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近年来,日本体验到了一次核电站事故的灾难性事件。
这次事故给日本国家和全球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它所带来的影响。
一、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这次事故涉及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该核电站设备的设计在事故发生前就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当地区域的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并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来应对可能的地震和海啸风险。
这导致了事故时核电站遭受严重损害,无法有效地控制核能释放。
2. 管理不善核电站管理层在日常运营中也存在不善之处。
他们忽视了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没有及时修复设备的故障,而是选择了延迟维护。
这种管理不善使得设备在事故发生时无法正常运作,并对事故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人为失误人为因素也是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在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前,检测到了异常情况,但工作人员没有及时采取行动。
这种错误的判断和处理导致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核辐射泄漏。
二、事故影响分析1. 环境影响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大量的核辐射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
土壤、水源以及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使得当地居民遭受辐射污染的威胁。
这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以及渔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当地经济陷入困境。
2. 经济影响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仅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整个日本国家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核电站的爆炸和泄漏导致了大面积的区域撤离和封锁,使得当地企业面临停产、裁员等问题。
其次,日本的核能产业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导致了对替代能源的需求增长以及能源成本的上升。
3. 社会影响核电站事故对当地和全球社会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了人们的恐慌和不安,长期的辐射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此外,社会对核能的信任也受到了严重动摇,人们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结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计缺陷、管理不善和人为失误等因素。
日本核电站事故原因及后果分析日本核电站事故是指2011年发生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严重事故,该事故对日本及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事故的原因以及后果进行分析。
一、事故原因分析1. 震灾及海啸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一场9.0级的大地震,创下日本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纪录。
这场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一、二、三号机组受到重大破坏。
地震和海啸给核电站的安全设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威胁着核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2. 安全设施不完备:福岛核电站在建设初期并没有足够重视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和海啸。
核电站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这些自然灾害,这使得核电站的防护措施无法满足现实情况下的需要。
此外,电站的冷却设施在事故中受到损坏,无法有效降低核反应堆的温度,导致核燃料棒开始熔化。
3. 管理失误和监管不力:事故发生后,人们发现电站管理层对于核安全问题存在着许多失误。
电站员工对应急情况的准备不足,未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事故应对。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未能对电站的安全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督,使得电站存在了较长时间的安全隐患。
二、事故后果分析1. 环境污染:核电站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了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一些周边地区不得不进行疏散,成千上万的人们被迫离开家园。
2. 经济损失:核电站事故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核电站需要关闭和检修,导致电力供应不足,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困难。
其次,大规模的疏散使得周边地区的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企业和农田被迫停产。
此外,日本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核电站事故的清理和重建工作。
3. 对核能发展产生影响: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全球的核能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
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重新评估了核能的安全问题,许多国家对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国家全面放弃了核能发展。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安全管理的启示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暴露了日本核电行业在核安全监管体制、监管能力、公众宣传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许多对我国的核电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的核电建设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研究日本核能行业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核电建设的健康发展。
标签:核安全监管;原子力村;利权政治1、问题的提出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的核能行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虽然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这个事故中暴露的许多在核安全监管、公众宣传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核电人反思和借鉴。
2、日本核能行业的问题2.1日本的核安全监管缺陷日本的核安全管理体制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也符合IAEA相关导则的要求。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管理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经济产业省的主要职能是“提高经济活力,确保经济和产业得到发展,使资源和能源保持稳定供应,节能减排等”。
也就是说承担核电监管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处在负责促进核电发展的经济产业省的管理之下,经济产业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些时候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可能出现运动员管理裁判员的情况[1]。
