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块北缘古元古代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意义_张丽娟
- 格式:pdf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4
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裴先治;李佐臣;丁仨平;李瑞保;冯建赘;孙雨;张亚峰;刘战庆【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9(16)3【摘要】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轿子顶穹窿构造核部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轿子顶花岗岩体中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52~1.23、0.32~1.16),为岩浆成因锆石.对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793±11)Ma 和(792±11)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均为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早期.轿子顶花岗岩体的SiO2(72.01%~77.65%)和Al2O3(12.12%~14.18%)含量均很高,A/CNK在0.95~1.13(平均为1.04),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75.81~79.97)×10-6(平均为77.89×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一中等的负Eu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体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轿子顸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总页数】19页(P231-249)【作者】裴先治;李佐臣;丁仨平;李瑞保;冯建赘;孙雨;张亚峰;刘战庆【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两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两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两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天山0.9Ga新元古代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胡霭琴;韦刚健;江博明;张积斌;邓文峰;陈林丽2.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J], 张传林;杨淳;沈加林;王爱国;赵宇;董永观;郭坤一3.龙门山造山带轿子顶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 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裴先治; 丁仨平; 李佐臣; 李瑞保; 冯建赘; 孙雨; 张亚峰; 刘战庆4.东准噶尔东北缘阿舒达斯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阿里木江·艾合买提;宫相宽;李咸阳;郑飞;尚明亮;木扎帕尔·木合塔尔5.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陈邦学;徐胜利;周能武;白权金;李超;张洪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地块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磁学研究综述
白立新;朱日祥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1996(11)3
【摘要】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扬子地块古生代大地构造研究现状,扬子与华夏地块
之间的华南裂谷盆地于奥陶纪初(郁南运动)发生收缩,直到加里东末期基本封闭。
古生代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秦岭海槽以拉张为主,扬子地块西缘古生代期间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古生代末进入特提斯构造域,发生活化。
目前扬子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磁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难点是岩石普遍遭受了重磁化的影响。
【总页数】8页(P109-116)
【关键词】古生代;扬子地块;古地磁;大地构造演化
【作者】白立新;朱日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7;P318.4
【相关文献】
1.论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与大地构造演化 [J], 方维萱
2.扬子地块西南缘晚古生代基性岩浆岩的性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 [J], 张旗;钱青;王焰;徐平;韩松;贾秀琴
3.扬子地块东南缘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王剑;段太忠;谢渊;汪正江;
郝明;刘伟
4.阿拉善地块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特征和演化 [J], 周立发
5.华北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磁结果的大地构造意义 [J], 黄宝春;朱日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报
告,600字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构造单元。
在该地区,从早古生代到中古生代,黑色岩系发育广泛,地质意义十分重要。
本文就此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
首先,在下扬子早古生代黑色岩系中发现了碳酸盐岩、灰质岩、火成岩和花岗岩等多种岩性类型,各个岩性类型的比例不同。
其次,经过对该地区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该地区的黑色岩系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A-type特征”,以
Al2O3、CaO、K2O、Na2O之比为主要特征,具有玄武岩型、弱酸性和古地壳型等特征。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的形成过程可能是由岩浆形成,受到地幔柱和地壳液体的共同作用造成的,这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多组分岩浆活动,它反映出当时地幔柱和地壳液体的活动特征,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古地壳和古地幔的演化历史。
同时,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的综合地球化学特征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地壳特征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早古生代地球演化过程。
