥⼠优先。
在社交场合,男⼠对⼥⼠要谦让、关照;⾏路时男⼦⾛⼈⾏道外侧;⼊座时先让⼥⼦坐下;进门时男⼦应先⾏并为⼥⼦开门;上、下楼梯或乘电梯时要让⼥⼦先⾏;⽤餐时请⼥⼦先点菜;告辞时让⼥⼦先起⾝;陌⽣⼥⼦失落东西,男⼦也应为其拾起归还;与⼥⼠打招呼,男⼠必须起⽴。
2、服装穿着 美国⼈⾐着随意,在公众场合穿各种服装的都有。
⼤多数时候喜欢穿T恤衫、夹克衫、⽜仔裤、运动衫、旅游鞋。
着装讲究整洁。
男式裤⼦不能露出衬裤,⼥⼦裙装不能露出衬裙。
裙⼦要盖过丝袜⼝,⼥式短裤不能配⾼跟鞋,否则会被⼈误以为应招⼥郎。
涂眉画影,⼝红浓重,也是应招郎的标志。
任何⼈都不能在公众场合穿背⼼、睡⾐。
美国⼈的服饰追求体现个性、⽓质、风度,讲究舒适,在西⽅率先以简洁朴实的服装取代名牌服装。
在正式社交场合注重着装,宴会上都有着装要求。
参加重要场会,应注意请柬上有关服装规定。
如果不确定服装的要求,可以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
请柬上有些字如casual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仔裤,semi-formal也并不表⽰你可以不打领带,最好问清楚。
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
西装背⼼最下⼀个钮扣通常不扣。
深⾊西装应着⿊⾊⽪鞋,深⾊袜⼦,切忌⽩袜⿊鞋。
正式场合或上班,⼥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着领带及深⾊西服。
着晚礼服裙摆应长及脚踝,并着⾼跟鞋。
3、赠送礼物 上门作客不⼀定带礼品,也不可在其他客⼈不送礼时单独送礼。
礼物可以是⼀瓶酒,给⼥主⼈的⼀束鲜花等。
公务送礼的礼品可以是⽇历、钢笔、精装⽇记本等⽂具。
⼀般不在公开场合送礼。
会议礼品在会议结束后送,如在告别宴会上送。
39 姓名:陈治华学号:070690302班级:服设0701学校:东华大学风俗礼仪之——国外篇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
一袋面包,—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而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
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
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
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
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
美国的冰淇淋堪称一绝,有各式各样的,上面还撤满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
麦当劳店更是别具一格:远远望去,不论何时何地的“麦当劳”店都有三面旗子在显眼处飘扬,一是美国国旗,一是州旗,一是店旗。
不论哪儿的麦当劳店部生意兴隆,一份三明治或热狗,一袋土豆条或爆米花,一杯饮料,加起来才3.99美元(美国商品标价都这样,以零点九九结尾,决不凑整数,这说明美国商人的精明),何况饮料喝完了再添可不付饯。
更有趣的是暑假期间,店里都是雇用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那满脸稚气认真干活的神态,令人喜爱。
若遇到假日,顾客较多,这帮女孩身着制服,头带运动帽,还带上一付耳机外加一只小话筒,不时地与操作问联络,那认真的劲头好像海湾战争时的多国部队总司令在指挥一场战斗。
人们最爱吃的是牛排或猪排,大块的牛排多为150克有余。
司机—农场在美国,顾客往往自己驾驶着汽车进入农场,随意采摘西红柿、黄瓜、苹果、草莓、玉米等瓜果蔬菜。
这种农场,俗称"司机农场"。
在这种农场所买到的果品青菜,不仅新鲜可心,而且价钱低廉。
农场主的这种经销方式,既节省采摘成本,又省去中间商的获利,同时还备受顾客欢迎,可谓"一石三鸟"。
自助家宴为了更方便款待客人,美国人往往在家中设"自助餐"。
特别是招待两名以上的客人时,这种"自助餐"更能显示主客之间的亲近和随便。
进餐时,主人在一张桌子上把各种食品摆列好,众宾朋各一盘子到桌前自取爱吃的食品,然后到另一房间里坐下边吃边谈。
自助式家宴,多为非正式的宴请,它不设餐桌,座次自便,这就更有助于主客之间及诸客之间的随意交谈和自由接触。
速食,是适应于现代化节奏的典型的美国饮食。
近20年来,备受欢迎的速食店不仅遍及整个美国,而且风行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许多国家。
速食店所经营的食品,主要有馅饼、热狗(面包夹香肠)汉堡包和炸面圈,其次是甜点、凉菜、通心粉、冰淇淋以及各种无酒精的饮料。
进店就餐的人们,可随意选购而用,既简便省时,又实惠可口。
近年来,美国的家庭饮食也日趋速食化。
为此,各家各户多采用了"避免切割,集中烹饪"的方式。
市场上的速冻食品、速熟面、罐头汤等,亦伴之应运而生。
家宴,到美国人的家中做客时,主人往往以"家庭式"的便宴来热情款待。
吃饭时,主人的全家老小与客人共同坐在一张餐桌周围。
有时,客人也可能被让座于主人或女主人的右侧,以示敬意。
在家庭般的亲切气氛中,大家边吃边谈。
一盘盘的家做菜及其他食品,主客可自由传递而用,或由坐在桌子两端的男女主人为客人盛递。
一般而言,"家庭式"宴客,不用仆人做饭或侍餐,炊务均由全家人分担,常常是女主人烧菜,男主人调鸡尾酒。
有时客人也可"大显身手",以增进主客间的亲密气氛。
饭后,主客继续叙谈。
收拾及洗刷食具,多是孩子们或女主人的事。
德国人的择偶风俗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
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
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
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
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
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
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
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
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
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
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
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
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
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
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
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
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
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
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
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
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
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
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
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
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
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印度人的风俗礼仪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
有的印度人风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
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
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
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
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
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
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
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
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
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在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
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
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
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
在印度人家里吃饭时,客人可以给主人带些水果、糖作为礼品,也可以给主人的孩子带些礼物。
很多妇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饭。
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政府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
约会,尽量按时赴约。
印度商人善于钻营,急功近利,图方便,喜欢凭样交易,洽谈中应多出示样品,广为介绍经济实惠的品种。
印度商人中,许多人在英美受过教育,因为这是表示关心友好的方式。
商务谈判他们往往细细研究,费时较久。
在谈判时,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谈论印度的赤贫、庞大的军费及外援。
在孟买入海关者,宜在海关申请饮酒许可,因为孟买市面无酒可购。
印度人往往带你到私人俱乐部内饮酒。
商务活动访新德里最好选择每年10月至6月,访问孟买最好选择9月至10月,以免酷热或梅雨。
印度全国性大节日有1月1日元旦、12月26日国庆节、3~4月份有一个“酒红节”(也叫泼水节)、8~9月间有一个兄妹节、9~10月有个烧纸人节、8月15日独立日、10月2日国父甘地涎辰纪念日、10~11月有个灯节(庆祝3夭)、12月26日为圣诞节。
而印度教人。
锡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尔人……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单独假日,届时绝不进行交易,因此,访问印度,务必先了解好对方的假期。
风俗礼仪之国内篇——中国人过春节的风俗春节:正月十五前不擀面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