2.2 日本的原子力村(监管体系上的蛀牙)日本的核能行业的管理者与核电运营者存在被称作“原子力村”暧昧的关系。
这种原子力村的存在源于一种叫做官员空降(amakudari或者descent from heaven)的一种由于日本政治改革而衍生的非正式的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存在于核工业界,而是存在于日本的整个工业体系中。
战后许多政府官员退休后到他曾经监管的企业去任职;另一方许多半官方的人员在相对年轻的中年(50岁左右)就退休了。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就协助这些提前退休人员在私营企业找到相对合适的职位,尤其是在那些需要与政府密切联系的工业领域的企业就职。
上述情况导致许多情况下政府监管人员的职责错位,并带来忠诚度的问题。
日本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是这一体制的重灾区,并导致了NISA在功能上的丧失。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简述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发电量占日本10%左右,受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已造成数人伤亡,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除我国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都以检测到由此次事故所产生的微量放射性元素,法国法核安全局已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目前事态发展虽然受到初步控制,但依旧非常严峻。
一、福岛核电站基本情况福岛核电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由福岛第一核电站(6台机组)、福岛第二核电站(4台机组)组成,共10台机组,均为沸水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核电站。
该核电站一直由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目前出现事故的主要是第一核电站的1、2、3、4号机组。
福岛第一核电站六台机组基本情况(注:“负荷因子”是指机组实际发电量占最大发电量的比率)核电站运营期间,东京电力公司故意隐瞒福岛核电站发生的多起事故,并多次对检测数据进行篡改,埋下了安全隐患,2011年受地震的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二、福岛核电站泄漏原因◆地震抵抗能力较弱日本早起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6.5级,2006年提高到7.0级,本次地震9.0级超过日本核电站的最大抗震能力。
◆超役工作、设备老化2011年2月7日机组已服役40年,达到设计寿命,并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事故发生后导致部分零部件(阀门)失灵。
◆建成时间早、技术落后,抗风险程度较弱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老式单层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
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复液态,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
压力容器内的温度通常大约在摄氏200多度,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发生核泄漏。
这样结构一旦出现冷却系统故障,即使停堆,反应堆的温度也会快速升高,进而引起燃料熔化等事故发生。
科技信息1.核能的诞生以及核电的发展1942年12月2日,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之后,美国率先造出了三颗原子弹,并将其中两颗用于战争中,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这是核能最早的应用,而最早应用于电力方面则是在1951年12月,当时美国在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使用实验增殖反应堆(EBR)第一次产生了电流,该反应堆的电功率为100KW,足够满足这座小反应堆中的设备用电需要。
从此,世界上便开始了将核能用于发电之路。
与传统能源相比,核能的优点十分明显。
其能量密度大,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
这就便于集中安全装置,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其优势还在于核能资源丰富,高能低耗,安全清洁。
因此,核电是“安全、可靠、高效、经济、清洁”的能源。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1月,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为65个。
其中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俄罗斯32个、韩国21个、印度20个、英国19个、加拿大18个、德国17个、乌克兰15个、中国13个。
由此可见核电发电的重要地位。
但是,核电不仅有好处,也有它的劣势,核电发电效率低,热污染严重,而且核废料难以处理,这些都是各国发展核电所普遍面临的问题。
而且,众所周知,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无法抹去的伤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给人类安全利用核能敲响了一记警钟。
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经过及影响2.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情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建于1970年,建设方案最初打算将核电站建在距离基辅仅25公里处,但由于科学界担忧与基辅太过接近,所以核电站最终建在距基辅以北110公里的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距离白俄罗斯仅16公里。
到1983年,共建成了4台核电机组。
专家独家解读福岛核电站泄漏原因和影响3月15日16点45分,新浪网、中国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日本企业研究院院长陈言做客,谈日本核辐射所产生的影响。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强震,随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爆炸起火泄漏放射性物质。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民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
面对核辐射,民众需要采取哪些防护措施?此次地震会给日本的核能源政策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核问题专家洪源和日本经济问题专家陈言在访谈中一一进行了解答。
主持人尹俊:各位网友大家好。
最近日本的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今天演播室请到两位专家和大家聊聊相关话题,今天聊的是日本的核辐射所带来的影响与警示,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位嘉宾,第一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同时也是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洪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尹俊:一位对核技术有所了解,另外一位对日本有所了解,今天请到两位谈一下日本最新事态的发展。
核泄漏的危险是大家目前比较关心的话题。
现在确认的情况是风向为西风,其扩散范围已经扩大到太平洋。
这次核泄漏影响有多大,请洪先生分析一下。
洪源:首先从污染源上看待这个事情,过去的几天,国际原子能组织把它定义为四级核事故,把1986年前苏联切诺贝利核事故定为7级,最高一级,现在1、2、3、4号四个反应堆出现问题,尤其是以2号反应堆出现问题最为严重,从这个情况来看,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4级,已经是5级的事故,原来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的事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越过三里岛核电站,到今天为止的情况应该是超过了三里岛核电站,但是不及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我个人意见可能是6级是比较合适,也可能是5级,但是4级肯定是已经过去的情况了。