以上就是对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洋县桑溪沟花岗岩成因:Rodina超大陆裂解与地壳重熔段博林;苏犁;王静;肖亮【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18(047)005【摘要】扬子板块西北缘发育新元古代火成岩,自南向北依次出露碑坝、望江山、城山-毕机沟等基性堆晶杂岩体,并伴生大量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岩体主要侵位于古元古界后河群,中-新元古界火地娅群和新元古界西乡群.前人研究该地区基性杂岩体的成岩年龄集中在830~780 Ma,但对于酸性岩的年龄报道较少.陕西洋县桑溪沟乡一带出露与毕机沟含钒钛磁铁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密切伴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前人统称桑溪乡花岗岩体,本次研究依据野外地质产状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条带状构造的粗粒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与毕机沟辉长岩体密切共生,相互蚕食、穿插,局部可见渐变过渡关系,统称毕机沟花岗闪长岩体;另一类是在侯家沟地区出露规模较大、具有块状构造的二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统称侯家沟花岗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岩体.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花岗岩体野外地质考察、镜下岩相学观察,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等研究,认为毕机沟条带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代(约822 Ma)正好处于扬子板块从四堡造山运动向裂谷作用转化阶段(0.9~0.8 Ga),代表事件为约825 Ma地幔柱上涌到扬子板块底部,引起岩石圈内部的快速热传导,短时间内诱发含水的SCLM(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发生大比例部分熔融.毕机沟花岗闪长岩岩体属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开始阶段拉斑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结晶的产物.侯家沟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岩体的形成时代(约784 Ma),处于扬子板块裂谷峰期的晚期(790~760 Ma),在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厚度进一步减薄,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圈顶部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伴生幔源玄武质熔浆上侵及构造运动在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壳重熔形成侯家沟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岩体.【总页数】16页(P506-521)【作者】段博林;苏犁;王静;肖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P595【相关文献】1.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北东缘的最初响应: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Nd同位素制约 [J], 胡建;邱检生;王汝成;蒋少涌;于津海;倪培2.扬子板块北缘花山群沉积时代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制约 [J], 田辉;李怀坤;周红英;张健;张阔;耿建珍;相振群;瞿乐生3.新元古代扬子北缘地壳增生事件:来自汉南祖师店奥长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J], 敖文昊;张宇昆;张瑞英;赵燕;孙勇4.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J], 沈渭洲;凌洪飞;徐士进;周新民;赵子福;郭建强5.扬子北缘晚古元古代A型花岗质岩: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证据 [J], 黄明达;崔晓庄;程爱国;任光明;何虎庄;陈风霖;张恒利;张建强;任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北大囫囵古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周舰【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24(54)3【摘要】冀北西部陆块东北缘局部地区发现古元古代花岗岩体,由于缺少系统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尚不清晰。
本文对冀北大囫囵古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显示:两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1855±7)Ma和(1844±8)Ma。
岩石高硅(w(SiO_(2))为71.58%~74.01%)、高钾(w(K_(2)O)为6.44%~7.07%,K_(2)O/Na_(2)O为3.68~4.20),高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27),为钾质强过铝质岩石;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结合高TFeO/(TFeO+MgO)值(0.74~0.80)和高10000 Ga/Al值(3.36~3.55)及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40~873℃),确定其具有A 2型花岗岩特征,暗示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体制。
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Sr初始值((^(87)Sr/^(86)Sr)i为0.7130~0.7162)、负的ε_(Nd)(t)值(-8.0~-7.6),Nd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 2)为2.96~2.94 Ga,(^(206)Pb/^(204)Pb)t、(^(207)Pb/^(204)Pb)t、(^(208)Pb/^(204)Pb)t值分别为14.976~15.178、15.192~15.228和35.413~36.626。
综合研究表明,大囫囵钾质强过铝质花岗岩岩浆源自约2.95 Ga的中太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总页数】12页(P828-839)【作者】周舰【作者单位】核工业二四三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辽东岫岩-宽甸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2.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双岔巨斑状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3.内蒙古大青山古元古代埃达克质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4.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5.新疆西南天山霍什布拉克碱长花岗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与成矿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基性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找矿意义李章志贤;郑绍鑫;张晓琪【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24(57)2【摘要】扬子地块北缘的汉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区之一。
新元古代毕机沟和望江山岩体是汉南地区出露最好、研究程度最高的两个层状基性岩体。
毕机沟和望江山岩体被认为是由亏损地幔经历10%~20%部分熔融形成的。
远高于原始地幔的Cu/Pd值(Cu/Pd毕机沟值为3.52×10^(4)~3.97×10^(5),Cu/Pd望江山值为1.78×10^(4)~1.61×10^(6)),表明岩体母岩浆在侵入浅部地壳之前就经历了早期硫化物熔离。
毕机沟岩体中铱族元素(IPGE)与全岩Ni呈正相关,Cu/Ir与Ni/Pd呈负相关,说明在浅部岩浆房硫化物未饱和时,铂族元素的分配主要受橄榄石控制。
望江山岩体中铂族元素与全岩Ni、V、TiO_(2)无相关性,Cu/Ir与Ni/Pd呈正相关,说明望江山岩体中铂族元素受二次熔离硫化物的控制。
毕机沟和望江山岩体中矿物不具有定向性,加上望江山岩体中二次熔离出的硫化物中铂族元素依然亏损,说明这些岩体更可能是岩浆单次贯入冷却形成的,而非岩浆通道。
因此,浅部可能不具备赋存大型矿床的条件,今后的找矿工作应该聚焦于更深部。
