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8
01定义02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是指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定义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
危害程度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但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瘙痒等。
分型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诊断标准及流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血糖检测,若血糖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血糖检测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血脂、血压、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01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02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一。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
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感谢聆听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
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
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
主要原因之一。
......感谢聆听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
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 -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
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感谢聆听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查离不开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主要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等情况,还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疲倦、皮肤搔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发麻等。
1、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这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表现,但这种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不同的人还会出现一些其它的症状。
2、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
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3、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5、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6、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糖尿病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一般都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人们能够细心观察自身的变化,
那么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症状,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接受专业的治疗有助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发
挥出较好的作用,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症状表现非常有必要。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尤其是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引起,涉及范围广,种类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 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多种感染,其中,又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最为常见。
具体地说,影响糖尿病患者身体、工作、生活和寿
1、感染:糖尿病命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 ﻫ
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也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它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
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
4、心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ﻫ
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
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
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
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
木感、感觉减退。
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ﻫ6、眼部病变:如果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7、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
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常会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感谢聆听
四.糖尿病的诊断
1。
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
1mmol/L;
或
2。
空腹血浆血糖水平≥7.0mmol/L;
或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葡萄糖水平≥11。
1mmol/L。
五。
糖尿病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治疗糖尿病[1],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疗法是关键,心理疗法是统帅,自我病情监测是保证.前边三者是在不同机制、不同环节上相互协同调节血糖的.
2。
治疗原则
目前糖尿病仍是难以根治(治愈)的疾病,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治疗目的
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就是把血糖降下来,从而阻止失明、尿毒症、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及其他顽固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糖尿病儿童来讲,要尽量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使糖尿病儿童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健康成长.
4。
治疗方法
通常患者得病后很关注打针吃药,却很少有人关注饮食、运动、自我病情监测等综合治疗方案。
其实,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饮食、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的,只有在这些综合治疗下,建立糖尿病人的健康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当今世界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首先推崇现代综合疗法,即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由五项基本措施组成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血糖监测五项内容,被形象地称为五驾马车综合治疗.这“五驾马车”,如能协调驾驭,顺应自如,糖尿病人可望如同健康人。
......感谢聆听
...文档交流...。