扩散源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把一些蒸汽放到大气中,蒸汽中含有一些日本政府说是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测出了铯137和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于核燃料棒反应内部,从这个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严重事故,其中核电站爆炸引起了全球关注。
此次事故对福岛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引发了对核能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本文将探讨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原因、影响以及对核能行业的影响。
一、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原因福岛核电站爆炸是由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9.0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引起的。
地震导致核电站的供电系统中断,使冷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而海啸进一步破坏了核电站的设备,并淹没了发电厂的发电机。
此链式反应导致了福岛核电站的爆炸。
二、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影响1. 环境影响:福岛核电站爆炸导致大量的辐射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对福岛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
这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2. 人道主义影响:福岛核电站爆炸导致数千人被迫撤离家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
此次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失踪,给福岛地区的居民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创伤。
3. 经济影响:福岛核电站爆炸对日本国内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该地区的农业、渔业和旅游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福岛核电站的关闭也导致了能源短缺,使得日本不得不依赖进口能源,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三、核能行业的影响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发生对全球核能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安全标准提升:此次事故引发了全球对核能安全性的重新审视。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加大了核电站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2. 反核能运动加剧:福岛核电站爆炸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核能运动的高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核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呼吁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 核能发展的放缓:受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影响,许多国家暂停或放缓了核能项目的发展。
核能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重建公众对核能的信任。
四、福岛核电站爆炸的教训福岛核电站爆炸是一个严峻的警示,提醒我们核能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及核污水排海进入中国海路径及其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及核污水排海进入中国海路径及其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日本及周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以来,该地区一直在持续努力应对此次事故带来的挑战。
然而,最近一项决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即日本政府计划将核污水排入大海。
福岛事故导致核电站中的反应堆严重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为了控制辐射的扩散,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造临时储存设施,封闭受污染的区域,清理放射性地表等。
然而,其中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积聚的核污水。
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他们计划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并称其恢复水平达到了国际安全标准。
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特别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国家的安全和生活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引起了大量争议。
首先,核污水排海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
这些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例如锶、铯和氘等。
当这些物质进入海洋中时,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辐射影响,并进一步传递到食物链的顶端。
这将可能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排放核污水进入中国海也会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虽然日本政府声称排放核污水的水平低于国际安全标准,但许多人对此表示担忧,并对未来水质监测和核污染的长期影响提出了质疑。
再次,福岛核污水排海的决定可能对中国的渔业和海产品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之一,在福岛事故后已经采取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
如果核污水进入中国海,可能会导致进口禁令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渔业和海产品出口造成更大的冲击。
此外,福岛核污水排海的决定也可能对国际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许多国家关注这一问题,并对日本政府的决定表示担忧。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和辩论,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的利益。
总之,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及核污水排海进入中国海对海洋生态系统、中国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经济以及国际社会都带来了潜在的影响。
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与教训福岛核事故发生于2011年,是近年来全球曾经经历的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给日本社会和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起事故不仅引发了对核能安全的广泛关注,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教训。
首先,福岛核事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和海洋中,造成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污染。
奇怪的是,几年后,科学家发现在该地区出现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现象。
这表明自然界的恢复力是伟大的,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对核事故后的环境问题保持长期的关注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其次,福岛核事故暴露了日本政府在核安全方面的不足。
当事故发生时,国家对应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并不完善,导致事态多次失控。