【总页数】13页(P1-13)【作者】李章志贤;郑绍鑫;张晓琪【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P595【相关文献】1.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及找矿意义2.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I号含矿岩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3.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矿物成分和铂族元素特征:对岩浆演化过程和构造环境的制约4.辽东某超基性岩体铂族元素矿化地质特征5.扬子陆块北缘东河铂钯矿化超基性岩脉成岩时代与岩石成因: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划分
张永康
【期刊名称】《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扬子板块东北缘存在四条主要的中元古代变质带,自南向北依次为江南变质带、沿江变质带、云台-张八岭变质带和连云港-泗阳变质带.它们分别为中元古代的古弧后盆地、火山岛弧、裂谷及弧前盆地,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系.苏(北)胶(南)变质造山带应解体,其中一部分属扬子大陆边缘体系.【总页数】6页(P162-167)
【作者】张永康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厅,江苏南京,2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1
【相关文献】
1.广西灵山断裂带的大地构造学意义——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斜向碰撞的证据 [J], 汪劲草;李帅;黄冠文;李细光;余何;熊彬;陈磊
2.扬子地块西、北缘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J], 耿元生;旷红伟;柳永清;杜利林
3.扬子地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 [J], 张永康;刘聪
4.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赵锴;蔡永丰;冯佐海;徐天德;周云;刘风雷;胡荣国;刘昊茹
5.西大别红安地区榴辉岩原岩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对扬子板块北缘中元古代晚期地壳生长作用的显示 [J], 汪晶;吴元保;彭敏;焦文放;刘小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及成因的地球
化学探讨
张宏飞;骆庭川;张本仁;凌文黎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19)2
【摘要】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2O、K2O+Na2O,K2O/Na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ΣREE及Rb/Th,Rb/Nb,ΣLREE/ΣHREE(La/Yb)N等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
【总页数】8页(P219-226)
【关键词】花岗岩;成分极性;成因;地球化学
【作者】张宏飞;骆庭川;张本仁;凌文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21
【相关文献】
1.扬子克拉通北缘随(州)-枣(阳)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薛怀民;马芳;宋永勤
2.苏鲁造山带胶东区段花岗片麻岩类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证据 [J], 薛怀民;刘福来;孟繁聪
3.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及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 凌文黎;张本仁;张宏飞;骆庭川
4.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大陆岩石圈脱层作用信息——毕机沟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指示 [J], 凌文黎;张本仁;周炼;赵祖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地块西缘新远古代花岗岩研究综述摘要:扬子陆块西缘发育一系列新元古代花岗岩,对认识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花岗岩的研究现状及扬子地块西缘现在研究的一系列岩浆岩做了简要讨论。
为探讨扬子地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进而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时期深部动力学背景提供依据.关键词:花岗岩;扬子西缘,构造演化1引言扬子陆块前寒武纪地质是我国乃至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它所蕴藏的地质科学问题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地质学家,如古大陆形成与解体、早期生命起源、资源分布及环境效应等的热点问题,其中关于扬子地块西缘中-新元古代的地质演化,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目光。
近年来,有学者将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新元古代碰撞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联系在一起。
目前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时间上已基本形成共识, Li XH etal(1997)认为赣东北、皖南和桂北蛇绿岩(约900~1000 Ma)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的标志,时代上与全球Grenvillian造山带也基本一致,代表华南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时间。
然而前人对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与聚合时间的研究已初见成果,但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间形成的岩浆岩的成因和构造背景还有争议.2花岗岩研究现状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历史十分悠久,自JamesHutton(1795)年以来,200余年至今,花岗岩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在认识花岗岩成因方面先后经历了三个认识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 1974 年 chappell 和 white 发现 , 花岗岩成因受成岩物质源岩控制, 将花岗岩划分为 I 型和 S 型 ,在花岗岩研究中掀起了研究花岗岩源岩的思潮;第二个层次是 1979 年 Pitcher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 ,把按源岩划分的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与不同构造环境结合 , 提出了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分类 ,使花岗岩研究深入到探索构造环境的新阶段。
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盆地结构与马槽园群归属研究李路顺;汪泽成;肖安成;胡安平;陈友智;王芊芊【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22(29)6【摘要】扬子北缘的鄂西和渝东地区分布有2个关键的元古宇出露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侧的神农架隆起与东侧的黄陵隆起。
扬子板块北缘经历长期的沉积与变形改造,形成了现今的大巴山和川东冲断体系。
本文利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该区元古宙深层盆地格架进行研究,通过对裂谷断裂边界与内部盆地结构的识别揭示出西侧的南充—竹山、东侧的忠县—宜昌裂谷带的展布形态,认为它们是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发育的裂谷体系,神农架隆起和黄陵隆起则为分隔2个古裂谷带的同期侧翼差异隆升地块。