日本政府被迫面对核辐射泄漏和大规模撤离的难题,这使得国家和民众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给我们的教训是,政府应该在核能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监管,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强大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以确保公众的安全与福祉。
此外,福岛核事故也让人们对核能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
然而,事故的发生给公众释放了一种强烈的警示信号,即核能的运营和废物处理必须非常慎重和谨慎。
在决策和规划阶段,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确保事故的发生率最小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福岛核事故提醒我们重视长期的影响和社会精神健康。
事故导致大量人口撤离,无家可归的人增加,社会凝聚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各种心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包括对核能的恐惧和不信任。
从这一点上看,我们需要关注核事故对社会和个人心理的影响,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福岛核事故后,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核能的利与弊,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投入。
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它们都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福岛核事故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应该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技术,降低对核能的依赖程度,以确保未来能源的安全、可持续和环保发展。
日本福岛核辐射引言2011年3月11日,位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严重事故。
这场事故由一场强烈的海啸引发,导致核电站的多个反应堆失去了冷却系统,从而引发严重的核泄漏和辐射泄露。
这次事故对福岛县及其周边地区产生了持久和广泛的影响,成为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岛核事故的原因、影响和持续的挑战,在努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事件的背景和后果。
原因福岛核事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1年3月11日的一场强烈地震和随后的海啸。
这场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的地震之一,震级达到9.0级。
地震引发了福岛县外海的一次巨大海啸,这场海啸的高度超过了10米。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海岸线附近,因此受到了这场海啸的直接冲击。
海啸破坏了核电站的冷却系统,使得核反应堆无法得到适当的冷却。
影响核辐射泄漏成为福岛核事故的最严重后果之一。
泄漏的辐射物质污染了周围的土壤、水源和空气。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广泛的核辐射污染。
周边地区的居民被迫疏散,而那些留在受污染地区的人则面临着持续的健康风险。
福岛核事故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长期影响。
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导致了植被的死亡和水生动物的消失。
捕捞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许多人失去了谋生的机会。
此外,由于海洋和大气的交换,辐射物质还蔓延到了远离福岛的地区,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福岛核事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暴露在核辐射下的人们面临着癌症、遗传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特别是儿童和孕妇更加容易受到辐射伤害。
挑战福岛核事故对日本政府和相关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政府不仅需要处理事故本身和保障受灾人民的安全,还需要面对核电站的废弃和核废料的处理问题。
对于受灾人民的救助和重建工作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此外,福岛核事故还引发了对于核能的争议和反思。
人们开始质疑核能在能源产业中的地位,以及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问题。
这场事故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重新审视核能的风险和效益。
日本核泄漏事件始末,需要3月11日-4月7日每日的大事件提要.浏览次数:2163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4-25 16:55 |提问者:ing313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机组缺少电力供应,冷却系统失灵。
3月12日15时30分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厂房坍塌。
3月13日,日本自卫队消防车集结在日本福岛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注入海水冷却、2号机组等待排气减压、3号机组注入海水冷却。
泄漏:日本确定福岛核电站出现“少量核物质泄漏”,事故为4级。
格式同上,日本核泄漏事件始末,需要3月11日-4月7日每日的大事件提要.最佳答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危机重大事件回顾:3月11日: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自动暂停运作(4号至6号机组处在关闭状态)。
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核紧急情况,指示居住在核电站周边半径3公里区域内的居民疏散。
3月12日:菅直人视察受损核电站。
政府将疏散范围扩大至核电站周边半径20公里的区域。
3月14日: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3月15日:2号和4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政府指示核电站周边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的居民呆在室内。
3月17日:地面自卫队直升机从空中向3号机组注水,消防车从地面喷水。
3月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初步将1号至3号机组事故定为5级。
核事故等级共有7个级别。
3月19日:日本政府宣布福岛县牛奶和茨城县菠菜感染超标准的核辐射量。
3月20日:5号和6号机组进入被称作“冷停堆”的稳定状态。
3月26日:1号机组排水处附近海水被发现含放射性碘,含量是可允许值的1850倍。
3月27日:1至3号机组汽轮机建筑物附近的隧道内发现有高放射性水。
3月28日:2号机组汽轮机建筑物的地下室发现有高放射性水。
东京电力公司称,3月21日和22日在核电站内探测到了钚。
3月30日:东京电力董事长胜俣恒久宣布弃用1至4号机组。
4月2日:2号机组海水取水处附近的混凝土竖井出现裂缝,放射性水正在泄漏。
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对中国的影响作者:彭武军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1期自3 月11 日日本大地震引发日本核电站发生核污染物泄漏事故以来,日本先后宣布直接向海洋中排放低浓度核污水和将核事故等级提升至最高级—7 级,日本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周边国家的关注和担忧。
作为日本的近邻,日本的核泄漏事故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结合中日两国的相对位置,从核污染的危害、扩散途径和对公众心理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一、从核污染的危害看日本核泄漏事故对中国的影响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漏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
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3月11 日-4 月2 日,主要是反应堆内氢气爆炸造成的核尘埃污染。