同时通过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位于神农架南侧的年代长期有争议的马槽园群砾岩开展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利用其中的同沉积白云岩夹层和上覆层白云质角砾岩进行碳酸盐岩测年,获得(759.2±17.6)Ma和(566.8±13.8)Ma的年龄,证实了马槽园群为南华纪裂谷填充沉积,形成于忠县—宜昌裂谷西侧的斜坡沉积环境。
由此建立了马槽园群沉积序列,结合裂谷带及隆起处的多条沉积剖面重建了扬子板块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填充格架。
【总页数】14页(P291-304)【作者】李路顺;汪泽成;肖安成;胡安平;陈友智;王芊芊【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3;P544.4;P548【相关文献】1.扬子北缘元古宇马槽园群时代归属新证据——对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格局的启示2.马槽园群研究改写扬子北缘元古宙构造演化史3.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新元古代大陆弧岩浆作用:来自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证据4.扬子北缘还是华北东南缘:胶东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造归属新议5.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属性的岩浆事件制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扬子克拉通内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汪正江;王剑;杨平;谢尚克;卓皆文;何江林【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2011(031)002【摘要】处于上扬子克拉通内的峨边牛郎坝黑云母花岗岩一直以来很少被人重视和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牛郎坝花岗岩以高硅(SiO2> 75%)、低钙(CaO =0.46~0.20%)、贫镁、富碱(Na2O+ K2O =8.31 ~9.28%)、铝质(A/KNC=1.02~1.12)为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现出强烈亏损Ba、Sr、Eu(δEu =0.05 ~0.08),富集Rb、Th、U.全岩样品的104* Ga/Al在2.6至2.9之间变化,高场强元素Zr、Y、Ga的含量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异常.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均表明牛郎坝花岗岩为铝质A2亚型花岗岩特征.其Y/Nb=5.0~5.9,Nb/Ta =4.4 ~5.0,表明岩浆源区受到较强的陆壳组分混染作用.该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826±21.4Ma,与前人对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年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反映牛郎坝花岗岩也是该阶段泛扬子克拉通强烈岩浆活动的一部分.扬子克拉通内的牛郎坝A型花岗岩可能是新元古代中期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与地幔柱构造相关的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Little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the Niulangba biotite granites in Ebian, Sichuan within the upper Yangtze crat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for the first time, our recent results of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and relevant geochemical data. The Niulangba gran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SiO2(SiO2 >75% ) contents, lower Ca (CaO =0.46% to0.20 % ) contents, depletion in Mg, enrichment in alkali (Na2O + K2O =8.31% to 9.28% ) and Al ( A/KNC = 1. 02 to 1. 12 ). The geochemistry of the trace elements suggests the highly depletion in Ba, Sr, Eu (8Eu =0. 05 to 0. 08) and enrichment in Rb, Th and U. The 104 * Ga/Al ratios for the bulk-rock samples range between 2.6 and 2.9. Th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Zr, Y and Ga have higher contents, and no anomaly has been identified.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that the Niulangba granites belong to the aluminous A2-subtype granites. The Y/Nb ratios ranging from 5.0 to 5. 9 and Nb/Ta ratios ranging from 4. 4 to 5. 0 have disclosed that the magmatic source areas were once subjected to highly hybridization of continental compositions. The SHRIMP zircon U-Pb ages are dated at 826 ± 21.4 Ma,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data for the Neoproterozoic granit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Yangtze craton. This implies that the Niulangba granites should be assigned to part of the highly magmatic activity within the pan-Yangtze craton during this period. These granites may result from the mantle plume-associate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gainst the breakup of the suppercontinent Rodinia during the middle Neoproterozoic.【总页数】11页(P1-11)【作者】汪正江;王剑;杨平;谢尚克;卓皆文;何江林【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37;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相关文献】1.扬子克拉通35亿年碎屑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柳小明;高山;凌文黎;袁洪林;胡兆初2.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高山林;张仲培;刘士林;杨鑫;张福顺3.浙江道林山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卢成忠;董传万;顾明光;邢光福;周宇章4.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姜杨;赵希林;林寿发;Donald W. DAVIS;邢光福;李龙明;段政5.扬子克拉通西缘1.73 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王子正;郭阳;杨斌;王生伟;孙晓明;侯林;周邦国;廖震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板块西北缘大安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
征及其地质意义
扬子板块西北缘大安花岗岩体是扬子地区一处典型的岩浆活动区,其具有较为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锆石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两方面来探究大安花岗岩体的地
质性质及其对于地质研究的贡献。
首先,大安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其岩浆活动事
件发生在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早期,约为1.38-1.41亿年前。
岩石中的年龄数据表明,大安花岗岩体与扬子地区其他岩浆活动的形成时间吻合,说明了扬子地区岩浆活动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和连续性。
其次,大安花岗岩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性质。
此类岩体的SiO2含量普遍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钾-钙比值和
富集轻稀土元素的特点,表明其岩浆来源可能与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此外,大安花岗岩体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富集亏损模式,呈现出LILE富集、HFSE亏损的特征,说明其形成过程
与俯冲带作用有关。
最后,大安花岗岩体在地质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该区域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背景,还能够探究俯冲体系对于岩浆成因的影响,为区域性构造演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因其形成时间与扬子地区其他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具有相似性,且其地质演化历史较为完整,因此对于扬子地区区域地质历史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大安花岗岩体作为扬子地区典型的岩浆活动区,其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区域地质成因和演化历史,还能够为区域性构造演化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壳增生历史的报告,800字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壳增生历史是物质地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研究领域。
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和地壳增生历史研究相互作用,协同解决这一地质区域发育史的复杂性。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将综述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壳增生历史的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通过从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中取样和分析样本,包括流体包裹体、晶间岩脉和滑脱岩脉检验,可以确定该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与晚元古宙的形成有关。
通过精确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定方法,可以确定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的矿物及其沉积物的年代,以解释分布特征和演化趋势,揭示该区域的复杂发育史。
其次,我们来看看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的地壳增生历史。
在该区域,晚元古宙的地壳增生作用和大地构造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例如,该区域发育了弧形和褶皱结构,这是由火山喷发、弧形活动和准噶尔等大地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在晚元古宙的地壳增生过程中,火山喷发和大宗构造活动将被持续促进,从而形成新的地壳和构造单元,从而加强了地壳的增生能力。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壳增生历史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华北克拉通和元古宙构造演化及其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地质环境和各地质时期之间的关系。
其次,它们有助于研究和评价华北克拉通元古宙的演化及其演化的活动。
此外,它们还可以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从而评估该区域的构造特征和发展史。
总之,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和地壳增生历史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研究领域。
在深入了解和研究扬子克拉通北缘元古宙基底上,此类研究将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扬子北缘还是华北东南缘:胶东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造归属新议王惠初;相振群;任云伟;康健丽;初航;王智;滕菲;佟鑫【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2(96)9【摘要】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这些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通常被认为与扬子克拉通具有亲缘性。
本文基于新的调查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新元古代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时期大陆裂解产物、并在三叠纪华南与华北碰撞造山期间作为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南向深俯冲的新认识。
主要依据如下:(1)新元古代花岗岩与华北克拉通胶北地块为侵入接触关系,五莲-即墨-牟平断裂带并非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与胶北地块的初始接触界线;(2)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有大量胶北地块的古老地壳物质,记录了~1.85 Ga的华北克拉通化变质事件;(3)胶北地块上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存在大量新元古代继承锆石,但缺少三叠纪的弧岩浆记录;(4)胶北地块东南缘存在三叠纪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证据,指示胶北地块三叠纪的俯冲作用;(5)区域地球物理信息指示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深部地壳属于华北克拉通和北东东向构造线方向。
新的认识将有助于对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和大别-苏鲁造山带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为胶东中生代金成矿作用提供新视野。
【总页数】22页(P3012-3033)【作者】王惠初;相振群;任云伟;康健丽;初航;王智;滕菲;佟鑫【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苏鲁造山带胶东区段花岗片麻岩类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证据2.西秦岭北缘天水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3.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4.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5.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盆地结构与马槽园群归属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