理论上这些核尘埃可以通过大气环流进入中国,如果达到一定浓度,会直接造成中国的大气污染,进而对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物产生直接辐射和吸入性辐射,造成生物体变异或病变。
而且这些核尘埃还可以随降水进入土壤、水体,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次生污染。
第二阶段,从4 月2 日至今,主要是核污水泄漏和日本直接向海洋中排放核污水造成的海水污染。
理论上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洋流扩散到中国沿海,导致海洋生物体病变或变异,进而影响中国的渔业、海产养殖业、海洋盐业等产业的发展,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们的健康。
二、从核污染物的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事故对中国的影响核污染物扩散途径主要有大气扩散、洋流扩散两种途径。
(一)大气扩散。
大气主要影响核尘埃的扩散。
核尘埃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距离和范围,主要受核泄漏时的大气层稳定状况、大气湿度和泄漏地区的大气环流的影响。
1.大气层稳定状况对核尘埃扩散的影响。
如果大气层非常稳定,甚至出现逆温现象时,导致风速非常小,对流非常弱,泄漏到大气中的核污染物就不易扩散,容易聚集在原地。
反之,如果大气层不稳定,风速较大,对流较强,甚至出现一些大气湍流时,核污染物就会随风向下风向扩散,或随大气对流和一些湍流向高空扩散。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
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
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
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
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
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
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
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
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
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
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
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
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
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
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
失去冷却水后,堆芯水位下降,燃料棒露出水面,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随后温度持续上升会导致这种情况。
据日本媒体报道,操作人员尝试打开阀门,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气以让反应堆内的压力下降,爆炸声响起,厂房轰然倒塌。
有专家分析,反应堆堆芯附近蒸汽外泄后产生的氢气和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爆炸,这场爆炸有可能导致护罩安全壳局部受损,从而导致铀燃料能够对外放射。
无法有效对堆芯降温正是这次事故的关键所在。
由于发电机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冷却水循
环制冷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水温升高,接近沸点,这加大了堆芯暴露的风险。
“向堆芯注水使之冷却的堆芯紧急冷却装置在最后关头的接连失效,是事态迅速恶化的重要因素。
”一位退休前在水利电力部担任高级技术官员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控制棒、反应堆压力容器、厂房等多重防线都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但前提是堆芯不能熔化,这就需要紧急冷却装置起作用,但遗憾的是备用电源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该专家表示“核电站通常安排柴油发电机和干电池做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可能在地震中被摧毁,干电池不可能维持很久。
对于多震的日本来说,没有设计到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个大破绽。
”无法自发循环用冷却水冷却堆芯,日本人开始决定用灌海水的方法强行冷却,“这对日方是个艰难的抉择,因为灌注海水意味着该反应堆无法再次运转。
”
核泄漏原因之二:一味坚持核计划,害人害己。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后,日本政府隐瞒了很多相关方面的信息,比如泄露的时间,地点,程度等。
自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以后,日本政府一直拒绝外国甚至美国相关安全专家介入核泄漏问题,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日本的核反应堆的结构相较国际通用的反应堆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控制棒的插入是自下而上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想插入控制棒控制住反应堆非人力不可,而且各种资料显示,日本这种堆结构是可以生产武器级的高浓度核燃料,显然其背后隐藏的就是日本不可告人的核计划,这就是日本政府不愿透漏任何具体信息的根本原因了。
对于日本的核泄露事件,中美俄等世界大国都有相应的评估方式,通过卫星对反应的堆温度的探测可以推理各堆的实际控制情况,通过高空采样和地面采样等凡是评估出实际污染情况,并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应对动作。
美军在事件一发生后,就将相当数量的液氦运送到位,让日本注入反应堆,这相当于让反应堆来了一回安乐死,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世界核强国的相关安全措施,固执己见,终于酿成惨祸。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不仅仅是一次天灾,同时也是一场人祸,对日本本土造成了相当坏的影响,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
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
所以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
洋流方面,根据洋流气候特征,福岛外海为偏东至东北流向;根据风浪预报,福岛外海以偏北至西北的浪向为主,间或有短时的西到西南的浪向。
综合分析,核扩散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至东北方向移动,在近期不会对我国沿海造成大的影响。
相关专家同时指出:核泄露传播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呈粉尘状飘散,另一个是通过食物、水等传播,其中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或者直接黏附在人的皮肤上,对人体伤害较大,日本福岛核电站里的放射性元素
主要是通过水作为介质流出来,就算风向改变,向中国近海方向吹来,单位面积的浓度也将呈递减之势,不必过分恐慌。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自3月12日起,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这一事故进行密切跟踪,监测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
同时,相关部门将24小时连续密切监视核危险区域的发展状况,启动核应急预报系统,分析扩散趋势,为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最及时、最精确的核应急预报产品。
一旦发现异常,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
关于核污染食品问题,日本相关部门已全面开启监督制度,中国海关也对于从日本运来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监测,这就杜绝了核污染通过食品渠道向中国扩散的可能。
总的来说,日本核泄漏事件是人类的又一次大灾难,可以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相比了,但目前为止核污染的范围仅仅控制在福岛附近海域,并未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